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读建筑研究生是什么体验(国内建筑研究生读几年)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无界建筑师(id:archxyz)
国内,众所周知,最有名的就是建筑“老八校”——清华、东南、同济、天大、哈工大、重建大、华南理工和西建大(很多傲娇的朋友还喜欢用老四校——就是前四所——来再做一个区分)。
当然,其他学校不可能一直不发展,所以又有了传说中的“新八校”——浙江大学、湖南大学、沈阳建筑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深圳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小编也是综合了各种百度答案,如有不准确欢迎指正)。
这八所的前四个又被称为“新四军”。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不错的院校,比如北京建筑大学、武汉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央美术学院……(详情参照下表,谢绝撕逼)
2012年全国建筑学科评估排名
(请不要问小编为什么是2012年的,小编老了……)
今天,小编们使出洪荒之力找来了下面这些涵盖各个院校的朋友们,给大家说说在国内读建筑研究生是什么体验。
很咸的鱼
清华大学
q1:朋友,介绍下你自己?
本科老八校,保送研究生,目前研二在读。
q2:本科毕业为什么想要继续读研?是否考虑过出国读?
可以到一个更大的平台深造,把自己想要做的研究和尝试继续往下做,和一群能力很强的老师与同学共事收获也会很大。
q3: 你觉得研究生阶段的教育和本科有什么不同?
对我来说学校氛围的差别大过学习阶段的差别吧。(小编:从七里台男子技工学校到了五道口宇宙中心哈哈)
q4: 你选择的研究生院校的优势是什么?
向见多识广的老师们请教能加快自己做研究和思考的进展,同时周围的同学都非常有自己的想法,在一些正式或非正式的合作与切磋中都能产生很多新想法,自己的思维变得更加灵敏。
另外每个设计课几乎都可以选择联合设计组,在日常评图、调研中结识了很多外校和国外的同行小伙伴,还能够去到国外考察,这些经验都极大开阔了视野,无论是生活还是专业上都因此多了很多可能性。
q5: 在保研和选择导师方面,有什么经验分享?
保研外校的经验,一是成绩要达到保研的标准,然后准时投递出材料很关键。作品集最好包含短期概念设计和长周期设计,也就是既可以
看见想法又可以看见深度,如果你有一些专业特长,也可以在作品里体现。然后每个学校保研要求不同,提前了解好该学校需要的手续和考试,看自己的能力提早准备,包括联系导师。
导师方面的话,导师资料一般所在学校院系的网站上都有,所以可以自己浏览完,再向自己想报的导师的学生了解一些进一步的情况。一般通过邮件联系导师,给他们发作品集,如果导师有兴趣了解你的话,可以进一步约见面聊聊。我是本科毕业后保送到同济大学攻读城乡规划学的研究生。
萌萌学霸
同济大学
q1:朋友,介绍下你自己?
我是本科毕业后保送到同济大学攻读城乡规划学的研究生。(小编补充:大美女一枚)
q2:本科毕业为什么想要继续读研?是否考虑过出国读?
选择读研的原因很简单,本科gpa还比较可观,具备保送的资格,觉得不保研太浪费了。而且当时的想法还是想毕业后进好点的设计院,而设计院的门槛基本都是研究生,所以没犹豫那么多,直接选择的读研。
由于之前就听说同济双学位项目很多,交流的机会也很多,所以想着读研期间可以同时接受国内外的教育,何乐而不为呢,所以也没想着直接申请出国读研。
q3: 你觉得研究生阶段的教育和本科有什么不同?
研究生阶段的教育和本科阶段的教育最大的不同就在于,选择了导师也就选择了一个研究方向,你所关注的东西更加的聚焦,更加具体,而不像本科一样什么内容都有所涉猎,但都很浅。同时,你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老师,能够跟着导师参与更多的实际项目,提升会更快。
q4: 你选择的研究生院校的优势是什么?
同济是个非常国际化,非常包容的学校,基本上有一半的学生都有机会出国交流或是攻读双学位。我在研二期间申请去欧洲攻读了双学位,完成了一篇英 士论文并参与了答辩,研三回到同济后又写了一篇相关的中文论文进行了答辩,整个研究生阶段可以说是忙碌而充实的。
q5: 在选择导师方面,有什么经验分享?
在选择导师方面,我觉得导师的学术水平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导师的性格、为人是否是你喜欢的。所以建议私底下还是要联系上导师的研究生,问问导师平时对学生如何,是否push,这些相关都了解的比较清楚后再决定选择哪个导师。如果有时间可以提前联系导师去导师工作室实习,这是一个互相了解和熟悉的过程,如果表现的比较好,也会增加印象分,对于保研有所 助。
瑯環
华南理工大学
q1:朋友,介绍下你自己?
我是本科毕业后考研到华南理工读的建筑的研究生,现在已经保送直博了。(小编补充:大写的牛)
q2:本科毕业为什么想要继续读研?是否考虑过出国读?
我觉得国内读研这种方式可能更适合我吧。因为出国的话要收集很多资料,而且是一种更开放时的方式。我更喜欢在一个相对清晰的框架内把知识吃透。我更喜欢钻研而不是去收集信息。所以面对考研时的五六本书去深入吃透,转化为自己的东西,我觉得自己更有把握。考研我觉得自己能提高很多,也算是对自己本科阶段学习的一个总结。我当时考研的时候成绩也非常好,名列前矛,所以现在也在做考研辅导这方面的事情。
q3: 你觉得研究生阶段的教育和本科有什么不同?
本科阶段的教育是以综合为主。这就是为什么我本科选择了一个综合排名更高的学校。我觉得目前这样的本科和研究生的学校搭配很好,再给我一次机会选择我也会这么选的。华工这边的研究生跟实际工程联系更紧密,尤其是我们设计院这块,会更加有建筑氛围。本科的时候大家平时聊的都是生活,社团,兴趣,这边大家聊的都是项目,会觉得学风更严谨一些。
q4: 研究生阶段最大的收获?
我觉得还是专业上提升吧。接触了更多实际项目,觉得跟以前的课程设计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q5: 在选择导师方面,有什么经验分享?
我选择的导师是华工名导里可能唯一一个愿意和研究生直接交流的。我在他身上学到特别多东西,我觉得有这样的导师,研究生生活就非常有价值。我觉得合适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并不是导师最牛就好,还是要看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
q6: 研究生阶段的最有意思的事情?
我不知道有意思怎么理解,如果是最有收获的话,我觉得还是导师带着我们做方案。
另一个有意思的事情我觉得是我在考研手绘班代课的经历的。真正自己去教别人的时候,学到更多东西,也成长很多。(小编补充:他们的考研手绘班叫“云创无界”,欢迎有兴趣的同学前去咨询)
瑯環童鞋的手绘作品
q7:能否分享一下考研经验?
哈哈,我们考研班的公众号有很多这方面的知识分享,大家可以去关注下。
公众号名称是 云创考研联盟(id号: yc-union),有需要或者感兴趣的朋友们欢迎搜索关注。
judy
华中科技大学
q1:朋友,介绍下你自己?
武大本科,自考华科研究生,目前已在一家大型国企设计院就职。
q2:本科毕业为什么想要继续读研?
坦白说当初选择考研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还没有做好工作的心理准备,想继续在学校单纯的多呆几年。对市场行情,就业情况等等并没有做什么见解,总觉得这些都是后话,船到桥头自然直。
q3: 你觉得研究生阶段的教育和本科有什么不同?
研究生阶段的教育和本科的模式差异很大,不再是大班授课,更类似于工匠的“学徒制”。我们研究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老师工作室中度过的。干的事情五花八门,比如做项目啦,看与自己研究方向相关的文献啦,和老师一起出差啦还包括 老师报销发票??。
q4:研究生阶段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研究生期间最大的幸运就是误打误撞找到一个对我整个人生有很大 助的导师。她对生活的热情,对设计的执着,她的“工匠精神”让我敬佩和感动。和研究生两年相关的所有记忆都是与熬夜有关,经常能看到凌晨四五点天刚蒙蒙亮时的城市,虽然疲惫,但是心里总会生出一些希望。
q5:能否分享一下考研经验?
因为考的并不是老八校,竞争压力没有那么大,所以大概大四暑假才开始准备考研。个人经验是快题和建筑史只要投入时间,结果一定会有质的提升,所以勤学苦练,平日多看书是肯定没错的。快题最好找到自己喜欢的风格,多找一些自己认为优秀的作品,每次练习时都有意识的去模仿,保证每次联系快题在时间和质量上都有一定的提升。英语和政治相对来说就比较容易了,主要靠死记硬背,考前两三个月开始发力绰绰有余。
q6: 在选择导师方面,有什么经验分享?
大多数人选择导师前并不了解这个导师,甚至并没有听过他的课,那么要选择一个靠谱的导师就要多花点时间问下这个学院的师兄师姐们,打听一下这位导师的风评和做事方式,然后选一个自己最认同的导师,接下来就看缘分了。
嚯哈哈哈嘿嘿嘿
北京建筑大学
q1:朋友,介绍下你自己?
本科某二类建筑专业高校,研究生北京建筑大学。现在已毕业在国企设计院上班。
q2:本科毕业为什么想要继续读研?是否考虑过出国读?
其实当时也没说非考研不可,我不是特别擅长考试的人,就是觉得如果有机会还是尽量能多读点书就多点。
还有个原因就是还没想搞清楚建筑设计这个行当到底是个什么生活状态,想再缓冲两年了解一下。
出国读书,也考虑过,当时也做了相关准备,后来因个人原因作罢。
q3: 你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本科有什么不同?
这题目有点大,就我个人而言,本科主要还是打基础练基本功来着,研究生玩的东西就很多了。
本科在一个二线城市,学校也一般,视野上还是受限制挺多的。我比较闲不住,本科实习过,自己也接点小活干干,就觉得杂志上书上的东西离自己比较远,就是做点住宅办公楼,学的那些高级点的东西都用不太上,干的都是技术性特强的活,就是谁熟练了都能干的东西,最多就是推敲一下立面的比例、尺度。后来大四的时候听了一场崔恺总的讲座,触动挺大的,发现这特么才是在做方案啊,我干的那些事太无聊了,这也让我坚定了要去一线城市去好的公司的念头。
读研的期间,在北京最好的几家设计院实习,工作室、方案室、综合所都尝试了一下,看看大家都是什么状态,对找工作也很有 助。平常有机会就去听讲座看展览。利用自己学生的身份以及学生会校友会的资源采访过不少大师,面对面聊天确实不一样。借着找工作的机会跟好多好多好多总建筑师副总建筑师聊过,基本确定以后想吃建筑设计这碗饭,发现自己专业上哪方面不足了就恶补一下呗。另外,去台湾交换了一学期。那一段时间,看到了台湾的建筑师和学生在干什么,除了专业本身,对社会的思考也很多。
q4: 你选择的研究生院校的优势是什么?
调剂到北建工的嘛,选择也不多,就是想学校不太理想的话起码要去一个一线城市。虽然学校比不上老八校,但是平台还算可以。就是虽然学校本身不一定能把你塑造成高手,但起码能让你近距离看到高手都是什么样的。比如,除了本校的课程,大家还去清华北大听了很多很棒的课??。
我们会有两个导师,一个校内导师一个校外导师。校外导师一般都是大院的总建筑师或者副总建筑师,在校外导师那实习能学到很多东西。
q5: 研究生阶段有什么有意思的事?
在台湾交换的时候,环岛到宜兰,逛了两天黄声远的建筑,回到酒店觉得特别不过瘾。就突发奇想跟一起去的朋友(当然是建筑系的朋友,不然得有多深的怨念…)咱们去他工作室看看吧。于是,我们拿出在学校的厚脸皮打电话预约。
黄声远的工作室在远郊区一片稻田里,交通特不方便。我俩顶着八月份的太阳,租了两辆电动车,骑了一个小时到了,回来电动车还没电了……
台湾的街道是电动车的天下
因为没有提前计划,去的那天是周日,只有一两个加班的在。领我们逛了一下,不过还是大开眼界。真的是匠人精神,没有任何浮躁的成分。比如,他们为了做一个原住民的博物馆,工作室一起做了一个那种原住民的单人皮筏,还去河里划了。
(有发生什么事故么?)
那就不知道了??。
q6:能否分享一下考研经验?
考研我算不上成功的,经验介绍就不说了吧。但有个建议,先想好了自己要不要做这件事,想好了就全力以赴,别开始干了还犹犹豫豫。
分享一点自己的感悟好了。
努力当然非常重要,但是决定一个人高度的是见识,我就经常吃见识不足的亏,我也经常看到见识还不如我的人在埋头拼命但效果甚微。
学生的时候一定多出去走走,我就特后悔读研的时候没出国转转,现在时间没那么宽松了。视野和见识真的非常重要。
结语
最后,话唠小编想多说几句,建筑系的毕业生就业高低差距,是和个人能力息息相关的。不可否认老八校教育水平确实会相对更好,但是学校也只是一个平台,用得好不好关键还是看个人。所以,觉得自己学校不好而向小编求助的朋友们,应该更多地去思考怎样提升自己。不过“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到历史进程”,一位老者已经给年轻的朋友们指明了方向,希望各位再人生路上继续加油哦!!!!!fighting!!!!!
感谢 无界建筑师 授权分享
微信id:archxyz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