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南京大学世界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2014南京大学河北录取分数线)
????
??
??
历史学考研网数十年历史实战化辅导经验 助你历史学考研一次成功?
?
数十万考研人在这里奋斗
做全国最大/升学率最高的历史学考研微平台
联系老师微信:61049244
?2014南京大学世界史考研真题
历史学考研网
一、名词解释
1.梨俱吠陀
古印度四部吠陀文献之首,编撰于公元前12—前9世纪,其中某些部分可能产生于公元前1500年左右。“吠陀”的本义是知识,梨俱是作品中诗节的名称。全书内容比较复杂,有上古的神话传说和宗教信仰,也有自然界和现实生活的反映。这些内容反映了印度原始社会晚期阶级分化并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的思想、生活和习俗。其中记录雅利安人战争、部落组织和等级划分等内容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梨俱吠陀》所反映的时代也被称作早期吠陀时代。
2.加洛林文艺复兴
“加洛林文艺复兴”是发生在公元8世纪晚期到9世纪,由查理大帝及其后继者在欧洲推行的文艺与科学的复兴运动,也被称为是“欧洲的第一次觉醒”。查理大帝的贡献除了武功,还有文治。他要通过对基督教思想的提倡和宗教教育的发展来统一民心,使基督教的传统与日耳曼民族的活力融为一体,使帝国同拜占庭、阿拉伯、印度、中国等文明古国一样比肩而立。因此,他出台了一系列崭新的宗教思想文化政策。使西欧出现了一个以宫廷为中心的短暂文化复兴。
3.德川家康
日本德川幕府的创建者。出生于三河冈崎城主之家。1590年联合丰臣秀吉灭北条氏,领有关东八州,筑江户城,为五大老中首席。1600年关原战役后,掌握全国大权。1603年由天皇任命为幕府将军,设幕府于江户,结束了全国混战的局面。德川家康执政期间,通过颁行《武家诸法度》,建立参觐交代制度,完善幕府及地方大名组织机构,确立新兵制,规定天皇、亲王、公卿的权限等一系列措施,奠定了德川氏统治日本的幕藩体制的基础。
4.百科全书派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在编纂《百科全书》的过程中形成的派别。《百科全书》主编是狄德罗。参加撰稿的有140余人,他们哲学观点不同,宗教信仰不一。其中有达朗贝尔、爱尔维修、霍尔巴赫,以及孟德斯鸠、魁奈、伏尔泰、卢梭等声誉卓著的改革者。百科全书派的核心是以狄德罗为首的唯物论者,他们反对封建特权制度和天主教会,向往合理的社会,认为迷信、成见、愚昧无知是人类的大敌。主张一切制度和观念要在理性的审判庭上受到批判和衡量。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是第一部影响巨大的大型参考书,百科全书派冲破多次政教禁令并克服了重重困难共出版28卷。它为法国大革命作了舆论准备。
5.科尔尼洛夫叛乱
1917年俄国部分军人企图阻止社会主义革命的未遂政变。1917年8月21日(公历9月3日),里加被德军占领。俄军最高总司令科尔尼洛夫利用里加失陷作为反对临时政府的借口。8月25日,他命令克雷莫夫将军率领哥萨克骑兵军向彼得格勒推进,公开宣布收回他效忠于政府的誓言。他向克伦斯基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临时政府成员辞职,把全部政权交给他。面对越来越严重的局势,克伦斯基宣布科尔尼洛夫为叛逆,撤销了他的总司令职务,并求助于布尔什维克。三天之内,首都有六万名工人和士兵投入战斗,保卫彼得格勒。8月底,叛乱即告平定,克雷莫夫自杀,科尔尼洛夫被捕。科尔尼洛夫叛乱的失败使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地的苏维埃纷纷转向布尔什维克。
6.德国“海狮”计划
海狮计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对英国作战的计划。二战开始不久,纳粹德国的目光就盯上了英伦三岛。为尽快征服英国,德国元首希特勒亲自拟定了名为“海狮”的行动计划。但是,充当“先锋官”的德军战机飞临英国上空的时候,等待它们的却是一场以弱胜强的空中“游击战”。最终德军的海狮计划失利,使得英国得以保存军事上的优势,而后继续同德国抗争,把德军拖入了致命的长期持久战,最后成为英美反攻欧洲大陆的跳板,使德军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困境。希特勒发动战争来首次遭遇失败,德国的空军遭受重创。
二、简答题
1、简述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背景。公元前517年,大流士远征印度,夺取了印度河流域。约在公元前515-前513年之间,他又远征巴尔干的斯基泰人,虽遭失败,但却征服了色雷斯地区,并使马其顿向其纳贡称臣,从而使波斯帝国成为古代世界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
(二)改革内容。大流士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巩固波斯帝国并加强其个人的专制统治,这就是所谓的大流士改革。(1)加强王权,确立了君主专制的统治形式。大流士神化自己的权力,宣称其权力是善神阿胡拉?马兹达恩赐于他的。他控制了行政权、军权、司法权,建立起王室经济。大流士将全国划分为若干行省,设总督治理。总督负责行政和税收,各行省每年要向波斯交纳规定的赋税。(2)他将全国划分为五个大军区,每个军区下辖若干省军区。军事长官和总督互不相属,使其互相牵制。波斯军队由步兵、骑兵、象兵、海军、工兵等兵种组成,分常备兵和战时临时征召的两部分。(3)统一铸币制度。他规定,帝国中央铸造金币、行省铸造银币、自治市可铸 造铜币。金币称“大流克”,每枚重8.4克。(4)大流士在全国建立驿道制度,以便于传达国王的命令和下情上达,传递各种信息,并便于军队的调动。(5)奉琐罗亚斯德教为国教,但对各地原有宗教也并不排斥和干涉,各地区仍保存自己的民族宗教。
(三)历史意义。大流士一世的改革在政治上虽然未能消除波斯帝国内尖锐的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未能消除各被征服地区人民的反抗,但毕竟大大加强了中央 集权,并为专制王权寻求宗教上的根据,加强了帝国的统治,使波斯帝国维系了近二百年之久。在经济上,修筑驿道、开凿运河、统一币制等。在客观上也促进了帝国内部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落后地区经济上的发展。
2、略论俾斯麦铁血政策的主要内容
1862年9月30日,出任普鲁士宰相兼外交大臣还不满一周的容克政治家俾斯麦,在普鲁士议会的“预算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发表了一篇鼓动性的讲话。他要求普鲁士内部停止对抗,“聚集力量”共同对外。他在讲话中宣称:“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用说空话或多数派决议所能解决的,而必须用铁和血来解决。”统一德意志依靠“铁和血”,即凭借战争暴力,这是俾斯麦的纲领和信条。他出任宰相后,根本不听议会那一套空谈,他不理睬议会多数派否决政策拨款,也不理睬他们的指责,独断独行,擅自支付经费,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改革。在“为德意志民族利益”的口号下,他发动了对丹麦的战争,对奥国的战争,对法国的战争,终于以“铁和血”击溃阻碍德国统一的国内外反动势力,完成了德意志统一大业,1871年1月18日,宣布德意志帝国的成立。列宁指出:“俾斯麦依照自己的方式,依照容克的方式完成了历史上进步的事业。”俾斯麦出任德意帝国的首任宰相,由于他是用“铁和血”统一德意志的,历史上称他为“铁血宰相”,他所奉行的政策,被称为“铁血政策”,后来发展为“专制和战争”的代名词。
3、第二次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1950年11月16日,第二次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在波兰首都华沙召开,出席大会的有81个国家的2000多名代表。大会通过了告世界人民的宣言,大会在致联合国的呼吁书中要求停止侵略朝鲜战争和美国对中国台湾岛的武装干涉,缔结对日和对德和约,建议各大国在1951-1952年期间,按比例同时逐渐裁减一切武装力量,并在联合国安理会上建立国际监督机构,这个机构的职责为监督裁减军备及监督禁止原子、细菌、化学及其他大规模毁灭性的武器。根据大会决议成立了世界和平理事会以代替第二次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常设委员会。
三、论述题
1、举例说明中古阿拉伯人对于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积极影响
(一)阿拉伯学者把东西方文化融合为一体,创造出丰富多彩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为世界文化史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在科学方面,特别在自然科学方面,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他们的著作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
组成部分。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在中世纪欧洲文化史上居于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
(二)阿拉伯文化昌盛时期,西欧正处于文化低潮的所谓“黑暗”时代。那时的西欧,在基督教文化垄断下,辉煌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几乎荡然无存,古典著作鲜为人知。然而,阿拉伯学者却通过翻译保存了大量的希腊学术著作,并把这些著作通过拉丁文等译本传回欧洲,弥补了欧洲文化的“断层”,点燃了欧洲智慧的火种。从此,欧洲重新发现了希腊学术著作,为欧洲新文化——文艺复兴和近代自然科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三)阿拉伯帝国各族人民,不仅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复兴和发展,并且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数学、稻米、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丰富了欧洲各国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促进了欧洲社会发展的进程。
2、说说你对全球史观的看法
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一种历史观,又称为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变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
全球史观的基本观点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在各自和交互的发展中,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状态,逐渐融合成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这种全球一体化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主导趋势。
这一史观,要求从全球整体的大视角去研究世界历史。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考察历史,全面探讨世界历史各个时期的时代特征、发展主流和总体趋势,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关联和渗透。全球史观认为,在近代以前,世界上各民族各国家处于封闭发展状态,亚非欧三大洲存在地区性局部交流,而美洲几乎处于隔绝状态。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人类历史从分散发展向整体发展转变。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工业革命、殖民扩张的推动,到19世纪、20世纪之交,世界终于形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实现了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转变。
二战后,世界变成一个密切联系的地球村,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增强,世界整体化进程加快。国家间相互依存、相互渗透,整个人类社会正在形成一个相互感应、相互制约的整体,整个人类面临着共同的命运和考验。
全球史观的关键不在于是否谈论了“整个世界”,而在于是否把对象置于建立了普遍联系的“世界”之中。从这一意义上讲,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世界历史思想,就是一种全球史观。在马克思、列宁那里,世界历史思想都是与其同时代的世界体系相联系的,只是马克思时期的世界体系是由自由资本开拓的,而列宁时期的世界体系是由垄断资本建立的。后一世界体系比前一世界体系更高级,更具广度和深度。但不管哪一阶段的世界体系,都正如列宁所说:“资本主义已成为极少数‘先进’国对世界上绝大多数居民实行殖民压迫和金融扼杀的世界体系。”世界历史也因国际剥削、国际压迫关系而被严重扭曲为如今由资本主导的劳资高烈度对抗的世界体系。
3、战后英国艾德礼政府的执政基础和主要政策
(一)执政基础。在1945年7月的英国大选中,艾德礼领导的工党取得压倒优势的胜利,艾德礼出任工党内阁首相兼国防大臣,直至1951年。工党之所以能在丘吉尔内阁威望正高时击败保守党,其中有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战前保守党内阁推行绥靖政策不得人心,英国人民对保守党失去了信心。战争结束前夕,英国元气大伤,沦为二流国家,国内政治、经济矛盾重重,但保守党依然推行传统政策,人民群众深为不满。在这种背景下,工党提出了民主社会主义的政治纲领,提出了顺乎民心的社会改革措施,因此吸引了期待社会改革的大批选民。
(二)执政政策。(1)国有化措施。1945年底,议会通过大英银行国有化法案,建立了英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银行,并将银行股票换成了国家股票。1946年开始实施煤炭工业国有化。1947年8月以后,政府先后依据一系列国有化法令,在铁路运输、电力、煤气、航空、电讯、航运等企业部门推行国有化。(2)社会改革。工党政府实施的社会改革首先从恢复和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入手,废除了1927年保守党政府制定的《工会法》。1946-1948年,政府改革了保健制度。规定给居民实行免费医疗,并建立统一的国家保健制度,使居民医疗服务条件得到了显著的改善。1945-1948年,政府实施了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在社会服务方面,政府提高了中学毕业年龄,对满11岁的儿童实施免费中等教育,并享受补助或免费午餐;增加了大学奖学金;并营造了公寓住宅,以期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工党政府的社会改革是英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进步。
?
2014南京大学世界史考研真题
历史学考研网
一、名词解释
1.梨俱吠陀
古印度四部吠陀文献之首,编撰于公元前12—前9世纪,其中某些部分可能产生于公元前1500年左右。“吠陀”的本义是知识,梨俱是作品中诗节的名称。全书内容比较复杂,有上古的神话传说和宗教信仰,也有自然界和现实生活的反映。这些内容反映了印度原始社会晚期阶级分化并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的思想、生活和习俗。其中记录雅利安人战争、部落组织和等级划分等内容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梨俱吠陀》所反映的时代也被称作早期吠陀时代。
2.加洛林文艺复兴
“加洛林文艺复兴”是发生在公元8世纪晚期到9世纪,由查理大帝及其后继者在欧洲推行的文艺与科学的复兴运动,也被称为是“欧洲的第一次觉醒”。查理大帝的贡献除了武功,还有文治。他要通过对基督教思想的提倡和宗教教育的发展来统一民心,使基督教的传统与日耳曼民族的活力融为一体,使帝国同拜占庭、阿拉伯、印度、中国等文明古国一样比肩而立。因此,他出台了一系列崭新的宗教思想文化政策。使西欧出现了一个以宫廷为中心的短暂文化复兴。
3.德川家康
日本德川幕府的创建者。出生于三河冈崎城主之家。1590年联合丰臣秀吉灭北条氏,领有关东八州,筑江户城,为五大老中首席。1600年关原战役后,掌握全国大权。1603年由天皇任命为幕府将军,设幕府于江户,结束了全国混战的局面。德川家康执政期间,通过颁行《武家诸法度》,建立参觐交代制度,完善幕府及地方大名组织机构,确立新兵制,规定天皇、亲王、公卿的权限等一系列措施,奠定了德川氏统治日本的幕藩体制的基础。
4.百科全书派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在编纂《百科全书》的过程中形成的派别。《百科全书》主编是狄德罗。参加撰稿的有140余人,他们哲学观点不同,宗教信仰不一。其中有达朗贝尔、爱尔维修、霍尔巴赫,以及孟德斯鸠、魁奈、伏尔泰、卢梭等声誉卓著的改革者。百科全书派的核心是以狄德罗为首的唯物论者,他们反对封建特权制度和天主教会,向往合理的社会,认为迷信、成见、愚昧无知是人类的大敌。主张一切制度和观念要在理性的审判庭上受到批判和衡量。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是第一部影响巨大的大型参考书,百科全书派冲破多次政教禁令并克服了重重困难共出版28卷。它为法国大革命作了舆论准备。
5.科尔尼洛夫叛乱
1917年俄国部分军人企图阻止社会主义革命的未遂政变。1917年8月21日(公历9月3日),里加被德军占领。俄军最高总司令科尔尼洛夫利用里加失陷作为反对临时政府的借口。8月25日,他命令克雷莫夫将军率领哥萨克骑兵军向彼得格勒推进,公开宣布收回他效忠于政府的誓言。他向克伦斯基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临时政府成员辞职,把全部政权交给他。面对越来越严重的局势,克伦斯基宣布科尔尼洛夫为叛逆,撤销了他的总司令职务,并求助于布尔什维克。三天之内,首都有六万名工人和士兵投入战斗,保卫彼得格勒。8月底,叛乱即告平定,克雷莫夫自杀,科尔尼洛夫被捕。科尔尼洛夫叛乱的失败使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地的苏维埃纷纷转向布尔什维克。
6.德国“海狮”计划
海狮计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对英国作战的计划。二战开始不久,纳粹德国的目光就盯上了英伦三岛。为尽快征服英国,德国元首希特勒亲自拟定了名为“海狮”的行动计划。但是,充当“先锋官”的德军战机飞临英国上空的时候,等待它们的却是一场以弱胜强的空中“游击战”。最终德军的海狮计划失利,使得英国得以保存军事上的优势,而后继续同德国抗争,把德军拖入了致命的长期持久战,最后成为英美反攻欧洲大陆的跳板,使德军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困境。希特勒发动战争来首次遭遇失败,德国的空军遭受重创。
二、简答题
1、简述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背景。公元前517年,大流士远征印度,夺取了印度河流域。约在公元前515-前513年之间,他又远征巴尔干的斯基泰人,虽遭失败,但却征服了色雷斯地区,并使马其顿向其纳贡称臣,从而使波斯帝国成为古代世界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
(二)改革内容。大流士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巩固波斯帝国并加强其个人的专制统治,这就是所谓的大流士改革。(1)加强王权,确立了君主专制的统治形式。大流士神化自己的权力,宣称其权力是善神阿胡拉?马兹达恩赐于他的。他控制了行政权、军权、司法权,建立起王室经济。大流士将全国划分为若干行省,设总督治理。总督负责行政和税收,各行省每年要向波斯交纳规定的赋税。(2)他将全国划分为五个大军区,每个军区下辖若干省军区。军事长官和总督互不相属,使其互相牵制。波斯军队由步兵、骑兵、象兵、海军、工兵等兵种组成,分常备兵和战时临时征召的两部分。(3)统一铸币制度。他规定,帝国中央铸造金币、行省铸造银币、自治市可铸 造铜币。金币称“大流克”,每枚重8.4克。(4)大流士在全国建立驿道制度,以便于传达国王的命令和下情上达,传递各种信息,并便于军队的调动。(5)奉琐罗亚斯德教为国教,但对各地原有宗教也并不排斥和干涉,各地区仍保存自己的民族宗教。
(三)历史意义。大流士一世的改革在政治上虽然未能消除波斯帝国内尖锐的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未能消除各被征服地区人民的反抗,但毕竟大大加强了中央 集权,并为专制王权寻求宗教上的根据,加强了帝国的统治,使波斯帝国维系了近二百年之久。在经济上,修筑驿道、开凿运河、统一币制等。在客观上也促进了帝国内部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落后地区经济上的发展。
2、略论俾斯麦铁血政策的主要内容
1862年9月30日,出任普鲁士宰相兼外交大臣还不满一周的容克政治家俾斯麦,在普鲁士议会的“预算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发表了一篇鼓动性的讲话。他要求普鲁士内部停止对抗,“聚集力量”共同对外。他在讲话中宣称:“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用说空话或多数派决议所能解决的,而必须用铁和血来解决。”统一德意志依靠“铁和血”,即凭借战争暴力,这是俾斯麦的纲领和信条。他出任宰相后,根本不听议会那一套空谈,他不理睬议会多数派否决政策拨款,也不理睬他们的指责,独断独行,擅自支付经费,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改革。在“为德意志民族利益”的口号下,他发动了对丹麦的战争,对奥国的战争,对法国的战争,终于以“铁和血”击溃阻碍德国统一的国内外反动势力,完成了德意志统一大业,1871年1月18日,宣布德意志帝国的成立。列宁指出:“俾斯麦依照自己的方式,依照容克的方式完成了历史上进步的事业。”俾斯麦出任德意帝国的首任宰相,由于他是用“铁和血”统一德意志的,历史上称他为“铁血宰相”,他所奉行的政策,被称为“铁血政策”,后来发展为“专制和战争”的代名词。
3、第二次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1950年11月16日,第二次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在波兰首都华沙召开,出席大会的有81个国家的2000多名代表。大会通过了告世界人民的宣言,大会在致联合国的呼吁书中要求停止侵略朝鲜战争和美国对中国台湾岛的武装干涉,缔结对日和对德和约,建议各大国在1951-1952年期间,按比例同时逐渐裁减一切武装力量,并在联合国安理会上建立国际监督机构,这个机构的职责为监督裁减军备及监督禁止原子、细菌、化学及其他大规模毁灭性的武器。根据大会决议成立了世界和平理事会以代替第二次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常设委员会。
三、论述题
1、举例说明中古阿拉伯人对于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积极影响
(一)阿拉伯学者把东西方文化融合为一体,创造出丰富多彩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为世界文化史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在科学方面,特别在自然科学方面,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他们的著作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在中世纪欧洲文化史上居于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
(二)阿拉伯文化昌盛时期,西欧正处于文化低潮的所谓“黑暗”时代。那时的西欧,在基督教文化垄断下,辉煌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几乎荡然无存,古典著作鲜为人知。然而,阿拉伯学者却通过翻译保存了大量的希腊学术著作,并把这些著作通过拉丁文等译本传回欧洲,弥补了欧洲文化的“断层”,点燃了欧洲智慧的火种。从此,欧洲重新发现了希腊学术著作,为欧洲新文化——文艺复兴和近代自然科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三)阿拉伯帝国各族人民,不仅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复兴和发展,并且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数学、稻米、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丰富了欧洲各国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促进了欧洲社会发展的进程。
2、说说你对全球史观的看法
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一种历史观,又称为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变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
全球史观的基本观点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在各自和交互的发展中,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状态,逐渐融合成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这种全球一体化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主导趋势。
这一史观,要求从全球整体的大视角去研究世界历史。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考察历史,全面探讨世界历史各个时期的时代特征、发展主流和总体趋势,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关联和渗透。全球史观认为,在近代以前,世界上各民族各国家处于封闭发展状态,亚非欧三大洲存在地区性局部交流,而美洲几乎处于隔绝状态。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人类历史从分散发展向整体发展转变。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工业革命、殖民扩张的推动,到19世纪、20世纪之交,世界终于形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实现了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转变。
二战后,世界变成一个密切联系的地球村,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增强,世界整体化进程加快。国家间相互依存、相互渗透,整个人类社会正在形成一个相互感应、相互制约的整体,整个人类面临着共同的命运和考验。
全球史观的关键不在于是否谈论了“整个世界”,而在于是否把对象置于建立了普遍联系的“世界”之中。从这一意义上讲,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世界历史思想,就是一种全球史观。在马克思、列宁那里,世界历史思想都是与其同时代的世界体系相联系的,只是马克思时期的世界体系是由自由资本开拓的,而列宁时期的世界体系是由垄断资本建立的。后一世界体系比前一世界体系更高级,更具广度和深度。但不管哪一阶段的世界体系,都正如列宁所说:“资本主义已成为极少数‘先进’国对世界上绝大多数居民实行殖民压迫和金融扼杀的世界体系。”世界历史也因国际剥削、国际压迫关系而被严重扭曲为如今由资本主导的劳资高烈度对抗的世界体系。
3、战后英国艾德礼政府的执政基础和主要政策
(一)执政基础。在1945年7月的英国大选中,艾德礼领导的工党取得压倒优势的胜利,艾德礼出任工党内阁首相兼国防大臣,直至1951年。工党之所以能在丘吉尔内阁威望正高时击败保守党,其中有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战前保守党内阁推行绥靖政策不得人心,英国人民对保守党失去了信心。战争结束前夕,英国元气大伤,沦为二流国家,国内政治、经济矛盾重重,但保守党依然推行传统政策,人民群众深为不满。在这种背景下,工党提出了民主社会主义的政治纲领,提出了顺乎民心的社会改革措施,因此吸引了期待社会改革的大批选民。
(二)执政政策。(1)国有化措施。1945年底,议会通过大英银行国有化法案,建立了英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银行,并将银行股票换成了国家股票。1946年开始实施煤炭工业国有化。1947年8月以后,政府先后依据一系列国有化法令,在铁路运输、电力、煤气、航空、电讯、航运等企业部门推行国有化。(2)社会改革。工党政府实施的社会改革首先从恢复和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入手,废除了1927年保守党政府制定的《工会法》。1946-1948年,政府改革了保健制度。规定给居民实行免费医疗,并建立统一的国家保健制度,使居民医疗服务条件得到了显著的改善。1945-1948年,政府实施了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在社会服务方面,政府提高了中学毕业年龄,对满11岁的儿童实施免费中等教育,并享受补助或免费午餐;增加了大学奖学金;并营造了公寓住宅,以期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工党政府的社会改革是英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进步。
?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