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FE学霸传信,叮!是什么让国家奖学金获得者能够叱咤竞技赛场屡获…
??曾获上海市奖学金、人民奖学金一、三等奖、上海市商业储蓄银行奖学金
曾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二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上海市二等奖、上海财经大学数学建模比赛一等奖
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建模”这两个字从我大一时就经常听说,但考虑到大学伊始所学习到的专业知识过少,在低年级并未予以尝试。
真正萌生参加建模比赛的想法源于大二寒假的那段时间,那个寒假我的行李箱里装了四五本建模相关的书籍,并最终在那四十多天的时光里将这几本书上的知识要点大概掌握了。都说书要从厚读到薄,再从薄读到厚,我也经历了可以说是略痛苦的知识反刍的过程,因为之前看书过于沉浸,看完书之后梳理的过程前期并未跟上,导致自己走了不少弯路,迟迟不能消化看完的一大堆知识,不过所幸自己较早地意识到这个问题,及时调整了学习状态,将建模的相关知识逐步转化形成自己的想法。
前期的准备很漫长,不过实战的机会紧接着就来了,先是和室友两人组队参加了校内赛,当时的问题是路线规划问题,由于题目未提供具体的数据,所以在收集数据和处理数据上费了不少功夫,但可喜的是我们很快抓住了问题的本质,迅速地将之前备赛遇到的模型应用了上来,这也使得我们的进程很平稳,最后的结果是我们获得了一等奖。一不做二不休,我们又趁热打铁参加了国赛,听闻国赛的风格和校赛存在一定的不同,我在备赛期间又阅读了大量的国赛论文,总结了一些经典模型和论文写作风格,并最终和另外两名队友获得了市二等奖的成绩。
建模比赛的时间都很短暂,但所有的辉煌都是需要幕后持久的耕耘的,虽说比赛期间对身心是个巨大的考验,但也正是在这种紧张的氛围中我收获了很多深度思考的体验,吸收学习了很多平时会望而却步的知识,也许这就是建模比赛带给我的比荣誉更重要的东西吧。
no.2
谢金言
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金融信息工程专业
2018级硕士研究生
曾获得 “华为杯”第十五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
数模竞赛有很多,对于本科生来说,其中含金量最高的竞赛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对于研究生来说是“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
竞赛虽多,但考察的内容基本都是三个方面:modeling、coding、writing,也正是这三个方面让我觉得数模竞赛是一个很值得参与的竞赛——能极大程度地锻炼使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无论对于升学还是工作都有积极正面的影响。
在组好队之后,队友磨合应该作为准备数模竞赛的第一步。比赛时间通常都比较短,提前了解队友的长处,做一两个往年真题练习一下默契,可以更好地在比赛时进行任务分配,有效地利用时间。题目放出之后,尽量选择与队伍专业吻合的题目。选好题目之后,便是对平时学习成果的考验了。每一次数模竞赛的几天时间,都是一场枯燥的攻坚战,耐得住寂寞、忍得了熬夜、顶得住压力,基本就已经成功了一半。比赛期间的时间分配是很重要的,要计划好完成各个任务的时间,随时根据完成进度对之后的任务进行时间的安排,尤其论文的写作要早一点提上日程,免得最后手忙脚乱。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在比赛中保持良好的心态,信任自己、不急不躁,相信每个人都能在数模竞赛中收获到很多。
no.3
钱啸吟
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电子商务
2016级本科生
曾获人民奖学金一、三等奖
曾获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二等奖、上海市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大赛一等奖
计算机大赛是信管学院比较重视的一项比赛,对于保研和奖学金评选都有一定加分,对于均绩不上不下但想要争取一下保研资格的同学来说是值得把握的机会。
首先要清楚比赛的内容。计算机大赛听上去好像对编程能力要求很高,事实上不仅如此,计算机大赛分很多组别,除了对编程能力要求较高的软件开发、人工智能等大类,还有微课、微电影等大类。我们组报名的就是微课程大类,用到的主要是adobe系列软件,几乎不涉及编程。对于同样不擅长编程的同学,选择自己擅长的参赛类别是成功的第一步。
其次,在选题上要有特色,可以适当结合时事热点。国赛我们同组的十个作品中,有三个都是水循环教学微课程,这个选题平平,且容易令人审美疲劳,不容易获得高分。我们组的选题是垃圾分类,定下主题的时候上海市正巧发布了关于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文件,直到国赛举办的时候,垃圾分类仍是当时的热点问题。
再次,作品要有特色。像上面说的,紧扣实事虽然能有一定加分,但也会带来撞题的危险,而作品的特色点就是在同类作品中脱颖而出的关键。我们在设计垃圾分类微课程的时候,加入了模拟互动小游戏部分,提高了整个课程软件的可用性。除此之外,我们还创新开发了配套的微信小程序,课堂上下的配套学习模型是整个作品的亮点,也在市赛中得到了评委老师的一致好评。
最后要注意作品的完整性,不要为了让作品看上去有更多功能而提交一个半成品,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建议先把已有的功能完善优化好,入围后续赛事后再对作品功能进行丰富和完善。
no.4
杜雨航
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x院基地班
2017级本科生
曾获人民奖学金一等奖、 “朱束冠男”奖学金
曾获校“优秀学生”荣誉称号
曾获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上海赛区二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icm) m奖(一等奖)
竞赛有很多类型,例如商赛、建模比赛、学科竞赛等。不管参加什么类型的比赛,提升自己、学习更多知识与经验才是最重要的。当然,还是建议大家结合自身的兴趣与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竞赛,否则时间安排上会比较紧张。我这里主要分享一下我参加数学竞赛和美赛的经验。
首先,学校内部会有数学竞赛的初赛,一般只有校内优胜的同学才会参加市级竞赛,所以初赛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备考过程中,最好是能够把高数、数分的习题再思考一次。另外,学校会组织老师们对优胜的同学进行赛前辅导,这可以加深同学们对于试题大纲及题量题型的认识。如果学习高数的同学们想取得更好的竞赛成绩,最好能够把数学分析的框架、内容自己研究一下。在考试的过程中,填空题一般是相对简单的,应当尽力拿分。至于后面的解答题,遇到暂时不会的题目很正常,此时要放平心态,懂得适当舍弃,切忌在某一道题目上花太多时间。
对于美赛,选队友和选题都非常重要。同学们在组队的时候要充分考虑队员的优势与不足,尽量做到互补。最好是每个人都能够独当一面,负责建模、编程、写论文的某一个部分。我当时所在的队伍,我和一位同学主要是建模和编程,另外一名同学主要负责写论文。虽然大家有所分工,但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大家的工作不是完全独立的,基本上每个环节都是全员参与。比如,我们在建模的时候,负责写论文的同学也会一起参与讨论。最后的论文初稿,其实也是由三个人一起合作完成的。在选题的时候,我们每一个题目都会去进行深层次的思考,看看是否可行,而不是很快地否决某些题目。当然,能选择和自己专业相关的题目是最好的。我们组当时选的题目是运筹学方面的,与我们专业对口。因此,在建模的过程中,我们的思路就会比较清晰开阔,同时也有很多工具(例如求解器)可以使用。另外,美赛的比赛时间很长,肯定会有卡壳的情况出现,我们组也不例外。但是当时我们并没有特别焦虑,而是一直保持轻松愉快的氛围,相互鼓励,共同探索。这种积极而又平和的心态非常有利于最后问题的解决。
no.5
叶敏洁
会计学院财务管理专业
2018级硕士研究生
曾获得学业奖学金一等奖
曾获得校“优秀学生”荣誉称号
gmc(global management challenge)即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是一个基于真实商业环境的企业战略及经营管理仿真模拟系统——能仿真模拟公司间行为的相互影响、彼此的竞争关系及宏观经济环境对市场的影响。这是我参加过的比赛中比较大型的比赛,同时也十分有意义,因为这对于商科类学生来说是一次将所学知识真正综合运用的机会,并从中掌握企业管理的技能。
当时,我和另外两个同学组成了一个参赛队,每个参赛队在同一市场环境下分别经营着不同的虚拟公司,通过研发及生产能更好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进行竞争。首先,每个参赛队都会拿到一份参赛手册,这份手册会细描述所经营公司的管理架构,包括营销,生产、人力资源管理和财务四个主要管理职能,并重点解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我们需要仔细阅读并理解这份手册的内容,并画出关键参数的勾稽关系图,这在之后的比赛过程中至关重要。
第二,熟读手册之后,对于公司的经营情况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这个时候需要根据自己画的逻辑图和手册里边的数据利用excel或其它软件构建用于数据分析的模型,包括成本分析、现金流分析等等。由于我们是第一次参赛,因此请了一位之前打过比赛的同学给我们作指导,这对于参赛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避免走弯路。
第三,在正式开始比赛之前,我们有一次模拟的机会,千万不要浪费这次机会,这可以帮助我们熟悉比赛流程,同时判断自己构建的模型是否适当。正式开始比赛之后,我们收到了第一期的公司经营数据,并开始做出我们的决策,包括生产的产品数量、产品的定价、原材料的采购、设备的维修等等,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决策。之后系统会根据各个参赛组提交的决策给出运营结果并反馈给我们,我们需要再次做出决策,这样进行四期。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一点是需要对各个指标的弹性有一个初步的判断,这样在决策时才知道如何设定数值。此外,组队的同学最好不要全部是同一个专业,因为会涉及到财会、营销等不同专业的知识。
no.6
李欣月
经济学院数理经济专业
2017级本科生
曾获得人民奖学金一、三等奖
曾获得第十六届“挑战杯”上海市二等奖
如何在竞赛中,顺利完成任务的分配与推进?我的建议有:
一、了解你所参加的比赛:以“挑战杯”为例,这是一个饱含情怀而不待见功利的比赛,梳理往年的入围课题能帮助我们确定自己的课题方向;了解获奖作品的呈现方式,能帮助我们提高文字输出的效率,从而提高获奖概率。
二、清晰地为队员展示任务的分配:任务的分配尽量兼顾队员的意愿,并尽量保证公平。为成员设置早于官方截止时间的ddl,从而稳步推进任务推进。同时,珍惜每一次答辩的机会,从答辩老师的反馈中汲取作品的可修改之处;时常给予队员们积极的正向反馈,保持信心与乐观的心态,维持其乐融融的队伍备赛氛围。
在整个比赛中,我们幸运选定了一个符合“挑战杯”口味的课题、幸运得到老师的鼓励与帮助、幸运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但回顾整个过程,在幸运背后,更是整个队伍从不言弃的努力,功不唐捐、让我们最终从比赛中有所收获——
在每次答辩之前,对答辩进行预演:严格把握时间,并对自己的
答辩预演录音,不断修正并重复练习甚至到嗓子发哑。
不辞辛苦地对课题进行修改:在整个过程中,队伍对课题进行了四次完全颠覆,每一次都意味着极大的工作量,但从未有人抱怨。
不断修改的迷茫、连续熬夜的艰辛、学业与比赛的双重压力,都在我们将自己的家乡带到市赛的答辩舞台时烟消云散,方觉功不唐捐、一切都值得。
no.7
刘 学
金融学院金融硕士专业
2018级硕士研究生
曾获第十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银奖、第六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大赛二等奖、第一届“汇创青春”上海大学生文化创意作品一等奖
对于想要升学或就业的同学,各类竞赛是加分项目而非必需项目,我觉得要根据自己的能力特长和可选机会来决定是否参与,因为这往往是一个高收益但又高投入、高风险的投资项目。
如果你具备很强的单学科能力,譬如电脑编程、英语或是数学建模,那么你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来参加竞赛、获取荣誉,参加诸如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如果你自觉没有这些单学科的能力,却想参加创业类竞赛,如创青春、互联网+三创赛等比赛,则应该审慎地评估一下这笔投资的回报率。以我自身参加创青春等创业竞赛经历来说,当时我选择投身创业项目并参加比赛,是因为我在认真评估以下三个层面后都认为十分可行,从而坚定了参赛的信心和决心。
一要看项目可行性。参加创业类竞赛的前提是拥有一个商业模式可行、落地执行可行且该领域竞争尚未白热化的项目。如果你的项目缺乏核心技术壁垒、缺失创造新意、商业模式上行不通或是过于天马行空不能落地,那就很难在激烈的竞争中突出重围、拿到很高的名次。诸如宿舍便利店、校园餐食配送、文创设计等格局较小、缺乏创新的项目已经难见新意,也很难让阅项目无数的评审老师眼前一亮。
二要看时间充裕度。参加创业比赛需要付出很多时间和精力,包括频繁的团队头脑风暴、创业计划书编制、路演彩排、物料设计以及项目落地执行等,可能会挤占学习、社团以及实习的时间。并且创业比赛跨度往往较长,从校内赛到市赛、国赛往往要历经半年甚至更多时间,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的过程。因此在决定是否参与前要想好自己是否有充足的时间分配到项目运营上来,毕竟开弓没有回头箭,半路放弃的沉没成本也很高。
三要看团队契合度。创业比赛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团队游戏,团队是否合拍是项目可否持续进行的关键。在我组建团队时,首先我评估了团队内队友是否有一致的目标和坚持到底的决心,以及在性格和行事风格上是否合拍。其次则会评估团队配置是否多元化、人员分工是否合理。就我参与的项目而言,我们根据各自的能力特长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如金融学院的同学负责商业模型估值,会计学院的同学负责财务测算,商学院的同学负责项目包装和营销策划,法学院的同学负责法律及政府关系事宜,每个人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各司其职,同时也能和谐沟通、共同产出。
总的来说,参加创业竞赛的确能收获很多实在的好处,但背后所付出的时间和努力也是不可忽视的,全面评估、慎重选择、坚持不懈,方能成功。
no.8
张梦梦
金融学院金融分析师专业
2018级硕士研究生
曾获第七届中金所杯全国大学生知识竞赛三等奖及励志奖、cfa投资分析比赛上海地区决赛最佳报告奖
我想跟大家推荐一个竞赛——cfa投资分析比赛。这个比赛是由cfa协会举办的,每年9月份的时候会邀请国内的各个高校报名,上海财经大学一直在上海地区cfa协会的邀请范围内,比赛按照地区划分,我们学校参加的是华东地区的比赛,所以跟我们一同参赛的会有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等高校,赛事的质量是有保证的。比赛包括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团队的形式提交一篇标的股票的研究报告,如果研究报告的评分排名在华东地区的前六名,则自动进入第二个阶段的比赛,需要现场进行全英文的研究报告展示。
接下来想跟大家聊一聊我推荐这个比赛的原因。首先,这个比赛会帮你收获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参赛队伍由5个人组成,队伍成立的时间是在研一刚刚开学的时候,也就是9月份,决赛的时间往往在当年的12月份,在这段时间内,5名队员需要通力合作,发挥个人的特长,目标是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研究报告,在这个过程中,你们需要定期见面讨论、需要一起熬夜攻关,慢慢地,大家会从完全陌生到彼此熟悉,最后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其次,这个比赛是课程之外的有益补充,会成为我们求职路上的一块敲门砖。如果愿意用心对待的话,我们会拥有一篇真正属于自己的研究报告,从研究框架到财务报表分析再到估值评级,这些都可以由我们自己判断掌控。在暑期实习和秋招的面试中,有不少面试官对我简历上的这场比赛表示感兴趣,我也靠参加这场比赛的经历拿到了我暑期实习的offer。
no.9
郝 刚
数学学院运筹学与控制论方向
2017级硕士研究生
曾获得学业奖学金一等奖
曾获得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二等奖
参加数模竞赛,一方面能够将我们所学很好的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另一方面能够锻炼我们处理问题的分工协作能力。就多次数模参赛经验,我认为,为了能够顺利完成比赛并取得良好的成绩,赛前准备,赛中协作,赛后复盘这些过程及细节必不可少。
赛前准备:因为数学建模竞赛涉及到数学理论知识、计算机编程及算法应用和专业性问题,对参赛者的背景以及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还是所要求,也预示着需要在竞赛开始之前做好充足的准备。首先,我们需要将前几年的数学建模竞赛真题拿过来熟悉起来,并独立思考,最好能够给出初步的解决方案。然后,从官方渠道获取历年的优秀数学建模论文,仔细剖析他人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提出的解决方案以及论文的写作方式。将自己的思路和解决方案与之作对比分析,找出自我不足之处,明确自己对于该比赛所存在的优点和缺点,尽量在比赛之前抓紧学习,努力攻克不足之处。另外,如果各条件比较适宜的话,可以拉上队友一起进行一次模拟竞赛的全过程,这样在正式比赛中就会游刃有余,不慌不乱,稳步进行。
赛中协作:首先,在拿到题目之后,就需要在队内合理的分配各队员的工作任务,让建模、实现、写作等工作落实到每一个队员。另外,在拿到题目之后需要每位队名发挥所能,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组织所有队员参与问题的讨论、分析以及问题方案的设计。在有限的竞赛时间内,需要合理的安排好每一天的任务,对于子题目比较多的赛题,甚至需要明确每一天完成题目的数量以及质量,确保使论文的完成度达到最高。在竞赛过程中,我们需要团结协作、互相鼓励,遇到问题不能急躁,冷静分析,我相信定能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赛后复盘:我认为赛后复盘也是非常重要的,整个竞赛过程如同在完成一个项目,从竞赛中获取经验教训,这对于我们后续的工作也会大有裨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