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学历“烂大街” 研究生真的“太多了”吗
2023考研报名正在进行中,“考研报名”的话题几度登上热搜,引起广泛讨论。
之前有机构预测,今年考研报名人数有望突破520万人大关。近年来,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屡创新高,2022年研究生报考人数大涨80万,达到了457万,与2017年相比实现了翻番,持续高位增长。
很多人认为考研人数太多是让考研越来越内卷的重要原因。有不少人纷纷发问:研究生是不是太多了?硕士学历是不是已经“不值钱”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研究生:依然百里挑一
今年9月,教育部发布《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1年全国共招收研究生117.65万人,其中招收硕士生105.07万人。2021年我国招收硕士生首次突破100万,不出意外的话,2022年也将继续突破百万。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研究生已经“遍地都是”。近十年来,我国考研报名人数呈直线式不断攀升,2022年报考人数较之2021年陡增80万人,另一方面,研究生录取人数从2012年的52.13万人发展到2021年的105.07万人,则是保持着稳步增加的趋势。10年间硕士研究生的报考人数虽然翻了3倍之多,但招生录取人数仅增长了2倍,
而持续升高的报录比,也说明考研上岸的艰难。
根据《中国人口与就业统计年鉴》,2007年我国就业人群中研究生学历人数占比仅为0.2%。截至2019年,这一占比达到1.1%,也就是说每百名就业者中仅一位是研究生学历。至今,研究生仍然是 “百里挑一”的人才。以研究生招生“大市”北京为例,2021年北京市研究生招生人数达13.9万人,占全国招生人数的11.8%,即2021年北京招收了全国超十分之一的研究生。
而据北京统计年鉴(2021年)显示,在2020年北京15岁及以上人口为1930.16万人,其中受教育程度为大学本科的人数477.14万人,而受教育程度为硕士研究生的人数为126.3万人,仅占全部1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6.54%。在研究生教育较为发达的北京,整体研究生数量也远远达不到“遍地都是”“不值钱”的程度,研究生仍是比较稀缺的人才资源。
考研热度只增不减的背后,就业压力仍是主要因素。近六成的考生因为就业压力大,想增强就业竞争力而选择考研。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用人单位也对就业者学历要求越来越高,硕士学位成为当前就业市场的基准门槛早已不是新鲜事,读研成为高起点高就业的“刚需”。在就业竞争不断加剧的大趋势下,年轻人通过增持学历来寻求更好的个人发展,读研成为人生中的必选项。在如今的就业市场,“学历更高=待遇更好=更多机会”已成为一部分人择业的共识。因此,学历内卷、现实倒逼等情况促使学子在本科毕业后继续卷入研究生考试这场“战争”中。
另外,还有关系安身立命的问题也跟学历直接挂钩,比如人才补贴、大城市落户等。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一线城市在落户政策上明显更倾向于研究生。前段时间,《脱口秀大会》选手孟川的段子火了——为了落户上海,他逼自己爸爸去考研。这就不得不提到今年上海应届生落户的新政。
今年6月,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上海户籍评分办法再次调整,上海应届生落户政策又一次放宽,据《2022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本市户籍评分办法》,在沪各研究所、各高校应届硕士毕业生,其他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应届硕士毕业生、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学科应届硕士毕业生,符合一定条件可办理落户。
手握硕士学历,一线城市的大门便可以轻易敲开,这对于有志于在大城市落户、谋求发展的年轻人而言,考研确实是一件“划算”的事。
理性规划,切忌盲目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撰文称,对于不得不加入考研大军的考生,提醒两个事情:第一,通过考研能否达到你的目的?第二,你是否适合读研究生?
不是说所有的学生都要选择考研,毕竟考研是一个决定未来发展方向的转折点,所以一定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专业需求来选择。考研带来最大的益处就在于学历和学识的提升,因此明确自己对于这两方面有强烈需求的考生,千万不要犹豫考研人数变多、含金量是否下降的问题,放心大胆选择去拼搏奋斗,一定会有所收获。
最近有研宝在后台留言询问:复习开始得太晚了,还来得及吗?小掌一直以来坚持的一种观点就是,与其花费时间担忧、焦虑,不如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学习,这才是性价比最高的方式。考研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考试,乾坤未定,你怎么知道上岸的不是自己?如果你也对上岸充满坚定的信念,可以看一下小掌的送福利活动,知己知彼,一举上岸!(图文来源于网络,侵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