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备14027590号-282

2020国内考研大军突破340万!国内考研还是出国留学_读研(2020年中国考研)

341万考研人的集体“厮杀”刚刚结束!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今年的考研人数比去年增加了近50万,报录比从2.9:1,增长到4:1,再现史上最难最难考研季。而与此同时,另外数十万大四学子正在为自己的海外求学之路,同样“披肝沥胆、努力奋斗”中。

升学之路,同样高压,而关于国内读研vs国外读研的话题再次被提及,成为又一批人摆在面前的艰难选择。

如果你也是其中一位,那建议您听听小托的分析~

国内考研vs国外读研,备考路的选择

如果你选择国内考研,通常是在每年12月份进行一次统一的笔试。如果笔试成绩不ok,来年3月份的学校面试基本上无缘了。

关于笔试,涉及的内容是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专业课一、专业课二,只能选择一个学校,根据分数录取,有调剂的机会。分数在考研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考定终身的感觉是不是似曾相识?

通常来说,考研党不喜欢把战线拉太长。大多时候大三上学期就开始准备,有的人则是到大三下学期才开始,这样算来,备考时间多为一年到一年半时间。

如果你选择国外读研,备考的时间可以说非常的“灵活”:准备早的,从大一就坚定目标规划准备;最迟的从大三一开始就要筹划了,因为出国读研需要的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并不是短时间就能立马有成果的。以美国研究生为例,申请过程中,需要你的本科gpa、雅思/托福成绩、gre/gmat或其他学术方面的成绩。另外申请过程中,你的ps、cv、实习/科研经历等软性文书材料也是必要的。与国内不同的是,你可以同时递交多所院校申请,选择性会更大

一些,能就读的机会也更大一些。

这样算来,留学准备时间一年半到四年时间。虽说有些同学也许大三下学期才开始有出国想法,看似时间上不太晚,但等到大四上学期忙碌紧凑的申请节奏,真真的压力山大了。

有无充裕的资金?

无论是国内读研还是出国读研,大家希望在研究生阶段提升自己的学术实力、就业竞争优势或者院校背景的想法都是不谋而合的。

说起国内读研的直接优势,最直接的显而易见就是花费少,经济压力小。学术型硕士每年的学费在8千-2万元左右,而专业型硕士,和选择的专业直接相关了。再看看奖学金方面,总体来说覆盖比例挺大的,如果能努力拿到全额奖学金的话,你的研究生学习生涯可以过得“有点滋润”了。

除此之外呢,如果你选择国内读研,未来你和国内的就业市场联系会比较紧密,通过导师、学校推荐等方式,在读研期间可以积累实践经验,在就业方面,可利用的人脉资源相对较多。

而对于选择出国读研的你来说,无论是热门的美国、还是加拿大英国日本澳洲,每年的学费成本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对于一般的家庭来说,确实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无论是学费还是日常花销方面,国外确实要比国内多很多,具体数目要根据不同的国家、你的要读的专业、学校、所在地的差异而有不同。

费用来说,很多时候需要家里支持,有些学校有些专业会提供部分奖学金申请名额,博士通常是可以申请全奖的。总体来说,费用确实是值得深思熟虑的因素。

时间成本

读研究生的时间成本也是你需要考虑的维度。单从硕士学位来说,选择国内读研,通常需要2-3年的时间。而选择出国留学,时间周期通常是1-2年。比如美国的部分研究生专业也是约1年时间。

当然,所有情况都得考虑能否顺利毕业的情况。这几年,各类高校针对研究生阶段不良表现的学子,惩罚力度还是很大的。延长毕业周期,甚至取消学位的情况也是有的。而对于去国外大学读研,能否修满学分顺利毕业,也是一项考验。

未来发展问题

很多同学选择出国读研,也是希望能去更高一层级的高校受到更好的提升。所以说想考上211、985的竞争压力相当大,因为在科研能力、社会影响力、理论研究水平方面来说,它们确实比普通院校有天然的“优越感”。在今年的秋招过程中,很多院校背景普通的同学,深深感受到来在国内外名校学子的“压迫感”。因此,这也能理解为什么有些同学为了能考入理想大学,选择二战甚至三战。

如果能有一定经济基础条件支持,把读研视野放眼到海外的人越来越多。根据2017年部分高校本科生升学情况,部分学校的出国(境)留学比例甚至超过了国内考研比例: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和暨南大学。

各类就业报告也纷纷展示了海归在整体就业环境下的优势了,比如被国内企业普遍认可的外语水平、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在中国,82.5%的单位均在一定程度上对海归员工采取了倾斜性待遇。

其实,不管是选择国内读研,还是出国留学,希望通过不断深造提升,为自己的人生增加更多选择可能性的做法都是值得鼓励的。愿大家能慎重思考,科学规划。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京ICP备18012533号-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