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备14027590号-282

2023考研-海南大学新闻与传播报考分析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是区别于学术型研究生教育的,面向相关行业从业人员培养具有较强专业能力、较高研究素养和全面知识结构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教育体系。其原则是既要在实践应用的技能培养上多于该学科的学术研究生教育,又要在理论知识上高职业类教育。其教育理念是在坚持中国国情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发达国家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生教育的先进经验,不断与新技术与新媒体变迁相融合,创新培养模式与教学方式,建立健全适应我国文化强国战略的高层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机制。

其基本目标是要优化新闻传播队伍结构,提升在职新闻从业人员的理论与业务水平,适应新闻教学的实践性、应用性特点及行业变革的趋势,完善我国新闻传播学的培养体系。

海南大学现有的新闻传播、广告、戏剧影视、市场营销、视觉传达、公共关系、中国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等本科专业,已形成资源共享、交叉支持的学科支撑格局,尤其是作为基础支持学科的中国语言文学具有一级学科硕士点,属省重点一级学科,具备强大的学术实力,为新闻与传播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支撑。

本学科设新闻实务、媒介传播两个方向,制定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符合职业导向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符合特定职业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形成了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模式,突出了办学特色,符合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拥有传播实验室、广告新媒体实验室、数字影像实验室和影视动画实验室,专业设备齐全,在海南省处于领先水平。

本学科已在新闻媒体、广告公司、文化传播公司、电讯企业等十余家机构建立教学实践基地或联合培养基地。实践基地有全面开展专业实践教学、培养专业实践能力所需的场地、设备和师资,能够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提供实践保障。经过近十年的探索,现今这些基地管理职责明确、制度健全,合作关系长期稳定。实践基地有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在人才培养、课程教学、实践探索、导师互聘、资源共享等方面能够密切合作,能够有针对性地开设多种相关课程和培训,充分保障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本专业重视与主流媒体及传播公司的联合授课,创新教学模式,致力于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传媒人才,专业学习内容主要涵盖新闻学、传播学及广告学的前沿理论与实操。

本学科现有师资20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1人、博士后2人、博士 6人、硕士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优专家”2人、海南省“515人才”第二层次人选2人。师资团队较为合理。专职导师主持3项国家社科基金科研项目,10多项省部级课题项目,全部具备五年以上的社会服务、媒体、企业的工作经历,具有丰富的实操经验。本学科现有兼职导师4人,实行双导师制,能够切实尊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律,体现专业学位的针对性,着力进行人才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本学科主要为党政机关、新闻单位、媒介组织和广告公司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商业网站等培养德才兼备、具有现代传播理念与国际视野,了解中国基本国情,熟练掌握新闻与传播方法与技能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3.海南大学新闻传播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本学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结合海南所处地理位置及地缘优势,主要有以下五个研究方向:

1. 新闻实务 结合海南特点开展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以及新闻传播、新闻受众方面的研究,以提升新闻传播的能力与水平;

2. 媒介传播,通过对新旧媒介、媒介生态、媒介融合等方面的研究,为媒介的发展与规范提供借鉴;

3. 视觉传播,通过对视觉文化符号传播系统传播规律的研究,为视觉符号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的不同环节的创新与发展提供借鉴;

4. 品牌传播,研究本土品牌的问题与对策,为全面提升海南品牌的综合形象提供借鉴;文化传播,致力于研究海南文化形象的建立与传播。

二、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简介

海南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隶属于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

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的前身为海南大学文学院,成立于1988年。于2004年正式更名为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

新闻与传播、艺术硕士(戏剧电影电视方向)专业学位硕士点2个。人文传播学院目前有在读全日制本科生1424人,在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67人。2015年学院首次招收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12人。

经过多年建设,学院已经形成了一支学院结构合理、年龄梯队完善、学历学位较高、研究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91人,其中专职教师71人。教师中有教授13人,副教授29人,讲师29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47人,占教师总数66%。国务院特殊津贴特贴专家2人,海南省省优专家2人,海南省高层次人才领军人才3人、拔尖人才21人,海南省“515人才”5人,海南省委省政府直接联系专家2人,“南海名家”4人。

自2008年以来,学院举办冬季小学期,先后邀请戴锦华、陈平原、韩毓海、刘中树、吴晓东、马原、贺桂梅、叶伟民等国内著名学者和业界专家来校授课。学院依托海南大学与境外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高校的校际合作项目,每年选派一批优秀本科生、研究生前往美国、新加坡、日本、韩国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高校学习深造,同时推荐优秀学生免试攻读985高校和211高校的硕士学位研究生。

三、人文学院新闻传播系老师简介

焦勇勤

2003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文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影视美学、跨文化传播和海南和南海历史文化,美国密歇根大学访问学者,海南省拔尖人才、海南省515人才,兼任海南文化研究院院长、海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海南省社科联理事、海南影视评论家协会理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主持国家社科重大委托项目子项目1项,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1项、一般课题2项。在《当代电影》《文艺争鸣》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获海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海南省文艺评论奖三等奖1项。多项智库研究报告被省委宣传部、省政协等政府部门采纳。主讲《跨文化传播》《影视批评写作》《媒介经营与管理》等课程。

朱杰

朱杰, 2010年毕业于上海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新闻传播学博士后、副教授、传播学系主任、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批判传播学、20世纪中国的传播经验。海南省拔尖人才、海南省委宣传部新闻联络官。主持国家级社科项目1项。迄今已发表论文近30篇,其中权威期刊及核心期刊论文8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2017年获评海南大学“优秀教师”、2018年获评海南大学“五一劳动之星”、2018年获评海南大学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老师”。主讲《社会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等课程。

孙葳

孙葳(1985.9-),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文学博士。2013-2017年曾任《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编辑,2017年至今任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讲师,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传播学基础理论、网络舆情研究、网络文艺研究,具有人社部认定的全媒体运营师与网络舆情分析师资格。出版编著3本,发表多篇论文。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新世纪中国类型文学生产机制、话语实践与文化逻辑研究》(第一参与人,已结项)、《网络文学批评话语体系研究》(在研),主持校教改项目《网络舆情课程与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研究》1项。中国文艺理论学会会员,海南省网络作家协会会员。

主讲本科课程《大众传播学》《人际传播学》《传播学概论》等,硕士课程《新媒体研究》《网络舆情分析》等。

李音

李音,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南京大学博士后,副教授,研究领域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鲁迅研究、当代文学批评。2019年被聘为中国现代文学馆特邀研究员。曾获全国第三届青年教师大奖赛三等奖,海南省“南考研艺奖”文学评论一等奖,海南省“文学双年奖”评论奖。

张军军

张军军,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专业毕业,现任海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教授,硕导,获得三个系列的高级职称资格,系海南大学教学名师,一流课程建设及名家名师工作室负责人,兼任南考研化研究院等多个科研团体机构的社会职务。研究方向包括新闻与传播学、影视学、媒介融合研究、南考研化研究、文化产业、非遗研究等。

孙梦诗

2015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博士,讲师。研究领域为广告理论、广告史、公共传播。主持在研省社科项目1项。主讲公共传播、大众传播史等课程。

孔非

高级记者,海南省高层次人才,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教师,硕士生导师。

19年新闻采编及媒体管理工作经验,作品多次获各级各类新闻奖项,获吉林省新闻出版奖优秀人物奖、长春市“名记者”等业界荣誉,获全国首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比赛优秀奖并参加全国巡讲。2019年入职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

主要研究方向:新闻实务、网络舆情。

宋明翰

2010年毕业于乌克兰国立塔夫里大学,文化学博士,教授。

研究领域为中俄文化比较及跨文化传播。海南省高层次人才。清华大学国家形象研究中心研究员。

在《黑海沿岸人民文化》《乌克兰哈尔科夫国立艺术大学学报》《电影文学》《电影评介》等期刊发表中俄文论文27篇,其中乌克兰权威核心期刊12篇,中文核心期刊7篇。出版专著1部。

吴君静

大众传播学硕士,媒介管理博士在读,副教授,美国加州州立大学访问学者,中国致公党党员。

曾任英国《新欧侨报》记者、编辑。

英国6年留学及媒体工作经历。主持国家社科项目1项及多项省级课题。

孙超雄

1986年7月毕业于武汉工学院,学士、计算机副教授,研究领域为计算机应用。

大学毕业后一直在高校从事教学工作,主讲过《数字媒体技术》、《图形图像处理》、《网页设计与制作》、《新媒体应用》、《网络广告设计与制作》、《多媒体制作》、《网络数据库应用》等课程。

精通adobe系列设计软件的运用,熟练掌握多种计算机编程语言、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计算机网络应用程序开发等技术。

余榕

201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学博士,讲师。

研究领域为健康传播、危机传播。

在《宁夏社会科学》、《编辑学刊》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曾获得“福建省新闻奖”三等奖。

主讲新闻学概论、新闻传播史、传播效果与测量等课程。

二、历年招生及拟录取名单

2021级:2021级海南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招生:15名;2021级新闻与传播进入复试:19名;2021级新闻与传播同学拟录取:15名

2020级:2020级海南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招生:15名;2020级新闻与传播同学拟录取:19名;2020级海南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招生:20名

2019级新闻与传播同学拟录取:26名

三、海南大学新闻与传播报录比,预估在10:1

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历年招生新传专业的人数在20人左右。2021届招生规模为15个,招生规模略有波动。

但其实每年都未能全部招满第一志愿的,是因为很多同学的分数没有超过进入复试的基本分数线。

前几年还有调剂,但近2年已经没有调剂名额了,后续也很难再有了

且海大调剂要求也变得比较高,本科学历必须是211,就这样每年都要挤破头,每年的几个调剂名额就有一两千人同时投放志愿,要求调剂……所以没有冲刺名校成功的同学,反过头来想考上海大也是不容易

海南大学官网

据我们综合比较、判断我们基本可以估算出来,海大新传的报录比在10:1,或甚至更高一点。初次接触考研的同学,不要对这个报录比害怕,因为20年考研的全国整体录取率不足17%,这就意味着每五个人中四个人是打酱油的。全国整体的考研形式叠加在新传这样的热门专业上更是如此了。新传不是一些冷门的农学、生物专业,热门专业肯定录取的门槛要高很多。对比国内其他高校,其实这个数据已经好很多了。据我之前了解,人大考新闻报录比在50:1,中传在30:1,上海大学40:1。

如果你要考新闻,海南大学在211高校序列中里面已经算是比较容易的了。

四、海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复试分数线

这里给初次接触考研的同学普及一个点:

咱们考研进度复试是有分数线的

全国有34所自划线的高校,就是学校自己定复试录取分数线。

其余的学校(包括海大)都是按照国家线来走,复试录取分数只会大于或等于国家线,不可能比国家线低。

因此为什么会出现录不满第一志愿的情况,就是因为第一志愿的没有考过国家线。

国家线要求政治、英语单科必须高于等于52分,总分在335分以上(18年国家线,每年都差不多,有5-10分的浮动范围)。

在这里特意想给萌新普及一个常识:

大家不要在复习前期、中期特别在意分数的事情。

总是想给自己定一个分数,或是360或者370,或者390等等,然后来倒推自己政治、英语、专业课各应该考多少。然后一估计,自己专业课每门至少得考120以上才好,又担心这么高分数,自己能考得了么。

其实文科的判卷相对于理工科来说要宽容度要高很多,总体你的答案在大致回答框架中即可,分数相对来说给的都是比较多的。

没必要特别在意分值这个事情,着重多看书,多掌握知识点;回答的内容详实有逻辑,有新奇之处,自然得高分的。

希望以上的分享能够对报考海南大学新闻与传播的伙伴们有所帮助!!

发表评论

|京ICP备18012533号-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