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也分“大小年”,21考研是什么年(考研大小年2022)
随着考研初试的时间越来越近,备战复习的考研党们也越来越紧张了。有人说,今年考研赶上“小年”了!这个“小年”是什么意思?也有“大年”吗?
江湖流传考研“大年容易,小年难”的说法是真的吗?
别慌,今天学姐就和大家一起讨论下考研“大小年”是不是真的,21考研会受到影响吗?
01考研“大小年”是什么?
每所高校每年即使是专业,录取分数线也会高低不同,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大小年”。
所谓“大年”就是指某学校或专业在某年内特别火,报考人数特别多,分数线也就水涨船高了,这年就是它的“大年”。
而“小年”正好相反,由于报考人数少,分数线降低。
因为如果前一年某校或某专业分数特别高,当年报考的学生会担心不被录取而纷纷改报其他学校或专业,从而导致报考人数减少,分数线降低。而后一年的考生看到这一年分数低,则都集中到这里来,分数线自然又会升高,以此循环往复。
考研历史上的大小年
先给大家看一下近些年考研的报考人数和招生人数: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02考研“大小年”真的存在吗?
一般来说,“大年”、“小年”是相隔一年或两年交替出现的。
从试卷难度上看,公共课相对来说题目难度一直比较稳定,特别是政治和英语。
数学的题目难度偶尔会有一些波动,但是从2018年考研数学加大难度开始,可以说就没再降下来过。不过管理类联考考的是初数,难度相对较低。
如有有一年当题目相对比较容易,考生得分高自然也不难,这就会导致录取线也高居不下。
此时,会有大量考生因分高望而却步不敢报考,院校就可能会适当加大面试难度或者压分阅卷,以此筛选学生并且降低录取分数线。
看起来降分了,就可以吸引到更多对该专业感兴趣的学生勇敢报名。(是不是跟你想的不太一样呢~毕竟,没有哪所学校会嫌自己的专业太热门的,越多人报名他们才越能优中选优不是吗?)
实际上,有时降分只是表象。
如果是评分标准更严格或者题目难度增大导致降分,意味着考生要学的更深才能成功上岸。
这些变化反映到数字上,就能观察出大小年的“规律”了,所以,迷信大小年是没用的,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建议大家在选择院校的时候,一定要多参考几年的录取分数线和报录比情况,并且将分数线变化和真题难度变化进行对比。
03院校的大小年
除了整体难度的大小年之外,和大家考研最息息相关的其实是目标院校的报考人数和考研难度。因为即便是全国考研人数再多,只要报考你目标院校的人数很少,那么你录取的可能性就非常的大。不过大部分院校每年报考的人数不会出现大规模浮动,所以院校的大小年情况更多地出现在b区的院校或者一些二线高校。
除此之外,某些院校在当年进行大规模扩招或者新成立某个学院等情况也会导致大小年的状况。例如2017年考研中,中国人民大学在复试时就进行了扩招,许多擦线的学生都幸运地被人大录取。建议大家在进行院校信息的收集时多查阅几年的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进行分析比较。同时选取最难的一年作为自己考研标准,以免出现报考人数突然增多难度加大导致措手不及的情况。
0421考研是“大年”还是“小年”?
尽管
按照大小年的规律,21考研应该是小年,但这并不意味着难度变小了!
我们从小到大经历过无数次考试,相信你也发现,每次考试无论题目难易、分数高低,保持在前几名的始终是那几个人。考研也是如此,题难大家都难,题简单大家都简单。
何况21考研的我们还面临着经济下行、疫情阴云仍在的压力。大批原本准本出国留学的学生、在职人员都会加入考研大军。
我们不能只盯着分数线看,而忽略了真正决定我们是否成功的东西——实力!把知识学通透、学扎实,才能在考研的战场上以不变应万变。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