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海戏剧学院专业一考研答题范例——戏剧三一律_奥尔
原标题:2020年上海戏剧学院专业一考研答题范例——戏剧三一律
【才思考研推荐阅读】
本文首发自微信公众号:sta上戏考研助手
答题范例——戏剧三一律
“三一律”是西方戏剧结构理论之一,是关于戏剧结构的规则。先由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文艺理论家提出,后由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家确定和推行,是17世纪法国戏剧必须遵从的定律。他要求剧本必须遵守时间、地点和行动的一致性,即一部戏剧只能写单一的故事情节,戏剧行动必须在一天之内和一个地点。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理论家布瓦洛把它解释为“要用一地、一天内完成一个故事,从开头到末尾维持着舞台的充实。”
17世纪法国著名的戏剧家莫里哀根据这一原则创作了其最具影响力的一部作品《伪君子》。《伪君子》主要讲述了:宗教骗子达丢夫骗得富商奥尔恭及其母亲的信任。奥尔恭撕毁女儿的婚约把她嫁给达丢夫。但达丢夫看中了奥尔恭的续妻欧米尔,他调情的情景被达米斯看见了,可是奥尔恭在达丢夫的奸计和挑拨下反而把达米斯赶出家门,把财产全部赠送给达丢夫。在这样的紧要关头,欧米尔巧施妙计让奥尔恭看清了达丢夫的丑恶嘴脸。奥尔恭最终醒悟,但达丢夫露出狰狞的面目。他掌握了奥尔恭为政治犯藏匿的文件,于是向国王告发。但是国王洞察幽微,下令逮捕了骗子,并赦免了曾经为王室理工的奥尔恭。
这篇作品是符合“三一律”的。(一):故事的发生和演出始终都在富商奥尔恭的家里,这是地点的一致性。(二):故事的冲突是围绕揭露宗教骗子达丢夫的丑恶嘴脸展开的,这是情节的一致性。(三):众人努力与达丢夫斗志斗勇,达丢夫的伪善面目被揭露后,又去告发奥尔恭,国王却最终惩罚了罪犯,赦免了奥尔恭,这在一天内完成的,这是时间的一致性。
在“三一律”的严格条款下,使得戏剧作品也产生了一点的优点。例如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简练和紧凑,剧情凝练不拖沓。剧中人物分为两派,在奥尔恭的家里上演这出闹剧。奥尔恭和他的母亲柏奈尔夫人是维护和崇拜达丢夫的一派,女仆桃丽娜和奥尔恭的其他家人是努力揭发达丢夫面目的一派。全剧总共五幕。前两幕中心人物达丢夫并未出现,只是奥尔恭家人围绕达丢夫展开了激烈的争吵。这样的安排是很有创意的,因为它首先让观众从不同的侧面对达丢夫进行了解并产生一种好奇感,为其出场做好铺垫,同时还交代了人物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举数得。哥德认为这是“现存最为大最好的开场了。”第三幕,达丢夫一出场就勾引欧米尔,被发觉之后又通过自己装出把自己贬得很低来使奥尔恭相信自己,并且嫁祸于达米斯,使得他被赶出家。达丢夫还因此获得了奥尔恭的财产。第四幕,众人设法使奥尔恭看清达丢夫的面目,奥尔恭醒悟并与之绝交,达丢夫露出狰狞本性。第五幕,达丢夫告发奥尔恭藏匿政治犯得文件,想借此来除掉奥尔恭夺得其家产,国王突然逮捕达丢夫并赦免奥尔恭。整个故事单线发展并未有过多的旁支,和突兀的情节,当然,有情节的线性起伏。作者巧妙地以达丢夫为中心,通过他的伪善行径把全剧的内容贯穿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推迟达丢夫的出场使安排更为合理,矛盾更加尖锐集中,结构严谨精巧。
但是,“三一律”也会存在一定的缺点,剧中人物类型化,片面化,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作者在刻画达丢夫伪善形象的时候是通过多方面手段的。除了前两幕,从别人口中听到关于他的“事迹”之外就是他自己行为暴露出来。他看见桃丽娜时让她把胸脯遮住来使表明自己不近女色,但他见到欧米尔的时候却色胆包天。他说自己是“苦行僧”但是他的外貌是“又粗又胖,脸蛋子透亮,嘴唇红红”,他一个人能吃掉六个人的东西,每天大嚼松鸡和羊腿,酒足饭饱后,在睡意缠绵的中回到房间,安稳地睡在暖和的房间里睡到第二天。他说自己心地善良连一只跳蚤都不忍心杀死,但是他对自己的恩人却心怀恶念,想夺人财产霸人妻女。凡此种种,都是在表现达丢夫的伪善与邪恶。但是作为全剧的主人公他只有伪善的丑陋的面目,并没有其他方面的性格展示。在这里不难看出作者有意而为之的痕迹,体现作者对这一人物极力地否定。而剧中的另一个人物奥尔恭则显得过分虔诚了,他笃信自己的想法,是一个刚愎自用的人。他连自己的亲人都不相信却相信一个萍水相逢的人。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不喜欢的人,不信自己的儿子。这些会不会太夸张了一点呢。当然剧中也还有清醒的人桃丽娜,她聪明伶俐,嫉恶如仇,但是她却没有极力 助主人免遭祸患,只是在一边调侃。欧米尔在第四幕中揭露达丢夫的嘴脸时取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在前几幕的时候她为什么,没有了注意去揭露达丢夫,特别是达米斯被赶走的时候。而达米斯则是过于鲁莽,玛丽亚娜是软弱的无能的。这些人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得扁平。
相比莎士比亚的写实手法下的剧中人物,古典主义“三一律”规定下的人物更多的是静止的片面的,缺乏矛盾和发展,是作者根据观念产生的性格,其主观性表现得十分直率而明显。因此,尽管作者的主观狭窄的范围也能表现创造出真实的形象,但是
在这样的规制下还是限制了作家的创造才能。
当然莫里哀还是有所突破的,除了推迟人物的出场外,他还突破了古典主义悲喜剧的界限。虽说这是一部喜剧作品,但是在过程中却加入了浓重的悲剧因素。比如整个戏剧的情节发展都是正不压邪,坏人处处紧逼推进,好人步步后退,直到无路可退,无法脱身的时候,若不是国王赦免的奇迹出现,这出戏的悲剧结局是难以扭转的。这样不仅突出了伪善的危害和伪善者的邪恶、凶残,而且也体现了明君的宽容政策。因此,这部剧也得到了路易十四的肯定和大力推崇。
总的说来,“三一律”在政治上符合君主政体,因此在法国得到大力推崇。莫里哀作为御用文人其代表作《伪君子》得到了路易十四的支持。它符合“三一律”的规定,其自身也是一部优秀的作品。在结构上表现得紧凑凝练,情节集中。虽在人物形象上存在片面性的缺点,但是“达丢夫”成为西方文化中伪善的代名词。可见其形象即便单一,却不失深刻性。
上海戏剧学院的资料目前已经全部更新完毕,了解更多可以上微信公众号: sta上戏考研助手
才思考研祝您考研顺利!在这里,我们可以让你有更高的效率,可以让你一次圆梦,可以让你的人生没有遗憾,才思欢迎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