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支教团简介
??一、依托地大学子服务西部的优良传统开展研究生支教团工作
长期以来,学校高度重视研究生支教团工作。为做好研究生支教团工作,2004年10月,学校专门下发文件《研究生支教团招募管理办法》,对招募的任务、条件、程序和相关政策做出了具体规定,同时学校成立了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担任组长,由教务处、研究生院、宣传部、学工部、校团委负责人为小组成员的研究生支教团工作领导小组。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的选拔正式纳入到学校研究生推免工作体系中。这为研究生支教团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组织保障和资金保障。2010年4月,我校团委副书记带着党委对支教队员们的问候亲赴云南楚雄看望、慰问第十一届支教队员。
作为一所以地球科学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积极倡导广大学生深入西部,了解西部,服务西部。地大学子有着服务西部的优良传统,每年都有一大批毕业生自愿到西部地矿勘查、资源开发等专业就业,践行着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校训。校友温家宝总理为我校2005届263名到西部就业的大学生亲笔批复:“大家志愿到西部服务和就业的志向、勇气和决心使我深受感动。你们的选择是正确的。我深信你们在西部艰苦工作的磨炼必将成为你们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到西部去、到人民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已经成为许多地大学子的职业理想和人生选择。
在这种浓厚的氛围中,“团结、友爱、互助、进步的”的志愿者精神更加彰显出夺目光彩。在完成一年支教服务后,志愿者们普遍认为“经过一年的锻炼,收获很大、非常值得”。据统计,超过1/3的支教团成员在完成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之后重返西部工作,继续为西部的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
二、加强与服务地的联系,确保志愿团成员“优选、精育、质优”
学校团委始终与支教团服务地云南楚雄团市委和龙江中学保持着紧密联系,及时了解龙江中学的教学和活动需求,从思想政治、文化基础、组织和沟通能力、吃苦耐劳素质、专业匹配等多方面高标准地为选拔支教团成员,党员和学生骨干在支教团成员的比列达到3/4以上。
为打造一支业务精、素质高、作风硬的支教团队伍,学校对支教团设计和制定了一整套严密的培训计划。如在每一届支教团的选拔结束后,学校都会定期举行新志愿者与往届支教团志愿者的“志愿者接力交棒座谈会”,传递工作方法和工作经验;出征前一学期,组织志愿者到武汉市相关中学开展实习,掌握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规律,组织志愿者深入农村进行社会实践,体验农村生活,提前适应农村生活等。
学校积极鼓励支教团志愿者发挥自主能动性和自身优势,提升业务水平。2010年初,龙江中学在初中教学部实行“杜郎口”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改革强调“教师要发挥学生自主性”的重要。面对教学改革,一些有多年执教经验的老师都感觉难度很大。面对挑战,支教团成员主动思考,针对这一模式的课堂进行剖析,并和各学科教学组探讨如何继续提高教学效率,很快适应了教学改革。此外,支教团在龙江中学组建了该校第一个学生组织“龙江中学志愿者协会”,组建了各种学科性的学习社团、设立了“英语角”、在该校英语教学改革中针对各年级学生编写英语口语教材等,都得到了支教中学领导和广大老师以及学生的一致好评。
三、注重研究生支教团对全校志愿者精神的带动
在地大“基础志愿者队伍——专业志愿者服务队——研究生支教团”的志愿者工作格局中,研究生支教团处于重要地位,学校通过博客、讲座等多种方式使支教团的故事在广大志愿者中传递。能成为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是很多大学生志愿者的心愿。我校第十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祝艳波同学对教学全心投入,腿上得了肿瘤,在未被确诊良性还是恶性的情况下,他依然坚持在龙江中学的讲台上,直到支教服务结束,才赶赴北京某大医院进行确诊。我校第十一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刘芳雅在2010年面对云南的罕见旱情,心急如焚,在工作之余联系企业和社会爱心人士为云南楚雄市中山镇投资建设了价值共计3万余元的4个水窖,为保证工程质量,她还在施工地加班加点当起了“监工”。我校第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马炅妤从社会爱心人士那里募集了价值10万元的衣物、文具和体育用品,发放到楚雄的困难学生手里。都要深入贫困学生家里调研是我校研究生支教团的光荣传统,而每次调研都要走上十余里的山路,支教团成员也毫无怨言。支教团成员的感人故事激励了着广大志愿者关注西部教育、关注那些可爱的孩子们。以我校“山中花儿”爱心助学团和“绿窗”支教团为代表的一批志愿者团队利用暑假时间奔赴西部的中小学开展义务支教和爱心助学,获得了服务地政府群众的好评。这些活动不仅弘扬了志愿者精神,宣传了研究生支教团,让同学们更真实的了解了西部,同时也发挥了大学生志愿者的社会效应,从而使更多的地大学子对参加研究生支教团充满了向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