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考研之考试前几天想放弃怎么办(心理学考研需要考哪些科目)
知乎上有一个关于考研的热门话题,叫考研前两天放弃是怎样一种体验,有一个答主的回答让老师印象深刻,故事的主人公是在考最后一科的时候放弃的考研,结果也是十分惋惜,因为除了最后放弃的那一门,其他科都不错,其中有一门专业课还考了147分(满分150)的好成绩,也就是说,如果他没有放弃最后一科,他很有可能得到一份满意的初试成绩,他可能会有不一样的人生。其实今天老师讲这个故事,是想告诉正在备考的小伙伴,这种放弃的念头,很多人都会有,是普遍现象,包括老师自己在内,在多年前自己备考的这个时候,脑中的放弃念头也闪过无数遍,但是大多数人也清楚的知道这种心态是不对的,如果真的随心走,最终得到的可能也是一个令人十分遗憾的结局,就像上述故事的主人公一样。所以当我们有这种心态的时候,要及时将它扼杀在摇篮中,及时调整心态,让自己拥有一颗淡然而坚定的心。那么具体该怎么做呢?首先要明白这种负面情绪的来源,老师认为有两点,第一是对未知的恐惧。考研本身就是一件充满不确定因素的事情,虽然鸡汤文中总是给我们传达 酬勤的理念,但是我们自己很清楚, 酬勤不是一个必然事件,成功相对于失败来讲,只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努力就好像一场赌博,不一定有结果,所以我们内心会有焦虑,因为它挑战了我们20多年来所接受的固有价值观——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第二点是大多数人很难接受自己是一个不完美的个体,记得曾经从那里看到一句话“与其做一个完美的人,我宁愿做一个完整的人。”何为完整的人?一个完整的人,必然是复杂的矛盾的综合体,有勇往直前阳光正能量的一面,也必然有踌躇不前负能量的阴暗面,尤其是在面对挑战的时候,比如考研,内心的负能量会更明显。这便是老师所想到的“放弃”这种负面情绪的来源,那么知晓了这种情绪的来源,该如何处理呢?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中曾谈到如何处理负面情绪,在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叫臣服。臣服,意味着对所发生的事情的接受,因为你无力改变已经发生的事情,如果你不接受它,就像用头努力撞
一堵墙,并幻想将它撞倒。与已经发生的事实抗拒,只会让痛苦加倍。所以我们最好选择臣服,当你选择接纳,不再挣扎时,事情往往会有转机的出现,当你将注意力从过去转移到当下的时候,你或许会发现更有利的解决之道,这就是当下的力量。如上述所说,臣服是改变的第一步,我们要接受努力不一定有回报的事实,接受人在面临挑战的都会有负面情绪的事实,但是我们不禁要问了既然考研的输赢我们不能确定,我们为什么还要去争取,换句话说这种可能会没有结果的努力的意义在哪里?有人说是为了自己,因为努力学习努力考研增加了人生的另外一种可能。没错,我们常常听到这种励志的例子,某某经过努力学习,进入顶尖高校,最终跳出原有的阶级。努力学习可能会 助我们改变不太理想的现状,让我们有机会见证更多的的可能性,但个人认为,努力学习最主要的意义是可以给自己带来安全感。你可能会因为考场上的惊慌失措得到一个很糟糕的成绩,但是这个分数并不代表你没学到任何东西,考研期间是一个漫长的知识储备的过程,即便是最后成绩不理想,但是至少你学到了知识,而知识的的确确会给人带来安全感。人的一生很既短暂又艰难,能抓住的东西少之又少,亲情,爱情,友情,事业以及金钱都有可能因为一些突发的变故离我们而去,唯有知识,你掌握了,便不会溜走。很多人在回忆自己的考研时光时,都会用充实二字去形容整个过程,虽然那段时光并不是那么地好过,但是正是这段日子让我们意识到知识是值得爱的,即使获取知识的过程是耗时又耗力的一件事,但是从0到1 的积累过程本身就是一件让人倍感心安的一件事,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自己真的掉进一眼望不到边的万丈深渊时,似乎只有脑海中的知识,可以编织成索,助你脱险。 此外,努力不仅仅是为了 助自己改变现状,获取知识,努力更是为了爱你并且你爱的人。人生来便不是一座孤岛,人一出生就有了各种各样的身份,有了身份就意味着你和周围人建立了联系,因为身份是他人赋予的。少时,我们的拥有的身份很简单,可能只是父母的儿子或是女儿,小朋友的玩伴,但是随着年纪的增长,尤其是成年之后,我们会成为别人的妻子,丈夫,会为人父为人母,身份越多,责任越大。上学的时候,有父母长辈替你遮风挡雨,似乎生活过得安心舒适,会觉得努不努力对自己没有什么影响。但是总有一天,岁月静好会逝去,你总要学会独自负重前行,依靠自己的力量去保护自己所爱之人,这个时候,唯有努力才能背负起那些沉甸甸的责任。所以努力学习不单单是是为了自己,也是为身边那些曾经爱护过我们的人,如果你放弃了,临阵脱逃了,你觉得你身边的挚爱会赞成这种做法么?显然不会,因为在大众眼里,一个失败的勇士的形象永远比胆小懦弱的逃兵更值得称赞。本周就要考试了,愿每一位 学员都是都是手中持剑、无所畏惧的战士,祝大家金榜题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