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史学考研名词说明(我国古代史)5.(史学学科名词解释)
玄武门之变
唐高祖次子李世民于京城长安建议的政变。武德时,秦王李世民功高权重,挟制太子李建成方位。建成与齐王李元吉暗害世民,逐秦府房玄龄、杜如晦等谋士,又谋尽夺秦府将士,两边斗争剧烈。在长孙无忌等人策划下,李世民先下手为强,率尉迟敬德等,于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晨伏兵玄武门,建成、元吉入至临湖殿觉变,归府不及被杀。高祖在宫中被挟制,当日诏“军国务皆受秦王处置”,三天后立李世民为皇太子。8月正式传位于李世民,是为太宗。
政事堂
唐宋时宰相的总作业处。唐初始有此名,设在门下省,后迁到中书省。开元十一年改称中书门下,因宰相名义上即为中书门下省长官之故。下设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北宋就中书内省设政事堂,简称中书,与枢密院分掌政﹑军,声称二府。元丰改制后,遂以尚书省的都堂为宰相作业地址,因也称都堂为政事堂。
府兵制
起于西魏﹑行于北周和隋,兴于唐初的一种兵制。宇文泰掌控西魏政权时所创建,其制为:置六军,合为百府,分属二十四军开府,选拔膂力强者充府兵,另立户籍。隋代府兵户籍改属州县。唐初收拾变成兵农合一的军事准则。府兵终身执役,征发时自备武器资粮,守时宿卫京师,戍守边境。自唐高宗时
缘由府兵担负过重等缘由,渐见其弊,至天宝8年折冲府无兵可交,府兵制已名存实亡。
《唐律疏议》
隋及唐初曾数次修律。唐高宗即位之初,在此前基础上领行《永徽律》十二篇500条,又命大臣长孙无忌等为律文作疏证说明,以问答的方法阐明疑义,分析内在,成《律疏》30卷,其内容与律文具有平等法令效能。后将二者兼并刊行,即《唐律硫议》,为现存最早而且无缺的我国古代法典。
租庸调制
唐朝初年,农人的首要赋役担负是租庸调,即在均田制的基础上实施的一种计丁征收赋役。其制:每丁每年纳“租”粟2石;随乡所出,每丁每年输“调”绢2丈,绵3两;不产丝绵的区域,每丁每年纳布2丈5尺,麻3斤。此外,每丁每年服徭役20日;不该役者,则纳绢或布替代,按每日3尺绢或布3尺7寸5分折纳,叫做“输庸”。
安史之乱
唐代安禄山、史思明建议的暴动。公元755年冬,节度使安禄山起兵暴动,占据洛阳,次年称帝,入长安,并遣部将史思明占河北广大区域。玄宗逃往四川,肃宗在灵武即帝位。757年,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所杀。唐将郭子仪等光复长安、洛阳。759年,史思明杀安庆绪,自称燕帝,克洛阳,不久史思明为其子史朝义所杀。唐军屡败叛军,763年史朝义被逼自杀。历时七年的暴动被暂停,唐朝由此转衰。
永贞改造
贞元二十一年德宗死,太子诵即位,是为顺宗。顺宗久厌宦官擅权,遂擢用东宫旧臣王伾、王叔文进行变革,罢宦官所掌宫市(在长安商场收购宫中所需物品)及五坊小儿(为皇帝养殖动物),又委任武将统神策军,试图夺宦官兵权。宦官俱文珍等建议政变,迫使顺宗禅位于太子纯,是即宪宗。二王当政146天即告失利皆被贬死于外地。因为顺宗预定下一年新年号为永贞,故这次变革又称“永贞改造”。
甘露之变
文宗即位后,与宰相宋申锡谋诛宦官,事泄未遂,宋申锡被贬逐。大和九年(835),文宗重用李训、郑注,毒死大宦官王守澄,再次策划冲击宦官实力。李训等又安设甲兵匿伏于宫内,诡称大明宫内石榴树上夜降甘露,诱使支配神策中尉、枢密使仇士良、鱼弘志等大宦官前往调查,试图将宦官一举消除。不料,仇士良看露马脚,劫持文宗回宫,派禁军捕杀李训、郑注等人,牵连受害者数不堪数,朝班为之一空,史称“甘露之变”。
神策军
唐禁军名之一。天宝中陇右节度使哥舒翰破吐蕃时令军史成如璆建神策军于临洮西。安禄山乱起,临洮陷,如璆令其将卫伯玉领兵屯陕州,复号神策军。代宗﹑德宗时继由宦官统领,并归禁中定制,分支配厢,衣粮优厚,势居诸禁军上。
五代十国
公元907年,朱温灭唐称帝,树立后梁,占有我国北方大有些区域。此后相继呈现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前史上称为五代。一起,我国南边和今山西区域,先后呈现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南平、北汉等国,前史上合称十国。960年,赵匡胤代后周称帝,树立宋朝。979年,宋灭北汉,五代十国时期结束。
羁縻府州
唐宋时在周边少量民族内附部落中设置的当地行政单位。唐时包括羁縻都护府、都督府、州、县四级,共约8百多个。由中心录用各族领袖为都护、都督、刺史、县令,世袭,受都护府、边州都督府或节镇统辖。羁縻府州户籍一般不上报户部,也不承担赋税。仅有些暂时向唐皇帝有所奉献,与正州交纳赋税不一样。宋代在西南有些区域也沿用此制,设置了羁縻州、县、峒。明代在边境有些区域设置羁縻卫所,性质与唐宋羁縻府州类似。
《五经正义》
唐朝初年,太宗以诸经文本多有舛异,令颜师古考订五经,撰成《五经定本》,颁行全国,作为官学的共同教科书。又以儒学多门,注释繁琐,令孔颖达和诸儒撰界说疏,名为《五经正义》。高宗时复加考证,永徽四年颁行全国,作为科举考试的根据。儒学从此脱节东汉以来经师各立门户、各执一词的局势。
陈桥叛乱
赵匡胤树立宋朝的政变。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托言北汉与辽联合南侵,率军出大梁(今河南开封),至陈桥驿,授意将士给他穿上黄袍,拥立他为帝。赵匡胤即回师大梁,逼后周皇帝让位,树立宋朝。
枢密院
五代后梁时设崇政院,后唐改称枢密院,宋代沿置,掌军事机要、边防等,为最高国务机关之一。辽代设北枢密院,恰当于兵部;南枢密院,恰当于吏部;汉人枢密院,打点汉族区域戎马。元代枢密院掌军机、边防、宫廷禁卫等,战时设行枢密院,掌一方军政。明代废止。
更戍法
为避免禁军将帅专兵,实施“更戍法”,即以让戎行“习勤苦,均劳逸”为名,守时轮换屯戍地址,而将领却不随军更戍,以抵达“兵无常帅,帅无长师”的意图。?
官职差遣
隋唐传统官称至宋仍然保存,但徒具方法,仅代表资历、俸禄的凹凸,居其官者一般不掌其事。文官又有称为“职”的衔号,如殿阁学士、修撰之类,亦与实践作业无关,只是荣誉头衔。实践作业、权力则由差遣抉择,多称为权知(或提举、提点、管勾)某机构事、充(或判、行等)某职之类,标明为暂时差遣之职事。
台谏合一
唐宋时以专司纠弹的御史为台官,以职掌建言的给事中﹑谏议大夫等为谏官。两者虽各有所司,而责任一般相混,故多以台谏泛称之。明初废谏院,以给事中兼领监察与规谏,两者初步合流。至清雍正元年,又使之同隶都察院,所以台谏完全合二为一。
庆历新政
北宋仁宗时的政治变革。庆历三年,参知政事范仲淹提出“明黜陟、抑走运、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推恩信、重指令”等十项收拾政事的主张,被仁宗采用,颁诏推广。后因受对立变革的官僚的诬害,范仲淹等遭到贬逐,变革持续一年即中止。
元祐更化
北宋哲宗元祐年间废罢熙、丰时新法的作业。元丰8年,宋神宗死,哲宗年幼继位,宣仁太后高氏摄政,接连委任司马光、范纯仁、吕大防、文彦博等对立王安石新法的一派官僚。扔掉神宗时颁行的新法,几乎悉数恢复古制。并贬窜掌管和推广新法诸臣,中止以“三经新义”为科举考试之根据,重修《神宗实录》,史称“元祐更化”。
澶渊之盟
北宋与辽(契丹)订立的和约。1004年,辽军南下深化宋境,宋宰相寇准力主抗战,劝真宗亲征,真宗牵强至澶州督战。宋军取胜,1005年1月,宋辽订和约:宋每年向辽输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澶州又名澶渊郡,史称“澶渊之盟”。
海上之盟
宋金联合攻辽的盟约。12世纪初,女真族树立金朝,向辽建议进犯,辽兵屡败。宋徽宗与蔡京童贯等密议,期望从中投机,秤乱光复燕云区域。宋朝于1118年和1120年两次遣使渡海赴金,约好:两边联合攻辽,灭辽后,宋收回后晋今后割弃给辽的燕、云诸府州,并将每年给辽的岁币给金国。
靖康之耻
金灭北宋的作业。1126年(靖康元年),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将京城 私积储搜括一空,并于次年四月押徽宗、钦宗和宗室、后妃数千人,携仪仗、冠服、礼器、地舆仪器、瑰宝玩物、皇家藏书、全国府州县地图等北去。北宋消亡。
朱熹
南宋哲学家、教育家。在哲学上打开了二程关于理气联络的学说,集理学之大成,树立了一个无缺的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世称程朱学派。认为理气相依而不能相离,但“理在先,气在后”。主张启示式教育办法,对立死记硬背。对经学、史学、文学以及天然科学也有研讨与奉献。作品有《四书集注》、《朱子语类》等。
程朱学派
宋署理学的首要派系。创始者为北宋程颢﹑程颐,集大成者为南宋朱熹。他们建议性理,认为理为世界之来历,人道为理的体现。主张为学之道在穷天理,去人欲,其办法为居敬穷理,既作敬的涵养功夫,又穷全国万物之理致使知。因为他们的学说根柢共同,后人称之为程朱学派,也称程朱理学。因为封建控制阶层的大力建议,该学派曾长时刻坚持思维上的控制方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