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情分析】云南大学313历史学基础考研指南历年分数线、真题特点(云南省考常识判断考情分析)
??一、云大介绍
云南大学始建于1922年,是国家西部重点建设院校和省部共建高校,也是云南的唯一一所211高校,师资力量雄厚。?
?
?
二、学院简介及历年分数线
?
1、学院简介历史与档案学院拥有中国史、世界史、中国边疆学、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图书情报等学科,下设历史系、档案与信息管理系两个系,现有教职工79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26人。学院现有3个本科专业;12个科学学位硕士授权点,2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1个中国史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历史学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现有在校本科生432人,研究生609人,外国留学生6人。学院本科生培养实行一年级按院培养,二年级后分专业培养。档案学专业、信息资源管理专业文理兼招。?
?
2、学长简介先介绍自己:我是2020年和2021年考研的,2020年考的上海某校败北,2021年选择云南大学成功上岸,并且在专业课上取得了还算不错的分数,313历史学基础250+,总分390+,英语和政治基本合格。我是三跨生,也就是跨专业、跨学校、跨地区,专业基础不算太好,希望记录下这些文字能够 助到同是基础一般、跨得有点多的学弟学妹们。我本科是一所双一流学科的工科类院校,由于数学让我痛不欲生……就想之后往兴趣上发展,遂选择了一直感兴趣的历史和地理。?
?
3、历年分数线?
?
??
?
上为2022年录取名单,详细录取分数线可以添加文末课程顾问获取。
?
?
?
?
三、真题分析及改革浅见
1、真题解析(2021)?
①313的题型很固定。选择题里,1-5题是中国古代史,6-10题是中国近现代史,11-15题是世界古代史,16-20题是世界近现代史;材料分析题里,21、22分别是中国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各一题;论述题里是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各一题。以后的命题也应该是这个分布,我自己预估的,期待来年打脸。②313的命题特点:?范围广、考察细致、重基础、中规中矩、设问直接。范围广就是指涉及中国史和世界史,光是教材就比自命题的多得多,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也更多,这是统考的一个难点。考察细致尤其体现在未改革之前的选择题上,会考察教材上都没有的冷门知识点或者很细致的知识点,比如民国四大名旦是哪四个?(四个选项都有梅兰芳)改革后相对没那么细,但我觉得以后难度会加大,也就是说在这方面会考察得比第一年更细。重基础就是说它的主要的大题还是很基础的,提问就都是基础的重点,这一点相对于很多自命题来说就简单了许多。中规中矩表现在考点、设问、题型上,因为是统考,偏了、不稳定了会被很多人骂的,这也是统考让人心安的地方。设问直接也可以从今年的试卷看出来,大题的设问落脚点明确简洁,如作用、特点、条件、影响、关系等,几乎把历史大题的常见设问方式都覆盖了,这也是统考相对简单的地方。?
?
2、313历史学基础改革浅见今年是313做出较大变化的第一年,我之前也做过前几年的真题,因此对二者有一个比较深刻的比较认识。①从简单直接的知识点记忆考察到历史素养的考察变化前:非常直接,非常干地考察知识点;变化后:考察运用历史思维、时代背景解题的能力(有点像高中历史题了)。这一点从选择题可以明显看出来。并且在今后可能会加强。但大题依旧是很简洁明了基础的。②今后难度会加强考试命题有个规律:改革的那一年怕考生不适应导致那年考情变动大,命题难度通常会相对简单一点。但等到考生适应后,也就是今年后的几年,难度应该会加大,尤其是选择题(甚至可能会延续以前选择题的那种细致程度)。③名词解释依旧需要记忆如果把考研历史比作一棵树,那名词解释就是细胞。因为名词解释和历史学考点是高度重合的,所以即便不直接考名词解释了,那对名词解释的考察也体现在选择题和大题中。记忆名词解释就是记忆历史知识点。总的来说,变化后的试卷对历史思维、历史素养的要求更高了,对具体知识点的记忆要求下降了。难度我个人感觉变化不大。历史名词仍是记忆的重点。对于备考的学弟学妹们还按照之前的备考就好。
?
?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
313基础2021年考试经历了改革,题型和考察方式都有了较大的变化。1、具体表现①选择题单题分值翻倍,数量不变,选择题总分翻倍。选择题考察方式变化,中国史范围内,从以往的侧重对历史知识点的简单记忆考察变为侧重于运用历史知识和素养分析判断,世界史范围内难度变化不大。②名词解释完全删除名词解释,降低对死记硬背的考察。分值分至其他题型。③史料分析题降低对文言文、繁体字的考察,难度有所下降。分值不变。④论述题增加一题,单题分值不变,总分值增加40分。难度变化不大。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4分,共80分;史料分析题: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40分,共160分。?
?
2、考试形式闭卷,笔试。3、考试时间3个小时。其实3个小时一般来说是不够的,别以为很充裕。4、试卷考察内容占比中国古代史约30%(较重要)中国近现代史约20%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约20%世界近现代史约30%(较重要)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专门史等方面的内容将有机地体现在以上各部分之中。(较不重要)
?
五、学习资料
?
我在备考初期也是用了很多资料,到处查找;而后期基本只着重用了几个,我就我觉得非常有用的推荐给大家。?
?
1、长孙博的大纲(中国史、世界史)和名词解释长孙博的这一套优点在于体系全、重点突出、内容详实,还涉及到了史学史、历史地理学的知识。缺点在于具体内容不是他亲自写的,因为很明显有一些前后描述不一致、有语病或和他前言的纲领不统一。长孙博的真题、大题解析等就不推荐了,有其他人的性价比更高的。综合来看长孙博的大纲解析和名词解释性价比很高,我去年看书的时候背了大纲和名解不下四五遍,对于重大事件和历史脉络梳理很有用。而其中的小缺点自己改一下就行了,还能锻炼自己的语言组织和加深记忆。?
?
2、范无聊的论述题论述题首推范无聊。范无聊的论述题相比于长孙博好就好在这些都是他自己写的,质量高。而且他前言写得非常好,对于313考试的思路分析得较有深度,可读性也高。缺点是题型较少,语言组织富有个人特色。总体说来还是很优秀的。?3、11本教材313的考试范围是最广的,而且考得知识点还很细(主要体现在选择题),虽然今年改革后更加倾向于历史素养和历史思维的考察,但涉及范围仍是相当广泛的。从参考的教材就能看出来,多达11本,还不包括其他辅导书。朱绍候、张海鹏、齐涛 主编《 中国古代史 (新版上册)》,福建人民出版社;朱绍候、张海鹏、齐涛 主编《 中国古代史 (新版下册)》,福建人民出版社;李侃、李时岳 著:《中国近代
史 (第四版) 》,中华书局出版;王桧林、郭大钧 主编《中国现代史(第二版)(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王桧林、郭大钧 主编《中国现代史(第二版)(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吴于廑、齐世荣 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高等教育出版社;吴于廑、齐世荣 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下卷)》,高等教育出版社;吴于廑、齐世荣 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高等教育出版社;吴于廑、齐世荣 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高等教育出版社;吴于廑、齐世荣 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卷)》,高等教育出版社;吴于廑、齐世荣 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11本教材我建议是认真看一遍就好。因为它内容太多了,重点不突出。
?
重点应该是总结的名词解释、大纲、论述题、纵向时间梳理和横向专题梳理。
?
?
4、唐宋老师的视频课唐老师的视频课是 每年更新的,正规和不正规的渠道都很多,有经济能力的还是建议买正版的。他的优点是内容丰富、旁征博引、风趣幽默,缺点就是不太系统,逻辑性不强。但总体而言,相比于 的枯燥的课程要有用得多。建议学累了、看书看久了的同学可以花个把小时听听。不建议作为主要的学习内容代替自己学习,因为看视频和自己内化是两个概念,可能你视频听得津津有味,但视频后记得的寥寥无几。?5、弘毅宝典这个是一个我用过的qq群上售卖的资料。这个资料一个好处就是:内容丰富。他给出了很多补充的知识点,写得很细。建议学有余力或是想冲高分的同学可以入手,扩展自己的历史积累。?
?
6、《世界历史地图集》世界史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相对生疏的。对于一些世界地名的记忆、国家间的关系如果有一本地图集那便会事半功倍。?7、《中国历史地理文献导读》/《中国历史文选》这两本书一个是简体一个是繁体,一个选文多一个选文少,一个是历史地理一个是历史学。这类书是对文言文理解、繁体认识、历史上史学重要文章有一个大概介绍,可以一读。?
?
8、其他其他的资料比如 的视频课、 的辅导书我都入手过,但感觉没有亮点,实际作用不大。具体的可下来探讨,但就是不太适合我。仝晰纲的就是比较老了,而且内容比较少,是难以应付考试的。《古代汉语》是学习繁体和文言文的,313改革后好像没怎么考了,就不太推荐了。“全世界”app,历史领域内最好的应用,没有之一,里面的历史地图、事件联系等模块会让你大开眼界。这个可以作为补充和兴趣来玩。总结一下,所有市面上的辅导资料都有它的优点,也都有缺陷。历史学313相对于考研政治、数学和英语来说市场还是比较小的,目前市面上还没有一个各方面质量都高的辅导书,我觉得比较好的就是上述的几个。针对其各自的缺点,大家在学习的时候可以自己补充完善,觉得它写得不好就自己弄,更加加深对历史学313的理解。?
?
六、时间规划
“1、历史学学习特点学好历史有几个特点:长期积累、反复记忆、总结梳理、反练题。①长期积累就是它不是一个速成的,而是长期的所谓的临时背背抱佛脚就是学霸的谎言和学渣的标志,这有一点用,它能让你及格,但想要取得好成绩是不可能的。所以历史学313应该从早就开始,一直持续到考研初试前。多早呢,如果你有历史基础,高中的有印象、本科历史学,那么从6月开始都行。如果你是跨考、理科生,那从3月份开始就要每天花5、6个小时看历史了。②反复记忆就是不断重复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指出记忆是有规律的,最好的增强记忆的方法就是重复。313历史学的重大事件、名词、大题建议至少重复3遍。因此你可能从6月份到12月份就要告别11本教材开始记忆大纲、名词和解答题。③总结梳理的能力对历史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从浩如烟海的历史知识点中梳理脉络、总结历史答题思考的规律是每个学历史的人都要掌握的方法。你的这项能力越强,那你学习的效率就越高。④反练题就是不要练题练题的效率不高。甚至真题都没必要做完,看看出题思路答题思路就可以了。这和数学理科的那种通过做题来练习知识点是完全不同的,因为历史的知识点是浩渺无尽的,“刷”题也对记忆这些知识点没多大用。?
?
2、总体规划下面是我个人的313备考总体规划。?
?
总体规划我建议以名词解释、大纲解析、论述题记忆为主,以11本和其它资料为辅。第一轮学习的时候会很慢很细致,第二三轮的时候就应该很快了,因为后面主要就是查漏补缺。视频课是学不进去的时候看看,但不能以此为主,因为听懂和自己内化是两回事。?
?
3、日规划除了月规划,还要有每日规划。当天完成了就画√,没完成就惩罚,激励督促自己完成,这是我的计划本子。
?
”
?
?
七、考研历史学学习方法(核心)
这都是我个人对历史学备考的理解,希望能给大家做个参考。?
?
1、复习资料很重要就像前面提到的,11本教材太散,教育部发布的大纲太简略,一套好的复习资料就显得很重要,可以让你的备考效率大大提升。具体的试读体验见前面第五节。每一本资料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大家可以看看或者问我,使用最适合自己情况的参考资料。2、梳理的笔记很重要自己写的笔记才是历史知识的内化。看书、听课、简单的背读效率都不如自己梳理的笔记!很多人死记硬背了第二天又模糊了,听课看视频看书当时搞得津津有味,下一次可能就想不出到底学到了什么。这都是知识未内化深入的结果。而通过自己的笔记梳理历史知识,将书上、课上的描述形式变更为自己熟悉的形式再描述一遍,下次再看自己的笔记记忆一遍,这种效率不知要比前面的那些高出多少倍了。自己准备几个本子认真梳理大有裨益,我就整理了三本。
?
?
?
?
3、构建历史学基础的大树我把考研历史学比作一颗大树。纵向的大事件时间轴就是它的树干;横向的专题就是它的枝叶;具体知识点就是它的细胞;历史素养就是它的必须养分;应试技巧就是它的肥料。想要大树长得好,这五大方面一个也不能少。①纵向的时间轴纵向的时间轴和横向的专题是大树的树干枝叶,是树的躯干,也是考研历史学的框架。时间轴的梳理好处在于:能 你搞清楚历史事件的具体时间、不同历史事件的先后、同一时间内发生的历史事件及其关系。这是学好历史学的第一步。这里的重大事件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以政治为主。按照时间为序。跨越时间的时间可以写出其开始和结束的时间。?
?
②横向专题梳理立好了主干,就开始搭枝叶了。同一个时期的历史内容按社会属性分,可以划分为经济、政治和文化三部分,可视作三大支干。经济、政治和文化再往下分的这一层,就是一个内容比较适中的小专题了。比如经济下面包括赋税制度、土地制度、户籍制度、财政、农业等;政治下面包括官制、选官制度、地方行政区划、军事、法律、民族关系等;文化下面包括统治思想、宗教、史学、文学、艺术、天文历法、医药学、科技等。这是对于中国古代史的。对中国近现代史而言,每一个时期有自己特定的专题,可以不用按照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分类来梳理。对世界古代史而言,按照国别来梳理更为恰当。对于世界近现代史而言,除了几个重要的国家按照国别来梳理外,不同时期的世界也有自己相对应的专题,也有几个主线:资本主义及社会主义的发展、世界逐渐联系为一个整体、民族国家的发展、现代社会的形成等。?
③具体的历史知识点具体的知识点就是众多的历史名词,时间、人物、地名、事件名等,它像细胞一样是构成历史学的最基本单位。这也能看出记忆名词解释的重要性。④历史学素养历史学素养这个东西说白了就是你长期积累的历史学相关能力。一个是思维能力,比如一分材料一分话、辩证的思维、因果等逻辑关系的思维、归纳总结的能力、演绎发散的能力、批判性思维、全局观等。这些素养的形成,只能靠天分和长期的浸润了。它比较抽象,被比喻成养分是因为这才是历史学的一个灵魂,是成熟历史观念形成的基础。你的历史素养越深厚你对历史的认识才能更有深度更全面。⑤应试技巧考研历史学本质上是一场应试,和真正的历史学研究有区别,和高考等其它考试也有区别。就像肥料一样,掌握好考研历史学的应试技巧才能把这棵大树养得高壮。包括长孙博的三段论、历史答题的背景内容影响三大思考模式、时间分配、书写等都需要练习。曾有的同学把论述题当作小论文写,旁征博引,结果分数不是很高,原因就在于其答题方向错了。313统考需要的是基础的、总结性的、系统的、客观的答案。?
?
4、记忆方法正如之前说过的,自己梳理是记忆内化的高效率方法。除此之外,还有就是重复。人的记忆是会定期淡化的,具体参见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
因此在记忆大纲解析、名词解释和论述题的时候需要好几轮,同时轮数之间还要交叉,隔几天把前几天记忆的重新记忆一遍。如此反复几次后,对知识点的记忆便会更加牢固。?
还有就是建议同一时期的名词解释、大纲梳理和论述题一起记忆。比如说就是今天把秦朝的大纲、名词和论述题都依次背一遍,从三种不同的角度记忆同一个专题,这样理解更深入,也能更好地把握重点。最后希望所有考研学子都能如愿上岸,一战成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