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备14027590号-282

电影考研,为什么类型电影那么重要(电影类考研)

类型作为艺术作品的一种分类与批评路径,始于文学批评,是作为不同种类的文学文本,以及文学形式的演化分类法,在18世纪成为文学批评领域的重要原则。到了19世纪末,类型文学的认识方法与大众出版市场紧密结合,同样也成为大众文化与受众联结的通道。而作为大众文化生产的电影工业,尤其是好莱坞的集体生产系统,也顺理成章地沿袭了这种脱胎自文学批评的生产思路。
作为现代社会新生媒介的电影,在取得自身作为一门艺术的合法性途中,自然而然也向文学等其他艺术形式汲取自我认知、分类和定位的方法,类型批评的理论也是其中之一。在构建新兴媒介对自我的认知之同时,电影类型理论也不可避免地在复制和挪用的过程中遇到了固有与崭新的困境:类型是真的存在吗,还是只是分析者建构出来的理论话语?类型分类的边界何在?这一系列围绕类型的问题与争论,促使我们再次回过头对“类型”的概念及话语作出检视。
罗伯特·斯坦姆认为,电影中的类型存在着两种意义:从广义上看,所有的电影都有其类型,单个影片之间存在着某种共性,不同的影片能够依靠不同标签将其进行归类;而狭义上看,类型指的是好莱坞工业生产体系下的影片分类,是好莱坞制作工业化模式的必然结果。此外,作为实践的类型与作为理论话语的类型也并非是完全同步的。像西部片、歌舞片等类型,是由制片厂通过一定的程式化公式制作、通过市场宣发在社会中传播,并在不断重复制作与反映的过程中,为观众所接受的。它们在一定时期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语境下,拥有风格、形式与叙事上的稳定性。但更多的类型是由批评家在检视历史的过程中建构出来的,这些类型的制作与流传未必是一种商业策略,其类型系统内部也不够稳固,共同的形式与叙事风格难以被识别。就如黑色电影,它的命名经历了数年的滞后,以及从法国影评人再到美国电影学者的认同过程。也如50年代的美国家庭情节剧,其直到70年代得到评论家的青睐与系统性的审视。
巴赞较早地对类型电影进行理论层面的论述和理解,他提出以类型电影的眼光来看待西部片序列,其中有着一套完整统一的符号象征系统,这一符号系统最终指向的是一种确定性、永恒性的神话。而法兰克福学派将类型与其对文化工业的批判相结合,类型是一种一体化流水线生产的产物,凸显出电影作为资本主义大众文化生产的特性;类型电影具有负面的价值。而在法兰克福学派的理念中,文化工业这一概念与商品化、物化、异化等马克思主义学说结合,最终是要完成对资本主义大众消费文化的批判
随着70年代现代电影理论的到来,结构主义和符号学为电影批评打开新的路径。沙茨的《好莱坞类型电影》一书便是最好的例证。沙茨受到列维-施特劳斯的结构主义影响,将对类型的工业理解与程式化符号系统的理解相整合,形成颇具影响力的、系统性的好莱坞类型电影论的框架。首先,在沙茨看来,好莱坞电影是一种商业艺术;以大众市场为导向的电影制作制度决定了类型电影可复制性(对成功影片模型的复制)。其次,类型电影是与观众紧密关联的,观众的反馈、期待视野的满足参与到类型惯例的塑造与完善中。再次,类型电影是一种叙事媒介,其叙事惯例是先验性,唤起了观众在现实中的经验,并通过不断地复制再生产而巩固惯例。而最终,这一套电影叙事-视觉系统会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而不断发生演变。沙茨通过类型电影与神话的类比,指出前者是社会力量进行角力、调和与协商的场域,它不仅是电影创作者和观众接受的不断协商,更是社会阶级、性别、种族文化整合或对立的折射。如此一来,类型变成为一种大众神话,其功能就是把历史转换为自然,把复杂的社会问题聚合为概念系统,从而使它们成为常识。
在托马斯·沙茨看来,类型不完全是一个封闭僵死的系统,也会发生形式和主题上的演变。随着类型电影的不断地被再生产,它也获得了一种自我意识来突破或嘲弄自己的惯有形式。这被称为艺术形式自身的生命周期,遵循着实验时期-古典时期-改良时期-巴洛克时期的演变路径。电影类型会从确认社会既有价值的透明形式,演变为具有自反意识的不透明性是,从经历从社会价值导向的叙事重点,到看重形式美学价值的转变,并最终达成对类型本身的自反式凝视。而这一类型自反阶段,大约出现在50到60年代的西部片、歌舞片和家庭情节剧中,新好莱坞则继承并放大了这一自反性倾向。
沙茨的类型电影论从工业基础、叙事文化功能和美学形式等角度拆分类型,基本奠定了我们今日对类型的理解。而实际上,沙茨的类型-文化仪式论,其实与电影意识形态批评路径无二,这一思路转向一种外部的文化反映论,将电影看作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的媒介,对文本的重视压倒一切。而另一方面,类型分析面临着外延问题和规范主义的危险,甚至一种类型本质主义。类型研究是为了给纷杂的电影序列寻找一个稳定的、具有共通性的文本模式。抽取特定的形式和观念来作为影片的界定中心,却选择性地忽略其他潜藏的含义和形式。这种“中心化”的归类思路,其实无益于电影艺术创作的灵活性和自由。
而罗伯特·斯塔姆则呼吁,类型批评最佳的状态应该是作为一种探索性的认知工具:通过这一框架能够让电影的文本特性变得可见。而不应将其作为一种静态、刻板的分类方法,而是一种不断变更、存在能动性的操作可能。
参考文献:
《电影理论解读》,罗伯特·斯塔


《好莱坞类型电影》,托马斯·沙茨

我们把课做好
等待你来发现
有意加zebravo2沟通

发表评论

|京ICP备18012533号-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