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备14027590号-282

计算机专业考研 东北大学研究生院简介

??东北大学研究生院简介

东北大学的研究生教育始于1952年,至今已有五十年的历史。1986年4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是首批33所试办研究生院大学之一。随着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学校的研究生教育在规模、层次、招生、师资队伍和学科建设等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学校从1986年起,经国家授权进行单独考试,招收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同年学校成为全国首批试行在职学位进修的院校之一。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开始实施博士导师自选审定工作。目前学校还在工程、工商管理及公共事业管理三方面开展专业学位授予工作。已成为我国全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造就高层次、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

学校设有秦皇岛分校、基础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材料与冶金学院、资源与土木学院、理学院、文法学院、工商管理、艺术学院、软件学院、外国语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网络学院。校本部设有49个专业,有56个学科有

权授予硕士学位,29个学科有权授予博士学位,另有三个专业学位授予权。全校共有7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东北地区中心设在东北大学,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造就了有利条件。

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在1800多位教师中,教授270人,副教授615人;在160位博士导师中,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6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7人。现在校各类学生3259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375人,硕士研究生4191人。

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始终把培养质量放在头等重要地位。始终以教学为主旋律。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在研究生教育、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尝试。近年来,我院研究生的管理和教育已逐步走上信息化、规范化、国际化,已先后同美国、英国、日本、瑞典、意大利、韩国等国家大学及研究机构建立学术交流和合作培养关系。通过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来校讲学、任教和科研合作,不断探索研究生培养新途径、新方法,积极挖掘社会教育资源,并致力于健全和完善的人才培养、开发、选拔和激励机制,努力营造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

立足现在,面向未来,抓住机遇,办出特色。东北大学研究生院将在积极响应国家教育创新、科教兴国的号召的基础上为力争在21世纪初建成多科性、研究型、综合化的现代化研究生院而奋斗。

  东北大学计算机学院师资介绍

邓庆绪,男,1970年12月生,副教授。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研究所副教授。于1998年5月毕业于东北大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数据库及嵌入式技术,包括;嵌入式实时系统、嵌入式数据库,嵌入式系统建模,软硬件协同设计。承担的主要课题包括:国家863项目《智能化网络访问终端系统》(2001AA114060),任项目副组长。863课题《手持智能化大型旋转类设备类故障监测与诊断设备》(2002AA113080),任项目组长。国家863项目《面向大型机电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的智能仪器嵌入式软件开发平台》(2004AA1Z2061) ,任项目副

组长和执行负责人。国家自然基金课题《支持嵌入式计算的非线性实时数据流管理技术的研究》(60473073),任项目副组长和执行负责人。

董晓梅,女,1970年5月出生,现任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研究所副教授。199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5年于东北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获得工学硕士学位。2004年3月于东北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获得工学博士学位。主要学术方向为网络与信息安全。参与了国家八六三课题等多项科研课题工作。曾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辽宁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一项、辽宁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东北三省第四届CAI年会一等奖一项。先后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20余篇学术论文,出版专著两部。

黄玉基,男,1954年3月出生,现任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副教授。1984年东北大学计算机专业研究生毕业,曾主讲《离散数学》课程,现从事计算机专业本科生《人工智能》课程教学任务。主要研究方向:智能化信息处理、专家系统及CBR(基于事例推理)系统。

发表评论

|京ICP备18012533号-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