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备14027590号-282

《大二生现在如何准备2022年的研究生考试》(心想生现在如何)

对于考研来说,努力固然重要,但漫漫考研路不是只有努力就够了。
「事在人为」「人定胜天」「成功就是1%的天赋加上99%的努力」…这些都在告诉我们努力有多么重要,要如何发愤图强。但是,选择是在努力之前的,一味地直接蒙着头学,而没有做好合适的选择,可能就是事倍功半!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要比盲目努力奋斗更重要。
先说说先选专业还是先选学校?
不同的院校和专业有不同的考虑方式,况且每个人的选择也是不同的:
比如你已经确定了新传的方向,但不确定自己能考上人大或者中传,但是为了保证自己能够就读理想专业,就退而求其次选择中央民族大学,这就属于先选专业。
但假如你就是想考人大,那么你就可以考虑相对好考的专业,这就是根据学校定专业的考虑方式。
所以到底是以专业选择学校,还是选好学校再挑专业,主要还是要看自己,结合自己的实力,能够尽量取得平衡的选择当然更理想。
择校前需要了解什么?
在选择院校之前,一定要多了解目标院校有关考研招生的信息,包括以下几点:
一、认准院校基本信息
1.报考一个院校和专业,首先要对目标院校有基本的了解,比如学校的地理位置,处在一区还是二区,因

为一区的分数线要高于二区,一线城市的名校竞争力更强。
2.了解目标院校的重要程度,是「985、211」 或者双一流院校建设工程院校还是普通院校。
3.了解报考院校是否是34所自划线院校之一,有没有自己划定分数线的权利,一般院校自划线会比国家线要高出一些。
4.学校综合实力排名情况,学校专业排名情况以及学校近年来排名变化情况,判断该校整体实力呈现上升还是下降趋势。
二、看清招生计划
通过往年的招生计划数据,能清楚知道近几年每个专业招收人数变化情况,判断适不适合报考。从理论上来讲,只要不是特别热门的专业,招收的人数越多,意味着考上的机会越大,当然你也是需要参照往年报录比的,因为招收人数多可能报考人数也多。
在这里要提醒一下大家:不要小看招生计划,一定要在报考前就知道这个学校招几个人,自己要达到什么水平才能考上,做到心中有数。
三、看准报考人数
报考人数是一个比较关键的信息,从中可以看出你的竞争对手到底有多少,可以明确自己要复习到什么程度、考到多少分才可能超过别人,成功考上。
四、关注实际录取人数
复试完毕后从录取数据中可以得知实际录取人数,结合去年公布的招生计划名额,可以判断出该专业去年的招生录取情况。
五、了解复试分数线
复试线是最直观的数据,复试线越高,考研难度越大。
此外,复试线还有校线和院线的区别。有的学校会有多个学院开设同一个专业,各个学院的院线可能不一样,这时候你一定要明确你报考的是哪个学院的那个专业。还有部分专业的实际分数线远比国家线高得多,上一年录取最低分数线也比国家线高不少。对于这样的专业,同学们心里必须清楚真正的分数线,如果学校没有公布分数线,可以从录取数据里找分数最低的一位同学,以他的成绩作参考。
六、注意复试比
复试比是指计划招收人数和进入复试人数的比例。复试比例如果偏高,就能说明两个问题:第一,复试线的参考价值降低;第二,复试竞争激烈、风险更大。
所以初试通过的同学,哪怕是高分也不要对复试掉以轻心,复试不仅仅是看初试成绩,而是看你的综合能力。了解院校的复试比例非常重要,是等额复试还是差额复试,决定着进入复试的人数和最终的录取人数。
七、弄清推免人数
如果某个学校推免人数超过50%,那就意味着留给统考生的名额不多了,竞争也会异常激烈。名额少了,考研的难度将会剧增,如果确定报考,就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查推免人数有这几个方法,第一是进入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选择硕士目录栏查询;第二是通过院校官网公布的推免生录取名单查询。
八、记住成绩计算方式
总成绩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初试分和复试分占总成绩的权重。初试和复试的比重决定了复试的重要性,如果复试比重较高,那么就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
大家在收集这些信息时一方面要通过利用网络媒体等工具和手段进行搜集,另一方面要善于寻找自己的学长学姐去认真了解。还应该注意的是:信息的搜集往往不是单方面的,要综合多项招生信息来合理对院校进行判断。
对于今年考研的同学们来说选择已经尘埃落定,但 22 甚至 23 届的同学可以有充分的时间来判断和决策,推荐大家看一下这个新手训练营,获取考研热门资料,先了解考研能给你带来的价值,再决定要不要考,怎么考。
在考研的选择中,这些盲区可一定要避免:
在选学校得过程中,很多同学经常犹豫不决,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纠结了一些不必纠结的问题,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择校盲区,希望大家能够有效避免~
1.盲目追热门
热门不等于好,冷门不等于差,热门与否,只是一个数量标准。择校时只看热门地区、热门院校和热门专业,对自身能力和考研现状判断不够准确,容易变成「炮灰」。
正确衡量自身实力是关键。选择学校不仅要正确认识院校还要正确认识自己,考试能力与你所报考的学校是否相符决定你考研的成败。
2.混淆兴趣和志趣
是对这个专业比较熟悉,还是仅仅凭感觉喜欢。你是否具备在这个专业领域学习的潜力和资质,这些都要考虑清楚。

发表评论

|京ICP备18012533号-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