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备14027590号-282

上海大学新闻传播考研的优势与劣势,为何每年那么多人考

1953年,美国传播学家霍夫兰在《传播与说服》中提出了“一面提示”和“两面提示”,该理论简言之就是,对于文化水平较高的人,适合既说优势,也说劣势,两面提示全部到位,让他自己做选择,因为文化水平较高的人倾向于相信自己;对于文化水平较低的人,只适合说优势的一面,说服并帮他做出决定,因为文化水平较低的人倾向于相信他人。

有些机构分析择校只说利不说弊,我认为是非常不道德的,因为任何一所学校都有优势与劣势,看你如何权衡其中的利弊。作为一名成年人,未来会面临无数次需要权衡利弊的时刻,考研择校只是其中之一。

因为行之记者只针对上大新传考研,不面向其他学校,所以我无法给出择校建议,只能帮你把上海大学说透,优势和劣势全部说清楚,让你认清形势,然后做出正确的决定。你们属于文化水平较高的人,应该有自己的独立判断。

优势一:上大新传 实力很强

根据2022年QS世界大学排名显示,上海大学位居中

国大陆地区第24名,超过了四川大学、吉林大学、东南大学等老牌“985工程”大学。

其实,上海大学如今的实力差不多已经达到了中等“985工程”大学的水平,其在中西部省份的高考分数线也差不多比肩当地的“985工程”大学,只不过大家习惯了拿“985工程”和“211工程”来衡量一所大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某些“双一流”甚至普通大学的发展水平已经超过了末流“985工程”大学了,比如上海大学、北京科技大学、苏州大学等。随便提一下,南方科技大学不是“双一流”,只不过是一所办学才12年的学校,实力却碾压多数“985工程”大学,在2022年QS世界大学排名第13名。

自1994年新上海大学成立以来,短短27年的时间,上海大学凭什么发展成一所实力媲美中等“985工程”大学的水平?根源在于地处上海这座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上海大学是上海市属“双一流”大学,是上海市的“亲儿子”,各种政策和资助向上大倾斜,所谓“有钱好办事”就是这个道理。

新闻传播专业是上海大学的王牌专业,也是上海市重点学科,新闻学仅次于复旦,广告学、会展学更位居上海地区N0.1,在第三轮和第四轮教育部学科评估中,上海大学新闻传播专业均位居全国前10位。今年即将公布的第五轮学科评估,我们有信心相信,上大新传会继续保持前10位的绝对优势。

一个专业强不强,就看它有没有博士点,上海大学新闻传播专业不仅有博士点,还拥有博士后流动站。

为什么上海大学新闻传播专业发展得如此之好,究其根源还是在于地理位置。上海传媒业很发达,给上海大学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优质资源。

虽然上海的新闻业不及北京,但是怎么说也有解放日报、澎湃新闻、东方传媒坐镇;广告业和会展业更是全国第一,大量的广告4A公司都在上海,更有每年一届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永久在上海举办……

新闻传播专业的发展非常依赖于城市的经济和资源,一旦城市无法提供经济和资源,发展就会滞后赶不上时代。

比如有“新传小复旦”之称的安徽大学,“调剂小清华”之称的广西大学,新传实力都非常不错,但是发展了这么多年始终未能进入新传一流阵营,究其根源还是在于所处城市经济不足,无法给到学院足够的优质资源。

优势二:市中心的花园学府

大学位居市中心也算优势?当然,诚如前文所言,新传发展极度依赖于经济和资源,上海城市界面太大,位居临港和松江的大学生应该深感痛楚,只有地处市中心,才能无缝对接优质资源,这也是复旦大学为啥要将SMG演播中心直接搬到学院里的原因。

新闻传播学院位于上海大学延长校区,地处静安区核心地段,地铁1号线直通西门,交通便利,距离人民广场仅有5站地铁,距离上海火车站仅有2站地铁。

周边生活设施配套齐全,距离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和上海市中医医院步行只需5分钟。周边拥有大宁国际、大宁宝华和大宁音乐广场三个商业圈;灵石公园、闸北公园两个绿化公园;还有马戏城、多媒体谷、上海都市影视基地——环上大国际影视产业园环绕四周。

据说,上海电影学院之所以设立在延长校区就是看中了这里的地理位置,环上大国际影视产业园之所以围绕学校四周建设,正是想依靠区位和教育双重优势打造影视产业集群。

每天奔波于实习?从延长校区出发,无论你是去上海报业集团、还是SMG亦或是上海展览中心,都只需要30分钟左右。(这些都是大家实习可能会去的地方哦)

衣服不够穿了?想和集美们逛个街? 步行10分钟就到大宁国际购物中心,或者打个车去虹口龙之梦,一人摊下来不到十块钱。

在这里,你既能感受到浓郁的学术氛围和学府气息,又能感受到来自魔都的欣欣向荣和繁花似锦,真的是闹市中的一处“花园学府”。

优势三:专硕好到绝佳 小语种的福地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院校专硕变成了3年,英语考英语一,但是上大新传专硕目前仍是学制2年,专硕考英语二。

学制2年,考英语二,每年学费2.3万,双导师制,实践机会丰富。对比其他学校后,你会发现,上大还是挺良心的。

比如复旦2年10万学费且无住宿;上交2.5年8万学费且专硕考英语一;同济2.5年且专硕考英语一……

如果你本科是日语、德语、法语等小语种专业,上大新传支持小语种报考,可以不考英语。如今好多学校都不支持小语种报考了,只能选择英语了。

优势四:阅卷不压分 分数不会低

可能有些童鞋还是考研小白,不明白什么叫压分,为什么学校会压分?其实道理很简单。考研学生的目标院校往往会高于自己本科院校层次。比如二本考生会选择考一本,甚至考985、211,但是反过来,几乎没有985、211的学生选择报考二本研究生。

所以一些二本院校或者B区院校的考研生源会比较差(仅从本科出身而言)。但是各高校都希望自己生源学校好,所以有的学校会压分,降低考研过线人数,方便本校或更高层次院校考生调剂。

如果你准备报考上大新传,完全不需要担心会压分改卷。因为一方面,从历年的上大改卷情况看,从来没有出现过压分的情况;另一方面,上大新传每年吸引大量考生,其中不乏211学生,又在推免中已经吸收了大量优秀学生,且上大不属于自划线学校,没有压分的动机。

改卷不压分,对你来说有两个好处,首先是你一年的努力复习和考场上6个小时的奋笔疾书会在阅卷老师手里获得一个公平的对待,要知道,公平二字在你告别高考以后就非常稀有了;

其次,万一你没过上大的分数线,改卷不压分也能让你在调剂当中获得优势,选择报考上大,只要你认认真真复习,认认真真考试,过个国家线没有太大问题,这能大大提高你考研上岸的几率;

最后,好多人看到上大分数线很高,觉得很难。其实分数线高低跟考研难度关系不大,分数线高有高的好处,低也有低的坏处。试想一下,如果上大改卷很严格,每个人都只能考355分,你达不到上大复试线,可能连调剂都没有资格。上大给分比较松,这从每年的分数线就能看出来。

举例:20年北体压分严重,只能按照国家线355划定复试线,结果达到复试线355分的只有11人,最后招收了39个调剂生。如果北体改得松一些,分数线更高一些,这样至少确保没有达线的人可以调剂呀,可是这波压分操作导致那些没有考到355分的考生连调剂都没有资格。

优势五:青睐跨考生 考试范围小

本公众号后台输入关键词“录取名单”,即可查看近几年学院最终录取名单。看完你会发现,每年有大量的跨考生成功上岸,还有很多二本、三本生成功考上。

上海大学不歧视二三本生,甚至可以说每年二三本上岸占到了7成,毕竟上海大学的出身也不是很好,历经各种波折,最终才发展到如今这般实力。

至于跨考生,学院老师是积极欢迎的。如果你细看过学院导师介绍会发现,他们本身也有很多从统计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文学跨入新闻传播学研究领域,按照老师的说法是“期待跨专业考生可以跟新闻传播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

上海大学对二三本跨考生友好的另一大体现就是考试范围相对较小。我们以同为上海211的东华大学做对比,以专硕为例,东华大学参考书有《新闻采访写作》《新闻编辑教程》《当代新闻评论教程》《公共关系学》《广告学概论》《传媒经济管理新论》《网络传播概论》《新闻学概论》《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教程》《传播学教程》《中国新闻史》《新闻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

不用数了,足足有12本书,内容领域横跨了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公共关系、中新史、新闻实务、马新观等诸多领域,甚至还有传媒经济管理这样的具有商科色彩的参考书。

再来看看上海大学,专硕的核心参考书只有两本:《传播学通论》和《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主要考新闻学和传播学。近三年出现了中新史,但是好在题目简单,大多是耳熟能详的新闻史知识,题目也只是名解和简答题。

虽然近两年真题里出现了广告和公关,但是仍然以新媒体时代的广告为主,答案较为开放,并不是那种需要死记硬背的广告知识。

与其他学校要横跨新闻、广告、会展、经管、历史五个领相比,上大的参考书和考试范围对考生的备考复习是非常友好了,只要在复习前期把这两本书吃透,复习中期进行大量的做题练习,后期实战模拟,加上基础的中新史知识和开放的广告知识,就能搞定专业课。

劣势一:报录比相对较高

报录比是衡量一所学校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的计算方法,反映出一定的考研难度系数,但是不能完全代表考研难度,毕竟考研难度是由多个指标决定的。

这里需要注意两点:

一是不同等级的学校报录比不可以同等级对比。比如985大学的报录比不可以跟211大学的报录比对比,因为报考985大学的生源远高于211大学,报考211大学的考生远多于985大学。复旦20:1的报录比相当于上大40:1的报录比。

二是专业特色院校和综合院校的报录比不可以同等级对比。比如财经、政法、外国语、体育等具有专业特色院校的报录比往往比较低,这是因为这类院校的考生需要对该特色领域有了解,适合本科就是这些特色专业的考生。上财的报录比即便再低也不能跟上大对比。

所以综合这两个因素,我同等级对比了同为211综合院校的暨南大学、苏州大学、深圳大学、东华大学(深圳大学虽不是211,但是实力已经达到了211水平);也对比了985的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具体如下:

对比同等级学校,上大新传报录比确实比较高。本来想对比跟上大实力相当的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可惜这些学校不公布报考人数无法对比。

对比985院校,上大新传报录比不算太高。毕竟985院校算报录比的话需要以2倍因子叠加后计算,也就是说上交的报录比如果转化成211级别的话,差不多达到了50-60:1了。

上大新传30:1的报录比可谓是常态,看上去很吓人,但实际上,这个数字背后另有乾坤。

考过研的都知道,考研路上有三波弃考潮,一是暑假中后段,大约30%考生会放弃;二是10月报名后,又会走掉10%的人;三是考前到考试过程中,会有10%弃考。

所以这个报录比其实没那么可怕,就好比抢西瓜,假如有30人抢一块西瓜,你抢到的概率就是1/30,结果到了抢西瓜那天,只来了15个人,那你吃到西瓜的概率就变成了1/15。

但这个比喻也不太恰当,因为每个抢西瓜的人身体素质都不太一样,就像每个人对待考研复习的态度不一样。如果你比别人努力,你上岸的机会就比别人高。简言之,上大新传考生里打酱油的人很多,水分很大,毕竟官方公布的报考人数只是网报人数,不是实考人数。

劣势二:考题相对灵活

考研会经常听到“超纲”一词,但是上大新传早就不公布大纲了,专硕更是取消了参考书,所以根本没“纲”。

所以,我觉得用灵活多变来形容上大考题比较合适,也就是说它往往不会考死题,而是考参考书里找不到答案。

可能一些学校出的考题,只要你复习的时候背到过,那就能够做出来,但是对于上大来说不是这样,我举个栗子:

针对新闻传播者的角色责任这一点出题,有些学校的出题就会直接问你,新闻传播者的角色责任有哪些,你只要根据书上的原文默写下来就能做对。

但是上大可能会把题目出成:“结合融媒体语境,试分析新闻传播者的角色困境和解决方法”。这样一来就综合考察了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和运用能力。

很多新传考生都曾对这样的题目感到头疼,但是后来他们开始对上大这样的考题又爱又恨,因为如果自己勤加练习这类题目,认真总结答题技巧和方法,这未尝不是一个和竞争对手拉开差距的渠道。

其实,近年来各大新传院校的考题越来越活,很少会直接考书上的死题,毕竟传媒业发展得太快了,很多理论都难以跟上时代发展了。

劣势三:复试比较开放

上海大学新传复试比较开放,之所说开放,一方面在于复试完全取决于老师临时的提问和自己的表现,没有抽题一说(即学院准备几道题,学生抽题回答);另一方面在于,复试导师不怎么看作品,完全取决于跟你的对话来判断学生的可塑性。

这样的形式有些人喜欢,灵活多变,随机应变即可给导师比较好的印象,有些人不喜欢,觉得固定的题目答题反而更好,这个见仁见智了。

这里稍微提一下初试和复试比例,上大新传初试和复试的比例是五五分,也就是说最终的总成绩是初试总分*50%+复试总分*50%。这个比例在985和211大学里比较常见,有些普通大学往往是初试占比60%-70%,复试占比30%-40%。

复试分为专业课面试(100分)、英语面试(100分)和专业课笔试(100分),总分300分,没有英语听力测试,只有英语面试。20-21年因为疫情影响,取消了复试笔试,改为专业综合考核。

有些本科专业是德语、日语的童鞋注意了,即使你初试外语选择的是小语种,外语复试依旧要以英语进行,不接受小语种。

目前大部分学校复试都不接受小语种,据我所知好像复旦这种很强的学校复试才会安排小语种复试,因为需要从外国语学院请面试老师过来。

上海大学复试没有从外国语学院请小语种面试官过来,所以小语种的同学复试仍然是英语面试,但是上大好几位导师精通多门外语,尤其是日语、德语,所以现场面试,可能会有导师直接用小语种提问,也不是不可能,以此来测试你的本科专业水准。

劣势四:统招相对较少

目前,上大新传每年推免研究生大约有100人,学硕和专硕各占50人左右。

可能有同学不理解为什么学院要那么多推免生,其实这很正常。一个好大学肯定会越来越注重生源的质量,而推免生的本科出身和在校实践均不差。而且根据上大新传导师反馈情况来看,推免生比考研生质量高、学习强、实践强。

但是即便如此,上海大学也不会斩断通过考研渠道统招上来的人,也就是说上海大学不会像某些院校一样,一刀切只要推免不要统招,这点大家可以放心。

目前,上大新传每年统招研究生大约有50人左右,专硕分到30人,学硕分到20人,具体仍要看每年具体的实际的统招情况。

说了这么多,如果你想未来在传媒、广告、营销领域深耕,愿意用一年的辛劳和汗水改变命运,欢迎选择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发表评论

|京ICP备18012533号-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