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历史学名词解释(中国古代史)2.(考研历史学名词解释明清)
平王东迁
西周末年,周幽王立宠妾褒姒为后,以其子伯服为嗣,废申后和太子宜臼。公元前771宜臼逃至申国母舅家,申侯遂联合缯国和犬戎伐周,杀幽王、伯服于骊山下,西周覆灭。申侯、鲁侯、许文公拥立宜臼为王,是为平王。次年,因镐京及王畿遭战争破坏,平王得晋、郑、秦和其他诸侯之助,东迁于雒邑,重建周王朝,为东周之始。
国野制
周族征服者建立作为据点的城及其附近的郊,被称为“国”,居于其中的主要是周的统治者贵族以及周族的平民,国人有一定的参政权力,只有他们才能为国家当兵作战。“国”之外的广大田土被称为“野”,在其上的农业劳动者,主要是被征服地区的居民,他们被称为野人,是西周农业生产的主要承担者,也是被统治阶层的主体。
葵丘之盟
春秋时,齐桓公称霸,于公元前651年邀集鲁、卫、宋、郑、许、曹等国国君在葵丘会盟,约定会盟之国互不攻伐,不阻塞水源,不阻碍粮食流通,不改换嫡子,尊贤育才,选拔贤士等。葵丘之盟标志性齐桓公所建立的霸业达到了顶峰。
弭兵之会
春秋后期晋、楚协调霸权之争的会盟。公元前579年,宋国执政华元约合晋、楚在宋结盟,约定彼此互不交兵等。公元前546年宋国执政向戌再约合晋、楚等国在宋结盟,规定除齐、秦外,各国须向晋、楚同样纳贡。此后数十年中原战事减少。
三家分晋
春秋末期,晋国国家大权为智、赵、韩、魏、范、中行六家卿大夫所掌握。六卿在架空国君的同时,彼此间也展开兼并。首先是智、赵、韩、魏四家联合消灭了范氏、中行氏,随后到公元前453年,赵、韩、魏三家又联合起来灭掉势力最强的智氏。智氏灭亡后,赵、韩、魏不仅瓜分了智氏的土地,而且将晋公室的土地、人民也基本瓜分,仅给晋国国君留下两城。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册封三家大夫为诸侯,成立赵、韩、魏三国。
田氏代齐
春秋齐景公时,田桓子攻灭执政的栾氏和高氏。到齐晏孺子时,田厘子灭国氏、高氏和晏氏,此后杀晏孺子,立齐悼公,旋又杀齐悼公,立齐简公。公元前481年,田成子杀齐简公,专国政。前391年,田和迁齐康公于海上。后周安王正式承认田氏为诸侯。
马陵之战
战国时,魏惠王于公元前342年派兵攻韩,韩向齐求援。次年齐威王派田忌、孙膑率军出征。孙膑以逐日减灶的办法制造齐兵大量逃亡减员的假象,诱敌追击。孙膑于马陵设伏,一举歼灭魏军主力。从此魏国势衰落。
长平之战
战国时,秦昭王于公元前262年派兵包围韩国的上党,上党郡守把地献与赵国,遂引发秦、赵两国在长平的大战。赵将廉颇坚守长平三年。后赵国启用赵括为主将。赵括率军盲目出击,秦军正面佯败,两侧包抄,围攻赵军,射杀赵括,俘获并坑死赵军四十余万。
合纵连横
战国后期各国图存争强的一种策略。合纵指弱国联合对付强国,即齐、楚、燕、赵、韩、魏等国联合对抗强秦;连横指随从强国去进攻其他弱国,即依附秦国。一说六国南北相连为纵,合纵即六国联合抗秦;东西相连为横,连横即六国分别服从秦。
李悝变法
战国时期政治家。魏文侯任用他为相,主持变法。废除旧贵族特权,按能力和功劳大小选拔官吏;推行“尽地力之教”,鼓励农民精耕细作,增加产量;推行“平籴法”,国家在丰年时平价购买余粮,荒年时平价出售。变法后魏国成为战国初期强国之一。
商鞅变法
战国时期政治家。秦孝公任用他实行变法。公元前356年和前350年两次颁布新法:奖励耕织;废除贵族世袭,按军功大小给予爵位等级;推行连坐法
;建立县制;废井田制,准许土地买卖;按丁男征赋;统一度量衡制。变法奠定了秦强盛的基础。
韩非
战国末哲学家,法家主要代表人物。他综合了商鞅的“法”治,申不害的“术”治,慎到的“势”治,提出以“法”为中心的“法、术、势”三者合一的君主统治术,强调加强中央集权,对后世影响很大。在哲学上发展了荀子的唯物主义。著作有《韩非子》。
上计制度
战国时期君主定期对官吏进行考核,最主要的考核方法称为“上计”,官吏每年将自己主管范国内的各种预算数字,如垦田、赋说、户口、仓储数字等写成文券上报国君,到年终持实际完成数字前去报核,如成绩不佳,君主即可当场将他收玺免职,这种考核方式是当时各国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手段。
五德终始说
战国末期阴阳家邹衍的学说。他发展了古代的“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构成,这五种元素又与历史上的朝代相对应,相生相克,终始循环不已 。阳阳家以周朝为“火德”,并根据水克火的原则,认定取代周的朝代为“水德”。这种思想得到秦始皇的采纳,他希望借此来宣扬自己统治的合法性,因此尽量按照“水德”的有关对应细节设计王朝制度。
黄老之学
其思想渊源于《老子》,托名黄帝,尊黄帝、老子为创始人,故称黄老之学。秦汉之际的黄老学者,继承先秦道家的思想,发展其积极因素,打破门户之见,吸收儒、墨、法、名、阴阳家的思想精华,并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克服了先秦道家思想的消极因素。在政治上,肯定新的封建大一统的统治秩序,承认君臣关系不可改变,主张宽刑简政,无为而治,与民休息,并主张名副其实,不听假言空话。
董仲舒
西汉哲学家。曾建议汉武帝废除各家之学,独尊儒术,为汉武帝采纳。此后,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都以儒学为正统。将 和人事牵强比附,提出“天人感应”说,还提出“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著作有《春秋繁露》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