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备14027590号-282

2018四川师范大学通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_汉武帝_周武王_儒家(四川师范大学录取分数线)

2018四川师范大学通史真题

一、名词解释

1.牧野之战

周武王灭商的决定性战役。又称武王伐纣。周武王即位时,商忙于对东夷用兵,损耗很大,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武王九年曾率兵东进至盟津(今河南孟津县东),诸侯不期而会者多至800个。武王审时度势,认为时机仍未完全成熟,所以命令退兵。直到纣王杀比干、囚箕子,陷于彻底孤立时,武王才认为灭商的时机已到。公元前1046年,武王联合庸、蜀、羌、微、卢、彭、濮等族或方国,在牧野(今河南淇县南)打败纣王。纣王自焚,商朝灭亡。

2.解负令

公元前594年,古城雅典新上任的首席执政官梭伦宣布的一项重要法律。即旨在打击没落氏族贵族,促进奴隶制经济发展的法律“解负令”,并庄严声明“此法律的有效期为一百年”。为了防止贵族任意兼并土地,防止获得自由的雅典人重新沦为奴隶,梭伦颁布法令,规定个人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同时,为杜绝贵族任意侵占平民财产,梭伦还制定了“遗嘱法”,规定无子女者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将遗产交给指定的继承人。这样就防止了新的债务奴隶的产生。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时实行的一项重要文化政策。汉初诸帝信奉黄老之学,儒家学者亦逐渐为帝王所尊礼。汉武帝继位后,为统一思想,逐步把儒家推向独尊地位。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采纳丞相卫绾的建议,罢黜研习法家之学的贤良,儒家学术成为选用官吏的标准。建元五年置立五经博士,传播研究儒家经典。之后董仲舒在对策中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的建议。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公孙弘立太学,用儒家经典教育诸生的建议,并付诸实施。从此,以孔孟为正宗的儒家学说,成为汉朝的正统思想。

4.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恩格斯受“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委托为同盟起草的纲领。1848年2月在伦敦公诸于世。全书除前言外,分为四章:一、资产者与无产者;二、无产者与共产党人;三、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四、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宣言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宣言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它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指导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锐利思想武器,鼓舞和推动了全世界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斗争。

5.鸠摩罗什

十六国时期后秦高僧。原籍天竺,生于龟兹。初习小乘教,后改从大乘教, 精般若学。后秦弘始三年(401年)被姚兴迎至长安,潜心翻译佛经。译著有《金刚经》《妙法莲花经》《维摩诘所说经》《阿弥陀经》及《大智度论》等。鸠摩罗什与真谛、玄奘并称为中国佛教的三大翻译家。对大乘空宗学说及小乘成实宗学说的形成和发展有贡献。

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制定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于1912年3月11日公布。按照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三权分立”原则,采取责任内阁制,并规定:全国的立法权属于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发布命令,须有国务员副署;法官有独立审判的权力,规定人民享有人身、财产、言论、通信、居住和宗教信仰等自由,但须受政府法律限制。该文件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要求。

7.杜鲁门主义

二战后美国遏制苏联、谋求世界霸权的扩张主义总政策。1947年3月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国会咨文中提出。他宣称世界已分为两个敌对营垒,一种是“自由制度”,一种是“极权政权”。美国对外政策的一个总原则就是 助自由民族保持它们的自由制度和国家完整。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对外政策转变的完成。它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彻底摆脱了孤立主义的影响,开始了由局部扩张转变为全球扩张。从此,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三,简答题

1.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汉初70余年的积累,使得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后的西汉王朝进入空前繁荣,但诸多矛盾并未消除,汉武帝遂采取一系列措施强化中央集权。

?政治方面:

(1)建立“内朝”或曰“中朝”,以制约丞相。皇帝将侍中、给事中等头衔加诸低级侍从近臣、贤良文学,使其出入宫廷商议军国大事,逐渐形成内朝,并凌驾于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所组成的外朝之上。

(2)建立新选官制度。汉武帝继续推行“举贤良文学”,“上书拜官”和策试等制度,同时设郡国岁举孝廉的察举制度,选拔出身低微的才能之士,并设太学选拔考试合格者任官,这充实和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

(3)置十三部(州)刺史,按六条问事,行监察职能,用酷吏监视和打击地方“强宗豪右”。

(4)削弱郡国实力。颁推恩令,规定诸侯王之位只由其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皆在诸侯王国范围内受封地,作为侯国,令诸侯王国愈分愈小,其势力益弱。颁“附益之法”,禁止诸侯王与地方官交通勾结。颁“左官”律,以诸侯王国官为“左官”,地位低于中央任命的官员,亦不得入中央朝廷任官,防止诸侯王网罗人才。颁“酎金”律,若诸侯朝贡酎金成色不足,则不免夺侯削爵。

?经济方面:

(1)统一币制。中央成立专门铸币机构,禁止郡国铸钱,以五铢钱为全国通行货币,旧币一律废止。

(2)盐铁官营。改汉初盐铁私营为官营,在大司农下设盐铁丞,总管全国盐铁经营事务,以增加国家收入。

(3)均输平准。均输即由国家在全国各地统一征购、运输货物,平准即国家购销货物以平抑物价,前者可抑制富商巨贾垄断市场,后者可打击囤积居奇行为。

(4)算缗告缗。算缗即令商贾、手工业者、高利贷者向官府自报财产并据此纳税。告缗即凡

有告发商人有隐匿财产或呈报不实者,官府将没收财产之一半分给告发者作为奖励。此举增加了中央政府收入,削弱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经济基础。

?思想方面: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抛弃黄老无为,实行“文治武功”,强调“大一统”,“君权神授”。

?军事方面:

(1)建立期门军和羽林骑。

(2)建立八校尉。其士卒皆由招募,属职业军人,这是中国古代募兵制的开端。

(3)击败匈奴,提高中原政权的地位,“汉人”一词出现。

上述法令的施行,限制和打击了富商大贾、豪强、贵族的经济势力,增加了西汉政府的财政收入,暂时缓解了由于战争和奢侈浪费所造成的困难。

2.抗日战争正面战场评述

1937年8月,国民政府召开的国防会议确定实行“持久消耗”的战略方针,以空间换取时间。为便于对日军作战的统率指挥,初期将沿海和临战地区划分为5个战区,后来扩大为12 个战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抗日的主战场,是中国抗战的重要特点之一。这是由当时中国的特殊国情所决定的。

(一)正面战场的地位:

正面战场大型会战有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南昌会战、随枣会战、长沙会战、豫湘桂会战等20余次,此外,还有远征军赴缅甸作战;军队伤亡惨重,其中海军几乎全军覆没。

第一,正面战场的作战,重创了日本侵略者的狂妄气焰,粉碎了其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由于中国坚持抗战,使日本逐渐陷入了“中国泥潭”而不能自拔的困境。

第二,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对敌后战场的建立、发展起到了支援作用。

第三,正面战场的顽强作战为中国赢得有力的国际地位(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做出了突出贡献。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协同作战,显示了中华民族的顽强意志、必胜信念和顽强的生存能力,使国际社会刮目相看,赢得了英美苏等国际力量的支持,更为结成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二)意义。全面抗战初期的正面战场的抵抗,挫败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为全国转入战时状态赢得了时间,也为敌后战场的开辟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启蒙运动思想家孟德斯鸠的成就

孟德斯鸠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法学家,代表作为《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强调自由的有限性。在国 家政体上,孟德斯鸠是西方分权制衡学说的完成者。他将国家权力科学地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 种,并明确划分了三种权力的职能范围,阐述了分立的原因。认为立法权应该委托给人民代表机关,行政权 由国王为首的行政机关行使,司法权则应属于陪审法庭。在三权之中,他更强调行政权,并认为行政权应该 充分地制约立法权。他还认为立法权也要分立。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开篇中还指出法是事物间的本 质联系,体现了他的法制思想。

4.第三次科技革命

(一)主要内容。(1)电力的广泛应用。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制成发电机;1870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电力开始被用来带动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1882年,法国学者马?德普勒发现了远距离送电的方法,同年,美国著名发明家爱迪生在纽约创建了美国第一个火力发电站,把输电线联接成网络。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的广泛应用,不仅为工业提供了方便而价廉的新动力,而且有力地推动了一系列新兴工业的诞生。(2)内燃机的发明。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一台以煤气为燃料的四冲程内燃机,成为颇受欢迎的小型动力机。1883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又制成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1892年,又一名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发明了一种结构更简单、燃料更便宜的内燃机——柴油机,它虽比使用汽油的内燃机笨重,但却非常适用于重型运输工具。由于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因此在这一领域中发生了一次革命性的变革。19世纪80年代,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汽车诞生了。从90年代起,许多国家都建立起汽车工业。(3)化学工业的建立。在无机化学工业方面,19世纪60-70年代发明了以氨为媒介生产纯碱和利用氧化氮为催化剂生产硫酸的新方法。化学工业也随着煤焦油的综合利用得到迅速发展。从80年代起,人们开始从煤焦油中提炼氨、苯、人造染料等化学产品。人造染料成本低、性能好,很快就代替了天然染料。1884年法国人圣?夏尔东发明了人造纤维,后来人们开始用粘胶丝来生产人造丝。化学工业的另一个重要的新部门,是与炸药有关的工业。1867年诺贝尔发明火药,80年代又改进了制造无烟火药的技术,并在军事上广泛应用。(4)钢铁工业的革新。1856年英国人贝西默发明的“吹气精炼”操作法很快得到推广,从60年代起许多国家都修建了贝氏转炉。1864年法国人马丁和德国人西门子兄弟同时宣布发明了平炉炼钢法。平炉不仅可以熔化生铁和熟铁,还可以熔化废钢,使之变成优质钢。但这两种炼钢法都不能使用含磷的矿石。1875年英国冶金技师托马斯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他发明的碱性转炉,使用含磷矿石也可炼出优质钢。冶炼技术的不断改进使钢的质量明显提高,产量持续增长。

(二)影响。

①促成了新工业群的出现,如电力工业、电器工业、化学工业、石油业、汽车工业,同时通过技术变革改造了旧工业部门如钢铁工业;

②导致大规模企业的出现,适应大企业规模要求的股份公司在19 世纪最后30 年得到了很大发展,而垄断组织也逐渐出现并壮大;

③在生产管理方面引起重大变革,企业开始注重发展科学化的现代管理方式,如美国的泰罗制和福特制;

④初步创造出世界经济体系:欧洲资本向全世界输出,建立了金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开始形成世界市场。

④第二次工业革命使重工业成为欧美国家的主导,使生产规模更大,引起了生产管理的革命,也为垄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论述题

1.西汉初年出现布衣将相的背景、直接动力和作用

西汉政权建立后形成的由布衣出身的人致身将相的局面。布衣原指穿麻布衣服的人,后来成为一般平民的代称,其中包括农民和手工业者等劳动人民,也包括没有官爵的地主。西汉开国君臣,绝大多数出身布衣。

西汉建立之后,形成了“布衣将相之局”。这种局面的出现是秦亡汉兴这场历史巨变的总结。陈胜起义所提出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为布衣主宰天下作了重要的舆论准备。他不仅提出了这个口号,而且在起义斗争中付诸实行。在灭秦以前,以陈胜为首的布衣王侯将相,是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汉初布衣将相之局的出现,无疑是以陈胜为首的农民起义换来的。布衣将相之局的出现,也是春秋战国以来社会变化的必然趋势。由于“世侯世卿之局”被扫除,从而削弱了奴隶关系的残余形态,改造了当时的封建统治。由“世侯世卿之局”到汉初“布衣将相之局”,这是一个历史进步。布衣皇帝将相的出身和经历,对他们的政治决策产生了重大影响,还影响统治集团的内部关系,使其保持某种“布衣”作风。表现在汉初君臣之间的等级关系还不那么森严,注意选拔人才,也比较注意节俭。随着社会地位的变化,“布衣”皇帝将相逐渐变成新的封建贵族,其腐朽倾向不可避免地日益增长起来。汉武帝时发生的统治政策和指导思想的变化,是“布衣”君臣贵族化的产物,它标志着汉初“布衣”政治的终结。

2.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形成的原因、经过、影响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认为同外国关系仅是“理藩而已,无所谓外交也”。俄国使臣来华,沿例由理藩院接待,其他各国均由礼部接待办理。鸦片战争后,由两广总督专办与欧美国家的交涉,特加钦差大臣头衔,称“五口通商大臣”。《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相继签订后,各国在华设使馆、驻使节。他们为控制清政府,不愿意以“蛮夷”的身份同带有封建社会衙门习气的清政府的外交机构“理藩院”打交道,同时认为地方总督无权处理涉外事务,多次要求建立专门机构。

1860年11月,英法联军依约从北京撤走。1861年1月,奕訢再上《统筹洋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请求建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以有效地办理洋务和外交事务。1861年1月20日得到咸丰帝批准。

总理衙门首任事务大臣均为清朝贵族,且与外国侵略者关系密切。它一成立,就正式委任英人李泰国为总税务司。1863年李泰国离任回国,由英人赫德继任达四十多年。这些都使总理衙门实际成为外国侵略者控制清政府的总枢纽,其设立是清政府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

作为中国半殖民地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它记录了19世纪末叶日薄西山的大清帝国与欧美各列强进行外交周旋的全部过程。特别是1901年改名为外交部后,“班列六部之前”,其具体职责基本相同,但已经成为晚清政府最重要的决策机构之一。

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影响

(一)二战爆发的原因。

(1)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上,一战后德国利用英法矛盾和美国的经济扶植,再次超过英法;日本利用一战期间在远东、太平洋地区获得的利益,迅速发展起来。政治上,德国、日本在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过程中,较多的保留了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传统,经济大危机中更是建立了极权统治,法西斯专政。英法美则继续发展了民主政治。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改变了资本主义各国的力量对比,并且加剧了它们之间的矛盾,发展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按照新的实力重新分割世界。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影响。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使战胜国与战败国,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矛盾重重,受压制国家一直希望能改变这一政治格局。凡尔赛和约对德国惩罚性的规定在德国人民心目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战胜国意大利因英法没有履行大战前的承诺而不满。华盛顿体系使日本在军事、中国问题方面受到压制。

(3)经济大危机的影响。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引发了各国严重的政治危机,为摆脱经济危机打起了贸易壁垒战。严重依赖美国的德国与严重依赖外国市场的日本,都无法通过自身内部经济政策的调整来摆脱危机,只能借助原有的军国主义与专制主义传统,建立法西斯专政进行疯狂的对外扩张,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

(1)全球损失1亿多人,军民死亡6000多万,军费13000多亿美元,物质损失高达42700亿美元。

(2)随着德意日等法西斯国家的战败投降,国际帝国主义遭到沉重打击。

(3)曾经是世界一流强国的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在战争中也受到了极大的削弱,沦为二流国家 。

(4)苏联的国力和政治影响力大增,这导致战后在欧洲和亚洲出现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社会主义已经越出一国范围,延及东欧等国。

(5)原属欧洲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人民在战争中日益觉醒,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此起彼伏,直接推动了战后亚非拉殖民体系的瓦解。

(6)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武器和技术的需要极大地推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些新技术在战后转为民用,极大地改变了人民的日常生活。

(7)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规模空前的战争,它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战争使德、日、意三个帝国主义国家被彻底打败。曾经是世界一等强国的英、法也受到严重削弱。反法西斯战争使社会主义越出一国范围,战后在欧亚两洲出现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特别是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力量空前壮大,发展了十月革命的成果。规模空前的反法西斯战争,使占世界人口大多数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参加了这场正义战争,从而促进了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的空前高涨。战后,殖民体系迅速瓦解,帝国主义的统治范围大大缩小。亚非拉一系列国家相继独立,加快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大发展。军事上的需要,使交战各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发展相应的科学技术.制造克敌制胜的武器。例如,在核裂变发现以后短短的六年时间里,美国就爆炸了原子弹。随着原子弹的试制成功.人类从此进入了核时代。总之,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是一个划时代的重大历史事件,对世界历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从此,世界历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018四川师范大学通史真题
一、名词解释

1.牧野之战

周武王灭商的决定性战役。又称武王伐纣。周武王即位时,商忙于对东夷用兵,损耗很大,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武王九年曾率兵东进至盟津(今河南孟津县东),诸侯不期而会者多至800个。武王审时度势,认为时机仍未完全成熟,所以命令退兵。直到纣王杀比干、囚箕子,陷于彻底孤立时,武王才认为灭商的时机已到。公元前1046年,武王联合庸、蜀、羌、微、卢、彭、濮等族或方国,在牧野(今河南淇县南)打败纣王。纣王自焚,商朝灭亡。

2.解负令

公元前594年,古城雅典新上任的首席执政官梭伦宣布的一项重要法律。即旨在打击没落氏族贵族,促进奴隶制经济发展的法律“解负令”,并庄严声明“此法律的有效期为一百年”。为了防止贵族任意兼并土地,防止获得自由的雅典人重新沦为奴隶,梭伦颁布法令,规定个人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同时,为杜绝贵族任意侵占平民财产,梭伦还制定了“遗嘱法”,规定无子女者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将遗产交给指定的继承人。这样就防止了新的债务奴隶的产生。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时实行的一项重要文化政策。汉初诸帝信奉黄老之学,儒家学者亦逐渐为帝王所尊礼。汉武帝继位后,为统一思想,逐步把儒家推向独尊地位。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采纳丞相卫绾的建议,罢黜研习法家之学的贤良,儒家学术成为选用官吏的标准。建元五年置立五经博士,传播研究儒家经典。之后董仲舒在对策中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的建议。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公孙弘立太学,用儒家经典教育诸生的建议,并付诸实施。从此,以孔孟为正宗的儒家学说,成为汉朝的正统思想。

4.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恩格斯受“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委托为同盟起草的纲领。1848年2月在伦敦公诸于世。全书除前言外,分为四章:一、资产者与无产者;二、无产者与共产党人;三、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四、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宣言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宣言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它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指导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锐利思想武器,鼓舞和推动了全世界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斗争。

5.鸠摩罗什

十六国时期后秦高僧。原籍天竺,生于龟兹。初习小乘教,后改从大乘教, 精般若学。后秦弘始三年(401年)被姚兴迎至长安,潜心翻译佛经。译著有《金刚经》《妙法莲花经》《维摩诘所说经》《阿弥陀经》及《大智度论》等。鸠摩罗什与真谛、玄奘并称为中国佛教的三大翻译家。对大乘空宗学说及小乘成实宗学说的形成和发展有贡献。

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制定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于1912年3月11日公布。按照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三权分立”原则,采取责任内阁制,并规定:全国的立法权属于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发布命令,须有国务员副署;法官有独立审判的权力,规定人民享有人身、财产、言论、通信、居住和宗教信仰等自由,但须受政府法律限制。该文件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要求。

7.杜鲁门主义

二战后美国遏制苏联、谋求世界霸权的扩张主义总政策。1947年3月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国会咨文中提出。他宣称世界已分为两个敌对营垒,一种是“自由制度”,一种是“极权政权”。美国对外政策的一个总原则就是 助自由民族保持它们的自由制度和国家完整。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对外政策转变的完成。它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彻底摆脱了孤立主义的影响,开始了由局部扩张转变为全球扩张。从此,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三,简答题

1.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汉初70余年的积累,使得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后的西汉王朝进入空前繁荣,但诸多矛盾并未消除,汉武帝遂采取一系列措施强化中央集权。

?政治方面:

(1)建立“内朝”或曰“中朝”,以制约丞相。皇帝将侍中、给事中等头衔加诸低级侍从近臣、贤良文学,使其出入宫廷商议军国大事,逐渐形成内朝,并凌驾于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所组成的外朝之上。

(2)建立新选官制度。汉武帝继续推行“举贤良文学”,“上书拜官”和策试等制度,同时设郡国岁举孝廉的察举制度,选拔出身低微的才能之士,并设太学选拔考试合格者任官,这充实和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

(3)置十三部(州)刺史,按六条问事,行监察职能,用酷吏监视和打击地方“强宗豪右”。

(4)削弱郡国实力。颁推恩令,规定诸侯王之位只由其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皆在诸侯王国范围内受封地,作为侯国,令诸侯王国愈分愈小,其势力益弱。颁“附益之法”,禁止诸侯王与地方官交通勾结。颁“左官”律,以诸侯王国官为“左官”,地位低于中央任命的官员,亦不得入中央朝廷任官,防止诸侯王网罗人才。颁“酎金”律,若诸侯朝贡酎金成色不足,则不免夺侯削爵。

?经济方面:

(1)统一币制。中央成立专门铸币机构,禁止郡国铸钱,以五铢钱为全国通行货币,旧币一律废止。

(2)盐铁官营。改汉初盐铁私营为官营,在大司农下设盐铁丞,总管全国盐铁经营事务,以增加国家收入。

(3)均输平准。均输即由国家在全国各地统一征购、运输货物,平准即国家购销货物以平抑物价,前者可抑制富商巨贾垄断市场,后者可打击囤积居奇行为。

(4)算缗告缗。算缗即令商贾、手工业者、高利贷者向官府自报财产并据此纳税。告缗即凡有告发商人有隐匿财产或呈报不实者,官府将没收财产之一半分给告发者作为奖励。此举增加了中央政府收入,削弱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经济基础。

?思想方面: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抛弃黄老无为,实行“文治武功”,强调“大一统”,“君权神授”。

?军事方面:

(1)建立期门军和羽林骑。

(2)建立八校尉。其士卒皆由招募,属职业军人,这是中国古代募兵制的开端。

(3)击败匈奴,提高中原政权的地位,“汉人”一词出现。

上述法令的施行,限制和打击了富商大贾、豪强、贵族的经济势力,增加了西汉政府的财政收入,暂时缓解了由于战争和奢侈浪费所造成的困难。

2.抗日战争正面战场评述

1937年8月,国民政府召开的国防会议确定实行“持久消耗”的战略方针,以空间换取时间。为便于对日军作战的统率指挥,初期将沿海和临战地区划分为5个战区,后来扩大为12 个战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抗日的主战场,是中国抗战的重要特点之一。这是由当时中国的特殊国情所决定的。

(一)正面战场的地位:

正面战场大型会战有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南昌会战、随枣会战、长沙会战、豫湘桂会战等20余次,此外,还有远征军赴缅甸作战;军队伤亡惨重,其中海军几乎全军覆没。

第一,正面战场的作战,重创了日本侵略者的狂妄气焰,粉碎了其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由于中国坚持抗战,使日本逐渐陷入了“中国泥潭”而不能自拔的困境。

第二,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对敌后战场的建立、发展起到了支援作用。

第三,正面战场的顽强作战为中国赢得有力的国际地位(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做出了突出贡献。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协同作战,显示了中华民族的顽强意志、必胜信念和顽强的生存能力,使国际社会刮目相看,赢得了英美苏等国际力量的支持,更为结成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二)意义。全面抗战初期的正面战场的抵抗,挫败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为全国转入战时状态赢得了时间,也为敌后战场的开辟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3.启蒙运动思想家孟德斯鸠的成就

孟德斯鸠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法学家,代表作为《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强调自由的有限性。在国 家政体上,孟德斯鸠是西方分权制衡学说的完成者。他将国家权力科学地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 种,并明确划分了三种权力的职能范围,阐述了分立的原因。认为立法权应该委托给人民代表机关,行政权 由国王为首的行政机关行使,司法权则应属于陪审法庭。在三权之中,他更强调行政权,并认为行政权应该 充分地制约立法权。他还认为立法权也要分立。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开篇中还指出法是事物间的本 质联系,体现了他的法制思想。

4.第三次科技革命

(一)主要内容。(1)电力的广泛应用。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制成发电机;1870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电力开始被用来带动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1882年,法国学者马?德普勒发现了远距离送电的方法,同年,美国著名发明家爱迪生在纽约创建了美国第一个火力发电站,把输电线联接成网络。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的广泛应用,不仅为工业提供了方便而价廉的新动力,而且有力地推动了一系列新兴工业的诞生。(2)内燃机的发明。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一台以煤气为燃料的四冲程内燃机,成为颇受欢迎的小型动力机。1883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又制成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1892年,又一名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发明了一种结构更简单、燃料更便宜的内燃机——柴油机,它虽比使用汽油的内燃机笨重,但却非常适用于重型运输工具。由于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因此在这一领域中发生了一次革命性的变革。19世纪80年代,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汽车诞生了。从90年代起,许多国家都建立起汽车工业。(3)化学工业的建立。在无机化学工业方面,19世纪60-70年代发明了以氨为媒介生产纯碱和利用氧化氮为催化剂生产硫酸的新方法。化学工业也随着煤焦油的综合利用得到迅速发展。从80年代起,人们开始从煤焦油中提炼氨、苯、人造染料等化学产品。人造染料成本低、性能好,很快就代替了天然染料。1884年法国人圣?夏尔东发明了人造纤维,后来人们开始用粘胶丝来生产人造丝。化学工业的另一个重要的新部门,是与炸药有关的工业。1867年诺贝尔发明火药,80年代又改进了制造无烟火药的技术,并在军事上广泛应用。(4)钢铁工业的革新。1856年英国人贝西默发明的“吹气精炼”操作法很快得到推广,从60年代起许多国家都修建了贝氏转炉。1864年法国人马丁和德国人西门子兄弟同时宣布发明了平炉炼钢法。平炉不仅可以熔化生铁和熟铁,还可以熔化废钢,使之变成优质钢。但这两种炼钢法都不能使用含磷的矿石。1875年英国冶金技师托马斯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他发明的碱性转炉,使用含磷矿石也可炼出优质钢。冶炼技术的不断改进使钢的质量明显提高,产量持续增长。

(二)影响。

①促成了新工业群的出现,如电力工业、电器工业、化学工业、石油业、汽车工业,同时通过技术变革改造了旧工业部门如钢铁工业;

②导致大规模企业的出现,适应大企业规模要求的股份公司在19 世纪最后30 年得到了很大发展,而垄断组织也逐渐出现并壮大;

③在生产管理方面引起重大变革,企业开始注重发展科学化的现代管理方式,如美国的泰罗制和福特制;

④初步创造出世界经济体系:欧洲资本向全世界输出,建立了金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开始形成世界市场。

④第二次工业革命使重工业成为欧美国家的主导,使生产规模更大,引起了生产管理的革命,也为垄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论述题

1.西汉初年出现布衣将相的背景、直接动力和作用

西汉政权建立后形成的由布衣出身的人致身将相的局面。布衣原指穿麻布衣服的人,后来成为一般平民的代称,其中包括农民和手工业者等劳动人民,也包括没有官爵的地主。西汉开国君臣,绝大多数出身布衣。

西汉建立之后,形成了“布衣将相之局”。这种局面的出现是秦亡汉兴这场历史巨变的总结。陈胜起义所提出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为布衣主宰天下作了重要的舆论准备。他不仅提出了这个口号,而且在起义斗争中付诸实行。在灭秦以前,以陈胜为首的布衣王侯将相,是农民起义的领导者。汉初布衣将相之局的出现,无疑是以陈胜为首的农民起义换来的。布衣将相之局的出现,也是春秋战国以来社会变化的必然趋势。由于“世侯世卿之局”被扫除,从而削弱了奴隶关系的残余形态,改造了当时的封建统治。由“世侯世卿之局”到汉初“布衣将相之局”,这是一个历史进步。布衣皇帝将相的出身和经历,对他们的政治决策产生了重大影响,还影响统治集团的内部关系,使其保持某种“布衣”作风。表现在汉初君臣之间的等级关系还不那么森严,注意选拔人才,也比较注意节俭。随着社会地位的变化,“布衣”皇帝将相逐渐变成新的封建贵族,其腐朽倾向不可避免地日益增长起来。汉武帝时发生的统治政策和指导思想的变化,是“布衣”君臣贵族化的产物,它标志着汉初“布衣”政治的终结。

2.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形成的原因、经过、影响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认为同外国关系仅是“理藩而已,无所谓外交也”。俄国使臣来华,沿例由理藩院接待,其他各国均由礼部接待办理。鸦片战争后,由两广总督专办与欧美国家的交涉,特加钦差大臣头衔,称“五口通商大臣”。《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相继签订后,各国在华设使馆、驻使节。他们为控制清政府,不愿意以“蛮夷”的身份同带有封建社会衙门习气的清政府的外交机构“理藩院”打交道,同时认为地方总督无权处理涉外事务,多次要求建立专门机构。

1860年11月,英法联军依约从北京撤走。1861年1月,奕訢再上《统筹洋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请求建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以有效地办理洋务和外交事务。1861年1月20日得到咸丰帝批准。

总理衙门首任事务大臣均为清朝贵族,且与外国侵略者关系密切。它一成立,就正式委任英人李泰国为总税务司。1863年李泰国离任回国,由英人赫德继任达四十多年。这些都使总理衙门实际成为外国侵略者控制清政府的总枢纽,其设立是清政府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

作为中国半殖民地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它记录了19世纪末叶日薄西山的大清帝国与欧美各列强进行外交周旋的全部过程。特别是1901年改名为外交部后,“班列六部之前”,其具体职责基本相同,但已经成为晚清政府最重要的决策机构之一。

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影响

(一)二战爆发的原因。

(1)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上,一战后德国利用英法矛盾和美国的经济扶植,再次超过英法;日本利用一战期间在远东、太平洋地区获得的利益,迅速发展起来。政治上,德国、日本在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过程中,较多的保留了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传统,经济大危机中更是建立了极权统治,法西斯专政。英法美则继续发展了民主政治。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改变了资本主义各国的力量对比,并且加剧了它们之间的矛盾,发展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按照新的实力重新分割世界。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影响。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使战胜国与战败国,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矛盾重重,受压制国家一直希望能改变这一政治格局。凡尔赛和约对德国惩罚性的规定在德国人民心目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战胜国意大利因英法没有履行大战前的承诺而不满。华盛顿体系使日本在军事、中国问题方面受到压制。

(3)经济大危机的影响。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引发了各国严重的政治危机,为摆脱经济危机打起了贸易壁垒战。严重依赖美国的德国与严重依赖外国市场的日本,都无法通过自身内部经济政策的调整来摆脱危机,只能借助原有的军国主义与专制主义传统,建立法西斯专政进行疯狂的对外扩张,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

(1)全球损失1亿多人,军民死亡6000多万,军费13000多亿美元,物质损失高达42700亿美元。

(2)随着德意日等法西斯国家的战败投降,国际帝国主义遭到沉重打击。

(3)曾经是世界一流强国的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在战争中也受到了极大的削弱,沦为二流国家 。

(4)苏联的国力和政治影响力大增,这导致战后在欧洲和亚洲出现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社会主义已经越出一国范围,延及东欧等国。

(5)原属欧洲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人民在战争中日益觉醒,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此起彼伏,直接推动了战后亚非拉殖民体系的瓦解。

(6)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武器和技术的需要极大地推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些新技术在战后转为民用,极大地改变了人民的日常生活。

(7)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规模空前的战争,它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战争使德、日、意三个帝国主义国家被彻底打败。曾经是世界一等强国的英、法也受到严重削弱。反法西斯战争使社会主义越出一国范围,战后在欧亚两洲出现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特别是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力量空前壮大,发展了十月革命的成果。规模空前的反法西斯战争,使占世界人口大多数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参加了这场正义战争,从而促进了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的空前高涨。战后,殖民体系迅速瓦解,帝国主义的统治范围大大缩小。亚非拉一系列国家相继独立,加快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大发展。军事上的需要,使交战各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发展相应的科学技术.制造克敌制胜的武器。例如,在核裂变发现以后短短的六年时间里,美国就爆炸了原子弹。随着原子弹的试制成功.人类从此进入了核时代。总之,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是一个划时代的重大历史事件,对世界历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从此,世界历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京ICP备18012533号-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