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到极致!2023考研人数预计破500万!“逆向考研”火出圈……
10月5日,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报名正式开始,一年更比一年凶猛的考研再次拉开帷幕。一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拉锯战也就此打响……
年年猛增年年增!考研上岸又变难。
据悉,2022年研究生考试人数达到457万,与之相随的是考研国家线整体普遍上涨,2023年预计将突破500万大关,再次引发了大家的强烈关注和热议。
根据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继续上升到了51.6%,当年本科招生达到了431.3万人,这些学生都将继续推涨2023年考研大军的规模和热度。
迫于卷到极致的压力,“逆向考研”已悄然成为成为2023年考研的热词,甚至登上了官媒的新闻,被冠上了一顶“破除考研唯名校论”的帽子。
与常见的双非考上“双一流”的“逆天改命”不同,许多“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学生,将双非院校作为自己考研的目标,简单地说,就是很多人去考比自己本科层次差的学校,可谓是“水往低处流,人往双非走”。
今年“上岸”有多难?随着近几年考研报名基数的急剧扩张,研究生招生录取率正进一步降低,许多高等院校大幅砍掉学硕名额,增加专硕比例,在即将打开的火爆“考研季”,正式填报考研志愿前,我们到底该是逆流而上改变命运,还是顺流而下占据有利形势呢?
为何“双一流”学子“逆向考研”?
一半因“保研”,一半因“专业”
2022年考研最大的新闻,除了330万人陪跑之外,便是96名浙江大学本科生报考同城“双非”院校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根据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发布的2022年研究生招生数据显示,该校一志愿报考人数到到12000人,比上年暴涨43.5%,计算机、软件工程等热门专业报录比超过10:1。
其中来自国内“双一流”院校的毕业生达到了602名,而仅有215人被最终录取,这批考生的毕业院校包括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参加复试的考生也个个履历不凡,普遍都有科研经历或者竞赛获奖,甚至还有些学子在本科期间就发表过高水平学术论文。
清华、浙大的学子应该是“双非”高校能够招到的顶级生源,如此大肆公开宣扬,用来增加院校知名度,其实无可厚非。
但是对于“双一流”建设高校学子们而言,“屈尊下嫁”并不是不可理解,而是他们早都已经看透了这场内卷战斗的本质。
除了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之外,还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广州大学、深圳大学不仅报名人数暴涨,超过“双一流”高校的增长率,而且2022届研究生新生中出现了一大批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知名高校的本科毕业生。
“本科看学历、读研看专业,攻博看导师。”
有了TOP高校本科学历的光环,读研的时候不用在乎什么双不双非,看重的是能不能“上岸”,能不能卷到“好专业”。
“卷王”们为什么不在本校卷?偏要来抢“双非”学子仅剩的机会?
一半因“保研”,一半因“专业”。
纵观2022年中国高校保研率排行榜,原985高校和顶级211高校赫然在列,实力越强的高校,其推免率越高,数据简直夸张,意思非常清楚,就是要给本校研究生招生留下 “优质生源”。
相比招生人数来说,招生计划中保研比例持续升高,其实剩下的名额真的不多了。
如果没有拿到名校的推免名额,考本校还是考更高层次的高校?这些学生都将面临着无数来自更广范围内的“卷王”们的冲击,为了稳妥上岸,只好换个思路,“降维”去考“双非”,或许还能逃出生天。
更何况,从另外一方面来说,许多应届毕业生早已看清楚如今经济形势下行条件下,就业的趋势越来越差,便铁了心要去热门就业专业去博取未来。
这也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能够在招生的时候,拿出10:1的招录比底气所在。
精英学子还是知道往“高处”走的,只不过此高处非彼高处,他们心里清楚的很。
双非计算机、软件、金融等热门专业研究生,相比“双一流”高校生化环材研究生,也许已经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后者虽然顶着光环镀金,但是很可能到了毕业季求职无门,考编报考无岗,只能继续读博继续卷,越来越难。
热门高校纷纷缩招,
砍掉学硕,增加专硕名额
随着近日多个院校发布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和招生计划后,“高校缩招”也一度冲上热搜,如中山大学、山东大学、中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招生人数减少已经成为板上钉钉的事情,而仔细观察,学硕缩招、专硕增加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基于招生结构、专业发展调整等因素的影响,多所院校出现了缩招的现象,更是有许多冷门专业停招。
例如中山大学的招生计划便从2022年的8200名减少到了2023年的7600名,更有如西北政法、华南师范大学等部分专业将推免人数增加,招生名额同时减少的情况。
而考研战场上更大的趋势是——学术型硕士招生名额减少,专业型硕士招生名额增加。
2020年,教育部明确提出,到2025年要将专硕招生规模扩大到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随后,全国各大高校开始调整自己的招生计划,逐步向教育部的要求靠拢。
例如2023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3901名,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1627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2274名。
学硕的学制3年,要求发表1-3篇核心期刊论文,才能满足毕业要求。
专硕的学制最少只有2年,论文发表要求低得多。
对高校导师们而言,带专硕的成本也低得多,但是学硕才是招来“干活儿”的,所以手上仅有的稀缺学硕名额,一定会去筛选那些所谓的“优质生源”。
如果大多数人都是奔着就业去的,专硕其实更划算。只不过,根据这两年的新闻报道,因为疯狂扩招,许多高校的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跟不上,专硕没办法申请到校内宿舍,很多还得出门到校外自己租房解决住宿问题,实在憋屈。
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2022年招生章程中均表示不安排专业学位研究生住宿,协助学生以社会化的方式来解决。
本科生是亲儿子,研究生是干儿子。
研究生考试预报名已经开始,
今年的考研战士该如何瞄准“战场”
10月5日-25日,2023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初试开启报名时间段,在考研规模逐年增大的今天,该如何瞄准“战场”?
无论是“双一流”学子的“逆向考研”,还是来势汹汹的“学硕缩招”,这些都是毕业生报考研究生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而当与接近500万的同龄人一起去奔赴“战场”的时候,还是要提前把一些问题想清楚再选也不迟。
国家线普涨,但仍然要分一区(A类)、二区(B类)
学校重要还是专业重要?
双一流的学生都来双非卷,本校的卷不过了怎么办?
学硕还是专硕?
“通过升学增强就业竞争力”,这是不少本科毕业生选择读研的重要原因,许多学生刚入学就已经感受到了校园内硝烟弥漫的考研战场气息。
而许多辅导员老师、学长学姐们都苦口婆心地劝说这些大一的萌新们,考研要从大一开始准备,看着浓厚的考研氛围,以及卷到极至的卷王们将大学生活变成了考研的备战期,这样的大学生活到底对不对?
欢迎关注经管之家公众号
和百万网友一起聊聊要不要考研
不考研,希望也有,只是越来越渺茫。街道办、环卫局、城管所的带编底薪岗位,一大堆硕士、博士争抢。本科毕业生,太难了。
【经管之家】
长按二维码一键关注
▼
▲
更多教育、管理、社会热文每天准时送达
我们不见不散
本科双非,硕士211,博士985,
签约复旦!彪悍的小姐姐太“飒”了!
211名校招聘博士,月薪仅4000元!
别嫌少!已有多位博士报名!
985博士嫁给程序员老公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还没看够?别犹豫了!
更多经济热文、行业动态、社会趣闻
赶紧上车!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