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备14027590号-282

#考研倒计时#少年不惧岁月长,彼方尚有荣…来自湘潭大学-微博

???

??

??

历史学考研网数十年历史实战化辅导经验 助你历史学考研一次成功?

?

数十万考研人在这里奋斗

做全国最大/升学率最高的历史学考研微平台

联系老师微信:61049244

?2015湘潭大学世界史考研真题

历史学考研网

一、名词解释

1.第二次布匿战争

古罗马与迦太基争夺地中海西部统治权的战争。罗马在向地中海扩张过程中,于公元前264-前146年与地中海强国迦太基之间共发生三次战争,因罗马人称迦太基人为布匿,故名。第一次、第二次布匿战争是作战双方为争夺西部地中海霸权而进行的扩张战争,第三次布匿战争则是罗马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通过布匿战争,罗马彻底击败迦太基,夺得西地中海的霸权。

2.大陆封锁政策

拿破仑一世对英国实行的战争封锁体系。拿破仑在特拉发加海战被迫放弃侵英计划后,转而对英实行经济封锁,以切断英国对反法同盟的经济支持,确保法国在欧洲的霸权地位。为此,法国于1806—1807年先后颁布数条敕令,禁止同英国及属地进行贸易往来。大陆封锁体系几乎囊括整个欧洲大陆。这一政策虽给英国造成了严重困难,但英国实施的反封锁亦给法国和大陆各国造成严重后果。随着法军军事优势的丧失,大陆封锁体系于1812年后逐步瓦解

3.百科全书派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在编纂《百科全书》的过程中形成的派别。《百科全书》主编是狄德罗。参加撰稿的有140余人,他们哲学观点不同,宗教信仰不一。其中有达朗贝尔、爱尔维修、霍尔巴赫,以及孟德斯鸠、魁奈、伏尔泰、卢梭等声誉卓著的改革者。百科全书派的核心是以狄德罗为首的唯物论者,他们反对封建特权制度和天主教会,向往合理的社会,认为迷信、成见、愚昧无知是人类的大敌。主张一切制度和观念要在理性的审判庭上受到批判和衡量。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是第一部影响巨大的大型参考书,百科全书派冲破多次政教禁令并克服了重重困难共出版28卷。它为法国大革命作了舆论准备。

4.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发生在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的刺杀事件。1914年6月28日,奥地利皇储弗朗茨?斐迪南在萨拉热窝检阅奥匈帝国军队演习时,被塞尔维亚秘密民族主义组织“青年波斯尼亚”成员普林西普刺杀。奥匈帝国在德国支持下,于7月23日向塞尔维亚提出最后通牒,并于28日正式宣战。该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5.孟加拉分治法案(略)

6. 政策

德国总理勃兰特提出的目的在于改善联邦德国与苏联、民主德国和东欧其他各国关系的政策。主要内容是承认战后欧洲各国的现有边界,改善与苏联和东欧各国的关系,承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实现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并表示愿意以和平方式谋求国家统一。此前联邦德国因实行哈尔斯坦主义造成与苏联长期对立,并加深对美国的依赖。 政策反映出联邦德国在国际形势缓和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摆脱美国控制,谋求独立外交,提高国际地位的倾向。它实质上是联邦德国凭借其经济实力向东欧和苏联推行自己战略的具体表现。 政策虽然立足于西方,但却发展了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关系,是联邦德国在在国际政治舞台上重新发挥重要作用的开端和标志。

三、简答题

7.比较德意志和意大利统一的异同

?相同点:

(1)背景相同。19世纪中期,德意志、意大利还处在严重的分裂之中。发源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向欧洲大陆扩展,德、意资本主义经济取得了显著进展。但是,国家的分裂状况越来越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巨大障碍。经济的发展要求把统一问题提上日程,又为统一创造了客观条件。

(2)都有一个中坚力量,普鲁士、撒丁王国。有可能完成德意志统一大业的只有奥地利和普鲁士,但是普鲁士具有更大的优势;而撒丁王国是意大利力量最强经济最发达的邦国。

(3)都有一个中心人物。1862年,俾斯麦出任普鲁士首相,他在德意志统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852年,加富尔出任撒丁王国首相,推行富国强兵政策,撒丁王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为增强。

(4)都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德意志统一是通过三次战争(普丹战争、普奥战争、普法战争)来实现的,1871年初,德国统一终于完成。撤丁王国争取了法国的支持,联合对奥地利作战。1860年基本完成了北部意大利的统一。

(5)都有一个共同的敌手奥地利。德意志通过普奥战争将奥地利排挤出德意志联邦,意大利借助于普奥战争摆脱了奥地利的统治。

(6)统一后都保存了大量封建残余。统一后的德国继承了普鲁士的旧制度,特别是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使德国成为欧洲最富于侵略性的国家。意大利虽然形成了统一的民族国家,意大利的封建残余势力仍然很顽固,自然资源又缺乏,资本主义发展困难重重。

?不同点:

(1)两国统一前所面临的任务不完全一样。在德国,由于政治上分裂,经济上落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消除封建割据和实现国家统一,就成为德国的首要任务。意大利则不同,1848年革命失败后,意大利不但继续保持四分五裂的局面,面且继续遭受外国的奴役。摆在意大利人民面前的历史任务除了消灭分裂状态完成统一外,还要驱逐外国势力。

(2)人民群众在两国统一中的作用也不同。在德国,由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软弱,统一的任务只好由普鲁士来担当。在意大利,资产阶级民主派和自由派对如何实现统一有着不同的主张。尽管统一是在萨伏依王朝领导下完成的,但在统一过程中,仍然存在自下而上的统一道路,可以说,在意大利的统一过程中交织着两条道路的斗争。

(3)两国在统一中对外援也采取了不同的态度。由于普鲁士的力量比较强大,所以德国的统一是自己完成的。而意大利则不同,萨伏依王朝虽然可以领导统一,但其力量不足以对付像奥地利这样的大国,所以在统一中意大利通过外交手段,借助法国的 助把奥地利从意大利土地上驱逐出去。

8.简述甘地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甘地领导了印度的四次非暴力运动,分别是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群众性文明不服从运动、个人不服从运动和争取印度独立的运动,对英国殖民主义统治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为印度的民族独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作为国大党的领导人,他将国大党改组成为一个由中央和地方各级组织,并由城乡人民参加的群众性政党,为印度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组织保证。甘地被授予“圣雄”和“泰戈尔”的称号,表明了他被印度人民尊重的程度。

甘地主义的理论属于“宗教道德型”民族主义。包括宗教泛爱观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真理观相结合的政治哲学;争取印度自治独立,进而建立以村舍为基础的分治联合体的政治思想;以经济正义和经济平等为支柱的农村经济思想,以及奠基于“不占有”和“财产委托制”的经济自主思想;发扬民族文化、重视民族教育、致力于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团结、反对歧视“不可接触者”,以及和爱国主义结合在一起的小生产劳动者互 助互爱的平等社会思想。甘地主义反映了印度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也反映了印度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因此,它在推动了印度民族解放运动发展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特别是非暴力的思想严重限制了民族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导致了印度民族民主运动的不彻底性。

9.简述道威斯计划的主要内容

《道威斯计划》是1924年由美国银行家道威斯制订的德国战后赔款计划。该计划企图用恢复德国经济的办法来保证德国偿付赔款。主要内容有:由协约国监督改组德意志银行,实行货币改革,以稳定通货和平衡预算;由美英等国向德国提供贷款,以稳定其币制;暂不规定赔款总数,只规定德国赔款年度限额;明确规定德国赔款的来源;德国财政经济受协约国代表监管;德国以法、比两国从鲁尔撤军作为接受赔款计划的条件等。这一计划的通过和实施,是协约国在德国赔款问题上对凡尔赛体系所做的一次较大的调整,是协约国对德政策的转折点。

首先,《道威斯计划》实际上结束了由法国及其由它控制的赔委会在德国赔款问题上的支配作用,确立了以美国为主的多国支配机制。

其次,为美国私人资本流入德国和有效地从其他协约国收回战债创造了条件。一批又一批的美元从美国流入德国,再以赔款的形式流入协约国,最后又以战债形式流回美国,形成了一个循环。

再次《道威斯计划》的实施是法国外交的一次失败,法国争霸欧洲的计划遭到沉重打击,而美国则显示了它在欧洲事务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实际“能力”。同时也表明了美国参与欧洲事务的独特性和欲望。

最后,《道威斯计划》事实上从经济上扶持了德国,它减轻了德国的赔款义务,实际上放弃了对德国蓄意不履行赔款义务时实施制裁的权利,并以向德国提供大量贷款的形式变削弱德国的政策为复兴德国的方针,来自战胜国的资本为濒临绝境的德国经济输入新的血液,使其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到1929年德国重新成为欧洲首屈一指的经济大国,为它在政治上重新走进西方大国行列和进一步摆脱《凡尔赛和约》的束缚打下了基础。它对战后德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论述题

10.论述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及其思想特征

人文主义的思想内容:其思想核心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理论基础是资产阶级人性论

①主张以人为中心,反对基督教以神为中心的世界观 ② 提倡人性,反对神性,批判禁欲主义的宗教观 ③ 提倡人权,反对神权,批判封建特权,提出自由平等要求 ④ 提倡理性与科学,反对蒙昧主义和神秘主义 ⑤ 政治上反对封建割据,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外来干涉,主张民族独立。

文化方面:但丁:《神曲》批判教会的贪婪腐化和封建统治的黑暗残暴,要求思想解放和宽带异教。彼特拉克:第一位人文主义者,《歌集》歌颂了对恋人劳拉的爱情,表达人文主义者以个人幸福为中心的爱情观。薄伽丘:《十日谈》批判封建社会的阶级不平等和男女不平等,反映了新兴市民阶级对禁欲主义的反抗。

艺术方面:达芬奇《最后的晚餐》《岩间圣母》。米开朗琪罗:《大卫像》《摩西像》 壁画《创世纪》《末日审判》。拉斐尔:《西斯廷圣母》《花园中的圣母》《雅典学院》

政治思想方面:马基雅维利:《君主论》

11.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有哪些发明?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较,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如何?

(一)主要内容。(1)电力的广泛应用。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制成发电机;1870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电力开始被用来带动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1882年,法国学者马?德普勒发现了远距离送电的方法,同年,美国著名发明家爱迪生在纽约创建了美国第一个火力发电站,把输电线联接成网络。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的广泛应用,不仅为工业提供了方便而价廉的新动力,而且有力地推动了一系列新兴工业的诞生。(2)内燃机的发明。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一台以煤气为燃料的四冲程内燃机,成为颇受欢迎的小型动力机。1883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又制成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1892年,又一名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发明了一种结构更简单、燃料更便宜的内燃机——柴油机,它虽比使用汽油的内燃机笨重,但却非常适用于重型运输工具。由于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因此在这一领域中发生了一次革命性的变革。19世纪80年代,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汽车诞生了。从90年代起,许多国家都建立起汽车工业。(3)化学工业的建立。在无机化学工业方面,19世纪60-70年代发明了以氨为媒介生产纯碱和利用氧化氮为催化剂生产硫酸的新方法。化学工业也随着煤焦油的综合利用得到迅速发展。从80年代起,人们开始从煤焦油中提炼氨、苯、人造染料等化学产品。人造染料成本低、性能好,很快就代替了天然染料。1884年法国人圣?夏尔东发明了人造纤维,后来人们开始用粘胶丝来生产人造丝。化学工业的另一个重要的新部门,是与炸药有关的工业。1867年诺贝尔发明火药,80年代又改进了制造无烟火药的技术,并在军事上广泛应用。(4)钢铁工业的革新。1856年英国人贝西默发明的“吹气精炼”操作法很快得到推广,从60年代起许多国家都修建了贝氏转炉。1864年法国人马丁和德国人西门子兄弟同时宣布发明了平炉炼钢法。平炉不仅可以熔化生铁和熟铁,还可以熔化废钢,使之变成优质钢。但这两种炼钢法都不能使用含磷的矿石。1875年英国冶金技师托马斯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他发明的碱性转炉,使用含磷矿石也可炼出优质钢。冶炼技术的不断改进使钢的质量明显提高,产量持续增长。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特点:

①工业革命时期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所有工业部门都受到新科技的影响。自然科学与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带动了相应的许多新兴工业部门的兴起。科学与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更大的成果。

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都是在英国发明的。以英国为中心,逐步传播来带动后进国家,其发展进程缓慢而不平衡。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是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工业革命一开始就超出一国的范围,而具有更广泛的规模,发展的进程也比较迅速。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于19 世纪60—70 年代开始时,除英国、美国北部和法国已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外,其他国家有的正处于它的高潮期。因此,对一些国家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以德国为例,它一方面积极地吸收、消化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另一方面又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因而发展的速度异常迅速。

(三)影响。

①促成了新工业群的出现,如电力工业、电器工业、化学工业、石油业、汽车工业,同时通过技术变革改造了旧工业部门如钢铁工业;

②导致大规模企业的出现,适应大企业规模要求的股份公司在19 世纪最后30 年得到了很大发展,而垄断组织也逐渐出现并壮大;

③在生产管理方面引起重大变革,企业开始注重发展科学化的现代管理方式,如美国的泰罗制和福特制;

④初步创造出世界经济体系:欧洲资本向全世界输出,建立了金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开始形成世界市场。

④第二次工业革命使重工业成为欧美国家的主导,使生产规模更大,引起了生产管理的革命,也为垄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2.试论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历史影响

第一,严重的危机大大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资本家千方百计地把危机 后果转嫁到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身上,削减工资,提高捐税等等,从而大大激化了阶级矛盾。

第二,经济危机使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也尖锐起来。危机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竭力压低殖民地半殖民地原料和农产品价格,并向这些地区倾销工业品,殖民当局还增加捐税,使殖民地半殖民地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生活日益恶化,这就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进一步高涨。

第三,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各国垄断资产阶级为了转嫁和摆脱危机,加紧争夺市场和原料产地,从而在国际关系中展开了一场空前激烈的经济战。

第四,经济危机打破了战后建立起来的赔款制度和债务关系。德国要求取消赔款,美国支持德国的要求,1933年协约国赔款会议宣布废除赔款,这就打乱了各国的债务关系,法国英国等国宣布停止向美国偿还战债,从而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及国际金融的不稳定性。

第五,危机导致国际格局发生急剧变化,德日意三国因占有较少资源,一方面竭力摆脱对其他国家的依赖,另一方面宣扬对外扩张的理论,从而建立了法西斯专政统治。

?

2015湘潭大学世界史考研真题
历史学考研网

一、名词解释

1.第二次布匿战争

古罗马与迦太基争夺地中海西部统治权的战争。罗马在向地中海扩张过程中,于公元前264-前146年与地中海强国迦太基之间共发生三次战争,因罗马人称迦太基人为布匿,故名。第一次、第二次布匿战争是作战双方为争夺西部地中海霸权而进行的扩张战争,第三次布匿战争则是罗马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通过布匿战争,罗马彻底击败迦太基,夺得西地中海的霸权。

2.大陆封锁政策

拿破仑一世对英国实行的战争封锁体系。拿破仑在特拉发加海战被迫放弃侵英计划后,转而对英实行经济封锁,以切断英国对反法同盟的经济支持,确保法国在欧洲的霸权地位。为此,法国于1806—1807年先后颁布数条敕令,禁止同英国及属地进行贸易往来。大陆封锁体系几乎囊括整个欧洲大陆。这一政策虽给英国造成了严重困难,但英国实施的反封锁亦给法国和大陆各国造成严重后果。随着法军军事优势的丧失,大陆封锁体系于1812年后逐步瓦解

3.百科全书派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在编纂《百科全书》的过程中形成的派别。《百科全书》主编是狄德罗。参加撰稿的有140余人,他们哲学观点不同,宗教信仰不一。其中有达朗贝尔、爱尔维修、霍尔巴赫,以及孟德斯鸠、魁奈、伏尔泰、卢梭等声誉卓著的改革者。百科全书派的核心是以狄德罗为首的唯物论者,他们反对封建特权制度和天主教会,向往合理的社会,认为迷信、成见、愚昧无知是人类的大敌。主张一切制度和观念要在理性的审判庭上受到批判和衡量。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是第一部影响巨大的大型参考书,百科全书派冲破多次政教禁令并克服了重重困难共出版28卷。它为法国大革命作了舆论准备。

4.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发生在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的刺杀事件。1914年6月28日,奥地利皇储弗朗茨?斐迪南在萨拉热窝检阅奥匈帝国军队演习时,被塞尔维亚秘密民族主义组织“青年波斯尼亚”成员普林西普刺杀。奥匈帝国在德国支持下,于7月23日向塞尔维亚提出最后通牒,并于28日正式宣战。该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5.孟加拉分治法案(略)

6. 政策

德国总理勃兰特提出的目的在于改善联邦德国与苏联、民主德国和东欧其他各国关系的政策。主要内容是承认战后欧洲各国的现有边界,改善与苏联和东欧各国的关系,承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实现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并表示愿意以和平方式谋求国家统一。此前联邦德国因实行哈尔斯坦主义造成与苏联长期对立,并加深对美国的依赖。 政策反映出联邦德国在国际形势缓和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摆脱美国控制,谋求独立外交,提高国际地位的倾向。它实质上是联邦德国凭借其经济实力向东欧和苏联推行自己战略的具体表现。 政策虽然立足于西方,但却发展了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关系,是联邦德国在在国际政治舞台上重新发挥重要作用的开端和标志。

三、简答题

7.比较德意志和意大利统一的异同

?相同点:

(1)背景相同。19世纪中期,德意志、意大利还处在严重的分裂之中。发源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向欧洲大陆扩展,德、意资本主义经济取得了显著进展。但是,国家的分裂状况越来越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巨大障碍。经济的发展要求把统一问题提上日程,又为统一创造了客观条件。

(2)都有一个中坚力量,普鲁士、撒丁王国。有可能完成德意志统一大业的只有奥地利和普鲁士,但是普鲁士具有更大的优势;而撒丁王国是意大利力量最强经济最发达的邦国。

(3)都有一个中心人物。1862年,俾斯麦出任普鲁士首相,他在德意志统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852年,加富尔出任撒丁王国首相,推行富国强兵政策,撒丁王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为增强。

(4)都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德意志统一是通过三次战争(普丹战争、普奥战争、普法战争)来实现的,1871年初,德国统一终于完成。撤丁王国争取了法国的支持,联合对奥地利作战。1860年基本完成了北部意大利的统一。

(5)都有一个共同的敌手奥地利。德意志通过普奥战争将奥地利排挤出德意志联邦,意大利借助于普奥战争摆脱了奥地利的统治。

(6)统一后都保存了大量封建残余。统一后的德国继承了普鲁士的旧制度,特别是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使德国成为欧洲最富于侵略性的国家。意大利虽然形成了统一的民族国家,意大利的封建残余势力仍然很顽固,自然资源又缺乏,资本主义发展困难重重。

?不同点:

(1)两国统一前所面临的任务不完全一样。在德国,由于政治上分裂,经济上落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消除封建割据和实现国家统一,就成为德国的首要任务。意大利则不同,1848年革命失败后,意大利不但继续保持四分五裂的局面,面且继续遭受外国的奴役。摆在意大利人民面前的历史任务除了消灭分裂状态完成统一外,还要驱逐外国势力。

(2)人民群众在两国统一中的作用也不同。在德国,由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软弱,统一的任务只好由普鲁士来担当。在意大利,资产阶级民主派和自由派对如何实现统一有着不同的主张。尽管统一是在萨伏依王朝领导下完成的,但在统一过程中,仍然存在自下而上的统一道路,可以说,在意大利的统一过程中交织着两条道路的斗争。

(3)两国在统一中对外援也采取了不同的态度。由于普鲁士的力量比较强大,所以德国的统一是自己完成的。而意大利则不同,萨伏依王朝虽然可以领导统一,但其力量不足以对付像奥地利这样的大国,所以在统一中意大利通过外交手段,借助法国的 助把奥地利从意大利土地上驱逐出去。

8.简述甘地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甘地领导了印度的四次非暴力运动,分别是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群众性文明不服从运动、个人不服从运动和争取印度独立的运动,对英国殖民主义统治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为印度的民族独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作为国大党的领导人,他将国大党改组成为一个由中央和地方各级组织,并由城乡人民参加的群众性政党,为印度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组织保证。甘地被授予“圣雄”和“泰戈尔”的称号,表明了他被印度人民尊重的程度。

甘地主义的理论属于“宗教道德型”民族主义。包括宗教泛爱观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真理观相结合的政治哲学;争取印度自治独立,进而建立以村舍为基础的分治联合体的政治思想;以经济正义和经济平等为支柱的农村经济思想,以及奠基于“不占有”和“财产委托制”的经济自主思想;发扬民族文化、重视民族教育、致力于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团结、反对歧视“不可接触者”,以及和爱国主义结合在一起的小生产劳动者互 助互爱的平等社会思想。甘地主义反映了印度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也反映了印度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因此,它在推动了印度民族解放运动发展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特别是非暴力的思想严重限制了民族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导致了印度民族民主运动的不彻底性。

9.简述道威斯计划的主要内容

《道威斯计划》是1924年由美国银行家道威斯制订的德国战后赔款计划。该计划企图用恢复德国经济的办法来保证德国偿付赔款。主要内容有:由协约国监督改组德意志银行,实行货币改革,以稳定通货和平衡预算;由美英等国向德国提供贷款,以稳定其币制;暂不规定赔款总数,只规定德国赔款年度限额;明确规定德国赔款的来源;德国财政经济受协约国代表监管;德国以法、比两国从鲁尔撤军作为接受赔款计划的条件等。这一计划的通过和实施,是协约国在德国赔款问题上对凡尔赛体系所做的一次较大的调整,是协约国对德政策的转折点。

首先,《道威斯计划》实际上结束了由法国及其由它控制的赔委会在德国赔款问题上的支配作用,确立了以美国为主的多国支配机制。

其次,为美国私人资本流入德国和有效地从其他协约国收回战债创造了条件。一批又一批的美元从美国流入德国,再以赔款的形式流入协约国,最后又以战债形式流回美国,形成了一个循环。

再次《道威斯计划》的实施是法国外交的一次失败,法国争霸欧洲的计划遭到沉重打击,而美国则显示了它在欧洲事务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实际“能力”。同时也表明了美国参与欧洲事务的独特性和欲望。

最后,《道威斯计划》事实上从经济上扶持了德国,它减轻了德国的赔款义务,实际上放弃了对德国蓄意不履行赔款义务时实施制裁的权利,并以向德国提供大量贷款的形式变削弱德国的政策为复兴德国的方针,来自战胜国的资本为濒临绝境的德国经济输入新的血液,使其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到1929年德国重新成为欧洲首屈一指的经济大国,为它在政治上重新走进西方大国行列和进一步摆脱《凡尔赛和约》的束缚打下了基础。它对战后德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论述题

10.论述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及其思想特征

人文主义的思想内容:其思想核心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理论基础是资产阶级人性论

①主张以人为中心,反对基督教以神为中心的世界观 ②

提倡人性,反对神性,批判禁欲主义的宗教观 ③ 提倡人权,反对神权,批判封建特权,提出自由平等要求 ④ 提倡理性与科学,反对蒙昧主义和神秘主义 ⑤ 政治上反对封建割据,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外来干涉,主张民族独立。

文化方面:但丁:《神曲》批判教会的贪婪腐化和封建统治的黑暗残暴,要求思想解放和宽带异教。彼特拉克:第一位人文主义者,《歌集》歌颂了对恋人劳拉的爱情,表达人文主义者以个人幸福为中心的爱情观。薄伽丘:《十日谈》批判封建社会的阶级不平等和男女不平等,反映了新兴市民阶级对禁欲主义的反抗。

艺术方面:达芬奇《最后的晚餐》《岩间圣母》。米开朗琪罗:《大卫像》《摩西像》 壁画《创世纪》《末日审判》。拉斐尔:《西斯廷圣母》《花园中的圣母》《雅典学院》

政治思想方面:马基雅维利:《君主论》

11.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有哪些发明?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较,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如何?

(一)主要内容。(1)电力的广泛应用。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制成发电机;1870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电力开始被用来带动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1882年,法国学者马?德普勒发现了远距离送电的方法,同年,美国著名发明家爱迪生在纽约创建了美国第一个火力发电站,把输电线联接成网络。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的广泛应用,不仅为工业提供了方便而价廉的新动力,而且有力地推动了一系列新兴工业的诞生。(2)内燃机的发明。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一台以煤气为燃料的四冲程内燃机,成为颇受欢迎的小型动力机。1883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又制成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1892年,又一名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发明了一种结构更简单、燃料更便宜的内燃机——柴油机,它虽比使用汽油的内燃机笨重,但却非常适用于重型运输工具。由于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因此在这一领域中发生了一次革命性的变革。19世纪80年代,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汽车诞生了。从90年代起,许多国家都建立起汽车工业。(3)化学工业的建立。在无机化学工业方面,19世纪60-70年代发明了以氨为媒介生产纯碱和利用氧化氮为催化剂生产硫酸的新方法。化学工业也随着煤焦油的综合利用得到迅速发展。从80年代起,人们开始从煤焦油中提炼氨、苯、人造染料等化学产品。人造染料成本低、性能好,很快就代替了天然染料。1884年法国人圣?夏尔东发明了人造纤维,后来人们开始用粘胶丝来生产人造丝。化学工业的另一个重要的新部门,是与炸药有关的工业。1867年诺贝尔发明火药,80年代又改进了制造无烟火药的技术,并在军事上广泛应用。(4)钢铁工业的革新。1856年英国人贝西默发明的“吹气精炼”操作法很快得到推广,从60年代起许多国家都修建了贝氏转炉。1864年法国人马丁和德国人西门子兄弟同时宣布发明了平炉炼钢法。平炉不仅可以熔化生铁和熟铁,还可以熔化废钢,使之变成优质钢。但这两种炼钢法都不能使用含磷的矿石。1875年英国冶金技师托马斯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他发明的碱性转炉,使用含磷矿石也可炼出优质钢。冶炼技术的不断改进使钢的质量明显提高,产量持续增长。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特点:

①工业革命时期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所有工业部门都受到新科技的影响。自然科学与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带动了相应的许多新兴工业部门的兴起。科学与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更大的成果。

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都是在英国发明的。以英国为中心,逐步传播来带动后进国家,其发展进程缓慢而不平衡。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是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工业革命一开始就超出一国的范围,而具有更广泛的规模,发展的进程也比较迅速。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于19 世纪60—70 年代开始时,除英国、美国北部和法国已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外,其他国家有的正处于它的高潮期。因此,对一些国家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以德国为例,它一方面积极地吸收、消化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另一方面又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因而发展的速度异常迅速。

(三)影响。

①促成了新工业群的出现,如电力工业、电器工业、化学工业、石油业、汽车工业,同时通过技术变革改造了旧工业部门如钢铁工业;

②导致大规模企业的出现,适应大企业规模要求的股份公司在19 世纪最后30 年得到了很大发展,而垄断组织也逐渐出现并壮大;

③在生产管理方面引起重大变革,企业开始注重发展科学化的现代管理方式,如美国的泰罗制和福特制;

④初步创造出世界经济体系:欧洲资本向全世界输出,建立了金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开始形成世界市场。

④第二次工业革命使重工业成为欧美国家的主导,使生产规模更大,引起了生产管理的革命,也为垄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2.试论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历史影响

第一,严重的危机大大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资本家千方百计地把危机 后果转嫁到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身上,削减工资,提高捐税等等,从而大大激化了阶级矛盾。

第二,经济危机使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也尖锐起来。危机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竭力压低殖民地半殖民地原料和农产品价格,并向这些地区倾销工业品,殖民当局还增加捐税,使殖民地半殖民地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生活日益恶化,这就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进一步高涨。

第三,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各国垄断资产阶级为了转嫁和摆脱危机,加紧争夺市场和原料产地,从而在国际关系中展开了一场空前激烈的经济战。

第四,经济危机打破了战后建立起来的赔款制度和债务关系。德国要求取消赔款,美国支持德国的要求,1933年协约国赔款会议宣布废除赔款,这就打乱了各国的债务关系,法国英国等国宣布停止向美国偿还战债,从而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及国际金融的不稳定性。

第五,危机导致国际格局发生急剧变化,德日意三国因占有较少资源,一方面竭力摆脱对其他国家的依赖,另一方面宣扬对外扩张的理论,从而建立了法西斯专政统治。

?

?????

发表评论

|京ICP备18012533号-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