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MJC)考研经验分享_句子(2022年高考录取分数线)
原标题:2022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专硕(mjc)考研经验分享
公共课:
英语:单词方面最后虽然没有像别人一样记了很多遍,但我记的很牢。这一点只能靠自律,只有你自己才知道你消化了多少。推荐朱伟的单词课,一方面它是乱序的,另一方面,朱伟上课特别风趣,除了英语还会教给大家一些其他的知识,个人觉得还是非常受用的。
除此之外,我认为英语是一门需要循序渐进的学科,所以考研初期我还每天都看何凯文的每日一句,公众号“何凯文考研英语”可以获取(对这个人并没有好感,但是能力是值得认可的)。慢慢培养自己阅读长难句的习惯和能力。当初开始跟的时候,它已经更新了几十句了,但是我每天多学一句或两句,在暑假之前补齐了,买了 考研的皮质笔记本,到它停止更新每日一句刚好写满了两本,能感受到对句子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从一开始的看不懂,到后来自己分析甚至延伸在慢慢进步。
另外需要强调的是写作方面,我自己写作方面会差一点,所以写作需要从头开始学,这里比较推荐杨凡达老师,目前是韦林文化的签约老师,推荐他的理由是上课内容很容易接受,不会给你模板,而是教你没有高水平也能写出好句子,而且惊人的是,只要你有问题在微博上问他,他一定回复,同时上课风格也是比较有趣的。写作水平不是很好的同学可以早点开始,因为能力的提升是需要过程的,我当时好像是十月份还是十一月才开始,太赶
了,可以早一点,每天分个半小时到一个小时就行。
阅读虽然是大头,但是我个人觉得英语能力是会随着单词量越来越多,和对句子的理解能力越来越好而变的轻松,毕竟文章也是由单词和句子组成了,基础打好之后,后期系统练一下做阅读的技巧和速度就可以看。
有人说真题要刷几遍几遍,我认为不要刻意追求遍数,还是那句话,消化了多少只有自己知道,一定要仔细认真的看每一个句子,看懂每一句话,能够自己分解,同时明白题干和选项的玄机,不能掉坑里。盲目追求遍数的结果可能是,看见题目就记住了答案,并不是因为会了做出来的,那考试时遇到类似的坑可能就跳不过了。
(2)思想政治理论
政治成绩我就更遗憾了,我虽然没有太多的发言权,但是可以以过来人的身份做一些推荐。如果文科能力差,或者政治接受能力差的可以早点开始,我是八月开始的,现在反思起来,觉得对于政治的学习规划有点乱,而且过于追求面面俱到了。所以大家选择的时候要有侧重。前期可以选择 1000题,肖老这么多年的经验还是比较权威的,在知识的课程学习方面一定要选择 老师,我真的太爱他了,是我见过最可爱的政治老师,课上的好,人又很幽默,在图书馆上政治课能笑出来的那种,他总有办法把那些很难的知识点变成包子给你吃。
专业课:本人是二战,第一年成绩也还可以,初试第九,但我觉得两年的答题思路还是有区别,第一年的制胜法宝是应试能力,第二年则是所谓的“学术素养”。
第一年是传播学、新媒体入门阶段,从零考试了解5w、批判学派···当然我的优势在于之前的工作是与互联网相关的,所以对行业的趋势、格局什么的比较了解,也能够从行业的角度解读考点。比如谈谈互联网思维、互联网产业合并、行业格局这种题其实都可以用做产品的思路来回答,从战略到布局再到细分的行业规律,这样答题既有大局观念又有逻辑。
另一方面,做产品最重要的是把握用户的需求,就答题而言,一定要了解老师的需求。字迹清晰是最基本的,就像你使用一个app,如果首页难看,交互不畅你肯定马上卸载啊。其次老师想要什么样的学生?能 忙干活的。什么样的学生能干活:做项目、发论文?(敲黑板!!!)当然是这样的学生:有学科基础、逻辑清晰、国际视野、行业洞察、跨学科思维。如果你能把这些素质体现到卷面上,老师能不给你高分吗?
但是,应试技巧只是广告技巧、公关手段,最核心的还是你的知识积累,也就是学术素养。你问100个人怎么考好,101个人都会告诉你多读书。当然我也不例外,读书是一定要的,但重点是怎么读书。读书这个词有点以偏概全,我认为处理书应该分两步,一是输入,二是输出。
(1)输入:读书两种读书方法
应试读书法:
这种方法非常功利啦,就是读高逼格的书,然后把你读的都写到卷子上。比如用到“媒介即信息”一定要写技术学派学者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在其著作《理解媒介》中blabla。再有就是积累句子,比如: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中“无时间的时间,流动的空间”;雪莉·特克尔的《群体性孤独》中“我们塑造技术,技术又塑造我们”;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中“国家的权利来自公民让渡其全部自然权利”之类的。但是如何恰当地应用这些句子需要的就是通过素养读书法训练的素质了。
素养读书法:
其实就是不断问自己问题的过程,读完一本书后最起码要知道这些:
1.论证逻辑:一句话概括这本书的内容;作者用了什么研究方法。
2.行文结构:是历史类书的时序结构、小说类的逐步推进、还是散文集那种每章独立,每一章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3.行文特征:作者在论证某一个论点的时候有没有引用,引用了谁的观点,有没有举例子、讲故事,为什么这个例子可以证明作者的观点,我是不是同意这个观点,我能如何反驳作者,作者的观点提出的时代背景是什么?当今时代还能够适用吗?为什么?我之前有没有看过类似的观点?有什么异同点?这个观点和新媒体是否有联系?···’
4.这本书好在哪,不好在哪。
(2)输出:知识框架&专题笔记
如果说读书是基础,那么如何把读过的书,学过的知识排列组合,转化为自己的观点,再呈现在卷面上则更为重要。
建立知识框架即如何将一个个零散的知识点建立成知识网络,我自己在备考的过程中,通过读书(基本上翻遍了图书馆的传播相关,还有社会学理论部分的书)建立了三个知识框架:
5w框架、社会学框架、互联网相关知识框架。
5w是每一个学传播学基本的知识框架和思维方式,无论思考还是答题都可以从这几个角度来思考。甚至琐碎的研究方法部分也可以用这几个部分加以记忆。比如这道经典的“采访和深访的区别”就可以从访问者特征(传播者)、资料特征(内容)、访问环境(渠道)、被访者特征(受众)···这几个角度加以理解和记忆。社会学框架又分为学派框架和理论框架。互联网相关的分为互联网技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这几部分。每一部分都整理成思维导图,便于记忆。
心态:找到你的敌人
虽然我们常说考研是选拔性考试,但你真正的敌人绝对不是其他人,而是你自己的劣根性。比如我的就是懒啊,没有自制力啊,容易受诱惑,特别喜欢社交跟朋友出去玩什么的····噗,我好多缺点···想要考上,就必须要找到自己的缺点,然后有针对性地一一克服。比如我是个没有自制力的人,没事时候玩手机能玩一天,定了的计划也经常完不成。所以备考过程中我天天给自己打鸡血,马薇薇说了鸡汤就是给你讲道理,但是不告诉你怎么办,鸡血呢就可以完美解决这个问题,提供方法论。比如:你最努力的时候什么样啊?年轻人如何保持自律?真正的学霸是什么样子?如何长时间保持高效学习?···不仅仅是收藏,睡前还要复习,保持一种要奋进的心理状态,再顺便学习一下学霸的学习方法。
文章来源于微信号:北京高校考研辅导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