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备14027590号-282

“考研热”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硕士的就业竞争力或许没那么大

据相关数据统计:普通双非院校,每年应届的研究生包括人数大概能达到60%,即便是985/211,这类双一流院校,研究生报考率也达到了50%。

就业压力大,盲目跟风考研,是考研热现象的“表象原因”,太多的本科生寄希望于“硕士文凭”,能帮助自己,在2-3年后的就业场上,博得一次成功就业的机会。

可考研后,好工作就能顺利入职吗?答案和想象的似乎并不一样。

“考研热”现象下的大学生有多拼?吃喝拉撒都要“简约”化,只为成功上岸

每年考研季,在各大高校备考的学生,他们往返于“寝室——食堂——自习室”三点一线。

7-8月的大暑之下也毫不退缩,在备考的数个月中,他们“玩命”复习,甚至有些人可以不吃、不喝、不睡……

在日复一日的等待中,在天复一年的复习中,在吃了无数泡面、外卖和快餐后,他们等来了“第二次逆转人生”的机会。

可这样拼命,真的值吗?这要从学生考研的“原因”来判定。

自我提高类“考研生”——“值得”

对于那些,对自身专业特别喜爱,且对研究工作有着浓厚兴趣,渴望提升自身能力和补充专业知识的学生,考研的确是一个不错的选项,既可以拓宽知识面,也可以提高学术的综合水平,还能提升个人的价值,可谓是一举多得。

功利投机类“考研生”——“值得”

对于那些意识到自身能力不足,且在未来就业可能存在“阻碍”的大学生,他们明白自己将来会面对的“竞争压力”,因此选择考研来提升自己,尽可能让自己在汹涌的就业竞争大军中站稳脚跟,这类学生的出发点或许有些功利心,但考研对于他们来讲,也是值得的。

被迫从众类“考研生”——“不值”

在无数考研群体中,有一类很特殊,他们自身不愿意给自己“加砝码”,也无心学习,只是碍于父母的劝导和自己的从众心态,选择考研,这类考生往往上岸率极低,也没有明确的目标,这类考生走上考研这条路并不值得。

到底是否应该读研呢?该考“学术型”硕士还是“专业型”硕士呢?

每每听到学生有这种“疑

问”,其实导师也会很为难,这种人生建议属实不好给参考。

一句话,会影响考生的一生定调,一句话也会耽搁他们好几年的珍贵时光。

可从本质上将,无论是“学术性”硕士,还是“专业性”硕士,都应该先弄清楚自己是否值得考研,之后在“下定论”。

关于“学术型”还是“专业型”,每个人也要根据自己的特色以及学习能力去选择,没有固定的答案,更不能固定选择。

“学硕”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术、知识理论方面的专业顶级人才,要培养相关的技能和实操性。

“专硕”的主要目的是侧重于所学专业的实践性,培养相关的技术人才。

二者之间虽都是硕士却有着不同之处。

比如:学制方面有区别,大部分学硕的学制都是三年,而专硕却有两年学制的存在。另外就是学硕和专硕的未来发展方向也有差异,一个偏向于国家单位,一个偏向于就业市场。

“考研热”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硕士的“就业竞争力”真有那么大吗?

现如今,很多人都觉得“硕士研究生”是好工作的敲门砖,可实际上,现如今的硕士恰巧出在了一个“略显尴

尬”的境地,和早些年的稀缺性相比,现在可以说硕士研究生是仅次于大学生的“学历”存在。

不稀有,也不罕见。

可以说,现如今的硕士研究生是处在一个“不上不下”的夹缝之中。或许对于普通人来讲,硕士生可以算作人才精英。可对于从事教育专业或是同等级大学生来讲,硕士学历并没有高出多少。

现如今,考研热之所以出现,是大部分本科生为了弥补“学历”的缺失,其根本原因就是就业压力导致的。

这表明了当代大学生会根据社会发展需求,来对自己提高要求,从另一个方面看也是一种积极的表现。

但反观“考研热”背后,也存在主观上的“盲目性”和“从众性”,再加上还会受到学校、经济条件,学习基础的客观原因约束,使得“考研热”背后蕴藏着多种无奈。

比如绝大部分学硕硕士并没有走上学术的道路,反而是选择了放弃钻研,直接就业,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久违的“真心话”。

不如多读几本书,好好找个单位实习来的“有价值”……

硕士生的待遇没比本科生好多少,白瞎几年好时光……

读硕士感觉就是在给导师免费打工,回顾硕士生涯,颇感不值……

以前人们认为“硕士”毕业生存在的“就业竞争力”也不知从何时起,开始逐步消散,而这一切也有着合理的原因。

理论层面,硕士比不上博士

实际层面,实操干不过同岗位的“本科老员工”

再加上很多硕士生,在读硕期间多是混日子,耽搁了自身的知识发展,这就导致了硕士文凭贬值,出现了不如“本科实际”的情况。

总得来说,根据近几年硕士大数据来说,几乎可以断定,那些因为迫于就业压力而选择考研的考生,即便真的顺利上岸,毕业后手里的“硕士文凭”绝大多数都没那么“实际”,渴望的就业需求,或许仍然无法满足,最终只换来:竹篮打水一场空!

那么,你觉得现在考研的人这么多,盲目考研有用吗?分享你的观点一起讨论,喜欢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我是月儿老师,我们下期再见!

发表评论

|京ICP备18012533号-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