|京ICP备14027590号-282

“双一流”中的课程建设 来自上海纽约大学的启示

??课程数量、选择空间和专业化程度的对比将上海纽约大学经济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与J大学作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两者在若干方面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如在课程结构上,两者均有通识教育课程、学位基础课、专业课等课程类型,且都有必修、限制性

选修、任意选修等课程形态。

另外,从各自提供的课程中看出,这两所大学对经济学专业核心知识边界的认识比较一致,上海纽约大学所开设的绝大部分专业课程,J大学基本上都有对应的课程。虽然上海纽约大学的一些专业选修课程(如贫困与收入分配、城市经济学等),J大学没有直接对应的课程,但后者开设了财政学、管理学等课程,把这些内容作为其中的子内容。

第二,J大学的课程门数明显多于上海纽约大学。

不包括军训、社会实践、毕业论文等课程,J大学的学生在四年中要修习50多门课程。上海纽约大学只有32门课程。

第三,通识教育课程有比较明显的区别。

从课程比例上来说,J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比例高于上海纽约大学。上海纽约大学通识教育的比例为27%左右,而J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比例为40%多。

需要注意的是,上海纽约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计的结构感更强,可以清晰地体现出大学对学生需要哪些共通能力的认识,那就是要具有较好的社会理解能

力、文化欣赏能力、数学能力、科学素养、写作和语言能力。而J大学虽然也有一些条块设计,但逻辑并不清晰,视野也不够深广。

第四,学生的课程选择空间具有明显差异。

从上述的课程设置中可以看出,在上海纽约大学32门课程中,属于限制性必修的课程有11门;属于限制性选修的(即学生可以在限定的几门课程中选择一门)有10门;属于完全选修性的课程多达11门。

相比之下,J大学提供给学生的选修空间,除了可以归为任意选修范畴的8个跨专业选修学分,以及属于限制性选修的10个专业选修学分和10个学分的通识教育选修学分之外(共28个学分),其他基本上都属于必修课程。

第五,大学四年课程分配的均衡程度存在明显差异。

上海纽约大学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指引,让32门课程均匀地分布到8个学期中。而J大学第一年的学分数特别多,第四年基本没有正式的课程。

第六,课程的专业化程度存在明显差异。这里所谓的课程专业化,简单地说就是这门课程是否根据本专业

的特征和需求进行了专门的开发。

J大学所开设的课程,总体来说更宏观,多以相邻学科的一级或二级学科来命名,如管理学、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等。

上海纽约大学则更多地以某一个主题开设课程,如贫穷与收入分配、能源与环境经济学,聚焦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来设置课程,课程的专业化程度更高。

两者课程专业化程度的差异还体现在数学课程设置上,J大学开设了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三门纯数学课程,还开设了统计学这门课程。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些课程名称与上海纽约大学的进行对比(如“商业与经济学统计”“经济数学”),可以看出J大学并没有太深入地去思考如何根据经济学的需求来设置数学课程。

发表评论

|京ICP备18012533号-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