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备14027590号-282

聚焦“考研人” ∣ 那些奋斗中的年轻人

图文无关(图@视觉中国)

“三点一线”的生活持续了两个多月

如果没有临时的安排,每天上午八点半,李超会准时出现在家里的课桌子前,开始一天的学习,一直到晚上12点上床睡觉。当计划的复习量无法按时完成时,她甚至会学到凌晨,“除去中间休息、运动的时间,大概是10个小时。但我有时候状态不好,那就会缩减到6至8个小时”。今年6月毕业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她,正在备考新闻传播类的研究生。截至目前的两个多月里,她坚持过着房间、餐厅、卫生间“三点一线”的生活。

其实,她很早就有考研的打算,但直到毕业后才真正下定决心。谈及在校时的纠结,她说,之前一直对影视、综艺领域特别感兴趣,所以想在研究生阶段学习广播电视学。但别人告诉她,读研对做综艺这一类工作的帮助不是很直接,不如去跟剧组实习。为了确认自己是否真的喜欢这个行业,她在大四时去综艺剧组实习了半年。

“实习是一个去昧的过程。我以前会觉得综艺很光鲜、靓丽,从事这份工作会给我很大的成就感,可是实习之后我发现并不是这样子的。这种生活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令人向往。”她还认为,有些时候通宵加班改稿子很没有必要。当对行业的幻想与现状发生激烈的碰撞时,她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梦想。

在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李超去听了很多新闻传播领域的学术大家的讲座,老师们展现出来的学术造诣颇具感染力。“原来做学术这么有意思,我所学的知识并不是死板的,而是能运用到实处、有意义的。”不久,她就确认要走读研这条路。

教育部提供的数据显示,2016年考研报名人数为177万人,2017年增至201万人,2018年为238万人,2019年为290万人,2020年为341万人,2021年则为377万人,2022年为457万人。李超几乎没有考虑过这个数据的变化,“我觉得

它不影响我备考,不会让我放弃这个选择”。看着身边已经“上岸”的同学晒录取通知书,她内心有一些触动。假设明年没考上,她依然会再战一次,“虽然压力会更大,成本会更高,但我很想考上目标学校,只是备考有些漫长,独自一个人的状态会持续半年到一年。”她说,很开心能跟记者聊天,因为她已经很久没和别人说话了。

保研与考研两手准备

“考虑到近期的就业形势,继续深造是在计划之中的。”对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自动化系2023届学生刘自涵而言,保研是一场需要在大二就开始准备的“中长跑”。据他透露,所在院系严格控制保研名额,同学们参加竞赛以获得加分就是常用方法。出于对机器人及背后技术细节的兴趣和热爱,他选择加入学校的机器人战队,并定下了自身技术实力和提高保研竞争力的目标。

“参加竞赛会挤压正课的学习时间,双线并行有压力,总的来说还是累并快乐着。”他告诉记者,在备战期间,队内成员需要挤出时间到实验室调试参赛机器人,这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往往一搞就是一个通宵。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同学们的通力合作及学校实验与创新实践教育中心的技术指导和资源支持下,他所在战队夺得2022 Robo master高校人工智能挑战赛桂冠。与此同时,他也设法在备战比赛与完成学业中寻找最优点,合理分配精力,最终兼顾学习与竞赛,取得优胜的同时保障了大三的学业质量,为争取保研名额打下坚实基础。

“无论手中有什么牌,我都会尽力打出最佳效果。”刘自涵觉得,以目前的成绩来看,保研并非十拿九稳。转向考研也是替代方案,“虽然选择考本校会有优势,但我们学校本身是考研热门学校,初试分数线很高。”如果能够顺利攻读研究生,他希望研究强化学习这个比较前沿的课题,未来与之相关的人工智能需求也会增大。“虽然这具有挑战性,但本校的导师吸引我选择这个方向,相信在导师的指导下能接触新的知识,提升自我能力。”未来,他希望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偏好自动驾驶、与日常生活智能化相关的软硬件等领域,而学校的区位优势成为他选择继续在校读研的重

要因素。

不过,现在他认为,若保研失败,也必须同时着手参加秋季招聘了,因为若备考时间太短,考研取得好成绩的可能性不高,“由于工科相关的岗位有时更看重实际的写代码能力和工程经验,有比赛经验的同学可能会有一定优势,但是我还需要做足准备,才能拥有足够的竞争力。”

经历间隔年让她心态更稳了

小陈(化名)正全力准备第二次考研。第一次,她正处于大四上学期,看到身边有同学和朋友在准备考研。考虑到本科专业与自己以后想从事的工作方向并不对口,并且在当前就业环境下,本科毕业也没有特别明显的优势,因此她选择跨专业,从环境设计专业考至艺术理论专业,后者理论性与学术性更强,比较符合自己未来从事教师、艺术策划、艺术管理等方向的就业期待。然而当时是课业、校招、考研等交汇的关键点,她投入到考研上的精力很少,非常疲惫,“就是什么都想要抓住,但什么都没做得很好。”

去年考研失利后,她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以下简称“西部计划”)。西部计划由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实施,指每年招募一定数量的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或在读研究生,到西部基层开展为期1至3年的教育、卫生、农技、扶贫等志愿服务。通过筛选后,小陈前往新疆喀什一所公办小学担任了一年的支教老师,并于今年7月结束支教,回到广州。“大学毕业后,我不想马上进入社会就业,继续考研也没有准备得特别好,因此想不如到别的地方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无论这个经历将带给我什么,在我之后的人生中肯定是比较宝贵的一次体验。”

在小陈看来,这一年如同她给自己的“间隔年”,也确实给她带来了意想不到的体验和心态上的积极影响。在即将结束支教返粤时,她收到了来自学生的不舍与拥抱,那段学生含泪与她告别的视频还获得数十万网友点赞。

在体验小学教师这一职业之余,更关键的是,她看到了年轻人可以有不一样的“活法”。同一批志愿者身上,她没有看到所谓的“年龄焦虑”,即到了某个年龄段就该做什么事,否则就晚了。与之相反,他们没有按部就班,而是坚持着自己认为值得做的事情。例如有个女生今年27岁,当了两年海军后通过普通专升本考上广州航海学院,毕业后来参加西部计划;还有个女生今年29岁,本科毕业工作两年后,考上某大学MBA,休学一年前来当志愿者。

有了这一段体验后,小陈并不会有特别大的“同辈压力”,“尽管难免会产生失落或羡慕的情绪,但回过头看自己过去一年,身边的朋友会很佩服自己有勇气尝试并坚持想做的事,这份经历并非白白浪费,是值得的。”

上午学英语与专业课,下午学政治与专业课,晚上“复盘”……如今她准备考研近两个月,心态比第一次考研时平稳多了,更为明确了再次选择的原因:目前自己的专业能力有限,对未来想从事的工作而言,继续进修能让自身具备更大竞争优势。但小陈也做好了再次失败的心理准备,“就算没有成功,我依然能学到很多专业知识,并不是就此失败了,毕竟人生还这么长。”

发表评论

|京ICP备18012533号-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