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备14027590号-282

2017南京师范大学世界史考研真题,历史学考研网 – 哔哩哔哩(2017南京师范大学贵州录取线)

2017南京师范大学世界史真题一、名词解释
1.象形文字
古埃及人创造的文字。象形文字是从图画文字演变而来的,具有表意和表音的特点。象形文字是由意符(表意符号)、音符(表音符号)和限定符号(部首符号)三部分组成,共约七百个符号。把意符、音符和限定符号适当组合起来,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词,成为“音、形、义”倶全的象形文字。象形文字刻在石碑、石柱、墓碑、金属器和木器上,或书写在神庙墙壁和纸草纸上,但保留在石头上的象形文字原文最多。1822年,法国语言学家商博良根据罗塞达碑文和另一块尖碑上的铭文,成功地译读了埃及象形文字。
2.德古拉立法(略)
3.英诺森三世
(1198—1216)罗马教皇。在其任教皇时,教皇权势达到顶峰,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央集权性质的教会管理制度。1215年,他主持召开第四次拉特兰宗教会议,确定基督教圣礼为洗礼、坚信礼、婚礼、弥撒、忏悔、圣职授任礼和临终涂油礼七项,要求每个教徒每年至少向神甫忏悔一次,做弥撒一次。西欧基督徒的宗教生活大大规范化。1199年,他曾向各地教会征税,教皇在全西欧范围内的征税权从此开始,教皇的财政收入大为增加。他还曾迫使英王约翰纳贡称臣,干预德国皇位继承,组织发动第四次十字军东征。
4.黄金诏书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四世于1356年颁布的帝国基本法。规定:皇帝由当时权势最大的7个选帝侯,在法兰克福城选举产生。选举会议由美因茨大主教召集并主持;帝位加冕礼在亚琛举行;德意志国王即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不再需要罗马教皇的承认。还规定选帝侯在其领地内政治独立 ,拥有征税、铸币、盐、铁矿开采等国家主权,以及独立的、不准臣民上诉的最高司法裁判权,拥有监督帝国的职权。金玺诏书从法律上确定了德意志侯国的分立体制,进一步削弱了皇权,加剧了德意志的政治分裂。
5.薄伽丘
乔万尼·薄伽丘,1313-1375,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杰出代表,人文主义杰出作家。与诗人但丁、彼特拉克并称为佛罗伦萨文学“三杰”。其代表作《十日谈》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作品。它批判宗教守旧思想,主张“幸福在人间”,被视为文艺复兴的宣言。薄伽丘是位才华横溢,勤勉多产的作家。他既以短篇小说、传奇小说蜚声文坛,又擅长写作叙事诗、牧歌、十四行诗,在学术著述上也成就卓著。 传奇小说《菲洛柯洛》是薄伽丘的第一部作品。
6.教皇子午线
1493年在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仲裁下,西班牙和葡萄牙瓜分殖民地的分界线。1493年,教皇亚历山大六世规定,在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以西100里格的子午线为分界线,并把该线以西的一切土地都划归西班牙,以东的一切土地归葡萄牙。1494年,西、葡两国又缔结《托得西拉斯条约》,把这条线向西移动270 里格。当时西班牙人认为自己在这个条约中占了便宜,相信到印度去的航路是在西方。但实际上这条分界线使得葡萄牙人取得了绕道非洲到印度航路上的所有据点。
7. 托马斯·杰斐逊
(1743-1826),美国政治家、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教育家,第三任美国总统。他是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776年,作为一个包括约翰·亚当斯和本杰明·富兰克林在内的起草委员会的成员,起草了美国《独立宣言》。此后,他先后担任了美国第一任国务卿,第二任副总统和第三任总统。他在任期间保护农业,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从法国手中购买路易斯安那州,使美国领土近乎增加了一倍。他被普遍视为美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总统之一,同华盛顿、林肯和罗斯福齐名。
8. 拿破仑法典
法国拿破仑统治时期制定的民法典。由拿破仑和第二执政康巴塞雷斯等人主持制定,1804年3月21日正式公布实施。法典是法国革命胜利成果与启蒙思想结合的产物,共有2281条。它宣布保护私有财产制度,确立了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否定封建等级特权,规定所有公民平等,都享有民事权利;确认了革命期间对封建贵族及教会土地的剥夺;把大革命的形成中小土地所有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保证了自由买卖、等价交换和契约自由等原则。法典也表现出了明显的封建家长制和男性为主宰的色彩。这是一部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巩固了大革命的成果,为法国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并成为欧美各国民法的范本。
二、简答题
1.梭伦改革的历史背景
1、改革是雅典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
⑴平民与贵族矛盾十分尖锐
①政治上,贵族占据首席执政官等重要职位,把持作为最高决策机关、检查机关和审判机关的长老会议,架空做为最高权力机关的公民大会。
②经济上,贵族通过高利贷、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平民,以致平民无力还债成为“六一汉”,甚至全家沦为债务奴隶。贵族在政治上的专横和经济上的压榨激起平民的反抗,导致雅典政局动荡不安。
⑵工商业奴隶主与贵族走向政治对立
①雅典工商业的发展(前提、表现、影响)
②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形成,“海岸派”和“山地派”共同展开反对贵族专权,要求分享政治权利的斗争
⑵改革是雅典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社会矛盾尖锐导致了社会动荡,阻碍了雅典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外患:
雅典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也使雅典意识到改革的重要性。邻邦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赶上和超过了雅典。梅加腊甚至夺取萨拉米斯岛,沉重打击了雅典的海上贸易。
(三)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领导改革
梭伦“疯诗人事件”激起了雅典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尊严。公元前600年左右,梭伦被任命为指挥官,夺回了萨拉米斯岛,声望大增,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并被授予“仲裁人”和“立法者”的权力,进行改革。
2.古代两河流域的法治文明的主要成果
乌尔第三王朝《乌尔那姆法典》,目前人类所知最早的法典;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法典》,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居民分为阿维鲁,穆什根努,奴隶,全文共282条,比较全面地反应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等级制度,奴隶制度,土地制度等。《赫梯法典》,制定于古王国时期,到帝国时期又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该法典现在看到的有200条,从法典可知当时的赫梯王公贵族拥有很多奴隶,当时的土地可以买卖,有关死刑的量刑在帝国时期大为减少。惩罚变得较为人道。
3.中世纪教俗之争的背景,焦点和影响
中世纪西欧同时经历了封建化和基督教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在法兰克王国历经几个世纪才最后完成的。其间,世俗王权和基督教会展开了长期斗争,深刻影响了中世纪的西欧政治格局与社会结构。两者之间的关系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教会得到世俗王权的庇护。754年,教皇斯德望二世为丕平加冕。此时罗马教廷受到伦巴底人的武力威胁,为了报答教皇,754和756年,丕平两次出兵意大利打败伦巴底人,将夺得的拉温那到罗马之间的“五城区”赠给教皇。丕平献土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
(二)教皇权势强硬阶段。843年《凡尔登条约》签订后,查理曼帝国分裂,西欧世俗王权衰落,这为教会权势的加强提供了难得的良机。10世纪,克吕尼修道院发起教会改革,即“格里哥利改革”,主张教权高于王权。1059年,教皇在拉特兰宫召开会议,规定教皇只能由掌管罗马近郊几个大教堂和教廷各部的枢机主教选举产生,禁止教士以任何方式从俗界接受教会职务。1075年,格里哥利七世召开宗教会议,规定世俗国王不得有主教授职权,随后发生的“卡诺莎事件”显示了教皇对王权的强硬态度。11世纪,教皇英诺森三世整顿和扩大教皇宫廷的机构,并改进教皇使节制度。1199年,英诺森三世曾向各地教会征税,教皇在全西欧范围内的征税权自此始,教皇的财政收入因此大有增加。英诺森三世还曾迫使英王约翰纳贡称臣,干预德国的皇位继承,教皇的权势达到顶点。
(三)教皇权力受到王权压制。14世纪,随着英法等国王权的逐渐加强,教皇权力开始受到王权的压制。法王腓力四世禁止法国教会和诸侯向教皇纳贡,并派人到意大利囚禁为此同法王发生激烈冲突的教皇卜尼法斯八世。1305年选出的新教皇将教廷从罗马迁至靠近法国边界的阿维农,连他在内连续七任教皇都是法王控制下 的傀儡,都驻在阿维农,史称“阿维农之囚”。教皇权力受到王权的强力压制。
4.南特赦令的来龙去脉
1598年4月13日法国国王亨利四世为结束胡格诺战争在南特城颁布的敕令。敕令保证不追究胡格诺战争中的一切行为,胡格诺派获得信仰自由,有权建造教堂和召集教务会议;在法律上享有公民的一切权利;在审讯新教徒时组成新旧教法官混合法庭;在政治上与天主教徒一样,新教徒有权担任各种官职和向国王进谏;在军事上允许胡格诺教徒保留100多座城堡,拥有军队和武器。这是欧洲历史上第一个保证宗教宽容的文献。但天主教会和高等法院立即提出抗议。亨利四世去世后,敕令并未得到认真执行。
5.德意志关税同盟的相关知识
德意志的四分五裂和封建割据状态引起了社会普遍的不满。从1815年起首先在大学生中掀起了争取政治自由和民族统一的运动。在这场运动的直接推动下,新兴资产阶级也强烈要求废除各邦之间的关卡,建立统一的民族市场。1818年,普鲁士首先废除了六十个关税区。1826年,北德意志联邦建立了关税同盟,两年后,南德各邦也建立了关税同盟。到1834年,南北两个关税同盟合并,建立起以普鲁士为盟主共十个邦组成的关税同盟,这一同盟联结了大约二千五百万人口的德意志地区,初步建立了统一的德意志民族市场。
6.滑铁卢战役是怎么回事
1815年6月18日爆发的滑铁卢战役,是世界军事史上一次著名的战役。1815年初,拿破仑在厄尔巴岛获悉反法联盟在维也纳会议上由于分赃不均而几乎分裂,率旧部逃离厄尔巴岛回巴黎,重登帝位。英、普、奥、俄等国君主停止争吵,结成第七次反法联盟,集结了70万重兵,准备分头进攻巴黎。6月18日,拿破仑率兵10万余抵达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南的滑铁卢村,与盟军中英国将军惠灵顿所率的6万兵相遇。拿破仑判断,英军阵地的弱点在中段。他决定佯攻英军右翼,重点攻中段。上午11时,法军开始攻击英军右翼的乌古蒙堡,形成对峙。午后一时,正当拿破仑想以主力猛攻英军中段阵地时,忽然获得布吕歇尔集结的普军来援英军的消息,拿破仑被迫从总预备队中抽出两个骑兵师阻滞普军。同时,火速传令原负责追击普军的格鲁希立即回师支援滑铁卢,一面猛攻中段。英军顽强抵抗,双方伤亡很大。下午6时,拿破仑占领了中段的圣拉埃村。由于争夺战异常激烈,英军开始支持不住,法军也难以再扩大战果,双方都等待援兵。最后,英军盼来了布吕歇尔的3万援兵,而法军的援军却没来,于是战局急转直下,拿破仑腹背受敌,最后大败。在这个战役中,法军损失3.2万人,联军损失2.3万千人。滑铁卢战役后,联军很快攻占巴黎,拿破仑再次退位,被放逐到大西洋中的圣赫勒拿岛。 ?
7.黑奴三角贸易
(一)历程。从15世纪中叶到19世纪后半期的奴隶贸易,是西方殖民者掠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手段。从非洲到欧洲和美洲的奴隶贸易早期为葡、西两国垄断,之后荷兰、法国、英国,甚至瑞典、丹麦和勃兰登堡,再加上后起的美国,也都加入了贩卖黑奴的行列。奴隶贸易大多是由私人出面经营,得到国家支持进行的。到17 世纪中叶,奴隶贸易的范围集中在大西洋东西两岸,一般称为大西洋奴隶贸易。来自欧洲的贩奴船,先从欧洲装载枪支、布匹、甜酒和糖等廉价物品,航行到非洲,换取奴隶,然后把非洲黑奴运往美洲,以高价卖给那里的白人种植园主或矿山主,换取当地的烟草、甘蔗和棉花等原料,最后运回欧洲,形成三角形的路线,史称“三角贸易”。17世纪中叶以后的150年间,奴隶贸易已经成为非洲与欧洲、美洲之间唯一的贸易活动。在贩奴活动的方式方面,除了存在“三角贸易”外,英法等国相继成立贸易公司,垄断对非洲的奴隶贸易,其中最著名的有1660年英国成立的“皇家开发非洲公司”和1672年创立的“皇家非洲贸易公司”,还有法国在1664年建立的“西印度公司”等。从18世纪后期起,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要求把包括非洲在内的海外殖民地变成工业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甚至是资本输出场所。把非洲人留在非洲进行奴役,既无风险,又可得到远远超过从奴隶贸易中获得的利润。这些因素使西方资本家对奴隶贸易渐渐失去了兴趣。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奴隶贸易大体上在19世纪70年代就停止了。
(二)影响。罪恶的奴隶贸易给非洲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非洲大陆损失了大量人口。奴隶贸易破坏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政治稳定。掠奴战争的恐怖造成了社会的极端混乱,许多古老的王国纷纷瓦解,非洲原有的物质文化趋于毁灭。奴隶贸易使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陷于崩溃的境地。随着黑奴贩卖的兴盛,歧视黑色人种的种族主义思潮也开始泛滥起来。
三、论述题:
1.奥古斯都元首政治的实质
(一)元首政治。屋大维战胜安东尼后,成为罗马唯一的最高统治者。但由于共和制度的影响和维护共和传统的势力仍然存在,他并未直接称帝,而是采用“元首”称号实行个人的军事独裁,建立了元首制的统治形式。元首乃元老院中首席元老和公民中第一公民。屋大维采用这一称号,显示自己忠于共和制,而非实行军事独裁。所谓元首制,实际上就是指用第一公民的名义来对罗马进行统治的制度。
屋大维在公元前32-前23年连任执政官。公元前29年,屋大维从东方返回罗马,获得“元首”称号。当年,他还被赋予监察官的权力,次年即改组了元老院。在重新确定的元老名单中,屋大维名列首位,成为首席元老。公元前27年1月,元老院授予他“奥古斯都”(意为至圣至尊)的尊称和其他荣誉,并恳请他直接管辖高卢、西班牙和叙利亚3个行省,统率20个军团,为期10年,后来这个期限又得到延长。公元前23年,屋大维辞去执政官职务,但得到卸任执政官至高无上的统治权和保民官权力。公元前12年,他又担任作为宗教最高职务的大祭司长。公元前2年,屋大维重又担任执政官,并获得“祖国之父”的荣誉称号。至此,屋大维的权力达到顶峰。
(二)评价。屋大维建立的元首制是披着共和外衣的帝制,实质上是隐蔽的专制君主制。从表面上来看,屋大维统治时期共和制的各种政治机构和官职依然存在,他所拥有的各种职权都是由元老院和公民大会授予的,其中有些职务和权力在共和时代也不乏先例。其实,屋大维假共和之名,独揽国家大权,加上他在当时享有崇高的威望,使他凌驾于元老院和其他各种官职之上,特别是他掌握着军队的领导权,保证了他对国家事务的最高决定权。
2.麦地那时代倭马亚王朝和阿拔斯王朝哈里发制度的异同
穆罕默德死后,各派穆斯林为争做继承人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和斗争,最后推举 老资格的阿布?伯克尔为首领,改称“哈里发”(意为先知的继承者)。阿布·伯克尔死后,欧麦尔继位为第二任哈里发(634-644年在位)。在他的任期内发动了阿拉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征服运动。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644-656年在位)继续进行扩张战争。656年6月;奥斯曼被刺杀,阿里继立为第四任哈里发(656-661年在位)。但是,以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为首的倭马亚家族,拒不承认阿里政权。不久,拥护阿里的人发生分裂,一部分不满阿里政策的下层穆斯林脱离什叶派,另建军事民主派(哈瓦立及派)。661年,军事民主派刺杀阿里。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乘机夺取了哈里发的权位,开创了阿拉伯帝国。
随着阿拉伯帝国的建立,早期哈里发时代的政治体制已不合乎客观需要。穆阿 维叶登上哈里发宝座以后,首要任务就是恢复秩序,谋求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国家体 制。他和他的后继者,在早期哈里发体制的基础上,并参照拜占庭旧制,发展和健全了阿拉伯帝国的国家机制。穆阿维叶作为哈里发,是政治、军事和宗教的最高首领, 集政权、军权和神权于一身。为了使倭马亚家族独占至高无上的哈里发权力,穆阿维叶废止了哈里发的选举制度,实行世袭的君主制。倭马亚朝阿拉伯帝国实质上是由许多部落、民族、宗教和阶级等集团组合起来的比较松散的政治联合体,哈里发不过是这些集团的共同首领而已。
阿拔斯王朝的建立,标志着阿拉伯帝国进入一个新时代。阿拔斯王朝在倭马亚 王朝行政制度的基础上,参照萨珊王朝波斯帝国的行政体系,建立了一套专制主义 的官僚体制。哈里发是独揽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的专制君主,他的权力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哈里发宣称,他不再是先知的代理人,而是安拉的代理人,是“安拉在大地上的影子”,

其权力是直接受自安拉的。因此,穆斯林每星期五举行聚礼时,也要为这个神权统治者哈里发祈祷、祝福。为了贯彻专制主义,哈里发建立了一个由享有薪俸的官吏们所组成的庞大的官僚政体。
3.美国独立战争中大觉醒运动
18世纪中期北美殖民地的新教复兴运动,它是一次争取宗教自由和复兴宗教的运动。发起人为到北美传道的荷兰归正教会牧师富瑞林怀森。该运动以奋兴传道方式来激发信徒的宗教情感,其矛头指向官方教会(南方的安立甘宗和新英格兰的公理宗)。
运动的主要领导人爱德华滋和怀特菲尔德均强调宗教感情和个人对上帝的爱,大大促进了宗教生活的自由化、个人化和民主化。由于该运动着重强调个人的悔改重生,倡导严格的道德和敬虔的生活,所以被认为是17~18世纪初德国虔敬派和英国福音奋兴派在北美的回音。
政治社会影响
一,强调反信仰者均可得到拯救,因而被视为“异端”的监理派、贵格宗、浸礼派(再洗礼派)的教徒大增,为政教分离铺平了道路。教廷代表安立甘宗、公理宗等有所衰落。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殖民地人民对英国宗主国的感情和尊敬削弱了。
二,扩大了宗教信仰自由。在“大觉醒运动”之前,只有罗得岛和宾夕法利亚肯定宗教自由,之后,北美殖民地人民比1689年宽容法令以后的英格兰人享有更多的宗教自由。宗教宽容有利于政治上的民主思想的解放。
三,促进了北美殖民地的民主进程。在大觉醒运动中,种族不宽容有所缓解。人人有原罪,但都可以得到拯救。这就意味着一切人,在上帝面前都是平等的,因此奴隶制度是违背上帝意志的。普通教徒在宗教事务上有了更大的发言权,包括选举牧师。
四,“大觉醒运动”一开始,虽然有些信徒曾攻击牧师,焚烧牧师屋舍,具有反文化倾向,但在后期,为了发扬宗教复兴的精神,建立了许多宗教学院,比如长老宗建立了新西泽学院。
五,沟通和加强了北美殖民地之间的联系和交流,消除了隔膜,在思想上对后来的北美的统一事业的形成具有推动作用。
六,使北美成为宗教“罪恶之地”,吸引了大批在欧洲被压迫的异教徒,特别是向西部边疆的拓殖,加速了殖民地的开发和经济发展。
成千上万的群众被卷入这场运动之中,猛烈地冲击了殖民地的官方教会,广大群众在运动中提高了觉悟,受到了教育,民主意识进一步加强。
?
2017南京师范大学世界史真题一、名词解释
1.象形文字
古埃及人创造的文字。象形文字是从图画文字演变而来的,具有表意和表音的特点。象形文字是由意符(表意符号)、音符(表音符号)和限定符号(部首符号)三部分组成,共约七百个符号。把意符、音符和限定符号适当组合起来,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词,成为“音、形、义”倶全的象形文字。象形文字刻在石碑、石柱、墓碑、金属器和木器上,或书写在神庙墙壁和纸草纸上,但保留在石头上的象形文字原文最多。1822年,法国语言学家商博良根据罗塞达碑文和另一块尖碑上的铭文,成功地译读了埃及象形文字。
2.德古拉立法(略)
3.英诺森三世
(1198—1216)罗马教皇。在其任教皇时,教皇权势达到顶峰,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央集权性质的教会管理制度。1215年,他主持召开第四次拉特兰宗教会议,确定基督教圣礼为洗礼、坚信礼、婚礼、弥撒、忏悔、圣职授任礼和临终涂油礼七项,要求每个教徒每年至少向神甫忏悔一次,做弥撒一次。西欧基督徒的宗教生活大大规范化。1199年,他曾向各地教会征税,教皇在全西欧范围内的征税权从此开始,教皇的财政收入大为增加。他还曾迫使英王约翰纳贡称臣,干预德国皇位继承,组织发动第四次十字军东征。
4.黄金诏书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四世于1356年颁布的帝国基本法。规定:皇帝由当时权势最大的7个选帝侯,在法兰克福城选举产生。选举会议由美因茨大主教召集并主持;帝位加冕礼在亚琛举行;德意志国王即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不再需要罗马教皇的承认。还规定选帝侯在其领地内政治独立 ,拥有征税、铸币、盐、铁矿开采等国家主权,以及独立的、不准臣民上诉的最高司法裁判权,拥有监督帝国的职权。金玺诏书从法律上确定了德意志侯国的分立体制,进一步削弱了皇权,加剧了德意志的政治分裂。
5.薄伽丘
乔万尼·薄伽丘,1313-1375,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杰出代表,人文主义杰出作家。与诗人但丁、彼特拉克并称为佛罗伦萨文学“三杰”。其代表作《十日谈》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作品。它批判宗教守旧思想,主张“幸福在人间”,被视为文艺复兴的宣言。薄伽丘是位才华横溢,勤勉多产的作家。他既以短篇小说、传奇小说蜚声文坛,又擅长写作叙事诗、牧歌、十四行诗,在学术著述上也成就卓著。 传奇小说《菲洛柯洛》是薄伽丘的第一部作品。
6.教皇子午线
1493年在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仲裁下,西班牙和葡萄牙瓜分殖民地的分界线。1493年,教皇亚历山大六世规定,在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以西100里格的子午线为分界线,并把该线以西的一切土地都划归西班牙,以东的一切土地归葡萄牙。1494年,西、葡两国又缔结《托得西拉斯条约》,把这条线向西移动270 里格。当时西班牙人认为自己在这个条约中占了便宜,相信到印度去的航路是在西方。但实际上这条分界线使得葡萄牙人取得了绕道非洲到印度航路上的所有据点。
7. 托马斯·杰斐逊
(1743-1826),美国政治家、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教育家,第三任美国总统。他是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776年,作为一个包括约翰·亚当斯和本杰明·富兰克林在内的起草委员会的成员,起草了美国《独立宣言》。此后,他先后担任了美国第一任国务卿,第二任副总统和第三任总统。他在任期间保护农业,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从法国手中购买路易斯安那州,使美国领土近乎增加了一倍。他被普遍视为美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总统之一,同华盛顿、林肯和罗斯福齐名。
8. 拿破仑法典
法国拿破仑统治时期制定的民法典。由拿破仑和第二执政康巴塞雷斯等人主持制定,1804年3月21日正式公布实施。法典是法国革命胜利成果与启蒙思想结合的产物,共有2281条。它宣布保护私有财产制度,确立了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否定封建等级特权,规定所有公民平等,都享有民事权利;确认了革命期间对封建贵族及教会土地的剥夺;把大革命的形成中小土地所有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保证了自由买卖、等价交换和契约自由等原则。法典也表现出了明显的封建家长制和男性为主宰的色彩。这是一部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巩固了大革命的成果,为法国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并成为欧美各国民法的范本。
二、简答题
1.梭伦改革的历史背景
1、改革是雅典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
⑴平民与贵族矛盾十分尖锐
①政治上,贵族占据首席执政官等重要职位,把持作为最高决策机关、检查机关和审判机关的长老会议,架空做为最高权力机关的公民大会。
②经济上,贵族通过高利贷、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平民,以致平民无力还债成为“六一汉”,甚至全家沦为债务奴隶。贵族在政治上的专横和经济上的压榨激起平民的反抗,导致雅典政局动荡不安。
⑵工商业奴隶主与贵族走向政治对立
①雅典工商业的发展(前提、表现、影响)
②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形成,“海岸派”和“山地派”共同展开反对贵族专权,要求分享政治权利的斗争
⑵改革是雅典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社会矛盾尖锐导致了社会动荡,阻碍了雅典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外患:
雅典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也使雅典意识到改革的重要性。邻邦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赶上和超过了雅典。梅加腊甚至夺取萨拉米斯岛,沉重打击了雅典的海上贸易。
(三)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领导改革
梭伦“疯诗人事件”激起了雅典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尊严。公元前600年左右,梭伦被任命为指挥官,夺回了萨拉米斯岛,声望大增,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并被授予“仲裁人”和“立法者”的权力,进行改革。
2.古代两河流域的法治文明的主要成果
乌尔第三王朝《乌尔那姆法典》,目前人类所知最早的法典;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法典》,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居民分为阿维鲁,穆什根努,奴隶,全文共282条,比较全面地反应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等级制度,奴隶制度,土地制度等。《赫梯法典》,制定于古王国时期,到帝国时期又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该法典现在看到的有200条,从法典可知当时的赫梯王公贵族拥有很多奴隶,当时的土地可以买卖,有关死刑的量刑在帝国时期大为减少。惩罚变得较为人道。
3.中世纪教俗之争的背景,焦点和影响
中世纪西欧同时经历了封建化和基督教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在法兰克王国历经几个世纪才最后完成的。其间,世俗王权和基督教会展开了长期斗争,深刻影响了中世纪的西欧政治格局与社会结构。两者之间的关系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教会得到世俗王权的庇护。754年,教皇斯德望二世为丕平加冕。此时罗马教廷受到伦巴底人的武力威胁,为了报答教皇,754和756年,丕平两次出兵意大利打败伦巴底人,将夺得的拉温那到罗马之间的“五城区”赠给教皇。丕平献土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
(二)教皇权势强硬阶段。843年《凡尔登条约》签订后,查理曼帝国分裂,西欧世俗王权衰落,这为教会权势的加强提供了难得的良机。10世纪,克吕尼修道院发起教会改革,即“格里哥利改革”,主张教权高于王权。1059年,教皇在拉特兰宫召开会议,规定教皇只能由掌管罗马近郊几个大教堂和教廷各部的枢机主教选举产生,禁止教士以任何方式从俗界接受教会职务。1075年,格里哥利七世召开宗教会议,规定世俗国王不得有主教授职权,随后发生的“卡诺莎事件”显示了教皇对王权的强硬态度。11世纪,教皇英诺森三世整顿和扩大教皇宫廷的机构,并改进教皇使节制度。1199年,英诺森三世曾向各地教会征税,教皇在全西欧范围内的征税权自此始,教皇的财政收入因此大有增加。英诺森三世还曾迫使英王约翰纳贡称臣,干预德国的皇位继承,教皇的权势达到顶点。
(三)教皇权力受到王权压制。14世纪,随着英法等国王权的逐渐加强,教皇权力开始受到王权的压制。法王腓力四世禁止法国教会和诸侯向教皇纳贡,并派人到意大利囚禁为此同法王发生激烈冲突的教皇卜尼法斯八世。1305年选出的新教皇将教廷从罗马迁至靠近法国边界的阿维农,连他在内连续七任教皇都是法王控制下 的傀儡,都驻在阿维农,史称“阿维农之囚”。教皇权力受到王权的强力压制。
4.南特赦令的来龙去脉
1598年4月13日法国国王亨利四世为结束胡格诺战争在南特城颁布的敕令。敕令保证不追究胡格诺战争中的一切行为,胡格诺派获得信仰自由,有权建造教堂和召集教务会议;在法律上享有公民的一切权利;在审讯新教徒时组成新旧教法官混合法庭;在政治上与天主教徒一样,新教徒有权担任各种官职和向国王进谏;在军事上允许胡格诺教徒保留100多座城堡,拥有军队和武器。这是欧洲历史上第一个保证宗教宽容的文献。但天主教会和高等法院立即提出抗议。亨利四世去世后,敕令并未得到认真执行。
5.德意志关税同盟的相关知识
德意志的四分五裂和封建割据状态引起了社会普遍的不满。从1815年起首先在大学生中掀起了争取政治自由和民族统一的运动。在这场运动的直接推动下,新兴资产阶级也强烈要求废除各邦之间的关卡,建立统一的民族市场。1818年,普鲁士首先废除了六十个关税区。1826年,北德意志联邦建立了关税同盟,两年后,南德各邦也建立了关税同盟。到1834年,南北两个关税同盟合并,建立起以普鲁士为盟主共十个邦组成的关税同盟,这一同盟联结了大约二千五百万人口的德意志地区,初步建立了统一的德意志民族市场。
6.滑铁卢战役是怎么回事
1815年6月18日爆发的滑铁卢战役,是世界军事史上一次著名的战役。1815年初,拿破仑在厄尔巴岛获悉反法联盟在维也纳会议上由于分赃不均而几乎分裂,率旧部逃离厄尔巴岛回巴黎,重登帝位。英、普、奥、俄等国君主停止争吵,结成第七次反法联盟,集结了70万重兵,准备分头进攻巴黎。6月18日,拿破仑率兵10万余抵达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南的滑铁卢村,与盟军中英国将军惠灵顿所率的6万兵相遇。拿破仑判断,英军阵地的弱点在中段。他决定佯攻英军右翼,重点攻中段。上午11时,法军开始攻击英军右翼的乌古蒙堡,形成对峙。午后一时,正当拿破仑想以主力猛攻英军中段阵地时,忽然获得布吕歇尔集结的普军来援英军的消息,拿破仑被迫从总预备队中抽出两个骑兵师阻滞普军。同时,火速传令原负责追击普军的格鲁希立即回师支援滑铁卢,一面猛攻中段。英军顽强抵抗,双方伤亡很大。下午6时,拿破仑占领了中段的圣拉埃村。由于争夺战异常激烈,英军开始支持不住,法军也难以再扩大战果,双方都等待援兵。最后,英军盼来了布吕歇尔的3万援兵,而法军的援军却没来,于是战局急转直下,拿破仑腹背受敌,最后大败。在这个战役中,法军损失3.2万人,联军损失2.3万千人。滑铁卢战役后,联军很快攻占巴黎,拿破仑再次退位,被放逐到大西洋中的圣赫勒拿岛。 ?
7.黑奴三角贸易
(一)历程。从15世纪中叶到19世纪后半期的奴隶贸易,是西方殖民者掠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主要手段。从非洲到欧洲和美洲的奴隶贸易早期为葡、西两国垄断,之后荷兰、法国、英国,甚至瑞典、丹麦和勃兰登堡,再加上后起的美国,也都加入了贩卖黑奴的行列。奴隶贸易大多是由私人出面经营,得到国家支持进行的。到17 世纪中叶,奴隶贸易的范围集中在大西洋东西两岸,一般称为大西洋奴隶贸易。来自欧洲的贩奴船,先从欧洲装载枪支、布匹、甜酒和糖等廉价物品,航行到非洲,换取奴隶,然后把非洲黑奴运往美洲,以高价卖给那里的白人种植园主或矿山主,换取当地的烟草、甘蔗和棉花等原料,最后运回欧洲,形成三角形的路线,史称“三角贸易”。17世纪中叶以后的150年间,奴隶贸易已经成为非洲与欧洲、美洲之间唯一的贸易活动。在贩奴活动的方式方面,除了存在“三角贸易”外,英法等国相继成立贸易公司,垄断对非洲的奴隶贸易,其中最著名的有1660年英国成立的“皇家开发非洲公司”和1672年创立的“皇家非洲贸易公司”,还有法国在1664年建立的“西印度公司”等。从18世纪后期起,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要求把包括非洲在内的海外殖民地变成工业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甚至是资本输出场所。把非洲人留在非洲进行奴役,既无风险,又可得到远远超过从奴隶贸易中获得的利润。这些因素使西方资本家对奴隶贸易渐渐失去了兴趣。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奴隶贸易大体上在19世纪70年代就停止了。
(二)影响。罪恶的奴隶贸易给非洲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非洲大陆损失了大量人口。奴隶贸易破坏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政治稳定。掠奴战争的恐怖造成了社会的极端混乱,许多古老的王国纷纷瓦解,非洲原有的物质文化趋于毁灭。奴隶贸易使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经济陷于崩溃的境地。随着黑奴贩卖的兴盛,歧视黑色人种的种族主义思潮也开始泛滥起来。
三、论述题:
1.奥古斯都元首政治的实质
(一)元首政治。屋大维战胜安东尼后,成为罗马唯一的最高统治者。但由于共和制度的影响和维护共和传统的势力仍然存在,他并未直接称帝,而是采用“元首”称号实行个人的军事独裁,建立了元首制的统治形式。元首乃元老院中首席元老和公民中第一公民。屋大维采用这一称号,显示自己忠于共和制,而非实行军事独裁。所谓元首制,实际上就是指用第一公民的名义来对罗马进行统治的制度。
屋大维在公元前32-前23年连任执政官。公元前29年,屋大维从东方返回罗马,获得“元首”称号。当年,他还被赋予监察官的权力,次年即改组了元老院。在重新确定的元老名单中,屋大维名列首位,成为首席元老。公元前27年1月,元老院授予他“奥古斯都”(意为至圣至尊)的尊称和其他荣誉,并恳请他直接管辖高卢、西班牙和叙利亚3个行省,统率20个军团,为期10年,后来这个期限又得到延长。公元前23年,屋大维辞去执政官职务,但得到卸任执政官至高无上的统治权和保民官权力。公元前12年,他又担任作为宗教最高职务的大祭司长。公元前2年,屋大维重又担任执政官,并获得“祖国之父”的荣誉称号。至此,屋大维的权力达到顶峰。
(二)评价。屋大维建立的元首制是披着共和外衣的帝制,实质上是隐蔽的专制君主制。从表面上来看,屋大维统治时期共和制的各种政治机构和官职依然存在,他所拥有的各种职权都是由元老院和公民大会授予的,其中有些职务和权力在共和时代也不乏先例。其实,屋大维假共和之名,独揽国家大权,加上他在当时享有崇高的威望,使他凌驾于元老院和其他各种官职之上,特别是他掌握着军队的领导权,保证了他对国家事务的最高决定权。
2.麦地那时代倭马亚王朝和阿拔斯王朝哈里发制度的异同
穆罕默德死后,各派穆斯林为争做继承人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和斗争,最后推举 老资格的阿布?伯克尔为首领,改称“哈里发”(意为先知的继承者)。阿布·伯克尔死后,欧麦尔继位为第二任哈里发(634-644年在位)。在他的任期内发动了阿拉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征服运动。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644-656年在位)继续进行扩张战争。656年6月;奥斯曼被刺杀,阿里继立为第四任哈里发(656-661年在位)。但是,以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为首的倭马亚家族,拒不承认阿里政权。不久,拥护阿里的人发生分裂,一部分不满阿里政策的下层穆斯林脱离什叶派,另建军事民主派(哈瓦立及派)。661年,军事民主派刺杀阿里。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乘机夺取了哈里发的权位,开创了阿拉伯帝国。
随着阿拉伯帝国的建立,早期哈里发时代的政治体制已不合乎客观需要。穆阿 维叶登上哈里发宝座以后,首要任务就是恢复秩序,谋求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国家体 制。他和他的后继者,在早期哈里发体制的基础上,并参照拜占庭旧制,发展和健全了阿拉伯帝国的国家机制。穆阿维叶作为哈里发,是政治、军事和宗教的最高首领, 集政权、军权和神权于一身。为了使倭马亚家族独占至高无上的哈里发权力,穆阿维叶废止了哈里发的选举制度,实行世袭的君主制。倭马亚朝阿拉伯帝国实质上是由许多部落、民族、宗教和阶级等集团组合起来的比较松散的政治联合体,哈里发不过是这些集团的共同首领而已。
阿拔斯王朝的建立,标志着阿拉伯帝国进入一个新时代。阿拔斯王朝在倭马亚 王朝行政制度的基础上,参照萨珊王朝波斯帝国的行政体系,建立了一套专制主义 的官僚体制。哈里发是独揽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的专制君主,他的权力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哈里发宣称,他不再是先知的代理人,而是安拉的代理人,是“安拉在大地上的影子”,其权力是直接受自安拉的。因此,穆斯林每星期五举行聚礼时,也要为这个神权统治者哈里发祈祷、祝福。为了贯彻专制主义,哈里发建立了一个由享有薪俸的官吏们所组成的庞大的官僚政体。
3.美国独立战争中大觉醒运动
18世纪中期北美殖民地的新教复兴运动,它是一次争取宗教自由和复兴宗教的运动。发起人为到北美传道的荷兰归正教会牧师富瑞林怀森。该运动以奋兴传道方式来激发信徒的宗教情感,其矛头指向官方教会(南方的安立甘宗和新英格兰的公理宗)。
运动的主要领导人爱德华滋和怀特菲尔德均强调宗教感情和个人对上帝的爱,大大促进了宗教生活的自由化、个人化和民主化。由于该运动着重强调个人的悔改重生,倡导严格的道德和敬虔的生活,所以被认为是17~18世纪初德国虔敬派和英国福音奋兴派在北美的回音。
政治社会影响
一,强调反信仰者均可得到拯救,因而被视为“异端”的监理派、贵格宗、浸礼派(再洗礼派)的教徒大增,为政教分离铺平了道路。教廷代表安立甘宗、公理宗等有所衰落。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殖民地人民对英国宗主国的感情和尊敬削弱了。
二,扩大了宗教信仰自由。在“大觉醒运动”之前,只有罗得岛和宾夕法利亚肯定宗教自由,之后,北美殖民地人民比1689年宽容法令以后的英格兰人享有更多的宗教自由。宗教宽容有利于政治上的民主思想的解放。
三,促进了北美殖民地的民主进程。在大觉醒运动中,种族不宽容有所缓解。人人有原罪,但都可以得到拯救。这就意味着一切人,在上帝面前都是平等的,因此奴隶制度是违背上帝意志的。普通教徒在宗教事务上有了更大的发言权,包括选举牧师。
四,“大觉醒运动”一开始,虽然有些信徒曾攻击牧师,焚烧牧师屋舍,具有反文化倾向,但在后期,为了发扬宗教复兴的精神,建立了许多宗教学院,比如长老宗建立了新西泽学院。
五,沟通和加强了北美殖民地之间的联系和交流,消除了隔膜,在思想上对后来的北美的统一事业的形成具有推动作用。
六,使北美成为宗教“罪恶之地”,吸引了大批在欧洲被压迫的异教徒,特别是向西部边疆的拓殖,加速了殖民地的开发和经济发展。
成千上万的群众被卷入这场运动之中,猛烈地冲击了殖民地的官方教会,广大群众在运动中提高了觉悟,受到了教育,民主意识进一步加强。
?

发表评论

|京ICP备18012533号-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