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备14027590号-282

考研成绩不理想,是二战还调剂_院校_复试_信息(复核会有希望吗)

院校公布考研成绩后,相信大家都已经知道自己的分数和排名情况了,目前查到分数的同学,大概可以分为这四种情况:

1、考得很好,大概率能进复试

这种就不用多说什么了,复试搞起来就行了。(当然如果你考的特别好,甚至可以调剂去比你一志愿院校更好的学校!)

2、考得很差,感觉连国家线也过不了

如果分数线确确实实比往年分数线低太多了,可以适当关注一下调剂信息,也要为做好以后的规划和打算。可以开始准备二战,或者实在不想再花一年的时间去备考的话,读个国外免联考大学,一年半拿证,也是很划算的!

3、不确定,能不能进复试的概率对

如果你处于这种分数段,那就要做好两手准备了,既要认真准备复试,也要时刻关注调剂信息。毕竟在这个考研内卷的时代,只有提前一步做好准备,才能在机会来临之际,快速调整好状态,把握住上岸机会。

4、考得一般,能过国家线但大概率进不了复试

这种情况和第三种一样,复试调剂两手抓,多花时间搜集院校调剂信息,争取其它院校的调剂。

无论你是什么情况,关注调剂信息对你来说,都是百利而无一害。今年考研报名人数474万,调剂难度只会更大!因此,要想抓住这根最后的上岸稻草,一定要早做准备!

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考研调剂的小资讯,希望

能有所

助~

1、调剂原则

只要总成绩和单科成绩都过了国家线,就有资格参加调剂。具体可能的情况有:

(1)总成绩或某单科成绩没过a类线,但过了b类线,可以参加二区院校调剂;

(2)总成绩和单科成绩都过了国家线,但没过院校复试线,可以参加其他学校的调剂,也就是校外调剂,但要注意有的院校不接受校外调剂。

(3)总成绩和单科成绩过了国家线,也过了院校复试线,但没过报考专业二次划定的复试线,可以申请校内调剂和校外调剂;

(4)国家线、院校复试线、专业复试线都过了,但未进入院校复试名单,可以申请校内调剂和校外调剂;

(5)进了复试但复试没过的,可以申请校内调剂和校外调剂。

(6)专硕不能调学硕,七个管理类联考的专业,只能在这些专业内调剂,不能调去其他专业。非全日制一般不能调全日制,全日制可以调非全日制,具体看学校要求。

2、具体的调剂流程

可以分成国家调剂系统开通前及开通后两个部分去说。

调剂系统开通前,也就是现在这段时间,可以从这几步去准备调剂:确定自己调剂的选择标准和范围?大量搜集调剂信息?筛选出可调剂院校?确定学校,准备材料。

3、如何匹配调剂院校

通常来讲,调剂成功率高、对调剂生友好的院校主要有几大类:

1、b区院校

考研院校分为a区b区,每年公布的b区分数线都要低于a区,b区院校的地理位置相对较偏,因此部分学生的报考意愿不那么高,但是院校实力是ok的,所以非常值得考虑。

但是b区211院校的调剂要慎重考虑哟,它们往往是调剂的热门选择,相比它们,选择a区相对低调或较偏的院校会更容易一点。

2、双非or低调院校

某些低调院校和双非院校实力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调剂的小伙伴可以考虑考虑。

不少双非或低调院校每年都会留有调剂名额,院校对优质生源有需求,愿意借助调剂获得优质生源(一志愿的生源也是很棒的!)。这一类院校就是前面提到的避开b区211可以考虑的院校。

3、冷门学科

冷门成为冷门并不是因为专业实力不够奈斯,而是因为多种原因造成了这一局面,例如图书情报专硕(mlis),如果冷门专业在你可调剂的范围内也是值得考虑的。

4、校内调剂

校内调剂相对熟门熟路,能够调剂至原本的院校也挺不错的。

4、现阶段能为调剂做的准备

1、确定调剂的选择标准和范围

虽说调剂时要“广撒网”,但也不是说只要看到了调剂信息就去做。

在调剂前,我们首先要想好一件事:是有选择性地调剂还是“有学就上”?

如果是有选择性地调剂,可以先给自己划定一条“底线”。最不济,哪些学校是自己肯定不会考虑的。在可考虑的范围内,列举出自己调剂时会考量的点,比如学校位置、院校名气、专业排名、综合实力、导师实力等。根据自己对这些因素的重视程度,划定出选择范围和优先级。

如果是第二种情况,不用考虑太多。只要符合对方的调剂要求,自己也能接受,就可以先联系着试试。

2、大量搜集调剂信息

调剂信息的搜寻,最靠谱的办法就是在报考院校的研究生官网查询调剂信息。但是也要通过别的途径寻找信息,比如:研招网、考研群等。

3、筛选出可调剂院校

先根据第1步里设定的调剂标准划定出可调剂范围,在可调剂范围里选,其次是有硬性条件不满足的,快速过滤掉不适合自己的调剂。

4、确定院校,准备材料,开始联系

可以把适合的院校整理成一份表格,已经联系的画√,被否决的可以删掉,等不到消息的标注待定,这样一目了然。

时间和速度对于调剂很重要。一定要在看到调剂的时候,快速地联系导师,前提是要提前准备好调剂的材料,不要等到信息堆积的时候再去联系,到时候难免凌乱。

最后提醒大家:一定要多发邮件,广投简历,不要怕被拒绝,也不要在一个学校上面纠结,多尝试就多一份收获的希望。

什么样的人适合“二战”?

在赌气扬言“二战”之前,我们先一起重新审视今年你选择考研的理由,理性分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来与下面选项对号入座吧。

a. 盲目跟风:父母说我家亲戚都准备考研,也希望我报名;我周围同学都在复习考研,我也跟着试试;考研报名人数逐年上升,别人都考研我也不能落下。

b. 就业逃避:听说就业市场压力大,没有明确生涯规划,我还没想好做什么工作、去哪个城市,先考研缓冲一下。

c. 热爱科研:我热衷科学研究,喜欢这个学科,期待跟着导师长期从事此专业学术工作,甚至已经有读博计划。

d. 发展需要:我有特别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想要就职的单位及从事的岗位要求必须是硕士研究生及以上毕业。相信你的内心已有了答案。如果你选择a或b,那么恭喜你,继续往下读能 你及时止损。如果你选择c或d,还看什么,手机锁屏争分夺秒开始复习吧。

二战的利弊

二战的优势

二战的学子们前一年的备战,相当于把之前走过的道路再走一次,俗话说,一回生,二回熟, 一战带来的经验,是任何初次考研的学生都得不到的宝贵财富。那些在第一次考研中因为不了解情况而浪费的时间,在第二次考研的历程中就可以完全利用起来,第一次考研中犯过的错误,第二次就会吸取教训,不会再犯。

二战考研的学子们,只要利用好自己第一次考研时的经验,再次备考, 会为自己节约不少的时间,复习之路也更加的顺畅。

另外, 在首战中积累的人脉、资源、复习资料等等,都可以再次加以利用,不用再费尽心思去搜寻,基础上来讲,比首战考生更丰厚,更有积淀,也容易在后期爆发出力量。

总的来说,二战考生相对于首战考生来说,还是有很大的优势的。

二战的弊端

虽然二战考生比首战考生有更丰富的经验和积淀,但也容易出现一些问题。

首战的失利会给很多考生带来自我怀疑的情绪,他们受到打击之后可能考研的热情会大大降低,虽然决定再战,但激情已经不比当年。而这股冲劲对于考研的学子来说,又是十分重要的。

很多二战考生在心态上会有些疲累感,毕竟经过一年的复习, 身心脑力都经受了极大的压榨。如果要再来一轮的话,都会产生无力的感觉。

这种时候就需要大家适当的去放松自己,然后通过强大的意志力去克服。告诉自己,选择了二战你就

是勇敢者,勇者是不畏惧任何困难的,相信自己一定能战胜心理上的问题,最后实现成功。

还有一些二战的考生,因为已经有一战的经验, 开始盲目自信,自认为比一战的考生更有把握,从而 松懈了考研复习的警惕性,最后遗憾败北。通常这一类的心态是影响二战成功的因素,各位二战的考生,切忌盲目轻敌,一定要脚踏实地扎实复习。

考研二战值得吗?

很多同学在备考二战的时候,看着身边的同学顺利进入下一个阶段,继续读研或者工作再或者结婚生子,多多少少会有不小的压力,再加上家里会觉得又一年在家“白吃白喝”替我着急,万一二战还失败不仅失去了应届毕业生的优势而且又缺少了一年的社会经验。 所以在你要不要正视这个“二战”的问题时还请你三思。

动机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出发点,这也是你备考坚持下来的重要理由。考研的“单纯”很重要,比如你觉得自己在本科的专业不是自己喜欢的跟自己未来就业有差距,或者说你希望自己可以拥有更优质的条件,再或者说你希望自己研究生毕业后留到自己喜欢的城市工作生活, 但一定希望准备二战的你备考动机是简单纯粹。

如果你认为考研是为了短暂脱离就业压力,一边找工作一边复习备考,实际上我们处于摇摆不定的状态,这种状态之下,复习无论精力还是效果都不会达到“巅峰”,最终你的二战最终会以精疲力尽结束。

成本

二战其实就是重复一战的路线,买书报班租房子还有自己的日常必备开销,这些花费对于你来说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同时又带给你一定的社会压力,比如你的年龄还有你的工龄,这些都不再是优势。 这些问题你都考虑清楚了吗?

结果

二战如果上岸了,我们皆大欢喜, 但如果又一次失利了,你可以接受吗?要跟应届毕业生们“抢”工作你准备好了吗?这些现实问题,不知道在备考之前是否都想好了?

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京ICP备18012533号-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