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失误换目标,取舍不断终上岸——北师大333学科思政考研经验(备考失误换目标有用吗)
文|z同学/ 集训营学员
北京师范大学学科思政专业
本科211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毕业后工作一年,辞职考研。
初试总分379,上岸北师大学科思政。这一分数并不起眼,但结合我的备考经历和结果,我心满意足。
我的考研初心是提高自己的学历和专业能力,毕业到更喜欢的城市工作。原定目标是华东师大的课程与教学论,但因为我8月才开始备考,并一直用着不合时宜的学习方法——看教材并费时费力地做着精细的笔记。
直到9月中下旬才按照计划把教材和 的强化班视频看完。这样的进度让我意识到自己最好改变备考的学校或者专业。
随后我联系了考研上岸的同学,她建议我改选华东师大的学科思政专硕,并详细地说明了学硕和专硕的就业情况。那两天我找了几位在读或者已毕业的学姐学长进一步了解北师大和华东师大的学硕和专硕(思政)的备考难度和就业情况。
因为当时我已经在 的集训营,所以也向 的老师求助以获取更多有用信息。两天后,我决定了自己的目标——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科思政。
因为这一专业招生人数多,就业情况好,而且专业课二是教育实践类而非学科类,因而我不需要临时准备思政的内容。决定后,时间已经接近10月。
关于择校,我其实是优先选择学校层次再选择专业。但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也有人择校以学硕专业为先,学校层次为后。我建议在获取多源头的信息后再做决定,不要只听自己想听到的声音,以及如果不能承担失败的可能就需要做出妥协。
改变了目标后,我面临的最大问题还是时间,所以10月-11月的备考,我一直在进行艰难的取舍。因此我的备考经历不一定适合大家,相信更多人还是有更多的时间做更充足的准备。我的备考建议应该会更适用。
?
333教育综合(119/150)
备考经历
接近10月我才看完强化班,后面就是不停地背书和听部分真题班、冲刺班。期间因为对北师大真题变得更熟悉,了解到北师大的333和901对教育原理考的内容最多,加上不同科目的背诵难度不同,调整了自己的背书计划。
教原
看完强化班后,用强化班配套讲义背了两遍,强化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结合老师的冲刺班背了一遍,快速梳理重难点;最后用冲刺必背题背了一遍,强化重点内容的分析综合能力,总共背了四遍。
外教
内容非常多,记忆负担很大,但考试重点集中,有许多内容北师大很少考。我用强化班配套讲义选择性地背了一遍,然后跟着徐影老师的冲刺班背了一遍,最后用冲刺必背题背了一遍。
教原和外教都是由 的徐影老师上,老师扩充的内容比较多,能带动学生熟悉所学内容并进行分析综合,而这也是这两门课程考试需要的思维能力。
虽然强化班的内容已经很多了,但我感觉依然不够。所以这两门专业我都是尽量跟线上课,通过真题班拓展做题的思路,通过冲刺班迅速回顾知识重难点,适当对于一些内容进行选择性地重复或者跳过。
教心
是最容易“马冬梅”的一门课,知识内容离我们的生活其实很近,但是概念名词大多是外语音译,专业性也很强,考试难度感觉仅低于教原。我教心只背了两遍,一些专业知识不够熟悉,导致这门课的内容严重失分。
中教
因为答题时能扩充的空间有限,专业名词的理解难度和考试难度也不大,我认为是背诵负担最低的一门课。
我在上强化班的时候已经把知识点的口诀和做题的框架记录在强化班配套讲义上,后续直接重点背诵的讲义,在冲刺必背题出来后,结合真题班讲义对重点进行强化记忆。这门课虽然我也只背了两遍,但答题时却很有把握。
教心和中教都是由 的高歌老师上,老师在强化班上的内容质量比较高,感觉把强化班认真上好,做好笔记后就可以进行背诵。
后续的课程需要关注一下真题班和冲刺班的内容,了解北师大教心和中教出题规律,并争取更多的背书时间。
背书
背书主要用 提供的强化班配套讲义ppt、真题班讲义和冲刺必背题。 《应试解析》相当于 的《精讲精练》,适合听课理解的时候用,不适合用于背书。
课程
的课程量比较大,如果强化班已经出了,没学完的基础班的话,直接跟强化班就可以。
背书和做题
背书不能停,能多背几轮就多背几轮,一直背到考试前半个小时,因为考试的基础就是对知识点的熟悉和积累。
真题班出来后要及时听,不要因为自己还没有背完书就一直拖延。有时候边听真题课边背书的效率反而更高,因为你会被老师引导着对知识进行更复杂的分析综合。
901专业课二(114/150)
备考经历
这门课我开始准备的时候,好像其他同学已经开始第三轮复习。很感谢和我一起备考的朋友,她 我过了一遍901之前的内容。然后我发现,901的内容不算多,但是课程量非常大。
山海老师也给我建议,让我只听部分课程。但我因为害怕自己听的比别人少,很多内容不知道,就从英语和政治这边挤压时间出来试图全部听。
结果证明,在这种不结合自身实际的恐惧下做出的决策很失败,我的901课程没有听完,整个人陷入学不完的焦虑,最后直接放弃了901的全部课程。
我知道901的考题有很大内容属于教育原理+教育研究,所以继续重点复习教育原理,并根据311教研和901的资料整理研究设计大题的答题模板。
最后,在考试前把 提供的901模拟题和自己整理的教育研究答题模板重点背了一遍。
建议
在了解901题型后,把教育原理和教育研究的实践相关内容学好,这是901考试的基础。如果有时间,再识记一些教育热点,答题时可以显示自己的积累。
对待课程,要么及时学习,要么及时取舍,不要做完美主义者,更不要因为恐惧学的比别人少就无视自己的时间不加选择地学习。
英语二(75+/100)
备考经历
翻译
属于我一直做的很顺的题目,没有听课,考试的时候正好难度也不大。
作文
按部就班地听课做题,10月下旬-11月保持每个星期练习一篇大作文一篇小作文,并一对一批改讲解。
阅读
看完了长难句后,看了一些 老师的阅读课。做题时准备了小卡片,每1-2天完成1篇英语阅读的精读,用卡片记录单词和长难句。
换成了英语二也是一样的节奏。但因为前期去对阅读进行逐句翻译,占据大量英语备考时间,单词积累和刷题量不够,后面又因为专业课挤压了英语学习时间,临近考试的一个月还生病基本没刷题,感觉考试时做得不太熟练。
考试错了1-2个,题目其实不难,但文章有一些单词我不太熟悉,反应速度慢,导致后面做其他题的时间被压缩,直接拉跨。
新题型
新题型一直做得很顺,所以没有按部就班地听课刷题。考试前, 的班主任还提醒我要再看看新题型,我没放在心上。结果考试时因为不熟练和时间紧张,在这道题上错了3个。
完形
一开始是根据网友建议听的宋姓老师的课,听了一两节,感觉不喜欢老师的说话方式,弃掉了。后来直接听的 提供的英语二老师的课,感觉还行,就继续跟了。
考试的时候放在最后写,这一次的题目很简单,但因为时间问题有些应该拿到的分没拿到。
建议
单词要坚持刷
不要听废话特别多的老师的单词课,如果时间不充足,就不要去听单词
课。如果用红宝书等单词书,背的很痛苦很艰难,无法坚持,就换成单词app,百词斩、墨墨背单词都可以,甚至可以试一试百度翻译的背单词功能。
这些app不仅提供影音图文促进我们的多感官学习,还会 助我们规律性地回顾识记。不建议把背单词的过程弄的很苦很枯燥,一般效率不高还容易陷入无用的自我感动和紧跟其后的焦虑。
大神求全责备是因为他们记得真的很多,只是查缺补漏,记忆成本不高。但小白其实没必要,能坚持不断熟悉单词就可以了。
除了利用单词书或单词app记单词外,还需要准备笔记本(我用的是索引卡)记录真题单词、长难句进行熟读或背诵,这是具有针对性的一步,必须要做。
时间不够充裕不建议逐句翻译
网上有人会建议对阅读逐句翻译,但如果不是时间非常充裕,比如一二月就开始准备,就不要这样做,费时而效率不高。
作文写比背效率更高
作文自己写一篇然后一对一批改,并总结模板进行熟记,比背下三篇作文效率更高。
政治(70+/100)
备考经历
强化班
我选择的 老师,感觉他讲课很生动,让人听得进去,适合作为引路人。笔记先用和网友拼的 框架笔记,框架繁杂无用,于是自己添加重点难点内容,耗时耗力,果断弃了。
后来用的考研斯基公众号做的笔记,内容完整,于是就一直用下去了。这份笔记主要用于强化班时期辅助理解记忆和标注重难点,后期最多结合错题选择性地看一下理解不透彻的点。
练习题
没有做1000题,而是使用政治刷题小程序做题。
真题班和技巧班
没时间听,放弃了。对自己的要求就是70+,衡量了一下,把有限的时间放在专业课上。这个选择比较无奈,如果不是专业课时间太紧张,我还是会听的。
冲刺背诵手册和冲刺班
冲刺背诵手册和冲刺班我选了 ,因为 的冲刺背诵手册质量很高,在喜马拉雅上的音频辅助更是提高了性价比。最重要的是, 的冲刺班只有五节课,她也比较会讲解题,适合冲刺阶段的时间紧张又没有上过真题班和技巧班的我。
预测卷
只做了八套卷+四套卷,因为时间紧张,只用小程序和卷子各做了一遍。
身心状态
备考遭遇
11月末,我参加了一次模考,大概规划好了自己的做题顺序和时间,也对自己的答题卷面做了反思。本来预计12月初再参加一次模考,但因为疫情、气候和身体原因,我还是放弃了月初的模考,回家了。
回家后,我的计划被全盘打乱,家人都在外地,我一人在房子里居家隔离。在11月就出现过三四次的神经性头痛在12月频频发生,和失眠一起反复。
在12月中旬的时候我又开始重感冒,昏昏沉沉了两三天后还是去了医院,吃了药又是昏昏沉沉的几天。直到我的家人回家,我的情况才开始好转,那时候已经是20号左右。最后一个星期,我在家人的陪伴下慢慢调整考研的复习进度,主要复习政治。
考前,我拉着一箱的书去了酒店,复习到凌晨,考场前争分夺秒地背书,考试写到最后一分钟,连续两天。
考完后,我在估分软件上估分,预计公共课在145左右,专业课230左右。想到换考研目标的时候,山海老师说,如果你能公共课每一门70分以上,专业课每一门120分以上,就很稳啦。我觉得,我应该可以进初试。
建议
请珍惜11月之前风和日丽的日子,能背多少背多少,因为寒冬到来后找一个适温又通风的空间很不容易。我感觉环境对身心状态的影响有时候比想象的要大。
保护好身体,保证好睡眠。如果出了问题,及时治疗,不要拖,更不要因为一时的困难放弃考试。
不管准备得怎么样,11月中下旬到12月一旦有模考机会还是要去,它带给你的不是纸面上的分数,而是考试的经验,包括答题顺序、时间控制、卷面书写等。
复试
备考经历
等初试成绩的过程很煎熬,估分带来的信心早就被消磨掉。2月22日下午,初试成绩出来了,我总分379。
这个成绩和我预估的成绩差不多,但在我加入的复试交流群中却也只能在中等水平,今年的竞争比去年不知大多少!
去年分数线是342,但我根据群里的消息感觉今年可能在370左右,我的分数应该是属于能进复试但排名靠后。于是,我和班主任联系,希望可以尽快开始专业课的一对一复习,及时备战复试。
在等待一对一课程之前,我开始制作简历和整理个人材料。虽然最后这期间的忙碌在复试上完全用不上,却 助了我在后来找到一份短期工作。
3月初,我开始了一对一课程。授课的学姐给我发了相应的复习资料,讲解了复试的流程和大概的课程安排。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复习,我将自己的复习计划制定好发给了学姐,并按照自己的习惯开始整理历年的真题。
一直到3月中旬,在专业课复习上,我对真题、部分专业书籍和老师们的近期论文有了了解,开始在学姐的 助下解决自己没有弄懂的问题,并进行模拟面试。
在这个过程中,我感觉到自己的基础还不够扎实,于是拿起了准备初试时的 强化班笔记进行复习。
因为复试准备的时间比较早,而且有一对一的专业辅导课程和 另外的模拟面试课程,准备比较充分,顺利拟录取。
建议
及早开始复试,多参加模拟面试。
如果英语口语只考英语自我介绍,但自己的口语不太漂亮,可以让英语口语好的朋友 忙录制音频用来模仿学习。
一点碎碎念
从初试和复试的过程和结果来看,时间对备考的影响很大,准备得更早一些可以有更大的容错率,也可以减少艰难的取舍。
但我感觉,比时间更重要的是个人的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即对自己的能力、状态和进度及时评估和调整,以及利用好拥有的资源条件。
我其实不太能吃苦,遇到挫折的时候都哭得不行,平时也总是想让自己学的舒服一点,能一路走下来,真的很感谢给过我陪伴的家人,给过我 助的老师和朋友。
以上就是我的考研经验
祝大家早日上岸理想的院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