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备14027590号-282

解惑⑥就业准备如何做_编制_工作_研究生(就业准备的概念)

原标题: 解惑⑥|就业准备如何做?

编者按:研究生学习是一段充满挑战与探索的人生旅程,成才的困惑、成长的迷茫和选择的取舍始终伴随左右。学术志趣的艰难抉择、专业文献的孜孜探寻、学术能力的本领恐慌、论文写作的征途漫漫、就业前景的信心缺失、成长成才的完美期许等,急需得到贴心的指导。为此,“河南高教”特别策划了“研究生如何读:困惑与解惑”专题,邀请河南师范大学等高校师生双向奔赴,同题共答。希望广大研究生能在困惑中找答案,在迷茫中寻方向,在成才中追逐光,在成长中沐春风!

如何才能不虚度研究生的这三年? 学位论文能看出啥? 读研如何不内耗? 陷入迷茫怎么办?

读不懂文献怎么破?

特邀嘉宾: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张英丽(左一)

今天,我们先一起来读学生陈玥给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张英丽教授的来信。

张老师:

展信佳。

最近重温《圆桌派》,有一期主题是关于饭局的,《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是嘉宾之一,他说:“一顿饭的时间可长可短,关键在于共同吃饭的人。”你看,我们总是能把一顿饭吃到饭店由冷清到热闹再回归冷清,有时甚至让店员三催四催才依依不舍地终止话题、起身离开,是怎样的投缘(或者能聊)啊。

酒逢知己千杯少,说的就是咱俩。

这次的交谈,全然没有上一次的伤感,更没有上上次的焦虑。要知道,最近三次约饭前后不到一个月。那么是什么让我的心情在短短几周之间就宛如过山车,经历了数次巨大转变呢?究其根源:找工作。

刚开始找工作的时候,简直是焦头烂额。期间几经波折,个中艰难困苦你都知道。迷茫过、纠结过、犹豫过。找工作的事困扰过我,可能还在或还会困扰着不少研究生同学、学弟学妹,所以今天就让我们以此为话题,明知聊不清楚地聊一聊吧。

考研的时候听到过一句话:宇宙的尽头就是考公考编考研。

读研之后才发现,研究生毕业仍旧要考公考编。所以呀,我感觉编制才是宇宙尽头,考研读研不是。

编制,从热门到冷门,再回归热门,尤其是疫情以来,经济形势发生很大变化,不少私营企业和自由职业突然之间走向没落,“安全感”成为年轻人求职的首要考量,于是体制内再一次成为热门。

编制真的重要吗?我看到这样一种说法:

“对于我们从小县城走出来且生活在普通地方的普通一代来说,非常重要。如果天赋异禀,特长突出,生活环境充满可能,那么它也可以不重要。”

这也是我比较认同的一种观点。

我考研读研之前,在重庆一家比较大的影视公司任职,负责创意影视策划。公司有稳定的业务资源,上级比较器重我,客户也很认可我,所以收入也还尚可。但我还是不能将其视为理想工作,主要原因在于收入不稳定,对长期保持高水准创作没把握,安全感不强。具体来说:

收入方面。影响因素较多,也会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没有上限的收入,需要没有上限的工作强度与之匹配。通宵写稿是常事,节假日加班是常事,言不由衷地输出是常事。

创作方面。创意文案要求我时刻关注行业内最新、最流行的动态,要求我即时地、大量地积累各种素材,要求我脑子里随时有想法(又不能太有想法),要求我替甲方把想说却说不出来的话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朋友曾问我:等你四十岁的时候还能把这份工作做好吗?我当时不太明白这话背后的深意,现在有点明白了。朋友是在提醒我:那是一碗青春饭。

安全感方面。虽然企业也会给员工购买保险、和员工签订就业协议、定期组织团建,但扛不住大事。疫情期间,我的前同事们有的待业在家,有的跟着公司艰难维持,有的转行或创业,大部分人都是没有保障的。反观早早进入体制内的小伙伴们,特殊时期仍然能够领到全额工资,被组织关怀、关心和温暖着,工作和生活基本没有大的变动。

这些,让我深刻地感受到编制的重要性。

本着排除个人主观偏见的科研精神,我采访了身边的一小撮人(8个人)以验证编制在研究生心目中的重要性。我的采访对象覆盖了研一、研二、研三等三个年级,均是教育硕士,包括学科语文、学科数学、学科物理等专业,我先问的问题是:

编制是否重要?找工作时是否会在意编制?

采访对象全部表示:很重要,会在意。

分歧是从下一个问题开始的。

问:你以后找工作仅限于有编制的吗?

6个人表示是,2个人表示不一定。说“不一定”的两个人,都是研三的同学,其中一个表示,只是短时间内可以没有编制,但最终目标还是入编;另一个说:“入学前就觉得重要,不过现在看开了,如果真的没有编制,也可以接受其他工作,自己开心就行。”

那6个“只会在有编制的范围内找工作”人里,各种考虑和想法都有:

比如研二的同门小师妹非常笃定:“就我的专业来说,如果不是为了编制我可能都不会读研,本科阶段就会选择一个私立或者去公司了。工资可以低,但是前提是在编内,对我来说是一种安全感,相信这也是大部分女生和父母的想法,而我不反对。”

研三的某同学曾经多次表示自己不在意有编无编,只在意工作是否喜欢、是否轻松和收入高低。而最近她也开始准备教师编的考试,问及态度何时转变,她自己也说不清楚,但目前目标坚定:要有编制,且不考虑外地。

编制这个东西,对于大家(允许我“身边即世界”一下)来说似乎都挺重要的。虽然受到成长背景、个人经历、家庭情况、大小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各有不同,但总体而言,都是希望最终能入编。且就上一届甚至上上届的学长学姐们的就业情况来看,大部分的人最终都选择了体制内的工作。

这让我禁不住要感慨一下:殊途同归!

那么,我的第一个问题是:你如何看待“考编/公热”?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编制为何重要?这个我自己也说不很清楚,其实不入编也可以当一个好老师,也可以实现教育理想,也可以桃李满天下啊。

思来想去,我推测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孔乙己的长衫在作祟,总觉得不入编研究生就白读了。因为去私立学校或者公立学校合同制,本科学历就够。而入了编,就属于财政拨款覆盖的人,莫名其妙有了一种荣誉感。二是受到大小环境的影响,大环境即经济形势,经历了疫情之后人们都变得谨慎了,不敢冒进地去私企或创业;小环境即身边人,家人是一方面,我们的上一辈对体制内始终有一种特殊的偏好,自己孩子进入单位了,总能让父母长辈们开心满意;同学朋友是另一方面,试想身边人都入编了,唯独你漂泊无定,守着一份一年/三年/五年一签的劳动合同,多少有点落后于人的感觉哈。

“要不要”是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是一个问题,“怎么要”又是一个问题。

老师,我一下子就想起十一月,我第一次参加教师编的考试前问你的问题:要是考上了,签不签?

彼时我只是想试一试,所以随机选了一个我符合报考条件的学校,想体验一下考试的过程,熟悉一下考试的流程,既希望自己能有优异的表现,又担心真的考上了。(当时是有点过于自信了。)

你的回复是:

“需要想清楚:第一,是否回重庆;第二,如回,学校是否理想?”

对于当时的我来说,这确实是无法回避的两个问题,想清楚了才能走下一步。既然你可以对我提出这么及时又精准的问题, 助我做好就业的选择和准备,那么你也可以 助别人吧?是的,此处我要提问了:毕业之际,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城市、学校和岗位?以及如何不受身边人影响,去确定自己的职业走向呢?——替需要的人问。

老师,你当硕导也十多年了,所以我想问:

就你所见,硕士毕业后入编的和没入编的,现在怎么样了?过得开心吗?

以及,如果读研的目的或读研过程中的就业目标经调整、更改后就是进入体制内,那么在准备阶段你有何建议?

期待回信。

陈玥

以下是张英丽教授的回信。

陈玥同学:

你好!

前面谈了编制为何重要、如何看待“考公/编”热,这里谈谈就业准备如何做的问题。

关于“就业准备如何做”?我的建议依然是目标导向式的,先要明确职业目标,弄清楚自己想做什么,然后充分且有效地备考,还要提高专业技能,建立人际关系并学会寻求 助。

第一,明确职业目标。其他专业的情况我不大了解,就教育学来说,不少同学在考公与考教师编之间摇摆不定,一会儿觉得考公好,一会儿感觉考教师编也不错,有些同学最终能做出选择,一心一意做准备;有些同学则无法做出选择,干脆两手准备,备考压力倍增。我的建议是要想清楚自己究竟想干什么,光想清楚这一点儿还不行,还要想清楚自己能干什么,在想干和能干的交集中选择职业。

我认识一位女生,她自己对当老师没有什么兴趣,但家人非常想让她做老师,想尽各种办法、采取各种软硬措施说服她。她听从了家里的建议,很顺利地考到一所小学当老师,但入职后一直找不到感觉,对工作提不起精神,她形容自己是入职伊始就产生职业倦怠。两三年后,她终于下定决心改变现状,转而考公,边工作边复习。期间遇到了很多困难与阻碍,如难以平衡教学工作与复习备考、家人不支持、同事不理解,考试失败带来的压力、焦虑与自我怀疑等,好在她坚持下去了,考到第三次终于上岸,被分到一个社区居委会负责党建,她感觉自己在那儿如鱼得水,工作做得风生水起,去的第二年就被评了先进。

第二,充分有效备考。目标明确了,接下来就是围绕目标实现进行准备。考公也好、考编也罢,备考是关键。就备考来说,我有三点建议:(1)充分。因不了解各自的考试内容,我不好说得太具体,大略来看,就是要了解考试的内容和要求,根据自己的情况考虑是否报培训班,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备考等。

(2)有效。它和充分一样重要,包括科学性和针对性两方面。科学性是指复习计划和复习方法要科学,如复习计划,既要保证复习时间,也要留出锻炼、放松的时间,要避免过度学习带来的身心健康问题。再如复习方法,尽管学习的方法可能因人而异,没有最好之说,但科学研究已证实有效的很多方法值得个人尝试,找出对自己来说更有效的学习方法。比如记忆,有分块记忆、联想记忆、故事记忆、图像记忆、思维导图、记忆宫殿、重复记忆等。我发现很多同学还停留在机械背诵阶段,有一次我在楼梯口等人,听旁边一个同学在反复念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五四运动”,我在那儿等了有三四分钟的时间,她居然都没有换另一句。针对性指根据所要应对的考试的具体要求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准备。就像教师招聘考试中的面试部分,不同地方的流程与要求可能不太一样,所使用的教材可能不太一样,这都需要提前了解,根据所报考地区的要求进行准备。

(3)合理安排。即对学业要求、笔试准备、面试准备进行合理安排。以教师编制考试为例,考生研究生学习期间需要做的事情有:修课拿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参加招聘笔试和面试。需要对这些事项做出统筹规划:

①第一、二学期,修课与论文选题考虑。课程学习集中在前两个学期,这期间的主要任务是课程学习、考虑论文选题。

②第三学期,确定论文选题、习练教学技能。这个学期通常没有课或会有一两门课,这期间的主要任务是确定论文选题、查阅文献,同时可在导师(个别或集体)指导下练习教学技能,不建议在这个时候去外面代课,或许会有同学认为这也能练习教学技能,但去外面代课会占用大量时间(备课、通勤、上课、辅导及作业批改等),也没有人为你的教学提供专业指导与反馈,技能练习与提高的效果可能不好。

③第四学期,开题、习练教学技能。开题一般安排在学期初,开题结束后要尽快联系导师商议开题报告修改事宜,定稿后继续看文献,需要做调查的要着手设计问卷、访谈提纲等,最好能在这个学期完成调查。同时继续在导师指导下习练教学技能。

④第五学期,论文写作、笔试准备。如有预答辩环节,大多安排在这个学期末。有学校要求预答辩时论文要完成80%以上,有学校则要求提交完整的论文初稿。不管有没有预答辩,都建议大家尽早完成论文初稿,这样就可以心无旁骛地准备笔试。我研三学生在组会上分享的经验也是尽早着手、一鼓作气完成论文,然后专心备考。

⑤第六学期,提交论文、准备与参加各种考试。论文提交在学期初,先是复制率检测(查重),通过后进入论文评阅环节,等待评阅结果就是。不通过则视具体情况与学校规定做出相应处理,或二次检测,或推迟半年。论文相关事情不会占用很多时间和精力,这学期的主要精力要放在备考与考试上。

第三,提高专业技能。招聘考试通常包括笔试和面试两个环节,笔试更多考知识、思维与书面表达等,这通过阅读、识记、刷题等来准备;面试更多考技能、思维与口头表达,这通过多做多练、积累经验等来准备。在教师招聘中,面试环节主要看技能,如导入、讲解、提问、组织课堂、应变等。因此,除了复习备考之外,还需要有意识地通过实习、志愿活动或其他方式的实践活动,来锻炼和提高自己的技能。相当一部分同学重视知识复习,而忽视技能的习练,这很容易导致面试环节表现不佳、被刷下来。

专业技能建议采用分散与集中的练习方式。就分散练习来说,指将其放到日常学习当中,如有机会,要积极参与课堂发言与讨论,练习自己的逻辑思维、清晰表达等能力;定期看一些优质课视频,总结优秀教师的讲课经验;积极参与导师组织的技能训练活动(如有),主动向导师和同门征询指导、反馈意见;定期录制自己的讲课视频,请导师或其他人予以指导反馈,反思总结,摸索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就集中练习来说,指面试前的一两周,可以先自己练,用手机录,然后自己看、反思、改进,继续录、看、改进。等到自己挑不出毛病了,再尝试讲给他人(同学、同门、舍友等)听,卡时间、看教态、练胆量。等自己感觉差不多了,想办法找一线教师指导,这些老师教学经验丰富,看完前一两分钟就能发现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意见。找他们指导,教学技能提升效果非常明显。我的一个23届毕业生就是这样做的,面试前她苦练讲课,发视频给我看,征询意见和建议。我把她的讲课视频转给几个一线老师,她们都提供了很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学生按照她们的指导进行改进,讲课效果在短时间内有很大提升。

第四,建立人际关系。首先,跟导师的关系。既要积极配合导师的指导要求,也要主动提出自己的学业需求,如向导师提出技能练习指导,向导师进行就业去向咨询。

其次,跟实习单位指导老师的关系。要虚心向实习指导老师多请教,他们往往是任教

时间较长、教学效果较好、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可能也是本单位的新教师指导老师,在指导教学新手方面也有着丰富的经验,要多听他们的课,自己如有机会讲课一定请他们去听和指导,如没机会讲课可以自己录了课请他们指导,要充分利用这个宝贵的技能学习和练习资源。

最后,跟其他考生的关系。可以跟没有竞争关系的考生组建学习共同体,分享相关资源和备考经验,在备考过程中互相监督、互相鼓励、相互支持。备考过程漫长且磨人,会有想偷懒、情绪低落、内心焦虑甚至想要放弃的时候,这时候就需要旁边有人鼓励、支持并充当榜样。个人关注范围和信息来源总是有限的,如能有人分享招聘信息、学习资源及相关经验,成功上岸的可能性和概率会大大提高。我认识的一个女孩儿,就是通过同桌考生分享的招聘信息成功上岸的。她备考初中物理,同桌备考初中历史。同桌看到历史老师招聘信息时分享给了她,于是她就报名参加了考试,最后顺利入职。

第五,学会需求 助。我在之前写过的文章里说过,学会寻求 助是一项技能,而且在我看来是很重要的技能。职业准备过程中同样要学会寻求 助。作为在校学生,如果之前没有工作经历,不了解社会与就业市场,不清楚该如何规划自己的未来,不知道该怎么进行准备,很多时候会有不确定感,会有很多的困惑,可能会遇到身心健康方面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就要学会向相关人员或机构寻求 助。

要学会向导师寻求 助,如教学技能练习,既可以请导师单独指导,也可以提议导师组织相关活动进行集体指导。我对研究生进行教学技能练习是最近几年才开始的,这就是学生提议的结果。之前我更多进行论文写作方面的指导,后来有几个研三学生反馈说面试环节要考察技能,感觉自己技能方面很弱,希望能给与这方面的指导。对那几个学生,我对她们进行了几次的单独指导,也让她们录了自己的教学视频,我找认识的一线教师进行指导,技能提升的效果很明显。后来,我就在研究生指导中增加了教学技能这一块儿内容,组会活动围绕读书、论文、教学三个主题展开。

要学会向实习指导老师寻求 助。教学技能自然是要多向实习指导老师多学习、多请教了,请他们多多 助自己。此外,也可以告诉实习导师自己的就业意愿,请他们跟自己分享相关就业信息。有的一线老师在招聘信息没有公布之前可能就知道要招聘哪些学科、招多少人,或者能在各自的学科群里了解到其他学校的招聘情况,这都是很宝贵的信息。

我认识的一个女孩儿,就是通过实习指导老师分享的招聘信息找到工作的。她是学科教学(数学)的,在市里一所小学跟着数学学科组长实习,她跟实习老师表达了请她分享招聘信息的意愿,实习结束后一直跟实习导师保持联系。那个老师一次参加数学教研活动,闲聊中听说另一所学校准备招数学老师,就跟她说了这个信息,让她关注这个学校的招聘信息。学校招聘信息一发布她就报了名,在备考过程中多次向实习指导老师请教相关问题(这些老师也很有可能就是面试考官,他们的指导更有针对性、效果更好),最后很顺利地通过了笔试和面试。

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恐你已看得有些疲累,这次先谈到这儿,“就业选择如何做”下次谈。

祝好!

张英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京ICP备18012533号-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