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备14027590号-282

首都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专业近三年考研真题解析及答案 – 文档之家(首都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

2010年
首都师范大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
考研宝典
内容包括:专业介绍
试题解析
历年考研真题(05-09)
近三年真题答案
模拟试题
首师大中国现当代文学课堂笔记
一、专业介绍
首师大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历史不长,该专业自2005年才开始招生。不过依靠首师大处于北京的地理优势以及雄厚的财力,文学院近几年来不断从全国各地招来一批优秀的中青年学者,因而现当代文学专业虽然刚刚成立了不过四五年,却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实力相当强的专业。在最近的一次教育部的评估中,首师大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被评为b+,并进入了全国的前20名。考虑到这是新成立的专业,科研成果的数量肯定无法和其他院校的相同专业相比,可以说这个排名还不能完全反映该专业的真正实力。如果从导师队伍的水平来看的话,首师大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几乎能达到全国前十名的水平。
一般来说,现当代文学专业基本上是文学类专业中毕业找工作最容易的一个。迄今为止,首师大的现当代文学专业只有两届毕业研究生,他们的主要就业渠道有两个,一是到北京的各个中学当老师(现在硕士毕业生进大学教书已经基本不可能了,除非是到外地的一些实力不强的院校),二是到北京或外地的报社、出版社、编辑部等单位工作。另外,也有许多人选择考博,由于该专业的导师多数是北大等校的名师的弟子,他们的同门师兄弟中也有许多在北大等名校任教,所以该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在考博的时候能够得到许多 助,有些想考北大等名校又怕没把握的人,甚至会故意走“曲线救国”路线,即先在首师大读硕士,然后再考名校的博士。
该专业明年共有8位导师会带硕士生,其中教授2人(均为博导),副教授6人。现介绍部分导师:
张志忠,男,教授,博导,首师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学科带头人。张老师是首师大该专业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他是谢冕的三个开门弟子之一(另两位是大名鼎鼎的黄子平和季红真),北大硕士毕业后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工作,曾任该院副院长,大校军衔。02年首都师范大学花重金将此人挖来,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组建后,他任该专业负责人。张老师主要的研究方向为当代文学思潮和市场化时代的文学新趋向,他也研究过军旅题材文学,另外他的著作《莫言论》是第一本研究莫言的专著,在学界颇有影响。其他著作主要有《中国当代文学艺术主潮》、《1993:世纪末的喧哗》和《九十年代的文学地图》等。张老师讲课时温文尔雅,平时待人也非常和气,是个很容易与之相处的老师,不过对学生的要求也很严格。
王家平,男,教授,博导。他是北大钱理群教授的开门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有两个,一是鲁迅研究,二是文革诗歌研究。著有《鲁迅精神世界凝视》、《鲁迅研究:域内和海外》、《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诗歌研究》等,另外今年刚刚独力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鲁迅域外百年传播史: 1909-2008》。王老师学术功力深厚,做的学问十分扎实,尤其体现在史料方面。他也是一位非常具有个性的老师,讲课时往往激情四溢,似乎颇得老钱的真传,深受学生的喜爱。王老师对自己的学生非常认真负责,要求也很严格。
荒林(原名刘群伟),女,副教授。她是优秀的诗人,也是中国最著名的女性主义学者之一。在女性文学研究方面成果卓著,并在全国高校中较早开设了女性文学研究方向硕士课程。她是学术丛刊《中国女性主义》主编,中国女性主义学术沙龙主持人,学术网站www.alleyeshot.com负责人。主要著作有论文集《新潮女性文学导引》、《两性对话——20世纪中国女性与文学》(合作)、《花朵的勇气——当代女性文学文化批评》等,主编有《中国女性主义》、《男性批判》、《两
性视野》、“中国女性主义学术论丛”(12卷)、《女性生存笔述》、《男性生存笔述》、《优秀何来》等。曾获1994-1995年施学概诗歌奖,首届中国女性文学理论贡献奖(1998),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2003),第八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02)等。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思潮研究。除了从事学术研究外,荒林老师还十分热心于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所以她的学生可以获得多方面能力的锻炼。
李宪瑜,女,副教授。北大博士毕业,师从于前北大中文系主任温儒敏教授,在北大就读期间曾与温儒敏等共同编写《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李老师有相当惊人的学术功力,只是此人生性淡泊名利,不求闻达,所以平时著述不多,知名度自然无法与上述三位老师相比。但她却是首师大文学院的学生公认的最好的老师之一,在一次文学院的学生自发组织的评选活动中,她被评为了“最具魅力女老师”(“最具魅力男老师”是古代文学的侯会老师)。李老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期刊杂志研究和戏剧研究,其博士论文《杂志研究》在期刊研究领域颇有影响。对于学生们来说,李老师最大的优点就是非常善于和乐于与学生交流,她会定期与自己的学生举行茶叙(都是老师自掏腰包,呵呵),用心倾听学生的观点,并适时地给以点拨。同时她在同学生的交谈中经常会发表一些新颖而深刻的观点,令她的学生受益匪浅。因此李老师的研究生一直是文学院所有其他学生羡慕的对象。
张桃洲,男,副教授,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研究员。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过《现代汉语的诗性空间——新诗话语研究》等学术专著,曾获首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2007年,在国内很有影响的纯文学杂志《诗歌月刊·下半月》邀请谢冕等十位前辈诗歌批评家评出的“中国十大新锐诗歌批评家”中,张老师名列第二位,同获此荣誉的还有张清华、姜涛、臧棣等知名青年学者。张老师对中国现当代诗歌有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而且他本人也很有诗人气质。
孙晓娅,女,副教授,中国诗歌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博士毕业,师从于王富仁教授。出版过专著《跋涉的梦游者——牛汉诗歌创作研究》,另外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期刊上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在诗歌研究领域有很深的造诣。同时她在与学生的交往中非常真诚坦率,也是现当代专业比较受同学欢迎的老师之一。
另外陈亚丽、吴三冬两位老师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内也颇有建树。
注意:研究生的研究方向未必和自己的导师一致,而且许多老师都有比较广泛的研究兴趣,不可能只局限于自己主要研究的一二领域,所以报考时不必过分看重老师的研究方向。
二、试题解析
1、综述
自05年至今,首师大共招收了5届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从这几年的出题规律来看,两门专业课里面“中国现当代文学”(07年叫做“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但只是名称不同,考试内容并无差异)的题型非常稳定,都由名解、简答和论述三部分组成,当然,各种题型所占分值比例每年会有一些变化。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尽管题型没有变化,但考试内容、出题方式各年份之间差别还是很大的,而且今年的当代文学部分参考书也换了,这尤其需要注意。关于这一点下面会具体论及。
“中国语言文学”在08年以前由三部分组成,即古汉语、文学史和诗评。其中后两者在题型上也从未发生变化,文学史一直是考填空15+名解20+古诗词分析15=50分,后面的现代诗歌评论就是要求写一篇小论文,也是50分。至于古汉语,首师大的老师们在出这一部分的试题时曾经充分体现出过他们的“创新精神”,每年都会给考生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从05年狂考通论,到06年那道让不少考生折戟的《七月》翻译(50分!),再到07年考繁体字和十三经名称,出题老师的创意总是层出不穷。相形之下,最近两年的出题风格显得平易得多,都是考了10分的名解和两段翻译——虽然同是翻译,但翻译这种古文显然要比翻译诗经容易。如果这种风格能够延续下去,那么对以后报考首师大的考生而言,无疑是天大的福音。另外从09年开始,“中国语言文学”多了一本参考书,即邱运华的《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考试内容占30分,相应地,其他三部分的分数都变为了40分。今年招生简章的参考书目里仍然有邱运华的这本书,如果不出意外的话,2010年的试卷中四部分所占比例应该与09年持平。
2、中国语言文学试题分析
09年以后的中国语言文学试卷将由古汉语、文学史、文学理论和诗评四部分组成。其中古代汉语部分,虽然在前几年曾经不断地花样翻新,不过08和09年的试题已经呈现出“返璞归真”的趋势,大概首师大的出题老师们在折腾够了以后,也觉得考试题型应该稳定下来了。再说从09年开始加考文学理论,这部分难度很大,所以老师也不大可能再在其他方面为难考生了,这样,我们在今年的复习过程中,对于古代汉语部分,就可以放心地以08、09两年的题型为参照。需要注意的是,首师大每年的参考书目上都说只考王力《古代汉语》的第一册,但实际上往年试卷中的名解部分经常会涉及第二册的内容,所以复习时务必要一、二册都看,不过三、四册一般不会涉及,这些年中考到的一、二册以外的内容,只有08年的一个“旁转”,那应该是一个例外,而且只占两分,所以建议大家如果时间有限的话,可以不看后面两册。至于古文翻译,它考验的是基本功,没有太多技巧可言,但有两个细节要注意:第一,有时除了要求翻译整段文字外,还要解释加点字,因此一定要看清题目,千万不要无谓丢分;第二,有时翻译的段落没有标点,如果题目中要求加标点的话,就要在答题纸上先把原文抄下来,加上标点,然后再翻译,如果没有要求的话,则直接写出译文就可以了。所以答题前一定要看清楚,免得造成失分或者浪费时间。据批卷老师说,每年都有许多人在这上面吃大亏,所以大家千万不要大意。
文学史部分,填空题绝大多数是要求填名句或者作者,这些题考的是硬功夫,只能靠自己平时的积累,没有任何技巧。而且平心而论,这15分的题每年出的都并不算难,对于一些基础较好的考生来说是很容易拿分的。名解部分是重头戏,
分析近几年的试题会发现,名解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文学史第一到第四册都会考到,很难说哪些部分是重点,但也绝非无迹可寻,一般来讲以下几个方面最易出题:第一,文学体裁(不是严格的文学理论意义上的体裁,而是包括所有那些在特定时期产生过影响的文学样式),尤其是那些属于中国古代文学所特有的体裁。这几年考到的有:神话、楚辞、汉乐府、永明体、宫体诗、近体诗、律诗、台阁体、章回小说、元曲、套数等;第二,文学流派和文学思潮,如正始之音、大历诗风、江西诗派、桐城派等;第三,某些与文学批评或文学理论相关的概念,如建安风骨(前几年曾反复考察)、魏晋风流、风雅颂、赋比兴、不平则鸣、童心说(前几年曾反复考察)、以诗为词、义法说等;第四,作家作品的合称,如临川四梦、初唐四杰、中兴四大诗人、三言二拍等。值得注意的是,有时首师大会把前些年其他科目(比如古代文学、古代汉语等科目)中出过的名词原封不动的搬到这里来考,所以建议大家如果时间充裕的话,不妨也浏览一下其他科目的试题。另外强烈建议大家把袁行霈那四册书中的所有类似的名词全部找出来(至多不过50个),详细地抄在笔记上并背熟。古诗词分析也是每年都有的,但出题方式却有变化:05、06两年分别考的是杜甫和苏轼,举出同一作者的两首或多首诗词要求比较。这种题虽然有一定的主观性,但是仍然可以用参考书中概括的作者风格往里面套。07、08两年则改为对比分析不同作者的作品之异同,灵活性自然大得多了,也很难总结出什么答题套路,但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扣题,即具体的说出“同”和“异”之处到底在哪里。09年又有变化,变成单拿出一首词来要求分析。不过无论怎么变化,都离不开唐宋两代的大诗人(如杜甫、李白、苏轼等)的作品,所以复习时一定要重点看唐、宋两卷中专章介绍的作家,尤其要注意他们的文学史地位和重要作品,同时适当注意一下和他们能够构成某种对照关系的其他作家。
文学理论部分的参考书是邱运华的《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这本书中讲的都是西方文论,难度非常大,以致去年刚刚新增了这本参考书的时候,许多人考前都以为它是教人如何写后面的诗歌评论的,不大可能会真的考里面的理论,所以不少考生在考试之后都叫苦不迭。好在题目出得还算仁慈,前两道题分别给出了巴赫金和波伏娃的两段话要求分析,只要看过参考书,对意识形态批评和女性主义批评稍有了解,就绝不会无话可说。而第三道题考的是文艺复兴中的“人的发现”主题,却属于外国文学史的范畴,这样的出题套路着实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好在这部分的题是三选二的,即便不会答也可以选择答前两道题。当然不管怎么说,在试卷中出现的内容与参考书目不符,都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出题老师到底是如何考虑的,实在是不得而知。【我会在下学期开学后想办法找到出题老师咨询一下,看能不能问出什么眉目,所以请买了这套资料的同学在9、10月份以后一定要与我联系。】
诗歌评论部分40分,每年出的都是中国现当代诗歌。本来这部分没什么好说的,写作文大家都会,可是有不少人跟我说不知道怎么写,因为不熟悉所选的诗人的创作风格、属于那个流派等等,其实这是一个误区:诗歌评论写作部分考查的内容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文字功底,即写文章的基本功,另一方面是艺术感知力。所以并不要求考生熟悉题目中的诗人诗作的文学史地位,而只要能够读出自己的感受、并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即可。即便你的表述与文学史上的权威论述不符,也无大碍,只要能够言之成理就行。假如你真的能够提出新颖独到的见解,或许还更能获得老师的青睐。如果只是记住了文学史上对某个诗人的定评,写作时一味的往上面靠,反倒容易弄巧成拙。
3、中国现当代文学试题分析
往年中国现当代文学试题有三种题型:名解、简答和论述。今年的参考书虽然变了,但据可靠消息,考试的题型不会有变化。名词解释部分最近几年在试卷中所占的比例逐年下降,05-07年这一部分都占60分,08年变为了40分,09年又减到了30分。这一变化表明,这门课程考查的重点更加倾向于考生对作家作品和文学史现象的理解、分析能力,而不再是单纯的记忆。相对而言,名解是三种题型里最容易把握的,只要记住,能写出来即可。这部分考查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项:第一,具体的作品。每年的名解都有至少一半考的是作品,只有08年是例外,居然一个作品没考。但是无论如何,在各个时期、各种文学体裁中有代表性的作品仍然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第二,文学流派、文学团体。这类题在07年以前考得较少,但是近两年在名解部分中所占比例有所增加,这很值得注意。另外后面的大题也经常涉及文学流派,所以那些有影响的文学流派和团体应该成为我们复习的重中之重;第三,特定的文学样式,如爱美剧、小诗体等;第四,文学论争和对某些文学史现象的特定称谓。这些都是我们容易忽视的,所以一旦出现往往非常容易丢分。这类题在08年出现得最多,共有三道:“第四种戏剧”(往年也考过)、人文精神论争和“陕军东征”,另外其他年份还考过“国防戏剧”等。除此之外,05年考过一次“丁玲”,之后名解中再也没考过作家,大概是老师发现这种题不太好回答。答名词解释题时不需要长篇大论,一般每道题答50字左右即可,最多不能超过100字,写得太多了会显得你的概括能力不够,也容易让老师厌烦。如果是答作品,只要指明作者、体裁、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即可,至多再稍稍提及它的文学史地位;若是答文学流派、文学团体,只需简要说明其文学主张或创作特色、代表作家,如果能记得住的话再说一下他们发表作品的主要刊物;对于文学论争和文学史上的特定称谓,只要说清楚它们是怎么回事就行,或者再简要介绍一下产生的背景。具体可参见后面的真题答案。
后面的大题包括简答和论述(有时二者题干的陈述完全一致,如08年第二、三两道大题都写的是“结合具体作品,论述下面问题”,但从分值上依然可以做出区别),按照常理可能前者应该侧重考查基础,后者侧重综合分析的能力,但实际上许多时候简答题也不是光靠背书能搞得定的,也多少要带上点分析,所以我这里把二者放在一起说。准备大题的时候可以注意两点:第一,适当留心一下导师的研究方向。近三年来每年的大题都会涉及到鲁迅和女性文学(有时是简答有时是论述),这肯定跟王家平老师和荒林老师分别是这两方面的专家有关(名解中考过的《神女峰》、《我在霞村的时候》也都是典型的女性主义文本,《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也在鲁研领域有重要地位),所以在复习时应该多多注意这两方面的内容;第二,简答题里面很喜欢考那些“次重点”,即是说,既不会考到那些特别生僻的作家作品,也很少会考到那些大家都很熟悉的列为专章的“大作家”(当然鲁迅除外),即使考到了出题的角度也会让你无法从参考书中找到答案,结果反而比那些“次重点”更难。这几年的简答涉及到的专章作家,除鲁迅外只在08年考过一次艾青、06年考过一次曹禺,但08年考的是“艾青的诗歌道路”,虽然艾青在现代文学史中是专章作家,可他的创作生涯跨越现当代,要论他的“诗歌道路”自然不能不涉及其当代的作品,所以这道题还是带点“综合性”的;而06年考的曹禺戏剧中的“家族关系”,如果之前没留意过相关的研究成果的话也不易回答。简答部分捞分的大头还在那些专章作家以外的作家作品,这就要求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把书看透看遍,不能留死角,更不能抱有任何侥幸心理。
下面再简单说说论述题的答题技巧。论述题虽说只是一种考试题型,但在作
答的时候最好把它当成一篇小论文来写,一方面字数不能太少,虽然未必要把答题纸写满,但至少需要答上三四百字;另一方面要有自己的观点,最好不要完全背书,而且论述题绝大多数不可能直接在参考书中找到答案,你想背书也没得背。顺便提一句:首师大的老师还是很开明的,所以答论述题时不要担心因为自己的观点“不正确”而丢分,只要说得有理有据,即便和课本上说法不同,也不会影响分数(当然故作惊人之语是万万要不得的)。据说有一年复试时,笔试环节中有个姐姐答题前先写了一大通老师这道题出得如何如何不好,然后才开始正式作答,结果最后复试成绩90多(100分满分),不过这是个最极端的例子,还望大家万勿轻易效仿为妙。
另外今年当代文学部分的参考书变成了首师大张志忠老师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60年》,这本书是几个月前刚刚出版的,而且内容与以往的文学史有很大差别,所以多数人在看这本书时可能会觉得很难把握,为此我特地咨询了张老师,现向大家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中国当代文学60年》共分为四编,其中前两编的内容与以往的文学史大同小异,分别是1949-76年以及1976年至今的中国大陆文学,按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体材分章论述;而后两编分别为台港澳文学、儿童文学和新媒体文学,却可能让很多人觉得很难把握:第三编的台港文学大部分人都不熟悉,我们本科的专业课中也很少涉及,第四编的儿童文学部分大家以前了解的也不多,而流行歌曲、网络文学以及80后作家之类的,大家虽然都接触过,但都是当做消遣,至于如何作为考试内容来复习,可能大家心里会很没谱。值得欣慰的是,张老师明确说:考试的题型和重点都不会变化,也就是说,考查的重点仍然在于前两编,不过当我进一步问后两编是完全不考还是会考一点,以什么方式考查时,老师却说“更多的细节不便透露”,并说“大家的起点都是一样的,困惑也都一样”,所以我也就没法再问了。不过我猜想,既然后两编占了那么大的篇幅,大概也未必会一点不考,但既然老师说了这部分不是重点,出大题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至多考一两个名解。所以建议大家复习的时候要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前两编上,后面的内容予以适当关注即可,可以留意一下那些用较大篇幅介绍的作品,主要作为名解来准备。另外老师说大家的起点都一样,这也千真万确,因为这部教材两个月前才出版,即便是首师大本校的考生,他们以前学的也不是这个,绝不会比别人更熟悉这部教材。所以大家不用过于担心,参考书变了虽然会给大家带来困难,但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
三、历年考研真题(05-09)
四、近三年真题答案
注意:试卷中不少题目需要归纳总结,或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阐述分析,因而无法给出准确答案,只能提供答案要点或思路提示。
中国现当代文学:
07年
一、1、“学衡派”:以吴宓、梅光迪、胡先骕等为代表的文化保守主义流派,因1922年创刊的《学衡》杂志而得名。受新人文主义影响,立场保守。提倡“昌明国粹,融化新知”,曾攻击新文化运动,并与新文化阵营发生论争。
2、“小诗体”:在日本俳句、泰戈尔诗作等的影响下,产生于20年代的一种诗歌形式。它是一种即兴式的短诗,多表现作者刹那的感悟,并寄予某种哲理或情思。主要作者有冰心、宗白华等。
3、“国防戏剧”:“九·一八”之后为适应抗日统一战线的需要而提倡的戏剧运动。强调抗日主题,同时充分发挥戏剧的宣传功能,艺术上提倡通俗化、大众化和方言戏剧。多为集体创作。
4、《我在霞村的时候》:丁玲的短篇小说。讲述一个名叫贞贞的少女,遭日军强暴后被迫留在军队内,并利用自己的身份为我方做情报工作,但逃回根据地后却被人误解和鄙弃的故事,表现了大众的愚昧守旧,以及民族主义话语与女性经验的冲突。【注意:此篇小说参考教材未做介绍,但因属于女性主义经典文本而出现在试题中,由此可见关注导师研究方向的重要性。】
5、《淘金记》:沙汀的长篇小说。作品围绕开采金矿为线索,展开了四川农村的地主、恶霸、粮绅间为发国难财而起的内讧,暴露了国统区政治的黑暗。
6、《我们夫妇之间》:萧也牧的短篇小说。写知识分子出身的丈夫与农民出身的妻子,在革命胜利、进北京城后发生矛盾并最后和解的故事,在50年代初被指为歪曲工农兵、迎合小市民低级趣味而受到过严厉批判。
7、《草木篇》:流沙河在50年代创作的一组短诗,分别借吟咏几种植物来表达诗人的感悟与思考。后被牵强附会地诬为反革命诗歌,作者也因此被打成右派。8、《红岩》:罗广斌、杨益言等的长篇小说,由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改写而成。作者以亲历者的身份,描写了40年代末政权交替时期发生在重庆“中美合作所”中的革命者与国民党的斗争。
9、《真话集》:巴金80年代创作的“随想录”系列之一。作者以“讲真话”为写作原则和反思的精神支点,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历史与自身进行反思,追忆了文革中死难的亲友,并批判了某些思想言论。
10、“三王系列”小说:阿城的中篇小说《棋王》、《树王》、《孩子王》的合称,被视为80年代的文学“寻根”思潮中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其中表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道家思想等的理解。
11、《活着》:余华90年代创作的长篇小说。以平静的语调讲述了农民福贵一生的悲惨故事,通过主人公的灾难性经历,表现出对历史的质疑,同时探讨了人的生存困惑。
12、《桑树坪纪事》:朱晓平的小说,后由陈子度、杨健、朱晓平改编为同名话剧。通过描写60年代西部黄土高原上封闭、苍凉的小村桑树坪内的种种生活片段,展现了封建观念和极左思潮对农民的残害和对人性的压抑。
二、1、要点:主要特征可概括为“独语”,即逼视与抒发自己灵魂深处的矛盾、
紧张和焦虑,包括难于言传的感觉、情绪与意识,并引向哲理的思考。运用大量意象表现作者的哲思,如人的生存困境与选择(死火、过客、影的告别),个体与他者的紧张关系(这样的战士、复仇其一、其二)以及由此引起的愤怒、抗争与无奈(颓败线的颤动、死后)等,并以“孤独的雪”、“枣树”、“病叶”等作为自我形象的象征。同时又有部分现实性较强的作品(淡淡的血痕中、一觉),与更为超越的思考构成互补,并以对“绝望”的生命体验与“反抗绝望”的生命哲学为共通点,而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要点:提倡“回到诗歌本身”,注重日常经验,运用口语(韩东“诗到语言为止”的提法和《你见过大海》、《有关大雁塔》等作品);关注城市人的生活与精神处境(主要是上海诗人,可举“海上”诗群为例);取材于远古的神话传说,意图创造“现代史诗”(如廖亦武、欧阳江河的“新传统主义”,也可联系海子《土地》等长诗);以“反文化”姿态写作,超越和拆解现有的知识、价值及语言(莽汉主义、非非主义,可分析李亚伟《中文系》等作品);出现“女性诗歌”的热潮,常以“黑夜”以及与黑色相关的意象作为女性性别经验的象征,多用自白式的叙述方式(翟永明《女人》组诗、陆忆敏的《美国妇女杂志》等)。
三、1、提示:此题可从各种角度论述。张志忠老师在课堂上曾说过一个绝妙的比喻,或许可为大家思考这一问题提供启示:他引用了鲁迅在《风波》开头,描写过乡间的景色之后写的一段话——“河里驶过文人的酒船,文豪见了,大发诗兴,说,‘无思无虑,这真是田家乐呵!’但文豪的话有些不合事实,就因为他们没有听到九斤老太的话。”张老师说,鲁迅在这里其实无意间预言了中国文学中的两类乡土叙述,一是沈从文、汪曾祺等作家,他们以审美的眼光观察农村与农民,正如鲁迅所说的“没有听到九斤老太的话”的“文豪”;另一类则听到了九斤老太的牢骚,知道农村生活的艰辛,并试图 助他们改变现状,这就是从赵树理等左翼作家。当然这不是唯一的思路,应该注意的是,无论从哪个角度论述,都要用历史的眼光来看不同的流派,最好不要简单地抑彼扬此。
2、提示:注意题干强调的是“女性叙述”,所以分析时可选取那些体现出较明显女性特征的文本。冰心的作品中似乎较难发现后人所谓的“性别意识”,其《两个家庭》等作品所体现的男权思想甚至颇为女性主义者所诟病,但可以着重分析她的“爱的哲学”(母爱、儿童之爱);庐隐的《海滨故人》是一部大家都很熟悉的作品,以它为例应该比较好分析;王安忆的《弟兄们》等小说都有比较明显的女性视角,也可举写性题材的“三恋”为例;铁凝的女性叙述有两类,一是《哦,香雪》等对乡村恬淡纯洁的女性的赞美,一类是《玫瑰门》、《大浴女》中对女性历史命运的探究。除此之外还可以举萧红、张爱玲、苏青、茹志娟等女作家为例,但前提是你一定要熟悉你所举的作家作品,切不可信口开河。另外既是叙述“演变轨迹”,论述时就要有一定的脉络,比如此题就可以以女作家的性别意识的不断觉醒为线索。
3、提示:此题要求考生对现当代诗歌有较全面的把握,并要求多少有点自己的理解。不可能全面论述,只能选取一个或几个着眼点。可以考虑从某几个方面做一下对比,如诗歌的现代化追求与对传统的借鉴、格律诗与自由诗、诗歌本身的艺术性与诗歌的社会功能、诗歌的精英化与大众化等等。本题虽然题目很“大”,但答题时也未必一定要高屋建瓴地论述,可以选择你熟悉的几个诗人(不用涉及具体作品),并找一个你比较有把握的切入点来进行论述,这样容易谈出一定的深度,不要追求面面俱到,否则必然会显得浮泛。
08年
一、1、初期象征诗派:20年代以穆木天、李金发等人为代表的诗歌流派。提出了“纯诗”的概念,强调诗歌的暗示、朦胧特性,注重诗歌的自我表现功能。受到了西方现代派诗人的影响,并注重东西方诗歌的连结与沟通。
2、言志派散文:在周作人的影响下产生的散文流派。借鉴明人小品及外国随笔等,形成了自然隽永、冲淡平和的风格,具有“闲适”的特征。同属该派的作家还有俞平伯、废名等。
3、京派小说:30年代由活跃于北方的京派作家所创作的小说,作者以文学研究会成员为主,持文化保守主义立场,远避政治和商业势力。作品多为乡村中国和平民现实题材,具有从容节制的古典审美趋向,开创了比较成熟的抒情体和讽刺体小说样式,代表作家有沈从文、废名、芦焚等。
4、“左联”:即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0年成立于上海。是在中共的指示下,为对抗国民党的文化围剿,由原创造社、太阳社作家联合鲁迅等“同路人”作家而成立的革命文学组织。主要从事的活动有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推动文艺大众化运动等。
5、“第四种戏剧”:指出现于1956-57年间的一些题材、风格上有所开拓的剧本,因题材不同于写工人(先进和保守思想的斗争)、农民(入社和不入社的斗争)、部队(敌我斗争)的剧本,而被称为“第四种戏剧”。如《洞箫横吹》、《布谷鸟又叫了》等。
6、先锋小说:80年代后期,随着一批年轻小说家在小说形式上进行的实验而出现的创作现象。重视小说的“虚构性”以及“叙述”在小说方法上的意义。主要作家有马原、洪峰等。
7、人文精神论争:发生于90年代初的文化论争。主要涉及80年代知识分子启蒙理想破灭后的精神危机、面对大众文化的反应等等,围绕知识分子的精神价值和社会功能问题展开。展现了官方、精英、大众三种文化互渗、混杂的情况。8、“陕军东征”:90年代初,陕西作家陈忠实的《白鹿原》、贾平凹的《废都》等作品出版后,在北京等地引起热烈反响,该现象被称为“陕军东征”。
二、1、要点:重理念,把散文创作作为思索方式;讲究结构,叙事与议论结合;平淡明白,善于从平凡生活中发现哲理;追求高远情境,严谨而有韵致。(具体例子可举丰子恺《肉腿》、《半篇莫干山游记》等在琐屑之中见真情、细微处发现宏旨;夏丏尊《白马湖之冬》结构缜密、素淡的文笔中溢出情思等。)
2、要点:发掘生活中的喜剧因素,并转化为具有“喜剧趣味”的戏剧(“欺骗”的母题,《一只马蜂》等);讲究戏剧结构,独幕剧采取“二元三人”模式(二元对峙,第三者起引发或化解矛盾的结构性作用,矛盾双方是对比、对照而非对立关系,《压迫》、《酒后》等);智慧、幽默的戏剧语言(《北京的空气》对北京主人的揶揄,《压迫》中巡警例行公事的问话等)。
3、要点:《布礼》、《春之声》等以人物意识的流动组织情节、结构作品,学习西方意识流小说的手法;《坚硬的稀粥》、《来劲》等用戏谑、夸张手法,带有荒诞色彩;《活动变人形》等仍回到“写实”小说的路子,表现知识分子的身心痛苦和反省精神;“季节”系列长篇小说等的“话语狂欢”;对心理、意识和情绪等进行分析和联想式叙述,形成流动倾泻的叙述方式:语词上的变化和多样组合,不断展开的变化的句式,对于夸张、机智、幽默才能的充分展示等。
4、要点:注重“个人化写作”,表现出深刻鲜明的性别经验,一方面是更为清晰的“女性视点”,另一方面是对女性自我成长过程中的生命经验、身体欲望的独
白、自传式书写,包括女性的身体觉醒、自恋、同性恋、幽闭的心理状态、创伤性心理体验等。(例如林白《回廊之椅》中对女性间情感的描写,《一个人的战争》对女性个人化记忆的凸显,以及对性体验和身体感受的描写;陈染《私人生活》中的女性成长主题以及反叛性立场等)【注意:题干的表述似乎有点问题,“女性主义”可以是文学批评的一种方法,但对于作品,却很难说什么是“女性主义小说”。实际上这个概念尽管也有人用,可用得并不普遍。不过无论如何,既然题目中说的是“女性主义小说”,就不能完全等同于女作家的小说,答题时主要论述的对象应该是陈染、林白等比较符合女性主义批评标准的作家,宗璞、谌容等性别特征不明显的作家作品可不论,至于张洁、铁凝等人的作品,其中不少也体现了比较鲜明的性别意识,只是不好完全归结为“女性主义小说”。当然出题和批卷的老师也未必会太较真,这从近几年试题中用来指称女作家创作的文本的概念(女性叙述、女性主义小说、女性小说)之随意就能看出来。因此,只要你答出的“基本特征”能够跟“性别”沾边,对于选择哪些女作家来论述也不必太计较。可参考《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中女性主义批评的一章。】
5、要点:30年代初最初发表的诗作《芦笛》、《大堰河——我的保姆》等,受到波德莱尔等西方现代诗人的影响,同时表现出与多灾多难的民族之间的血肉联系,并具有独立意志和自我意识;30年代末出版的诗集《北方》和长诗《向太阳》等标志着诗人走向成熟,形成了诗人独特的诗歌意象——大地与太阳,以及忧郁的诗绪,艺术上强调瞬间印象、感觉的捕捉,在与西方象征主义结合的同时也与古典诗歌取得了内在联系,在形式上提倡自由体诗;四、五十年代坚持写作自由、独立创作的理念,并因此在历次运动中屡受打击,其间主要作品有表现独立不屈精神的《礁石》等,但《在智利海岬上》等作品也体现出了参与当时的宏大叙事的愿望;在丧失写作品资格20年后,70年代末重返文坛时延续了独立的诗歌立场,同时作品中显示了饱经忧患而洞察人情世态的意识,情感表达为哲思所充实,语言、句式更加简洁凝练,重要作品有长诗《在浪尖上》、《古罗马的大斗技场》、《光的赞歌》,及短诗《鱼化石》、《盆景》等。
三、1、提示:参考书中虽介绍了鲁迅杂文的思想和艺术特征,却没有涉及到前后期的对比,所以答此题时不能生搬硬套书中的结论。鲁迅杂文创作的“前后期”应该以何为界线有不同的说法,个人以为以1928年的“革命文学”论争划界较为合理。不过如果对此问题不清楚的话也可以避开,只要知道所谓“后期”是指鲁迅思想左倾以后即可。前后期的差异比较好说,只要对鲁迅杂文稍稍熟悉一点就很容易归纳,比如前期杂文多可归结为文化批评(《热风》中与复古派的论争、《坟》中的《春末闲谈》《灯下漫笔》等文),“向左转”之后的作品则政治色彩明显增强(《二心集》对民族主义文学、新月派等的批判);前期杂文主观性、个人化的倾向更加明显(《热风》中的随感录、《华盖集》中与现代评论派的论战),后期杂文则有很大部分可看做是鲁迅作为左翼阵线中的一分子,向敌对阵营的发难(如《南腔北调集》中与“第三种人”的论争)等。归纳相同之处(“内在命脉”)相对难一些,需要对鲁迅杂文有较为全面的把握。如果拿不准,也可参考课本里的说法,比如批判性、否定性、攻击性的特色等等,但最好还是能引申出自己的观点,例如,课本中论述鲁迅杂文的批判性时,最后提到了鲁迅的“立人”理想和彼岸关怀,如果能由此生发开去,谈谈“立人”理想在前后期杂文中的不同体现,或者对现实的批判与彼岸关怀在前后期以不同形式达到的对立统一,那么就有可能写出让老师眼前一亮的答案。
2、提示:这是一道鲜见的基本上可以从书中找到答案的论述题。当年的参考书
《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著)中对余华八、九十年代小说的变化有专门论述,今年新的参考书《中国当代文学60年》对此也有提及。不过完全照抄书中的结论肯定拿不到高分,答题时最好能够与对具体作品的分析结合起来,比如论述余华80年代对暴力、死亡的冷静叙述以及背后的愤怒时,可以对《十八岁出门远行》、《现实一种》等稍加分析(而不是简单提及),也可以谈谈《鲜血梅花》是如何通过对武侠小说的戏拟来颠覆人们的日常经验的;论述90年代作品与现实的关系缓和、不再完全排斥“日常经验”时,可以举《活着》或《许三观卖血记》为例。至于变化的原因,可以按照参考书中的说法来答,即余华意识到,作家的想象力和对于“真实”的揭示,并不一定都要采取与日常经验相悖的方式,这种变化更重要的是来源于他与“现实”的态度的调整。也可以从其他的角度来分析,如八、九十年代不同的时代氛围,以及作家创作时心境的变化等等,只要能说出道理来就好。
09年
一、1、《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指李大钊、陈独秀、周作人等在《新青年》的“随感录”专栏发表杂文的作家,以鲁迅最具代表性。这些杂文大都以随感形式对现实做出敏锐的反应。
2、“爱美剧”:即“业余剧”,是针对文明新戏的职业化与商业化引起的弊端,而提倡的一种戏剧运动。具有非营业性的特点,以提倡艺术的新剧为宗旨。由此形成了20年代初北京各高校学生业余演剧的高潮。
3、七月诗派:受艾青影响,以胡风为中心、《七月》等刊物为主要阵地而形成的青年诗人群,提倡革命现实主义与自由体诗,同时强调在诗歌中融入个人体验。主要诗人有鲁藜、绿原、牛汉等,在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有巨大影响。
4、《天山牧歌》:闻捷50年代出版的诗集,内容多表现新疆少数民族的生活。借鉴苏联诗人的“生活牧歌”,以牧歌笔调来处理颂歌题材,展现出用抒情格调来叙事的艺术才能。
5、《公开的情书》:靳凡文革后期的中篇小说,曾以手抄本形式流传。作品没有完整的情节,而是由几个青年之间的通信构成,具有强烈的思辨色彩,表现出以“科学”救国的理想和启蒙的精英意识。
6、《有关大雁塔》:韩东的诗歌。以平淡、冷漠的语调,写出了参观大雁塔的游人们的无聊,对朦胧诗人杨炼在《大雁塔》中赋予这座建筑的历史内涵进行了有意的消解,而强调了日常生活本身的琐屑和平庸。
二、1、要点:白话文的全面推广;外国文学思潮的广泛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文学理论建设取得初步成果;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实绩。
2、要点:具有自然亲切的氛围,是作者与读者的精神对话;有平等、开放的品格,同时充溢着率真之气;对童年的回忆中,充满个体生命的童年时代与人类文化发展的童年时代所特有的天真之气;展现“爱”与“死”的人类生存基本命题;部分作品讽刺、批判了旧伦理道德和玩弄人的生命的“正人君子”,也体现出现实关怀的一面;具有洒脱、闲适的特点,显出余裕、从容的风姿。
3、要点:该诗化用了中外两个典故:笛卡尔著名的哲学命题“我思故我在”和《庄子》中“庄生梦蝶”的寓言。但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是通过“我思想”确立了一个理性的“我”的主体存在,而戴望舒的“我思想,故我是蝴蝶”则生成了一个诗化的富于艺术美感的“我”的主体。诗人继而想象作为蝴蝶的“我”被一万年后的一朵小花召唤,这只蝴蝶由此展开斑斓的彩翼穿越一万年的时间隧
道(“无梦无醒的云雾”)与小花达到了契合。诗人企图表达的,似乎是人的思想具有一种审美化的超越性:人的肉体也许会衰老消亡,但人的思想却能穿透未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具有一种永恒的价值,正像庄子梦中的蝴蝶可以聆听到万年后小花的轻轻呼唤一样。同时,诗歌中营造的朦胧、飘渺的氛围,也隐晦地传达了诗人彷徨、颓唐的心境,写出了一个“寻梦者”的抑郁和苦闷。
4、要点:巴金在他的5集《随想录》中,以“讲真话”为写作原则和反思的精神支点,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把对历史的反思,对自我的拷问,对文革中死难的亲友的追忆,对他不能认同的某些思想言论的批判,质朴而直白地讲述出来。他对历史持坚定介入、干预的姿态,以启蒙知识分子意识思考重大历史事件,以期警醒社会民众,同时也以强烈的自省意识,对自己的行为、心里做无情的解剖。杨绛的《干校六记》等文中,则与历史事件保持了一定的距离,对历史取平静审视的态度。她并不以“文化英雄”的姿态大声疾呼,而是将笔触专注于大时代、大事件中的小插曲,以含蓄的文字和温婉的语气,记述着个人的见闻和感受,展示着形形色色的众生态,同时也能见到时代的光影。但是,在巴金和杨绛的风格几乎完全相反的叙述中,却都写出了“文革”时代的荒谬和个人内心的隐痛,以及作者从不同层面对历史的反思,只是二者采取了不同的姿态:前者激烈沉痛,后者冷静平和;前者直白,后者含蓄。
5、要点:林白、陈染的作品中都表现出深刻、鲜明的性别经验,她们一方面具有非常清晰的“女性视点”,另一方面对女性自我成长过程中的生命经验、身体欲望进行了独白、自传式书写。例如林白的《回廊之椅》中,就通过对主仆两位女性间情感的描写,表达了女性独特的生命体验和生存状态,并暗含着对男性中心社会的反讽;《一个人的战争》中讲述一个名叫多米的女孩的成长经历,女性个人化的记忆得到了凸显,同时对性体验和身体感受进行了大胆的描写;陈染的《私人生活》集中体现了女性成长主题以及反叛性立场,而《与往事干杯》等作品则表现了现代都市的女性生活和女性经验,尤其是独居的知识女性的生活历程和情绪体验,叙述方式带有明显的自传色彩。
三、1、提示:可以以郭沫若提出的“失事求似”的历史剧创作原则为中心来进行论述,这一原则是指尽可能真实、准确地把握历史精神的实质,在此前提下,具体事件则可以与史实有出入。如《屈原》中虚设了婵娟等历史上不存在的人物,并有意曲解张仪等人物的面貌,但同时力图真实地表现历史悲剧精神,《高渐离》中对秦始皇的描写也是如此。另外强调作品的时代性、现实针对性和政治性,如《虎符》、《棠棣之花》、《屈原》等都暗含了时代所提出的反抗国民党法西斯专政的民主要求。同时强调主观性与抒情性,如《屈原》中的“雷电颂”等。
2、提示:可称为“寻根文学”代表作的作品有很多,如贾平凹的“商州系列”小说、李杭育的“葛川江小说”、阿城的《棋王》、《遍地风流》、郑义的《远村》、《老井》、韩少功的《爸爸爸》、郑万隆的《异乡异闻》、王安忆的《小鲍庄》、扎西达娃的《系在皮绳扣上的魂》、张炜的《古船》等等,另外杨炼的大型组诗《礼魂》等诗歌也常被归入“寻根文学”范畴,但这些诗极为晦涩,而且要与其他作品做对比也很困难,所以最好从上述小说中选择自己所熟悉的来分析。无论选择哪些作品,分析时要记住“寻根文学”的基本特征,如对世俗日常生活、对风俗及地域文化的兴趣;对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以外的“非正统文化”的仰慕;艺术探索上对福克纳、马尔克斯等的借鉴,把对于生活场景、细节的真实描绘与幻想、象征、寓言结合等等。
中国语言文学:
07年
一、1《国语》 2《论语》 3枚乘 4飞鸟相与还 5王羲之
6《伶官传序》 7苏轼 8柳永 9讲史 10《救风尘》
11归有光 12金圣叹 13《清忠谱》 14梅村体 15鲁迅
二、1、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的文学体裁。通常是对某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解释,有的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
2、唐传奇: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它受六朝志怪小说和史传文学等的影响,多以史家笔法,记奇闻异事。情节比较复杂,结构完整,语言典雅华丽。
3、以诗为词:对苏轼词的创作特点的概括。具体表现包括使用题序、大量用典、吸收诗赋中的语汇等等。由此开拓了词境,极大地丰富了词的表现力。
4、临川四梦:又名“玉茗堂四梦”,明代剧作家汤显祖所著四种传奇剧本的合称,即《紫钗记》、《还魂记》(即《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其中以《牡丹亭》的成就最高。
三、提示:此题出得颇有趣,拿出祖孙二人的两首诗要求考生比较。两首诗非常相像,都是由自然景物触发诗人的感伤情绪。前者把握住了早春时节自然物候的变化以及客居他乡游宦之人的心理感受,开篇点明自己孤身一人远离家乡的处境,进而指明在这样处境中的人对季节的变化特别敏感,往往触目惊心,引动思乡之念,以下两联即着重描写早春景象,结联“忽闻”突转,勾起自身触景之情,响应首联,形成完整的艺术结构。后者写出了洞庭湖浩翰汪洋的不凡气势,亦触景伤情,写自己身世的凄凉孤寂和对时局的忧虑。首联即揭示登楼的题旨,写自己宿愿终偿的欣喜之情,颔联夸张地写出了登楼所见,颈联则写登临所生之情,景物的阔大和孤身漂泊的痛苦互相映衬,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末联仍是登楼时所感,然已由自身及于时事国运,表现了诗人在个人不幸之时犹不忘时局的高尚品格。两首诗中的景物描写与情绪抒发都结合得非常完美,但又各具特色:前者是以优美的春色引动自身的思乡之情,后者则是以壮美的气象,反衬诗人悲凉的晚景和感时忧国的情怀。
四、周易正义、尚书正义、毛诗正义、周礼注疏、仪礼注疏、礼记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春秋公羊传注疏、春秋榖梁传注疏、孝经注疏、尔雅注疏、论语注疏、孟子注疏。【注意:此题难度极大,只写出十三经名称的不能得分。】
五、專懷爐廣
六、1、伐通乏,使疲乏 2、藝,种植 3、視通示,使看到 4、信通伸,伸展
七、1、倒装句。难道这是为了我吗?是为了继承先君的友好关系啊。
2、倒装句。时间不断流逝,岁月不会等待我们。
3、兼语句。上天让百姓生息,并给他们树立君王。
4、“难”字为意动用法。他不把代替国君而死看成难事,这样的人我不该杀他。八、
晏婴,字平仲,莱地夷维人。服事过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因为节俭和勤勉于政事,而受到齐国人的敬重。做了齐相之后,吃饭时不用两样肉菜,妾也不穿丝绸。
越石父这个人十分贤能,但陷于监牢之中。晏子外出时,在路上遇见他,便解下左边的骖马将他赎出来,载着他回到府里。晏子没有告辞就走进了内室。过
了些时,越石父对晏子说要绝交,晏子非常惊诧,提衣整帽,连连谢罪说:“我晏婴虽无仁德,但却将你从困境中挽救出来,为什么你这么快就要求绝交呢?”石父说:“话不能这么说。我听说君子只在不理解自己的人那儿受委屈,而在知己面前是能够施展才能的。当我被囚在牢中的时候,那些人是不了解我的。您既然已经知道我的本领并且赎出了我,就是我的知己,既是知己而不按礼节待我,那实在不如在监牢之中。”晏子于是请他进屋,待他为上宾。
晏子做齐相的时候,有一次出门,他的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窥视她的丈夫。她的丈夫为晏子驾车,抱着大伞盖的柄,扬鞭驱马,意气扬扬,很是满足。回家后,他的妻子请求离开他。丈夫问是什么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长不满六尺,却做了齐国的相,名声显赫于诸侯。今天我看他出门,见他思虑非常深远,总是态度谦和。而你以八尺之躯去做人家的车夫,但看你的意气,还自感满足。我因为这才要求离开你。”后来,丈夫便自觉地控制自己。晏子感到奇怪,便问车夫,车夫如实地回答,晏子就推荐他做了大夫。
九、提示:诗中的“亚洲铜”指的是铜黄色的中国土地,知道了这一点,这首诗就非常好分析了:其核心内容是表达诗人对于我们苦难的民族的生存境况的文化反思。全诗分四节,在第一节中,诗人点出“亚洲铜”(黄土地)是接纳着“祖父”、“父亲”和“我”的“惟一的一块埋人的地方”,暗示出贫瘠的黄土地是我们世世代代无法逃避的生存背景,它饱含了我们命运中的全部苦难、屈辱与辛酸;第二节则用相互之间跳跃性极大的一组自然意象,传达了诗人对于民族苦难命运的深沉思索以及隐秘的反抗意向;第三节出人意料地一转,通过将“白鸽子”写成“屈原遗落在沙滩上的白鞋子”的大胆联想,将现实与历史联结在一起,也让全诗显得更加厚重;第四节对前三节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给予进一步的深化,它通过一场想像中的“击鼓”舞蹈(仪式舞)所呈现出来的表面狂欢图景,于内在的深层痛苦中传达出我们对于生命和生存的虔诚祈祷与美好憧憬。可参见张志忠老师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导读》中对该诗的解析。
08年
一、1、康熙字典:成书于清康熙年间,由张玉书、陈廷敬主编。按部首排列,采用先音后义的释字体例。是我国清代以前收字最多的一部字典。
2、如字:古籍注释中的术语。表示在特定上下文里,某字要按其本来的音读。
3、连绵字:汉语中单纯的复音词绝大部分为连绵字,其中的两个字仅代表两个音节,没有独立的意义。
4、旁转:指在古韵中,阴、阳、入三类韵部的字在本类之内跟邻近的韵部押韵、谐声、通假的现象。(参考书中没有。较偏)
5、笺:古籍注释的一种,是对“传”的阐发、补充与修正。
二、在尧的时候,天下还没有平定。洪水乱流,在各处泛滥。草木生长茂盛,禽兽大量繁殖,粮食不能成熟,野兽威胁着人们。中原各处都纵横交错地遍布着鸟兽之迹。尧只为此而担忧,他选拨舜来治理这种局面。舜派益任掌管火的官,益放大火焚烧山野沼泽地带的草木,野兽就逃避躲藏起来了。禹又疏通九河,疏导济水、漯水,让它们流入海中;掘通妆水、汉水,排除淮河、泗水的淤塞,让它们流入长江,这样一来,中原地带才能够耕种并收获粮食。
三、僖公三十三年春季,秦国军队经过周王都城的北门,战车上御者左右的人都脱去头盔下车致敬,随后有三百辆战车的将士都是跳上车去的。王孙满当时年纪还小,看到了就对周王说:“秦国军队不庄重又没有礼节,一定失败。不庄重的
人必然缺少计谋,无礼节的人必然不谨慎。进入险地而又不谨慎,还没有谋略,怎能不打败仗呢?”秦军到达滑国时,郑国的商人弦高正准备到周国做买卖,碰到秦军,先送了四张熟牛皮作引礼,再送十二头牛犒劳秦军,说:“敝国国君听说您准备行军经过我们那里,谨来犒赏您的随从。我们不忝贫乏,您的随从在我国停留时,若住下我们就准备一天的供应,若离开我们就提供一夜的保卫。”弦高同时又立即向郑国报告。郑穆公派人去探看杞子等住的馆舍,发现他们正在整理装束、磨砺兵器、喂饱马匹,就派皇武子辞谢他们,说:“诸位久住在这里,我们的干肉、粮食、牲口也都竭尽了。为了诸位离开之后设想,郑国有原圃,你们秦国也有具圃,你们到那里去猎取麋鹿,以使我国得以休养生息,怎么样?”于是杞子逃到齐国,逢孙、杨孙逃到宋国。孟明说:“郑国有准备了,不能存有希望了。攻打郑国不能取胜,包围它又没有后援,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消灭了滑国就回去了。
免:脱下乘:一辆车市:做买卖韦:熟牛皮吾子:您
具:准备遽:立刻厉:使锋利秣:用草料喂冀:希望
四、1雨雪霏霏 2曹植 3飞鸟相与还 4刘义庆 5气蒸云梦泽
6李白 7东船西舫悄无言 8柳永 9陆游 10却是旧时相识
11白朴 12李贽 13袁宏道 14赏心乐事谁家院 15红楼梦
五、1、楚辞:战国时期,由楚国诗人屈原在楚地民歌基础上创立的一种诗歌类型。用楚地乐调,内容也多与楚国的风物有关,具有浓厚地方特色。
2、律诗:唐代形成的讲究平仄、押韵、对仗的有严格格律要求的诗歌,由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构成。分七言和五言律诗。
3、元曲:元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样式,包括成套的戏剧和散曲。戏剧里有杂剧和南戏两类,散曲则是一种诗歌,又分为小令、套数等。
4、桐城派:清朝以来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因代表人物刘大櫆、方苞、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而得名。提出“义法”说,崇尚“雅洁”的审美标准。内容多是宣传儒家思想,尤其是程朱理学。
六、提示:该年的诗词分析题出题思路与前一年很不一样,07年是比较风格非常接近的两首诗,而08年的题目中,两首诗虽然都是盛唐诗人的作品,但前者是边塞诗,而后者则是写隐逸生活的。《从军行》写的是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断,通过写军中宴乐表现征戍者深沉、复杂的感情。首句写随舞蹈的变换,琵琶又翻出新的曲调;但次句马上说明,舞曲包含的情感内容并无变化,仍是离别之情;第三句进一步写乐曲带给诗人的心理感受;末句则宕开一笔,写月照长城的莽壮阔而悲凉的景象,也使诗的格调由哀怨变为壮阔。《山中与幽人对酌》写的是在山中与友人饮酒的情景,颇具超凡脱俗的意趣。首句点题,同时“山花”衬出了环境的幽美;次句极写饮酒之多,而且极写快意之至;第三句化用陶潜的典故,表现出一种率真的风度;末句承上句,表明诗人意犹未尽,也造成了曲折顿宕的效果。从内容上看,似乎很难发现两首诗的共同点,但是我们不妨从当时的时代特征——所谓“盛唐气象”——着眼来寻找答题思路。“盛唐气象”是对盛唐时期诗歌的总体风貌特征的概括,其特点是笔力雄壮、气象浑厚。这一特点在两首诗中都有典型的表现,无论是前者写边塞生活还是后者写隐逸情怀,都写得落落大方,大气磅礴,同时又都不事雕琢,浑然天成。这种时代氛围的体现才是这两首诗内在的相通之处。
七、提示:这是穆旦晚年的一首诗。与诗人40年代的作品一样,在这首诗里我们仍然能看到那种人的生存困惑,撕裂的自我形象,但却少了以前的那种尖锐与
紧张,转而采用了朴素、冷静的语调。诗人在他曲折的生命旅途即将走向终点之际,以回想式的笔触,揭示着现代知识者的精神悲剧。首节一开始就点明,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本身就是一件偶然的事件,接着用搭在“沙上”的“临时的帐篷”、笼罩在头上的“一颗小星”,暗示出一种不稳定、不平衡的生存状态;次节则对人的信仰、信念提出了质疑;第三节写的是在现实世界中的悲剧处境,同时也隐约透露出一种反讽与自省;第四节用了一连串极具陌生化效果的表达(贴在“另一个世界”的“寻人启事”、“空室的惊讶”、“一场梦等他去睡眠”、“谣言”“等着创造他”),表现了对于外部世界的荒谬体验。注意诗的题目是《自己》,但是每节诗都以“不知那是否确是我自己”这样一个几乎略显啰嗦的句子结尾,表明的正是现代人的无家可归感,和迷失自我的困惑与迷惘。另外除了每节的最后一句,诗中大部分用的都是第三人称(“他”),这也在暗示着一个分裂的主体。王家平老师的《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诗歌研究》中对此诗有专门的论述,可参看。
09年
古代文学部分:
一、1吾将上下而求索 2司马迁 3夕露沾我衣 4干宝 5竹喧归浣女
6杜甫 7沧海月明珠有泪 8秦观 9黄庭坚 10烟柳断肠处
11马致远 12徐渭 13李梦阳 14眼看他楼塌了 15《儒林外史》
二、1、风雅颂:《诗经》中的文体分类。“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大多数是民歌。“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分为大雅和小雅。“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音乐可能比较舒缓。
2、不平则鸣:韩愈在送《送孟东野序》中提出的创作主张。强调文章著作皆因心中有感而有所发,尤其是“不平”的情感。肯定了文学的自我表现功能和社会批判功能。
3、三言二拍:明代五本短篇小说集的合称。“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合称,作者为明代冯梦龙。“二拍”则是中国拟话本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作者为凌蒙初。
三、提示:这首词作于熙宁八年(1075年)冬,此时正是苏轼词风正式形成的时期。而《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公认的苏轼本人乃至整个中国词史上的第一首豪放词,它拓宽了词的境界,在词的风格上别树一帜。对于如此重要的作品理应有所了解,不过即便不知道该词的历史背景的话,看到题干中特地要求“指出其词史上的地位”,也应该能大致猜出答案。该词上阕叙事,下阕抒情,气势雄豪,淋漓酣畅。起句突兀,用一“狂”字笼罩全篇,写出胸中的磊落之气,“老夫”与“少年”形成强烈反差,形象地透露出内心郁积的情绪;次写围猎时自己的装束,活画出器宇轩昂之态;接着用“千骑卷平冈”形容出猎的盛况;然后转写全城的百姓都来看太守行猎,进一步突出了打猎队伍浩大的声势,并写自己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百姓,让大家看到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下阕先叙述猎后开怀畅饮,“鬓微霜,又何妨”貌似旷达,实则暗示出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处境;接着用汉文帝派冯唐持节赦免魏尚、让他担任云中郡太守的典故,表明希望能够承担起卫国守边的重任;结尾以“天狼”比喻侵犯北宋边境的辽国与西夏,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古代汉语部分:
一、1、《经传释词》:讨论古汉语虚词用法的专著,清代王引之著。共收虚词160个,按古声母顺序排列。多讲虚词的特殊用法,对通常用法论述较少。
2、反切:古代常用的注音方法。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称“某某切”。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合成被注字的音。
3、假借义:与词的本义没有关联的含义。某词之所以具有假借义,只是借用,而不是从本义引申出来的。
4、异体字: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代替,称为异体字。
二、僖公四年春天,齐桓公率领诸侯国的军队攻打蔡国。蔡国溃败,接着又去攻打楚国。楚成王派使者到齐军,说:“您住在北海,我住在南海,牛马牝牡相诱也到不了对方的疆土。没想到您进入了我们的国土,这是为何呢?”管仲回答说:“从前召康公命令我们先君大公说:‘五等诸侯和九州长官,你都有权征讨他们,来辅佐周王室。’规定我们先君可以征讨的范围是:东到海边,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棣。你们应当进贡的包茅没有交纳,周王的祭祀用品供不上,没有用来渗酒的东西,我特来索取;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我特来查问。”楚国使臣回答说:“贡品没有交纳,是我们国君的过错,我们怎么敢不供给呢?昭王为何没有返回,您还是到水边去问吧!”齐军继续前进,临时驻扎在陉。
虞:料到征:讨伐履:足迹践踏的地方入:缴纳
缩酒:渗酒征:索取征:巡狩次:临时驻扎
三、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人之 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於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放勋曰:“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圣人之忧民如此,而暇耕乎?
译文:后稷教百姓耕种收割,种植庄稼,庄稼成熟了,百姓才得以生存繁衍。关于做人的道理,单是吃得饱、穿得暖、住得安逸,却没有教化,便和禽兽近似了。尧又为此担忧,派契做司徒,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道理教给百姓:父子之间有亲情,君臣之间有忠义,夫妇之间有分别,长幼之间有次序,朋友之间有诚信。尧嘱咐契说:“慰劳百姓,使他们归附;匡正他们的过错; 助他们,保护他们;使他们自己得到善性;又救济他们,对他们施加恩惠。”唐尧为百姓这样担忧,还有空闲去耕种吗?
文艺理论与外国文学部分:
1、提示:参考书《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中,是把巴赫金作为意识形态批评的代表人物而论述的,但既然题目中引用的这段话没有提到意识形态,就不必硬往上靠。只是要知道:巴赫金的理论体系是在同俄国形式主义诗学和苏联庸俗社会学诗学的对话、论争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他一方面反对形式主义批评把文学与时代、环境完全分割开来的做法,另一方面反对庸俗社会学批评简单机械地、纯粹以政治和经济的标准评论文学作品,甚至简单地将文学与社会现象加以类比。题目中的这段话说的正是这两层意思。不过如果不了解巴赫金的理论的形成背景也无妨,只要理解了这段话的大致意思(既强调文学与时代语境的关系,又强调不能简单地以社会经济因素来衡量文学,而是要通过“文化”的中介),并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即可。因为这毕竟是专业基础课考试,对考生的要求要比文学理论试卷低得多,只要能知道题目中说的是什么,就不会丢太多分。
2、提示:这句话能够在参考书中找到,即第230页“一个人之为女人,与其说是‘天生’的,不如说是‘形成’的”,只是译法略有不同而已。主要意思是说,是传统的习俗和男权社会的需要造就了女人,波伏娃认为决定两性性别特征的主要原因在社会方面而非生理方面,反对把某些气质特征或行为方式看成某种性别
的人天生具有的,而是强调性别特征的非自然化和非稳定化。女性成长和发展的轨迹已被社会规定了,女性角色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社会强加给她的。联系到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可举波伏娃本人对五位男作家笔下的女性人物的分析为例:她发现他们无论是极力贬低女人还是极力赞美女人,其实都是将女人当做“第二性”来看待,把女人当做男人的附属品或陪衬,波伏娃认为这些男性作家所虚构的女性形象是虚假的关于“女人的神话”。另外《阁楼上的疯女人》中关于“天使”与“妖妇”形象的论述,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看做对波伏娃观点的深化和展开。也可以结合对《简·爱》等作品的批评个案来论述。
3、提示:文艺复兴是14-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它带来了一段科学与艺术的革命时期。文艺复兴文学思潮中的所谓“人的发现”,主要是指这一时期的作品中集中体现出的人文主义思想:主张个性解放,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和宗教观;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蒙昧主义,摆脱教会对人们思想的束缚;肯定人权,反对神权,摒弃作为神学和经院哲学基础的一切权威和传统教条;主张人的自由和平等,反对封建等级桎梏等。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有: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谈》、拉伯雷的《巨人传》等。【这道题出得很奇怪。见前“试题解析”。】
现当代文学与写作部分:
提示:这是近几年来出现在诗歌评论这道题中的最“好懂”的一首诗。和余光中其他的著名作品一样,这首《蟋蟀吟》的主题也是“乡愁”。诗中选取蟋蟀作为寄托诗人思乡之情的载体,这是颇为耐人寻味的:蟋蟀在很早以前,就进入中国诗歌的经典,在距今2500年前的《诗经·唐风》中,就有《蟋蟀》篇,其诗曰“蟋蟀在堂,岁聿其莫”、“蟋蟀在堂,岁聿其逝”等,《诗经·豳风·七月》中也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的句子。蟋蟀因是秋虫,等它入室鸣叫,已是天凉岁暮时节,因此,在凄清的夜晚,对古人来说,听着蟋蟀的鸣叫,最易引起对时光飞逝的伤感,这基本上为蟋蟀入诗定下了调子。这首诗中之所以借蟋蟀写乡愁,一方面确实有诗人的真实感受(在写这首诗之前,他在与大陆诗人流沙河的通信中说:“在海外,夜间听到蟋蟀叫,就会以为那是在四川乡下听到的那一只”),另一方面也通过蟋蟀这一意象,继承了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谱系。诗歌一上来就点出了蟋蟀闯到家里的时间:“中秋前一个礼拜”,中秋是个家人团聚的节日,而身在海外的诗人在这样的时节听到蟋蟀那让人伤感的鸣叫,其心绪自然可想而知,这就为全诗定下了基调;接着写闯进家里的“新客”“怯生生孤伶伶”,明写蟋蟀,实际上也包含着远离祖国、身在异乡的孤独感;随后以细腻的笔调写出了蟋蟀鸣声的哀怨而动听,以及带给诗人的惊喜;紧接着就写到“清脆又亲切,颤悠悠那一串音节/牵动孩时薄纱的记忆”,诗人的童年经验被唤醒,乡愁的主题也逐渐显现出来;诗歌的下半部分写的是入夜以后,先以“瓦罐铜壶”、“瓶子”都听得入了神,来夸张地形容蟋蟀歌声的美妙;接着用奇特的联想“就是童年逃逸的那只吗?/一去四十年又回头来叫我?”把思乡的情绪渲染到了极点;最后几句又回到了现实中,平静的语调中蕴蓄着无尽的怅惘。
五、模拟试题
首都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模拟试题(一)
考试科目:中国现当代文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
1、现代评论派
2、“美文”
3、《白毛女》
4、东北作家群
5、“百花文学”
6、《铁木前传》
7、《白玉苦瓜》
8、学者散文
二、简答题(每题12分,共60分)
1、新感觉派的艺术风格。
2、《画梦录》的艺术探索。
3、《波动》、《晚霞消失的时候》和《公开的情书》三部小说思想艺术成就之异同。
4、朦胧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5、赵树理的小说创作。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比较鲁迅、叶圣陶、钱钟书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异同。
2、以茹志娟、宗璞等的作品为例,论述五、六十年代女性叙述的特征。
333教育综合真题大题答案333教育综合真题大题答案 (感谢 罗老师对本文的有益指导.) 二、辨析题。 46.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主张儿童是教育的中心。 【参考答案要点】 正确。 实用主义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教育思潮。代表人物是杜威、克伯屈。杜威的代表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克伯屈的代表作是《设计教学法》等。 实用教育学认为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 助者,而非领导者,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强调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中心地位,强调学生的自主和自动,将教师置于辅助地位。他们认为,学生是教育过程的中心,全部的教育教学都要从学生的兴趣、需要出发,教师只能处于辅助地位。这与赫尔巴特等人的“教师中心论”相反。 实用主义教育学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理性主义教育理念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对20世纪整个世界的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发展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不足之处是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系统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详见考研暑期强化班讲义p3和p73) 47.孔子私学以《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典籍,教授弟子,这就是“六艺”教育。
【参考答案要点】 错误。 所谓“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是西周时期主要教育内容。 (1)礼:类似政治伦理课,是西周大学中最重要的课程。礼包括了整个宗法等级世袭制度、道德规范和礼仪。 (2)乐:类似综合艺术课,乐的内容很广,形式多样。 (3)射:是射箭,西周贵族子弟到了入小学的年龄,就要接受正规教育,不能射箭的人,不能称男子之称。 (4)御:是驾车,驾车要沉稳、敏捷、熟练,并能随时配合射手,创造有利的射击机会,所以驾车要经过严格的训练。 (5)书:指书写文字,西周的书写工具是刀笔、竹木,字体为大篆。 (6)数:是指计算、算法。 西周的教育内容可以总称为六艺教育,它是西周教育的特征和标志。六艺教育包含多方面的因素。既重视思想道德,也重视文化知识;既注重传统文化,也注重实用技能;既重视文事,也重视武备;既要符合利益规范,也要求内心情感修养。六艺教育有符合教育规律的历史经验,可供后世借鉴。 孔子继承了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吸收选择了有用学科,又根据现实需要发展了“六艺”教育,创设了新学科,充实了教学的内容。在他四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他把所收集的历史文化材料,精心加以整理,编著成“六经”,即《诗》、《书》、《礼》、《易》、《乐》、《春秋》,作为教学用书,后被奉为儒家经典。 “六经”代表了先秦时期的一切文化知识领域,文化、历史、哲学、政治、经济、文学、教育等,作为历史材料,其价值无可比拟。而对中华民族性的影响,
2019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考研经验谈2019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考研经验谈 一直关注首都师范考研联盟这个公众号,也从这里得到了很多指点与 助。如今上岸了,以前总看师兄师姐分享,今天也想写下我考研复习的经验,希望能对2019年考研的学弟学妹有所 助。首师大的美术教育专业课有两门731中外美术史《中国美术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01出版李福顺)830艺术概论《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10月王宏建)我想说的是,这两门专业课若把握住了要点,其相对于考研的这些科目来讲应该是最好复习的一科,但是复习没有捷径可言,所以需要考生本本分分的复习,不能马虎。 在确定好自己要报考的学校和专业后,我觉得最重要是要列一个考研复习计划,算好一天一章节或者一天两章节,反正就是10月之前所有章节必须过一遍,做到心中有数。和很多同学一样,我也会看了后边忘了前边,但是没关系,因为东西已经进你脑子形成印象了,只是现在没想起,等到真正背诵时候就会深层巩固,在看书同时最好整理成笔记,方便后期的背诵。 10月-11月专门背诵。背诵就是直接背诵自己整理的笔记以及大论述题。自己整理的笔记是结合自己复习状况高度浓缩的总结所以背诵起来相对有条理,这时候真的是最痛苦的时候,不断经历着重复遗忘的顺序,加上考试临近,感觉自己压力山大。但是,没关系,只要咬紧牙关经历完这些,就会有柳暗花明的感觉。熬到后期,可以做到差不多是一小时一本书地过。
11-12月依然像之前那个月一样背诵,这时候你会发现内容熟了,背诵没那么吃力会稍微快一点了,但是如果忽然问你一道题你仍然头脑空白,这时候不要泄气,硬着头皮继续背。 12月之后依然是每天都要背,但是适当做一下模拟题,可以调整自己的速度。 最后来说说公共课的复习吧,我是从8月开始复习政治的。8、9月每天花一小时,不用太多时间,主要用于做肖精讲精练和相应的肖1000。10月可以根据自身进度适当增加一些政治复习时间,争取在十月中旬能复习完一遍精讲精练以及做完一遍肖1000。十月的后半个月我用来背风中劲草,主要目的还是针对选择题,也相当于再复习了一遍重点知识点。11月开始政治一天至少要花2.5——3个小时,这时候可以做各类押题卷了,肖8肖4必不可少。大题背肖8和肖4的大题就足够了,如果时间紧迫就只背肖4就好,不过一定得背得滚瓜烂熟。最后一个月政治每天都要占用3小时以上的时间用于背诵,选择题可以一天刷一套保持题感。马原的大题一定要自己试着分析原理写答案,不要直接就看答案。 关于考研英语,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在3月初,我就开始接触真题,除了保留了近两年的英语真题之外,其他近20年的英语阅读真题全部用来练手。在六月份之前,做完一遍历年真题,大约每天1-2篇,并且做精析,将各种长难句抄写在本子上,并且进行翻译(这步工作也是在为以后的翻译题做准备)。6-8月份,也就是暑期结束之前,再刷一遍阅读真题。九月份开学以后,减少英语学习
2019年东北师大教育学考研经验——我的辛酸调剂路2019年东北师大教育学考研经验 ——我的辛酸调剂路 文|孙xp/ 高分网课班学员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农村教育专业 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19年的考研儿,本科是山东省的三本学校,现在已经被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专业拟录取,我的第一志愿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初试成绩是379分,英语69分,政治64分,740教育综合246分。 谨以此文献给我的考研时光。下面我将从学校和专业的选择、心理准备、信息收集,初试备考、复试备考和调剂这几个角度来进行阐述。 一、学校和专业的选择 在择校择专业方面,建议大家先选专业再选择学校。我当初是因为特别喜欢大学里青春的氛围,我特别想留在大学任教,所以报考了教育原理方向,选择北京师范大学是因为我想寻求一种突破。 我特别想知道如果我付出我的努力我能不能上一所最有名气的大学,所以不管周围的人说我飞蛾扑火也好,说我不自量力或者说我不能考上,我都想要奋力一搏。但是后来由于各种原因吧,我的北师大的梦破碎了。 至于我为什么要跨专业,先说一下我的本科专业是生物科学。我觉得是一种宿命,我在大二的时候就觉得我不能再学理科了,我要转战文科,另外再加上一些实习的经历,我选择了教育学专业。 在这一方面,我在嘱咐大家一点,关于跨专业考研,如果你真的是不喜欢原来的专业(不要以就业不好为理由,每个专业学好了都好就业),如果你真的很想从事教育教学专业,我才建议大家报教育学专业,因为就我来看我觉得这个专业竞争真的是太大了,虽然它的国家线不高,但是若想考名校最低的分数线也要360分吧。 二、心理准备 考研是一场持久战,所以当你选择考研的时候一定要多问问自己为什么要考研?是否是别人考我就得考?我是否一定要考上,我是否为了能考上会全力以赴?
2015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考研(文学院)专业目录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历年真题复试分数线答题方法2015年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考研(文学院)专业目录、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历年真题、复试分数线、答题 方法、复习经验指导 一、2014年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考研招生目录 二、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考研2014级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 分数线 学科门类(专业)名 称 分数线 中国古代文学政治、外语、专业课一、专业课二执行国家线, 总分≥367 分 三、2015年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考研参考书
科目书名作者出版社 710 中国语言文 学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 高等教育出版社, 版本不限《古代汉语》(第 1 册)王力 中华书局,1998 年校订重排本《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邱运华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年版 905 中国古代戏 曲史 《中国戏曲通史》 张庚、郭汉 城 中国戏剧出版社, 1992 年版《中国古代戏曲专题》张燕瑾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年修订版 814 中国古代文 学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年版《历代文学作品选》 (6 卷)朱东润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 年版 四、历年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考研真题 2005年中国语言文学考研真题
2006年中国古代文学考研真题
2009年中国古代戏曲史考研真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西厢记》里除莺莺、张生、红娘之外,其他人还有(1),(2)。 2、沈璟的戏曲创作有(3),他主张戏曲创作要(4)。 3、徐渭的代表作是(5)。 4、“玉茗堂四梦”是指(6),(7),(8),(9)四部作品。 5、苏州派的代表作家有(10),其代表作为(11):另一个作家是(12),代表作为(13)。 6、李渔的戏曲理论集中表现在(14)这部书里,他的戏曲创作有(15)。 7、《桃花扇》里除李香君、侯方域外,其他人物还有(16),(17)。 8、《中原音韵》的作者是(18),写作目的是解决(19)问题。 9、戏曲文本中的“占”是指什么脚色(20)。 二、标点下文并解释曲意(10分) [红衲袄](《玉簪记·追别》)
湖南师大333真题及答案5、有教无类:有教无类是孔子私学接受弟子的基本原则。有教无类的本意是,在教育对象上,不分贫富贵贱和种族,人人都可以人学受教育。孔子有教无类的提出是针对贵族垄断教育而言的,孔子提出有教无类并付诸实践,把教育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扩大了教育的基础和人才来源,进一步促进了文化下移,具有历史进步性,有利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
习目的而努力学习的动力。其首要作用在于使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学习,朝哪个方向而努力。 2、学习动机能增强学习的努力程度。大量研究表明,动机水平高的学生能够在长时间的学习活动中保持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坚持完成学习任务的毅力,而动机水平低的学生则缺乏学习活动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3、学习动机影响学习的效果。大量研究表明学习动机能够促进学生取得学业上的成就,但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是总是一致的。有些学生学习动机水平较高,学习成绩却不理想,因为动机只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众多因素之一,进一步研究表明,动机对学习的影响是通过加强努力程度,集中注意力和对学习的立即准备等去间接地增强与促进学习效果的。 答:我国中小学教学采用班级授课制,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对全班学生使用同一种教材,按照同一进度和要求进行教学,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内在潜力,容易使教学产生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主要原因是班级授课制只注重集体化、同步化、标准化,没有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特长和发展他们的个性。
对策: 1、使整个教学过程个别化、个性化,主张用自学辅导以及借助现代教学技术 的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来替代级授课制。 2、另一方面是以级授课制为基础,吸收其他教学组织形式的优点如分组教 学、合作学习等,实现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综合运用,最大限度地发挥级授课制的优势。 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试题 一、名词解释(5﹡6=30分) 1、学习迁移: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对新的学习的影响。简单的说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学习迁移按其效果来看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按迁移的顺序来分,可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把两个维度组合起来,形成顺向正迁移、顺向负迁移,以及逆向正迁移和逆向负迁移四种形式。 2、元认知 p235 3、道尔顿制 p193 4 、四段教学法(找不到,只能找到五段教学法) 5、监生历事制 p113 6、六艺:是西周官学的基本教育内容,即礼、乐、射、御、书、数,有“大艺”、“小艺”之分,书、数是小艺,主要是小学课程,礼、乐、射、御,作为大艺,是大学的课程。汉代以后也把经孔子整理并作为教材的《诗》、《书》、《礼》、《易》、《乐》、《春秋》称为“六艺”。 二、简答题(10﹡2=20分) 1、简述现代教师的基本素养。p85 2、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好的基本关系是哪些?p60 三、分析论述题(20﹡5=100分) 1、试析奥苏伯尔意义学习及其对课堂教授教学的启示。p216 启示:1、注意讲解教学,使学生快速有效地获取知识。 2、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
首师大考研复试班-首都师范大学宗教学考研复试经验分享首师大考研复试班-首都师范大学宗教学考研复试经验分享 首都师范大学建于1954年,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5年成立的通州师范,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北京市与教育部“省部共建”高校。学校现有学科专业涵盖文、理、工、管、法、教育、外语、艺术等,六十多年来已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二十余万名,是北京市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学校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博士点100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个,硕士点141个,专业学位类别14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8个,北京市二级重点学科12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建设学科2个,北京市二级重点建设学科13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培育学科4个,交叉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民政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语委科研基地,1个北京市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1个北京实验室,1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个北京市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工程实验室,1个北京市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协同创新研究基地,4个北京高等学校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7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省、部级设置的研究(院、所、中心)、实验室。 启道考研复试班根据历年辅导经验,编辑整理以下关于考研复试相关内容,希望能对广大复试学子有所 助,提前预祝大家复试金榜题名! 专业介绍 宗教学(英文thestudyofreligion)以宗教和宗教发展史为研究对象的现代社会科学 门类,是哲学的二级学科。宗教学旨在通过对宗教现象、宗教起源、演化、性质、规律、作用的研究,揭示人类社会文化发展规律。宗教学属人文学科范畴。 复试科目与人数 宗教学 (同等学力加试马克思主义哲学综合、中西哲学综合) 复试时间地点
首师大教育学专业早期自主命题真题1998年首都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史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六艺 2、朱卷 3、古文经学 4、著录弟子 5、苏湖教法 6、历事制度 7、三纲五常 8、精庐精舍 9、家学10、官余讲学 二、填空。 1、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产生与到末年被取消。 2、董仲舒的代表作是,朱熹代表作,王守仁代表作。颜之推的代表作。 3、国将兴,必,而中傅…….国将衰,必而轻傅。 4、玉不琢,不成;人不学,不知,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化,教学为先。 三,简答 1、我国奴隶社会的学校分几级?请按级别列出虞、夏、商、周的学校名称。 2、中国封建社会的学校系统形成于何时?请列出唐代的三级学校。 3、九品中正制把人才分为哪九等?如何据此选官?如何升降? 4、王充提出了哪四种培养目标? 5、我国古代积分制产生与什么时候?如何积分?
6、书院与理学家有什么关系? 7、颜元的漳南书院分为哪几斋? 8、韩愈和董仲舒的性三品说有什么异同? 9、为什么要召开鹅湖会议?其影响如何? 10、魏晋南北朝出现了哪些新学校? 四、论述题 1、评朱熹的读书法。 2、孟子的德育思想及其历史与现实意义。 1999年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史考试试题 一、简答 1、六艺 2、有教无类 3、古代字书“三、百、个” 4、颜元“实学”的具体内容 5、书院的教学特点 6、“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7、朱熹读书法 8、墨子十大主张9、春秋战国时期私学的意义10、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 二、解释、 1、生活教育 2、抗大教学的主要原则
3、“四书”“五经” 4、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 三、论述。 1、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 2、蔡元培自治普通教育的目的和内容。 3、《学记》的教育教学原则 4、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 2000年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史考试试题 一、填空 1、相传“庠”这种教育机构产生于()时期。 2、《解蔽》是(《》)中的一篇。 3、《中庸》提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之谓()。 4、汉代中央官学除太学外,还有()和鸿都门学。 5、南朝宋元嘉年间,京师开设有儒学馆,()、史学馆、文字馆 。 6、唐朝在府、洲、县除设有儒学、医学、还有(),以传授道家学 说。 7、宋代文教政策的基本指导思想;(),抑武事。 8、明清学校成为()的附庸,学风恶劣。 9、京师同文馆创办于()年。
首都师范大学历年中国现当代文学试题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课试题 一、请解释下列名词:(每题5分,共60分) 1.“湖畔诗人” 2.“人的文学” 3.丁玲 4.《财主的儿女们》 5.《画梦录》 6.《相信未来》7.“第四种剧本” 8.《创业史》 9.《序言》 10.《干校六记》 11.《烦恼人生》 12《棋王》 二、请结合具体作家作品,简答下列问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简述30年代"海派文学"的特征 2.简述"朦胧诗"的思想艺术成就 三、论述题(三题选二,每题30分,共60分) 1.请结合具体作品,比较鲁迅、沈从文和赵树理的乡土小说的思想艺术成就之异同。 2.请结合具体作品,比较莫言、张炜和贾平凹的思想艺术成就之异同。 3.请结合具体作品,比较萧红、张爱玲、王安忆的女性文学写作之异同。 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课试题 1、请解释下列名词:(12小题,每题5分,共60分) 1.“三大主义” 2.“爱美剧” 3.《海滨故人》 4.《画梦录》 5.《夜总会里的五个人》 6.《我用残损的手掌》 7.《关汉卿》 8.《风雷》 9.《神女峰》 10.《祁连山下》 11.新写实小说 12《平凡的世界》 2、请结合具体作家作品,简答下列问题(每题15分,共60分) 1. 鲁迅小说中“看”与“被看”的关系 2.曹禺作品中的家族关系 3.郭小川叙事诗的思想探索 4.贾平凹散文的艺术特色 3、论述题(从以下2小题中任选一题,共30分) 1.试论述并比较外国思潮对鲁迅、郭沫若、茅盾的影响。 2.试比较莫言《透明的红萝卜》、王安忆《小鲍庄》、汪增琪《受戒》以及韩少功《爸爸爸》中四个孩子的形象。 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课试题 一、名词解释(30分)
首师大考研复试班-首都师范大学计算数学考研复试经验分享首师大考研复试班-首都师范大学计算数学考研复试经验分享首都师范大学建于1954年,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5年成立的通州师范,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北京市与教育部“省部共建”高校。学校现有学科专业涵盖文、理、工、管、法、教育、外语、艺术等,六十多年来已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二十余万名,是北京市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学校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博士点100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个,硕士点141个,专业学位类别14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8个,北京市二级重点学科12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建设学科2个,北京市二级重点建设学科13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培育学科4个,交叉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民政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语委科研基地,1个北京市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1个北京实验室,1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个北京市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工程实验室,1个北京市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协同创新研究基地,4个北京高等学校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7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省、部级设置的研究(院、所、中心)、实验室。 启道考研复试班根据历年辅导经验,编辑整理以下关于考研复试相关内容,希望能对广大复试学子有所 助,提前预祝大家复试金榜题名! 专业介绍 计算数学是由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运筹学与控制科学等学科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个理科专业。 复试科目与人数
北师大教育学考研导师信息解读北师大教育学考研导师信息解读 (感谢 罗老师对本文的有益指导.) 1)教育学原理方向名师简介: 石中英: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理事长,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石中英老师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与教育哲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其研究领域偏哲学方向,近年来对价值、文化、认同、教师领导力研究比较多。石老师与美国和欧洲相关领域研究学者联系紧密,访学、讲座活动较多,学生出国的机会比较多。逻辑思维能力强、外语能力好、专业知识或相关领域(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知识扎实的学生录取机会比较大。 劳凯声: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法律与政策研究所所长。研究领域:教育学原理。劳老师虽然研究领域是教育学原理,但其研究方向偏教育法学、教育政策。可以说,中国教育法学领域的研究劳老师是最资深的教授之一,北师大大部分研究此领域的老师多为劳老师的学生,包括刘复兴(教育政策)、尹力(教育法学)等。 2)课程与教学论 裴娣娜: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兼)。 专业特长:教育基本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裴老师是课程与教学论方向的泰斗级人物,对学生的要求十分高,而且不带硕士,对博士也十分挑剔。 丛立新: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领域:课程与教学论。 郭华: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师范大学“985”工程中国特色教育体系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团队研究员、《教育学报》副主编。研究领域:课程与教学论、教育社会学。 以上这两位教师是课程与教学论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招收硕士。这两位老师比较喜欢名校的学生,倾向于挑选本专业的学生,一般情况下,北师大自己的学生会在保研的时候选择这两位老师。因此外校报考风险较大,除非自身条件极好或者有学术功底已经在核心期刊发表文章,否则即使初试通过,复试的那一关也很难过。一般都是直接推给别的老师。 3)教育史 教育史专业分为中国教育史和外国教育史,该研究方向第一年不分导师,一年后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导师意向等方面指标分配导师,因此在选择的时候可以先不用考虑导师的问题。王炳照先生不带硕士。考博的同学可以考虑。 4) 比较教育学 比较教育学里面的顾明远老师大家就先不用考虑,因为他不带硕士,博士都是万里挑一的,可以等考博的时候好好研究研究。另外,比较教育学专业中北师大有建树的导师有很多,下面将比较详细地做以说明。 比较教育学方向下设的几个专业除了“世界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比较明确外,其余的分得都比较模糊。因为有好多老师都做那个领域,因此,分到哪个老师的可能性都有。其中世界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专业,或者我们更直接地说:比较学前教育专业。该方向的导师只有2个。比较知名的是霍力岩教授,她主要研究英、美国家幼儿教育课程模式及各国幼儿教育政策,其研究成果主要是蒙台梭利教学法和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可以说,在这方面霍老师是权威,其研究多偏定性、文字分析,重研究方法,比较偏爱英语功底深、听说读写比
首都师范大学 古代文学史 题库魏晋六朝题库: ____,千里无鸡鸣。 铠甲生虮虱,________。 ________,去日苦多。 ________,短歌微吟不能长。 牵牛织女遥相望,________。 ________,视死忽如归。 秋风发微凉,_______。 出门无所见,_______。 ________,清风吹我衿。 ________,贤者处蒿莱。 ________,长揖归田庐。 ________,英俊沈下僚。 《与山巨源绝交书》中最具反抗性的言论是________。 “建安七子”是________。 建安时期,____的《____》是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 “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 ________,依依墟里烟。 ________,带月荷锄归。 ________,虚室有余闲。 园日涉以成趣,________。 ________,莲花过人头。 海水梦悠悠,________。 标志南朝乐府民歌艺术最高成就的作品是《____》;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品是《____》。“卷天自高,海水摇空绿”出自____篇,属于___朝的____歌辞。 折柳送别的习俗,始见于___朝民歌____。 对案不能食,________。 ________,何况我辈孤且直。 ________,参差皆可见。 去矣方滞淫,________。 喧鸟覆春洲,________。 ________,长星夜落营。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诗人____《____》一诗中的名句。 鲍照的代表性诗歌作品是《_______》首。 谢《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的名句“______,______”。 文学史上的“大小谢”指的是____和____。 南北朝诗人中,明显地融合了南北诗风的诗人是____;他的代表诗作是《______》首。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品是_____时期______编集的《______》一书。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文章总集是____编纂的《____》一书。 与君离别意,________。 无人信高洁,________。 岁华尽摇落,________。 ________,波撼岳阳城。
湖南师大333真题与答案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 1、学习定势: 2、替代强化:指观察者在模仿榜样的行为时,是以榜样作出反应时所受到的强化为动 力的。即学习如果看到他人的成功行为或受到赞扬的行为,他就会增强同样行为的倾向,如果看到他人失败的行为或受到惩罚的行为就会削弱或抑制发生同样行为的倾向性。 3、文纳特卡计划 4、《国防教育法》 上,不分贫富贵贱和种族,人人都可以人学受教育。孔子有教无类的提出是针对贵族垄断教育而言的,孔子提出有教无类并付诸实践,把教育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扩大了教育的基础和人才来源,进一步促进了文化下移,具有历史进步性,有利于中华民族文
化的发展。 5、湖教法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影响人发展的基本要素。p31 2、简述现代教师的基本素养。p85 3、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和容结构。 4、例举中小学德育工作中五个方面的问题。
3、建立合理的德育工作评价指标体系。 4、提高广大教育者自身的道德素质。 5、在德育目标上,重视学生道德的培养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重视德育目标的层次化系统化,使之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6、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分析论述题。(每题20分,共80分) 1、论联系实际谈谈“动机与学习的关系”对教育的启示 习目的而努力学习的动力。其首要作用在于使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学习,朝哪个方向而努力。 2、学习动机能增强学习的努力程度。大量研究表明,动机水平高的学生能够在长时间的学
习活动中保持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坚持完成学习任务的毅力,而动机水平低的学生则缺乏学习活动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3、学习动机影响学习的效果。大量研究表明学习动机能够促进学生取得学业上的成就,但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是总是一致的。有些学生学习动机水平较高,学习成绩却不理想,因为动机只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众多因素之一,进一步研究表明,动机对学习的影响是通过加强努力程度,集中注意力和对学习的立即准备等去间接地增强与促进学习效果的。 2、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理论及其影响。p178 3、简要论述我国学校教育发展的历史过程与值得借鉴的经验教训。(自己总结)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你所看到的中小学教学实际情况,结合所学的教学理论,概括出教学实践活动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并分析其二个方面的主要原因,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两条思路或两个对策。 总之,把丰富复杂、变动不居的课堂教学过程简括为特殊的认识活动,把它从整体的生命活动中抽象、隔离出来,是传统课堂教学观的最根本缺陷。它既忽视了作为独立个体,处于不同状态的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多种需要与潜在能力,又忽视了作为共同活动体的师生群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多边多重、多种形式的交互作用和创造能力。这是忽视课堂教学过程中人的因素之突出表现。它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与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进而使教学本身也成为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因素,连传统课堂教学视为最主要的认识性任务也不可能得到完全和有效的实现。(摘自叶澜的《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一文)
首师大考研复试班-首都师范大学光学考研复试经验分享首师大考研复试班-首都师范大学光学考研复试经验分享首都师范大学建于1954年,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5年成立的通州师范,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北京市与教育部“省部共建”高校。学校现有学科专业涵盖文、理、工、管、法、教育、外语、艺术等,六十多年来已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二十余万名,是北京市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学校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博士点100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个,硕士点141个,专业学位类别14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8个,北京市二级重点学科12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建设学科2个,北京市二级重点建设学科13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培育学科4个,交叉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民政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语委科研基地,1个北京市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1个北京实验室,1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个北京市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工程实验室,1个北京市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协同创新研究基地,4个北京高等学校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7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省、部级设置的研究(院、所、中心)、实验室。 启道考研复试班根据历年辅导经验,编辑整理以下关于考研复试相关内容,希望能对广大复试学子有所 助,提前预祝大家复试金榜题名! 专业介绍 光学(optics)是物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也是与光学工程技术相关的学科。狭义来说,光学是关于光和视见的科学,optics一词早期只用于跟眼睛和视见相联系的事物。而今天常说的光学是广义的,是研究从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直到x射线和γ射线的宽广波段范围内的电磁辐射的产生、传播、接收和显示,以及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科学,着重研究的范围是从红外到紫外波段。它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复试科目与人数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参考书目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第1页共1页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参考书目 一、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简介 首都师范大学是北京市政府于建国初期创建的第一所高等院校,是一所包括文、理、工、管、法、教育、外语、艺术等学科的综合性师范大学,是北京市按照国家“211工程”标准建设的市属重点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始于1978年,1984年开始培养博士研究生,是我国第二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之一。 二、首都师范大学参考书籍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退出了统考,实行自主命题。它的考试科目包括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774教育学基础综合。其中政治和英语是全国统考,专业课774教育学基础综合是自主命题,没有指定参考书和大纲。774教育综合的考试范围主要包括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中外教育史、教育研究方法,根据历年的试题和大纲,向参加教育学考研的同学推荐以下书籍: 一、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十二所重点师范合编 《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王道俊、郭文安 二、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刘儒德、陈琦 三、中外教育史 《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孙培青 《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吴式颖 四、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裴娣娜 因为教育学考研专业课的分数占300分。所以我强烈建议刚开始备考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研究生的同学们从教材开始,而且教育学考研强调的就是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回到教材中才能达到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的水平。 在这里简单说一下看书的方法和技巧,第一遍的目标是了解,可以快速浏览;第二遍的目标是理解,需要精读,对不理解的内容进行勾画,做标记,可以笔记;第三遍的目标是掌握,需要在第二遍精读的基础上,对不理解的内容各个击破;第四遍的目标是运用,需要将各章节知识点进行前牵后联,完善笔记。·考研英语5500词汇班·2015考研英语复试班·考研政治精品辅导班· 考研数学精讲辅导·考研英语强化住宿班· 考研专业课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2012年中国现当代文学(代码808)真题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48分) 1.《原野》 答:《原野》是曹禺于1937年创作的三幕剧,是曹禺惟一一部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原野》通过仇虎复仇的悲剧反映了受尽地主焦阎王压迫的农民的挣扎和反抗。仇虎受了旧传统道德观念的影响,认为父债子还是天经地义的事。这种非理性的复仇观念,使他的复仇行为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原野》通过一个复仇的命运悲剧故事,深刻地展示出作家对“人生困境”的困惑以及对神秘宇宙的哲学思考。作品渲染仇虎内心的恐惧与谴责,多运用现代主义手法,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 2.熊佛西 答:熊佛西是中国话剧的拓荒者和奠基人之一。他一生创作了27部多幕剧和16部独幕剧,代表剧作有《赛金花》、《上海滩的春天》等。对于戏剧教育,他一贯主张“教育民主”、“学术自由”,坚持“戏剧教学不能拘束于课堂,必须通过舞台实践”。此外,熊佛西提倡戏剧大众化,立足于农村,注目于农民。为此,他进行了戏剧大众化实验,取得了一定成效。 3.“新感觉派的圣手” 答:“新感觉派的圣手”是指新感觉派作家穆时英。穆时英注重心理分析,运用感觉主义、印象主义等现代派手法,来表现大都市光怪陆离的生活。穆时英将新感觉派小说推向成熟,同时也是中国现代”都市文学”的先驱者。他的代表作品有《夜总会里的五个人》、《南北极》、
《白金的女体塑像》等。 4.《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答:《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毛泽东1942年5月在延安举行文艺座谈会时发表的《讲话》。《讲话》明确提出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强调文艺工作者必须到群众中去、为革命事业做出积极贡献。这一文艺方针政策的提出,对我国现代乃至当代的文学创作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文学成为了政治的工具与传声筒,失去了其自主性。《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标志着新文学与工农兵群众相结合的文艺新时期的开始。 5.“样板戏” 答:样板戏是文革时期被树立为“革命样板戏”的以戏剧为主的二十几个舞台艺术作品的俗称,又称“革命样板戏”。“样板戏”一词源于1967年《人民日报》的评论《革命文艺的优秀样板》,首次被确立为样板戏的文艺作品只有8个,它们是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后来陆续出现的京剧《平原作战》、《龙江颂》等9部作品,被称为“样板作品”。样板戏是以江青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激进派进行文艺实验的产物,代表了社会主义试图建立全新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尝试。 6.《北方的河》 答:《北方的河》是著名作家张承志的代表作之一。《北方的河》是以主人公“我”的意识流向构成情节的。黄河是“北方的河”的伟大象征和代表,孕育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北方的河”是我们民族的、历史的、文化的象征物,也暗示着“我”在辽阔的、奔流不息的黄
2018年教育学333(统考)考研真题答案解析2018年教育学333(统考)考研真题答案解析 选择题: 1.某家长认为目前学校课业负担过重,担心会影响孩子创造力和批判反思能力的发展,决定亲自给孩子上课。该事例说明学校教育具有(d) a.正面显性功能 b.负面显性功能 c.正面隐性功能 d.负面隐性功能 【 解析】正向功能是有助于;负向功能是阻碍;显性功能是主观目标与客观结果相符的情况;隐性功能与显性功能相对,指这种结果既非事先筹划,亦未被觉察到。 2.教育工作需要循序渐进,主要依据的是儿童身心发展的是(d) a.差异性和阶段性 b.差异性和顺序性 c.不均衡性和差异性 d.阶段性和顺序性 【 解析】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遵循量力性原则,循序渐进地促进儿童身心的发展;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故本题选d。 3.对人力资本理论提出质疑,认为教育并不提高人的能力,只是用来区别不同人能力的手段,这种观点属(b) a.冲突论 b.文凭理论 c.结构理论 d.劳动力市场理论
【 解析】筛选假设理论,又称文凭理论,它承认教育与工资的正相关,指出这种正相关是通过筛选作用而实现的。但认为教育只反映了个人的能力,并没有增加个人的能力。故本题选b。 4.农耕时代教育的目的是强调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统治者,工业时代兼顾脑力劳动者和体力者的培养。信息时代更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这说明教育的目的受限制于(生产力) a.文化传统 b.生产方式 【 解析】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一个社会的教育目的。 17.1912年蔡元培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中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其中超越政治的教育为() a实利主义教育、世界观教育 b实利主义教育、军国民教育 c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 d军国民教育、美感教育 【 解析】蔡元培认为”教育有两大别:曰隶属于政治者,曰超轶乎政治者。”前者有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分别相当于体育、智育和德育;后者有世界观教育。而美育则是联系二者的纽带。故本题选c。 18.20世纪20年代的”工读主义”教育思潮有一派认为,工读就是用自己的劳动延续求学经费而已,不必去理会什么主义,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 a周予同b胡适c李大钊d王光圻
首师大考研复试班-首都师范大学视唱练耳专硕考研复试经验分享首师大考研复试班-首都师范大学视唱练耳专硕考研复试经验分享首都师范大学建于1954年,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5年成立的通州师范,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北京市与教育部“省部共建”高校。学校现有学科专业涵盖文、理、工、管、法、教育、外语、艺术等,六十多年来已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二十余万名,是北京市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学校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博士点100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个,硕士点141个,专业学位类别14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8个,北京市二级重点学科12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建设学科2个,北京市二级重点建设学科13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培育学科4个,交叉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民政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语委科研基地,1个北京市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1个北京实验室,1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个北京市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工程实验室,1个北京市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协同创新研究基地,4个北京高等学校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7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省、部级设置的研究(院、所、中心)、实验室。 启道考研复试班根据历年辅导经验,编辑整理以下关于考研复试相关内容,希望能对广大复试学子有所 助,提前预祝大家复试金榜题名! 专业介绍 视唱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学科之一,属于识谱技能训练,一般是在教师指导下,调动学生独立运用视觉、听觉、感觉进行积极思维活动练习识谱。通过视唱大量的音乐旋律片段或音乐主题旋律,使学生获取大量的音乐养料、积累音乐素材与资料,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音乐资料及演唱(奏)水平,增加感受音乐和理解音乐的能力。 复试科目与人数
2016年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好考吗,如何制定有效的复习计划2016年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好考吗,如何制定复习计划 首师大教育学老师给同学们系统介绍首师大教育学考研难度,首师大教育学备考规划,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 就是王牌的教育学考研机构! 一、从题型来看,重点考查主观题,无客观题。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研究生考试非统考的第一年,与统考最大的不同就是题型上的变化,教育学考研题型包括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四种类型。参加13年考研的学生也都发现了,非统考的试题题型大部分都没有选择题,各个院校基本延续了统考前的出题规律,参加2016年首师大教育学研究生考试的同学应该都有这个心理准备。 二、从考查范围来看,侧重教育学原理和中外教育史 与教育学统考试题分值分布不同的是,首师大2013年教育学试卷从整体来看,教育学原理和中外教育史在整张试卷中占的比重较大,教育学原理100分,中外教育史占120分。所以,对于参加首师大2016年教育学考试的同学来说,也特别注意这个命题特点。 三、从考查内容来看,重基础,同时与教育研究的前沿问题相结合 从试卷的内容来看,大部分是一些基础内容,像是名词解释中“课程标准”、“教育行动研究”等都是平时 教育学老师在上课时强调的重点,只要平时能够认真复习,基本上都能信手拈来。774教育学基础综合虽然总体很简单,但是它的材料分析题还是很“fashion”的,因为740教育学试题在重基础的情况下,也关注到了当前的教育学理论与教育改革前沿问题。最后一道材料分析题算是整张试卷中最有亮点的一题,材料是美国教授沃特·芬伯格致奥巴马的一封信“请让教育松口气儿”,在复旦大学“教育改革的哲学反思”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沃特·芬

伯格也有关于教育改革的主题发言。解答这个题的关键在于要熟悉教育基础理论和当前教育改革热点,只有把基础知识打牢才能在考试中以不变应万变。 复习安排: 初期学习阶段2015年1月-6 月 第一轮学习,将教育学基本知识串联起来,务必在 6 月之前对 教育学有总体的理解,树立整体框架,如果是跨专业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2010年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代码813)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2010年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代码813)真题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30分,每题6分) 1.《抒情歌谣集》 答:《抒情歌谣集》是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的诗歌合集。但其中柯勒律的诗仅有三首。这部问世之初遭到苛评的诗集开创了一代诗风,成为英国文学史上尤其是诗歌领域里的一座里程碑。它摆脱了多数18世纪诗人所恪守的简洁、典雅、机智、明晰等古典主义的创作原则;在形式上摒弃了在蒲柏手里达到登峰造极地步并垄断了当时诗坛的英雄双韵体;在内容上则以平民百姓日常使用的语言描绘大自然的景色和处身于大自然中的人们的生活,抒发了诗人的感受和沉思,开创了探索和发掘人的内心世界的现代诗风。 2.《第二十二条军规》 答:《第二十二条军规》是美国当代作家约瑟夫·海勒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是黑色幽默派的代表作。约瑟夫·海勒以二战为背景,描写了一支驻扎在意大利附近的美国空军部队的军营生活,无情地嘲讽和抨击了黑暗的现实,揭示了深刻的社会危机,表达了人必须作出人生选择的思想。小说以喜剧的方式表现悲剧性的内容与主题。小说利用荒诞不经的情节,反讽俏皮的语言,描写人难以摆脱的困境,揭示了现实生活的荒诞不经,在笑声中嘲笑了社会,但是饱含着辛酸与无奈。小说成功塑造了“反英雄”形象;通过“人像展览式”的戏剧性结构构建了一个荒诞的世界,整体上显得凌乱破碎,但呼应了小说的荒诞氛围。 3.《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答:《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是德国诗人亨利希·海涅创作的政治讽刺长诗。作者于
1843年深秋在离开德国12年后重回祖国的旅行,是创作这首长诗的基础。他认为,德国现存制度是那样腐朽和落后,而反动政府企图用假象、伪善和诡辩来掩盖自己的腐朽,这只能是一个不切实际的童话般的幻想。诗人用一切生机都已死灭萧条的冬天来象征德国社会的昏睡和停滞,所以“童话”前又冠以“冬天”。海涅在作品运用了多种讽刺手法,把自己的批判融合在讽刺艺术中,使其称为一部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伟大作品。 4.威塞克斯小说 答:威塞克斯小说是指19世纪英国小说家哈代创作的以家乡为背景的小说。威塞克斯是作家的故乡英国西南部多塞特郡的占称。哈代用威塞克斯作为同一背景,将不同小说联系在一起.所以这些小说因而得名。这些小说描绘了资本主义的入侵对宗法制农村社会和农民生活的毁灭性影响,展现了威塞克斯农村社会的悲剧性历史。其中,小说对宗法制农村社会的怀念之情,对家乡自然风光、人情风俗的描写,使得威塞克斯在小说中具有了生命。这些作品包括《绿荫下》、《远离尘嚣》、《还乡》、《卡斯特桥市长》、《林地居民》、《德伯家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等。 5.《旧约》 答:《旧约》是犹太教圣经,也是希伯来民族文学遗产的总汇。《旧约》原文为希伯来文,其内容主线是讲上帝与其子民希伯来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故事。后来从犹太教直接诞生了世界三大宗教中的两个——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并随这两大宗教的传播,旧约全书被翻译成世界各国文字,对世界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二、简答题(70分,每题14分)

发表评论

|京ICP备18012533号-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