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时代小学小学直接考研究生的还去国外留…来自永恒的边缘123…(时代小学介绍)
?????往期清华经验贴(22经验贴还在陆续更新中,敬请期待哦~)
?22清华状元丨用5%的努力去撬动95%你无法决定的事情,你我都可以做到22上岸清华丨路终有尽头,但星火永不坠落,初试第5学长经验谈22上岸清华丨愿此身恰似弄潮儿,曾过千重浪且喜归来无恙,清华保过一对一学姐经验贴~22上岸清华丨清华双非上岸,健康传播方向第2名!有梦就去追吧~
?【22上岸清华】既然决定要走这条路,那就莫论风雨兼程21上岸清华丨学硕初试第8:5个月全身心备考,为清华拼一场,已经足够伟大21上岸清华丨学硕复试状元,总分第三:从北大转清华,选择比努力更重要!21上岸清华丨学硕初试第三、总分第二:在特别的时刻,投中最关键的球21上岸清华丨清华新传终上岸!二战值得!专业课备考这里有掏心窝的建议!21上岸清华丨清华mjc在职备考,一切或许并没那么难~20上岸清华丨清华学硕前3,万字经验贴,超实用!!凡心之所向,素履必往之
?
导读:今天给大家进行经验分享的是22猫哥清华全程班学员,初试399分,这位学员已经工作十多年,从去年4月份开始备考,一战上岸,取得了清华mjc传媒实务与创新方向第三名的好成绩,更重要的是,即便工作时间,英语仍能取得78分的高分,他是怎么学习的呢?一起来取取经吧!?
22猫哥清华班成绩喜报?
?
?
“为啥考”比“怎么考”更重要
?
?我为什么选择在职考研?
?在媒体工作十年,我多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新闻奖,算是小有成绩。但过去这十年,正是中国主流媒体剧烈震荡的十年,部分传统媒体更是如雪崩般遭遇至暗时刻:停刊、停播。如此大背景下,媒体融合不仅是国家战略,更是诸多主流媒体的共同选择。然而,当新技术对媒体产生颠覆性冲击,媒体融合于仓促中前行,传统媒体却面临社会效益上“失声”和经济效益上“亏损”的双重困境。正是带着一系列沉重的疑问,我萌生了重新走进高校深造的想法。正如我在考研复试个人自述《新闻老兵的中场战事》中所做的比喻一样:一个老战士,在战场上厮杀了十几年,拔剑四顾,却发现敌人手中的武器已变成了火绳枪和红夷大炮,这种恐慌和焦虑,真实而刺骨。“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自然就有必要重新走进象牙塔,寻找初心与动力。
?2021年起,我参与了所在单位融媒体云平台的搭建和推广,真实遭遇“本领恐慌”,秒变小学生,很多东西都要从头学起。融媒体云平台的搭建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云计算、5g、大数据……虽然我不是技术人员,但绝不能沦为外行。我意识到,仅通过平时自学远远不够,必须进行系统性学习,斟酌再三,考研终于成为必选项。
?我之所以花费一些篇幅介绍选择在职考研的心路历程,是想告诉大家,在职考研是一场修行,倘若没有强大的愿力作支撑,很难克服中间的重重压力,很难做到每天坚持不懈地复习,很难达成最终的目标。反之,倘若愿力够强、动力够足,高效的、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不难找到,无论是参照他人还是自己参悟,都不是问题。换句话说,“道”的问题解决了,“术”的问题自然也就迎刃而解。
?
?
择校须得“一根筋”
?目标院校务必早早明确,不能三心二意。清华?北大?人大?中传?个个都很美,究竟该选哪一个?有的同学总是习惯性选择困难。我写这篇帖子正值4月,一年前,我正式开始考研复习,目标无他:直指清华新传mjc。
?之所以选择清华,是因为我最喜欢紫色——这当然只是个浪漫主义的说辞,真正的原因有几个:一是前几年清华取消了本科生招生,当时在业界引发“新闻学本科教育是否必要”的讨论,我个人固然认为新闻本科教育非常重要,但取消本科教育显而易见地会带来一个结果:清华新传可以把更多的力量投入到研究生教育中,而首任院长范敬宜先生定下的“素质为本,实践为用,面向主流,培养高手”的办学宗旨更是深得我心。负责清新mjc项目的是曾繁旭老师,他的《风险传播——通往社会信任之路》《媒体作为调停人——公民行动与公共协商》等前瞻性著作堪称空谷足音,充满预见性地指出了中国社会转型期面临的诸多问题,让人敬佩。为此,我甚至下定决心:倘若一战不成,不惜二战、三战,也要攻克清新mjc这个战略高地。择校就像谈恋爱,务必专一不二,万不能做朝三暮四的“渣男”“渣女”。“狭路相逢勇者胜”,择校上,“一根筋”者胜。?
?
?
把学习任务拆解到每一天
?2021年4月—12月,我的复习时间为期9个月,约270天,每天学什么?学多少?时间怎么安排,任务怎么规划?
?我的心得是:把学习任务拆解到每月、每周、每天。理论上说,我们可以把全部学习任务——要读的书、要背的单词、要看的论文、要做的真题模拟题等,切成270等份(这当然只是理想化的一种提法,便于理解),每天像吃蛋糕一样吃掉一份,这样270天下来,就可以相对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以一种比较从容的姿态顺利上岸。
?人都是有惰性的,如果不制定精细化的学习方案,心情好、状态佳的时候就多学点,反之就少学乃至不学;或者上半年少学、懒学,下半年多学、猛学,很容易导致节奏紊乱,更容易造成心态上的失衡,进而影响学习效果。以英语为例,我的方法是每天给自己安排固定的量,既不能盲目贪多,也不能偷懒。我用的是《考研英语词汇词根+联想记忆法 乱序便携版》(绿皮书),每天10页,背完拉倒,不要因为某天精神状态特别好就多背几页,也不要因为状态不好就不背、少背,否则就会破坏复习节奏。可能有人会觉得:我哪天状态好了,突击一下、赶一下进度不是挺好吗?但这样做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会透支身体的能量和学习的热情,一天背了20多页,但第二天、第三天可能看见书就想哕,适得其反。“绿皮书”背一遍是不够的,一遍结束可以再背一遍,两遍之后,很多单词的用法才能比较熟悉,能够活学活用。
?“绿皮书”背完之后,还要利用各种方式不断强化记忆,保证能够随时随地认出单词,写对单词,并应用到英语写作中。我的方法是利用百词斩、薄荷阅读、中国日报等app,充分利用公交上、地铁上、马桶上等碎片化时间学习。单词每天背50个,这样6200多个考研词汇,4个月左右可以背完一遍。当然,随着习惯的养成,学习力也会不断提升,此后可以不断给自己加量,每天背诵60个、80个、100个,提高复习效率。英语文章阅读主要是读时政、财经、体育类新闻报道,如此不仅可以获得新鲜资讯,还可以积累写作素材,包括比较经典的词组、特殊用法等,遇到不熟悉的单词要立即在线检索,很多app都有这类便捷功能。
?专业课的复习也是如此。我们要看多少本专业书?参考书目清单要在复习开始前就开列好,比如一共要看20本书,先看哪几本、后看哪几本,一天看多少章节、多少页,都要计算清楚。我的习惯是:刚开始复习时,每天读50页,这样一周左右可以读完一本书,能够比较好地掌握内容要点。随着复习进度的推进,阅读速度不断提升,可以不断给自己加担子,每天读80页、100页。
?至于阅读顺序,建议按照重要性从高到低的原则进行安排,把最需要看的书目往前排,拿出“还有一个月就要考试了”的劲头,先拣最重要的书目看,其实越是经典书目,内涵越丰富,只要把最重要、最基础的几本书看完,后面再读其他书目就会越来越轻松,因此我的建议是先难后易,“先啃硬骨头”,后面再吃肉、喝汤就比较轻松了。
?我是在职考研,平时还要忙于工作,因此每天的学习时间比较紧张:早上上班前学习2小时(6-8点),晚上下班后学习3小时(20—23点),我通常是上午复习政治和英语,晚上复习专业课。周末、节假日不用上班,一定要充分利用,我通常会把一天切割为清晨、上午、下午、晚上四个时间段,每段时间2小时,清晨背英语单词、写作文,上午复习政治,下午和晚上复习专业课。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养成一种习惯,每天按时做完功课,不仅学到了知识,关键是会感到心安,也会增强上岸的信心,这比什么都要宝贵。
?当然,每段学习任务之间,肯定要腾出一些时间用来休息,可以适当留出一些弹性。可能有人会觉得,安排得这样紧凑是否有必要?其实在执行过程中,尤其是对职场人士而言,加班、出差、开会、饭局……各种计划外事件纷至沓来,时间难以保证。因此,我的建议是,在每天计划的基础上,还要制定周计划、月计划,留出一定弹性。假如某天有事没能完成学习任务,那么一定要在第二天补上,至少要确保当周的学习任务按时完成;同理,假如本周的学习任务因为意外因素没能准时完成,一定要保证当月的学习任务必须完成;当然,原则上,每个月的学习任务不能打折扣,必须如期完成,否则整个复习计划的节奏将面临崩坏的风险。9个月,就像9条锁链,每一条都不能拉胯;链条内部可以适当有一些弹性,有张有弛,才不易折断,保证长期作战,顺利上岸。
?这9根链条,又可分3大段:4—6月,打基础阶段。主要任务是通读专业课参考书目,以报考清华新传mjc为例,陈昌凤、史安斌、赵曙光、崔保国、曾繁旭等清华新传名师的代表作必须予以高度关注。郭庆光、李良荣、彭兰、陈力丹、喻国明、陈阳等新传名师的代表作也必须精读,其他如麦克卢汉、波兹曼、梅罗维茨等媒介环境学大师的代表作也要尽量通读。
?主要参考书目如下:
?1.???? 《中国新闻传播史》???? 方汉奇
?2.???? 《中国新闻传播史——传媒社会学的视角》陈昌凤
?3.???? 《新闻学研究前沿》???? 陈昌凤
?4. ??? 《媒体融合:策略与案例》 ? 陈昌凤
?5.???? 《传播学教程》????? 郭庆光
?6.???? 《新闻学概论》????? 李良荣
?7.???? 《新闻理论十讲》?? 陈力丹
?8.???? 《媒介经济学》????? 赵曙光
?9.???? 《传媒经济学教程》???? 喻国明
?10.? 《网络传播概论》?? 彭兰
?11.? 《新媒体用户研究——节点化、媒介化、赛博格化的人》??? 彭兰
?12.? 《媒体作为调停人——公民行动与公共协商》?? 曾繁旭
?13.? 《风险传播——通往社会信任之路》??? 曾繁旭/戴佳
?14.?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 陈阳
?15.? 《传播学概论》? 胡正荣
?至于英语和政治,也是打基础,主要是背单词、背知识点。
?7—9月,巩固提高阶段。专业课方面,一方面要加快步伐,第二遍阅读参考书目,可以有选择地阅读重点书目,精读重点章节,辨析重要概念,做好读书笔记,可以参考往年真题、时事热点,判断哪些内容可能出现在考题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要开始阅读一些新传名师的论文,陈昌凤、彭兰、史安斌、曾繁旭、喻国明等老师的论文是重中之重,建议从知网上打包下载老师们最近5年的论文,然后按照时间顺序由近及远学习。不必篇篇精读,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优先选择重点篇目学习。
?英语方面,要开始做一些真题,训练阅读速度,查漏补缺,在一些短板上进行巩固加强。政治方面,可以加大背诵力度,做一些往年真题,训练做题技巧,尤其是单选、多选,要保证正确率。
?10—12月,冲刺阶段。专业课方面,要有选择地精读清华名师们最近两年的论文,把握核心思想和重要概念,争取做到融会贯通,熟练运用到答题中。这一阶段需要重点做真题,提高正确率,训练答题技巧。
?英语要重点练习大小作文,练习真题,提高准确率。政治复习还是要重点关注肖四肖八,梳理过去一年的时事热点,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
紧紧围绕真题这个中心不动摇?
?我在复习当中一个最深的体会是:要想复习高效,必须紧紧围绕真题进行。
?
?真题是复习的准绳,说得极端一些,一切复习本质上都是为了押题,因此我们要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离真题最近、最有可能考的内容和题目上。或许有人觉得这种思路比较功利,但考研和高考一样,都是竞争性、选拔性考试,本质上就不是风花雪月的理想主义秀场,而是一场短兵相接的激烈竞争。因此,我们复习时必须紧紧围绕真题这个中心不动摇,从开始阶段,建议把近几年的英语、政治、专业课的真题找几套来做,找找手感,摸一摸目标高校的命题风格和套路,然后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复习计划、把握复习节奏,争取最大成效。当然,这就要考验每个人的悟性和“考商”,有人很善于揣摩一门考试的命题套路,有人在这方面就不太擅长或不屑为之,但无论怎样大家都不可否认,“考商”是每个考生综合实力的一部分。
?在真题基础上,也可以多做一些模拟题,肖四肖八就是模拟题中的老牌明星。 老师多年来为何广受欢迎?就因为他押题稳、准、狠,“一招鲜吃遍天”,他就靠着考研政治押题赚得盆满钵满。其他如英语和专业课的模拟题,也是一样的道理,尤其是国庆节后,考前两个月,一定要做模拟题,我的经验是每周做一套,从而保持手感。无论做往年真题还是新出的模拟题,一定要按照考试时间严格要求,按时做完,不要拖延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测试出自己的真实水平。反之,不严格控制时间,超出时间所答的题目,其实并不是自己能得到的分数,这样得到的高分,水分大,还会迷惑自己。
?我自己在训练时甚至更严苛,因为正式考试通常在12月底的周末进行,到了备考冲刺阶段,我通常会选择在周末进行“实弹演习”:周六上午做政治题、下午英语题,周日上午专业一、下午专业二。严格掐表进行,然后对照答案给自己判卷,按照从严的标准操作,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看到差距,有进步的时候要增强自信,有差距的时候要有危机感,才能不断靠近目标。
??
?
一分都不能少
?
?在分数方面,也要严格要求,比如,清华新传mjc项目过去几年的复试线通常是390分,且要求英语不低于65,政治不低于65,专业一不低于115,专业二不低于115。这就是我们要努力的方向。参考往年考生的成绩,要想在复试中脱颖而出,英语成绩最好达到75+,政治成绩达到70+,专业一、专业二均要达到125+,这样总分可以达到400左右,算是比较有竞争力的分数。我当时是按照总分415的方向去努力:英语80,政治75,专业一、专业二各130分。
?
最终,我的初试实际成绩是:英语78,政治72,专业一125,专业二124,貌似比较圆满地完成了既定目标,但一算总分却只有399。其实,竞争性考试就是这样,单科成绩稍微低于目标几分,就可能导致总分拉胯,何况我的单科成绩每个都比目标低了几分,一算总分,距离当初设定的目标少了16分!好在今年清新mjc复试分数线微调,降至385分,别看只降了5分,却让我当时大感安心,倘若今年复试线上调5分,我将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
?这说明了什么?考研必须“分分必争”,稍一松懈,就可能攻守易形,原本有利的形势就可能陷入被动。上岸与不上岸有质的差距,但两个考生的分数可能只差10分。我这么说不是贩卖焦虑,这就是事实。有时候只是差了一口气,得到的就是完全不同的结果。因此,这就有了我的另外一个心得:要对自己狠一点。复习的这大半年,一定要有孤注一掷的劲头,不为外界所干扰,不要担心视力下降、白发增多、皮肤老化,“生命中所有的馈赠,都暗中标好了价格”,要取得一点成绩,终究要付出相应的代价。没有“一战成硕”的决心,没有“分分必争”的劲头,很容易在某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难以达成梦想。?
?
?
不到最后一刻决不放弃
?
?去年11月初,在考研冲刺最吃劲的阶段,我的家庭成员突然遭遇重大意外事件,直接导致我的复习计划被迫中段。等事件处理完毕,时间已经来到了11月下旬,离考试只剩下最后1个月。当时我的感觉就是极度焦虑和恐慌,感觉还有好多真题、模拟题没做,还有好多论文没有看,还有好多单词没有背熟……当时心情差到了极点,感觉自己对整个复习计划的控制感正在消失,局面濒临失控,原本定下的分数目标似乎越来越遥远……
?我就这样有点仓促地上了考场。
?两天考试下来,政治、英语我感觉发挥尚可,但专业课有几道题目(包括名解和简答)之前没复习到,只能调动之前的知识储备,凭感觉去答,心态着实有点崩。
?考完一估分,总分应该恰好在390上下——这无疑是一个十分尴尬而危险的分数,当时真的相当泄气,认为即便侥幸考到390+,在复试中也毫无竞争力,一时间沮丧万分,直接准备二战了。不过当时刚好临近元旦、春节,工作事务繁多,我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春节后,时间很快来到2月下旬,我至今清晰记得2月21日考研初试发榜那天,自己查分数时内心几乎毫无波澜,以为八成没戏,结果分数出来后,我一阵狂喜:总分399!
?我细看了一下每科分数,其实都只比我的估分多出几分,总分也只比390的往年复试线多出9分而已。不过这已经让我精神大振!我赶紧准备复试,但按照往年经验,此时距离复试只有不到1个月,我之前已经荒废了将近2个月!仅仅高兴了半天,我又陷入到备考复试的焦虑中。考研复试自己是第一次参加,清华新传老
师们的风格也不熟悉,我感觉再一次被逼到了墙角!
?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赶紧准备。关键时刻,还好有猫哥!几位师兄师姐的复试经验分享好似及时雨,缓解了我内心的荒芜。进入3月,我几乎每天都要安排4小时用来练习复试题目(上午、中午各1小时、晚上2小时),尤其是英语口语——这是很多在职考生的共同痛点,我更加后悔没有在笔试结束后第一时间恶补口语,相比于3个月,1个月的突击练习基本毫无作用。
?由于时间十分仓促,我只能连续多天熬夜复习,压力大到整夜失眠、十分焦虑、相当抑郁。在此想提醒大家,千万不要心态失衡,一定要认真规划,考虑好各种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好成绩,才能避免被动的局面。无论复习到什么阶段,都可能出现无助、焦虑、不自信这类情况,这是正常现象,千万不要自暴自弃,而是要一鼓作气,坚持到底,越靠近成功的时候越艰难,很多时候,你咬咬牙再坚持那么一下,可能就成功了。
?总之,想要一战成硕、顺利上岸,绝非易事。我之所以讲这些,是想说考研有定法也无定法,备考是一条崎岖之路,只要“心法”对了,“方法”也就简单了——我们可以灵活借鉴往届师兄师姐的成功经验,也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摸索出自己独有的窍门。
?
?2022年4月,于北京
?
?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