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备14027590号-282

23考研择校分析,考研小白择校指南

作为一名一战上岸的老学长,最近好多学弟学妹都在问我一些关于考研择校的问题,我感觉很多人对于这方面的知识很欠缺,有的太过盲目跟风,有的有过于保守,基于此,我整理了自己和朋友在择校上的一些经验跟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对小伙伴们有帮助。

一、自身情况

1. 个人基础

你本科阶段的学习情况,如:四六级分数、数学基础、学习习惯、生活方式等对你之后考研的一个复习安排和院校选择都很重要,假如你的数学基础不好,那么你在就得想想自己是否要报需要考数学的专业;另外你本科学校的排名,是普通一本,还是双一流,还是985、211,对于你在院校的选择上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有的院校对你本科学校的学科实力是很看重的,因此择校需慎重。

2. 个人兴趣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研究生不同于本科生,更多是自学知识、帮助导师完成科研项目,这时候你对所考专业是

否感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你所选择的学校及其所在城市你是否喜欢,也会影响你将来的研究生生活过得是否顺心如意,因此兴趣很重要,不要仅仅从好不好就业上考虑。

二、所在城市

你报考学校所在的城市的发展程度是你参考时的重要因素。从发展机会上来看,大城市的发展机会远多于二三线城市;从所学专业上来看,对于材料、计算机、新传等专业,北上广深的发展资源和就业需求会更多一些;从个人喜好上来看,你喜欢一座城市对它的接受度越高,就我而言,成都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文化氛围,都是我很喜欢的,因此在择校时我会更偏向于成都的高校,川大、电科、西南交大总有你中意的大学,另外当你毕业后选择在成都就业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作为新一线城市,成都拥有的机遇与资源不言而喻。

三、专业排名

当你在考虑学校前,也可以先把专业定下来,根据专业排名去选择学校,百度搜索“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如下图)你就能得到一个专业的院校排名,结合你的自身情况,以此来选择你的学校。

例如:在哲学的排名中A+级有北京大学、复旦大学;A级有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等级越高考研难度越大。

四、考研难度

1. 考研难度等级

难度从低到高为:本地区、本专业、本学校——本地区、本专业、跨学校——跨地区、本专业、跨学校——本地区、跨专业、本学校——跨地区、跨专业、跨学校。

从上面来看我们不难发现考本专业相对来说简单,因为他的专业课你本科就接触过,复习的时候上手也会更快,更容易拿高分,考本校来讲,你获取专业课复习资料更容易,找学长学姐勾画考试重难点、考试范围更容易,跨地区相对来说还好,最难得就是三跨,这不仅意味着你要去一个新的城市学习生活,更重要的是你在专业课资料的获取上会很难,如果是涉及到这类情况的小伙伴实在找不到复习资料的情况下去报一家辅导机构的专业课一对一,比你盲目的上网寻找资料,甚至资料的真实性、质量存异,要高效得多。

2. 院校报录比

报录比是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的比例,一般来说报录比越高考研难度就越大。此数据通常在官网或者官微、甚至百度都可以查询到。

我们以深圳大学2021年的生源统计情况为例,可以看到材料22年有408人报考,录取人数为99,报录比为4.12:1;新闻与传播22年有1199人报考,录取人数为29,报录比约为41.34:1,总的来说报录比越高,考研难度越高,遇到报录比高的专业选择时一定要慎重。

3. 复试差额比

考哪个学校就要看它的复试差额比是多少,通常在招生简章中有说明。一般院校实行差额复试,且差额比例不低于120%。也就是说进复试的会有12人,最后录取的有10人,淘汰2人。如果差额比是150%,则表示进复试15人,录取10人,刷掉5人。差额比越高就越难考。

4. 复试线

建议同学们搜一下目标院校专业的上一年拟录取名单,看一下录取名单中初试的最低分和最高分是多少,普遍分数是多少,心里大概有个数,结合自身情况去规划自己的复习计划。

总之,目前的考研形势越来越严峻,希望小伙伴们对于考研不要盲目跟风,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去决定要不要考研,如果决定了考研那么就要坚持下去,在择校时一定要慎重,考虑诸多情况后再做决定,一个适当的目标不亚于你过初试线,希望我的经验对小伙伴们有帮助。

发表评论

|京ICP备18012533号-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