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考研上岸专访#汕头大学李志聪我发现我可以做到专注于…(工业设计考研方向)
?
2020届目标院校高分专访
本期院校:汕头大学本期专业:工业设计
2011.01-2020.06
十年如一日,每一年坚持找寻一个新方向
???????
文稿 /突围君@tuweing
字数?/7595字?/19min
因为2020年冬天疫情的缘故,国内的所有高校都推迟了自己原本的复试时间计划,今年的考生们也开始了突然按下暂定键的漫长等待。随着开学时间一次次延迟、各类考试一场场延后、城市的喧嚣一批批暂停的现状,形势虽然艰难,但对于我们来说,重新沉淀成为突围十年最好的开始,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生活的车轮依旧还要走向未来——
?
在这样的情况下,不知道今年的考研会给你带来怎样的收获?这次疫情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在后面重新备考的日子还会怎样的安排?
?
本年度的突围高分经验专访,请跟随我们的脚步,探索他们的心路历程,与研一们的直接对话,期望可以带给你新的力量!
“做好当下
无问东西
李志聪
本科:四川师范大学,本科专业:工业设计,报考院校&专业:汕头大学产品设计与创新策略,初试分数:393,设计理论:137,设计手绘:120,突围国庆班次学员,2020届成功上岸。tuweing-er
突围“针对性”设计考研专访人2011年成立,2014年全国首创“针对性”设计考研《突围模式》,出版了《视觉传达设计考研高分攻略》、《工业设计考研高分攻略》、《环境艺术设计考研高分攻略室内篇》、《环境艺术设计考研高分攻略景观篇》、《设计考研理论红宝书》等设计考研必备教辅书籍;成功原创出品了“院校微访谈”、“设计考研上岸专访”、“设计理论21天打卡studio”、“3×7天手绘打卡studio”、“设计考研最后四套卷”、“复试与调剂通关宝典”、“造型解构十六周在线手绘基础课”、“逻辑建构在线理论课堂”等一系列设计考研原创产品与课程体系。
???“
聊聊你自己,
选择这条路。q:聊聊你最终决定选择这所学校的心路历程吧。
李志聪:19年伊始,大三上的寒假我开始着手收集自己感兴趣的目标院校,然后根据自己的未来规划进行初步的筛选,同时开始背单词。到了6月份,因为个人感情问题的终结,我明确不会留在西南地区,目标院校的筛选也就更加明确。此时,班上备考的氛围也越来越浓厚,我也了解到了更多的信息,在这些基础上,我决定考回广东,毕竟这里作为改开历史最长的地区,设计思潮先进,设计制造行业也在全国排得上号,我认为这有利于未来的发展,因此我把目标院校的定在了广东。
q:你确定学校的时候做了哪一些功课?具体聊聊你是如何分析这所学校并且怎样权衡自己的判断的??
李志聪:实际上广东有设计专业的高校在数量上比不过华东地区的高校,但是考设计专业的同学他们大多心心念念于华东地区(个人主观感受),虽然那里也吸引我,但是从竞争激烈的角度、考试难度以及自身实力的考虑,我认为“跳一跳够得着”的原则还是比较稳妥的,我的优势在于设计史论,设计手绘只是平均水平,在考试的时候就应该“扬长避短”,将我的优势发挥到极致。这样一分析,广东地区的高校我就选到了汕大,汕大初试的设计理论考的题虽然少,但是考察范围广(中外美术史、艺术概论、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工艺美术史),设计手绘考察的比较自由,是主题式手绘的考察,这样一分析我发现只要我在准备好公共课的同时,要将史论啃下,平时多积累手绘素材,那么初试就可以算是准备妥当了。
q:考研的这四门科目,你认为你发挥最好的一门或者你认为发挥最差的一门是哪个?能具体聊聊回顾一下之所以这样,你的经验或教训么?
李志聪:说实话,出成绩的时候我没有想到设计史论能考这么高,当初考完我也就估了120左右,能上130真的是得感谢当初在突围国庆班的理论课指导。国庆的时候我已经复习了三个月,仅仅是学完中国美术史,因为我本科阶段读的是工业设计史,美术史啥的只能从头开始,所以一开始的备考显得毫无章法,虽然每天学习不辍,但是进度很慢,出于提高效率的目的,我报了突围的7天集训班,想跟着上岸的学长“取经”。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指导我的苏大学长学识非常渊博,他也很耐心,先是摸底查出我的知识体系的漏洞,并且向我们介绍了他记史纲的方法,也就是根据他提供的思维导图的模板,我在接下来的史论复习才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将死板的史论真正的过脑子。其实我本人对历史是很感兴趣的,这份兴趣结合科学的复习方法,自然能大幅的提高效率。我的复习方法说出来也很简单,就是重复,当然这里的重复并不是机械的重复,而是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进行定期回忆,我在记忆单词的时候已经习惯这么做了,因此可以直接移植到史论的记忆。当然,方法论有很多,适合自己且有效果的才是最好的,只要找到这把钥匙,就能提高复习效率,进而让自己能有更多的时间去补自己的弱项。“
这些备考的日常,
似乎再也回不去。q:对于你的这个目标,你有没有给自己制定一个复习计划,或者说阶段性一定达成的复习目标与状态,能否讲述一下?
李志聪:因为备考史论的准备资料有很多,因此刚开始的时候我是安排自己一个月一本书的复习(实际上汕大的考纲并没有指定书,是根据知识点自己划分的),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我还是花了两个月才啃下一本中国美术史,在复习了外国美术史一个月后我才去突围集训,进而改变备考思路。其他科目则完全是按照计划进行的,比如每天雷打不动的50单词记忆(推荐用欧陆词典app,里面的复习模式是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来安排的),每天看 老师的课并完成相关练习,每天至少画一张手绘之类的。其实我认为,对于一个坚定考研的同学的来说,即使有一天的计划没有完成,那么他/她总会想办法在后期把该做的补上,因为考试不是赌博,或许有运气的因素,但是自身知识的完善才是应对考试的根基。
?q:在突围学习的日子里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让你记忆深刻?
李志聪:去突围集训的时候正值祖国70华诞,没有在电视机前看盛大的阅兵式庆典不得不说是个遗憾,但是下午突围的老师们和我们学生在中关村的大门那进行了《我和我的祖国》合唱,歌声包含着我们对祖国赤子之心,这场景实在是让人难忘。
q:整个复习的过程中,你觉得对你来说,最好用的一个,或者说自我感觉效率最高的方法是哪个?
李志聪:我一开始就用ipad上的goodnotes做的笔记,结合apple pencil的使用,和寻常写字没什么区别,而真正让ipad变成效率工具还是后面效率复习时期,将成型的思维导图以截图的形式直接导入笔记,非常节省时间。然后ipad我还用来背单词(前面提到的欧陆词典,可以多设备共享),看 老师的视频课,所以要是经济允许,非常推荐使用ipad+apple pencil组合复习(苹果打钱!)。
“
关于设计理论,逻辑的建构很重要。设定目标分数:120
我的最终得分:137q:请先介绍一下你们今年理论考的具体题型和所用的核心参考书。
李志聪:汕大的理论考的是5道名词解释+5道选择题+3道问答题+二选一的论述题。我一开始选择的是网上的参考书,对比着历年原题,我做除了自己的笔记。后来参加了突围集训班,结合学长给出的针对性建议,加上突围的红宝书系列,我尽可能地复习了全部地知识点。参考书顾名思义始终是参考书,整理出属于自己的笔记才是上上选。
q:今年的初试理论考题中,哪一个题目你回答的印象最为深刻,你是如何解答这道题目的?
李志聪:今年初试考题其实也都在考纲之中,在回答名词解释“景泰蓝”的时候,我莫名卡壳了,但是好在其他问题回答地很流畅,所以我在答完其他问题之后,我平静下来,慢慢地就回忆起景泰蓝的解释,写完还有半小时,我检查了两遍就交卷了。
q:你在复习设计理论的过程中,你自己是怎样总结自己的理论
复习方法的,有没有特殊的技巧可以分享给大家?
李志聪:其实我设计史论复习也没什么技巧,简而言之就是重复,加上我对历史记忆的不排斥,理清楚大纲之后,很容易将艺术史和设计史的轮廓记下来,然后针对细节,就将他们归于易错类,在思维导图边用红笔或者荧光笔标记,然后将他们和每日记忆类的单词、政治知识点一块背。我除了英语作文是大声背出来外,其他都是默默背出,有时还会默写,总之在复习理论上这也是个见仁见智的的方法。
“
我的手绘快题设计,总有一些达成目标。设定目标分数:120
我的最终得分:120
?q:你这一年的复习时间中,你是如何对自己这一门科目展开具体的复习时间计划的?
李志聪:我对手绘的学习其实在大二暑假就开始了,只不过那时并不清楚自己的目标院校,所以那时报班学的是手绘基础。在确定了目标院校之后,我刚开始还不清楚具体考什么,所以每天只是坚持画一张产品效果图。本来我报了突围集训班是包括了手绘的,只不过当时因为学校的原因,我不得不提前回去,没能上完课。而我和以前的手绘老师聊天的时候谈到了初试,他听后跟我说初试不画专业手绘,而是画装饰画之类的,此时已经是10月中旬了。我听了他的建议,跟着他的教材每天花一张a3的装饰画,虽然我以前没画过,但是毕竟有手绘的功底在,且我一丝不苟的跟着老师走,所以我进步还算快,到了12月时候已经能独立将素材应用在自己的创作之中了。
q:对于你的目标院校,你的手绘准备方向是否有根据往年真题的考题方向进行侧重点训练,最终看到你的考题时候是否如你所愿?
李志聪:这个是肯定的,我针对往年真题也进行过对应的训练。但是我老师说过,押题不是不行,但是里面赌的成分过高,如果是真的想拿高分,还是得有扎实的功底,言外之意就是要老老实实画画,把手感保持到考前,多记几个素材,不打无准备之战。所以,在看到题目那一刻,我并没有想太多,随手将考前自己准备的素材组合起来就开始构图了。
q:进入考场后,有没有特殊的经验教训可以提供给后面的考生?或者在考场上有没有发生一些自己的意外情况或周边考生的特殊情况可供提醒?
李志聪:考前一定要询问监考老师能否将自己的画材画具提前放在考场,同时要请他们仔细核查。“
学习英语,永远离不开真题。
设定目标分数:75
我的最终得分:79?
q:可以聊一聊你的整个复习英语的一个时间轴么?每一个阶段主要解决怎样的矛盾?
李志聪:某种程度上英语是我最先开启复习模式的科目,我3月份就开始背核心5500词,按照每天50词的量进行记忆,到9月底我就过完第一遍了,然后进入第二遍,直到考前我都坚持每天50词的记忆。在做完一套原题之后,7月中旬我开始针对阅读进行强化训练,首先是听 的基础阅读课,我没有听过其他老师讲的阅读课,因为 老师的方法在我应用熟练之后效果立竿见影。也是在这段时间我开始每天雷打不动的一小时阅读理解,题目就是原题。我本身考的是英语二,于是我拿英语一真题进行训练,每天两篇阅读,不求快,只求将文章吃透,清楚每一个句子的意群,尽量将每篇生词量控制在3个。这样到了10月底,我基本上每四篇阅读错题数量控制在两三题作用。先啃阅读还有个好处,就是将句子问题解决之后,其他题型或多或少也跟着解决了,因为单词是英语的基础,句子是语言表达的单元,可以说我单词过完一遍,加上对句子构成的熟悉,对题型的初步把握,这可以大幅度降低出错率。作文的准备这是在11月开始的,因为涉及到范文的背诵,临近考前背效果最佳。我认为英语毕竟不是我们平时口头交流用的语言,能读文章和会写作文其实是两个概念,考研英语是应试,所以整口头表达那套没用,不如多背两篇范文来的实在,考场上也能多写两个漂亮的句子。至于复试口语,那就只能初试后安排了,毕竟初试要准备的东西很多,时间还得分配给其他学科。
“
消脑细胞的政治
要利用好思想和规律。设定目标分数:60我的最终得分:57q:可以给大家安利一下自己主要使用到的政治课程,参考书籍或者参考资料么?
李志聪:政治课的复习前期我是完全跟着 老师走的,开倍速看他的视频课,做笔记,做题,从8月开始,每天早上背完单词就开始看,后来我发现饭后那段时间人会懒散,于是我把听课的时间安排在晚饭后, 老师讲课幽默诙谐,知识点可以巧妙地展现出来,正好将这段时间利用上。可惜的是,我在11月重心放在手绘和英语范文背诵上了,而且也开始刷题了。我知道肖八肖四的许多传说,但是这里我犯了一个形而上学的错误,没有考虑到考研政治出题也在与时俱进,盲目的迷信押题,专门去背所谓的押题,结果考完政治出来,同场的考生们脸色都不太好。所以说考研政治若是想要取得理想的成绩,还是得扎扎实实的听课,背知识点(我应该跟着 老师学到底的)。
“
特殊时期的复试,
也是沉淀自我的时候。q:请先谈谈今年你的目标院校复试考题什么?有什么特殊的要求?
李志聪:汕大复试包含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笔试一小时是网络双机位形式考察,画完之后在限定时间内以电子档提交,也是主题式手绘考察,不过这次加了个按照相关专业进行创作的要求。网络面试也是双机位,面试老师会把你笔试的试卷打印出来问你相关的问题,然后是英语口语。
q:今年复试考场上,老师面试你的时候出了哪一些题目?是以怎样的面试形式进行的面试?你是如何作答的?
李志聪:老师除了问我笔试相关的问题之外,还问我介绍一份个人作品,阐述设计思路;英语口语并不是简单的唠家常,而是问为什么考他们院校,同时还要介绍一个设计思路。
q:你认为你报考的目标院校导师更看重你的哪一类优势,之所以你成功录取,你自我感觉你最大的优势在哪?
李志聪:我认为一个自然是初试的成绩,另一个是我的态度。我在介绍我的设计思路之后,老师一针见血的提出设计思路不明确不清晰的问题,我当时面不改色,直接承认自己的不足,同时在英语口语回答过程中清晰地表达出了自己对设计过程不明确这一缺点想要改进的态度,或许这留给老师一个乐于接受意见并能改进的好印象把。
q:宅家积累作品的过程中,是否有遇到过瓶颈?有什么寻找灵感的方式推荐?
?李志聪:这个当然有,我的方法是多去看看优秀作品,比如去pinterest、behance上面翻翻。?
q:从一年前的开始复习到如今的复试结束,你是怎样看待自己这一轮备考的自己的,你自己感觉自己提高在哪些部分?
李志聪:我认为经过近一年的学习提升,改变最大的就是自己的心态。我以前很轻易就给自己下定义,比如这个效果我画不出来之类的;我考研以前很容易受到其他影响,不管是别人的评价还是什么,我很难真正的做好自己想做的事,经过这次考研之旅,我发现我可以做到专注于当下,做好自己的事,无问西东,哪怕结果还不明确,我也能坚持做好当下,我想这才是真正的务实吧。
q:压力就像是每一位设计考研人时刻绑在身上的“定时炸弹”,请你谈谈你是如何拆掉这份压力的?
李志聪:我承认备考阶段也有偷懒的时候,但是因为我有几个研友一块备考,虽然大家目标不同,但是休息的时候一起聊聊天,一起谈下时事,还是挺放松的,我们一起吃饭的时候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不谈学习,这无形中就给我们释放了时刻紧绷思维的压力。因此我认为虽然考研是一个人的战斗,但是有几个志同道合的研友还是很好的,大家能一起释放备考的压力,我很幸运我能遇见我那几个研友。??????
我们看见与听到这些可爱的学员们在面对无数次挣扎中的自我反思,也看到了他们在各种现实困难与心理困境面前及时转换的心态——从复习环境的改变,到复习节奏的革新,再到对当下考研如此竞争激烈后的冷静思考——谁都知道,走完这一切不甚容易。但我们依然相信,考研这一关,关关虽难过,但从过去、从身边、从各类同质化的竞争中找到突出重围的方法与经验,实现明年研一并不算难。
有人读后在思考,有人读后会忙碌,我们期待有人也会迎着困难往前冲。
*对所有接受突围受访的考生深表感谢*所有的图片来源于突围官网、受访者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