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备14027590号-282

从入学倒数到获得国奖,我是如何安排研究生生活的

考研复试刚刚结束,大家都即将开始人生新的征途,研究生生活该如何度过,科研应该怎么样开始?入学倒数也

不慌,照样得国奖。今天我们采访了一位来自电气学院的国奖选手,给大家带来他的学习和成长经历,快和小招一起来看看吧!陈思源,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电力工程系2019级硕士研究生,获得荣誉,sci论文2篇(一篇jcr一区,一篇二区),3项中国发明专利(其中1项已授权)入学倒数,顶住压力奋起直追获国奖获得国奖的陈思源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复试中,他的表现不是很好,尤其是英语面试不太擅长,最终他的入学成绩在录取同学中排名倒数。所以从入学之初起,陈思源就倍感压力,为了赶上其他同学的脚步,他决定用努力去弥补差距。研一开始,他就积极地投入到撰写论文的学习之中,并且主动地去跟导师以及同组的师兄师姐沟通讨论科研进展。因为本科的毕业论文完成的比较认真,导师建议他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这也孕育了他的第一篇论文。随着论文撰写的进展,在后期改稿任务比较重的时候,陈思源基本上都是在实验室待到十一点之后才回宿舍。日复一日的坚持与不断地积累,最终他以第一作者的身份收获了第一篇sci,在之后的日子中也厚积薄发,于研二获得了国家奖学金。“只要上岸了,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可以逐渐赶上同辈的脚步,不要妄自菲薄,要努力前进。”右二为陈思源关于科研,陈思源如是说。首先是学习的时候需要专心致志,学会制定计划,比如早上去实验室的时候,就想好自己早上要干什么,可以定个小目标,例如一上午拿来做什么,如果有课该怎么协调科研时间。第二点是提升专注度。防止周围的人影响到自己,专注度够高的时候做事效率会高很多。如果专注度不够,就想办法让自己专注下来,比如关掉手机,之前改论文的时候他就是这样要求自己的。除却科研,学生工作也占据陈思源生活的很大一部分。他认为要平衡科研和学生工作,最重要的还是要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到最前面完成,时时刻刻在心中有一个关于自己的日程表,既不能为了科研而怠慢学生工作,也不能为了学生工作而糊弄科研,心中对于两者的投入和权衡要时刻清晰。六年,从新鲜到眷恋他与华中大的故事陈思源是华中大的土著,大一初入学时,他对学校充满新奇,觉得学校太大,经常会不小心迷路。本科临近结束时,陈思源却不断加深对森林大学的热爱,决定继续留在华中大读研。一是周围的同学都在为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拼搏,他深受感染,也选择了一条继续提升自己的道路——读研;二是华中大的电气学科全国排名前列,这里也有他熟悉的同学和老师。现在,六年的时间过去,陈思源对这里变得无比熟悉,熟悉到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曾踏足过,学在华中大的美誉深入人心,对陈思源来说,在这里的每一天都是充实的。从入校起,他深感华中大同学的优秀,于是他时刻保持谦虚好学的态度。读研以来,他所在的思构课题组(sgolab)浓厚的科研氛围深深地影响了他,使他培养了良好的科研、学习和生活习惯,也让他对未来的人生规划也有了更加具体的目标。加入研小招之后,陈思源认识了许多本科是外校的同学,能给他们提供更多关于华中大的信息,比如教学楼的地理位置,华中大的一些的传统。“在这所学校待了六年,从新鲜到眷恋,看着熟悉的朋友离开了学校,又认识了一些新的朋友,是一种新奇又复杂的体验。”初于华中大见面时,陈思源是一个将近170斤的小胖子。入学后,他加入了校龙舟队,参与日常训练,并且坚持健身。半年后,他瘦了四十斤,不仅整个人面貌更加精神了,而且也强健了体魄。陈思源记得当年刚加入龙舟队时,早上六点多起床跑操,晚上健身房力量训练、泳池荡桨以及周末在喻家湖龙舟训练。“虽然很累,但是值得。我的身心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之后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也能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这是华中大教会他的另一课。此外,他还喜欢打乒乓球和羽毛球,他笑说:“虽然打得不好,但我还是很喜欢打,简称又菜又爱玩。”生活中,他比较喜欢旅游,用脚丈量祖国大地。他去过上海、苏州等城市,“每个城市有每个城市的特点和不同的生活风俗习惯,旅游能开阔我的视野。”遗憾的是,步入研究生生活后,由于科研任务繁忙,假期较少,他把更多的精力投入科研和学习中,少了一些出去旅游的机会。左四为陈思源读研以来,从入学倒数到获国奖,陈思源总结了自己关于科研、阅读文献、写论文的经验和心得,分享给大家,都整理在下方啦,希望在科研上有所突破的小伙伴们可以收藏起来慢慢学习借鉴哦~那些要在研一就要知道的事情第一,研究生三年时光转瞬而逝,一定要提前规划。研一上课与科研同时进行,最好尽快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研二没有课程之后,重心全部集中在科研上面来,将自己之前的研究成果转化为输出,如果有想法参与硕博连读选拔,这个阶段可以尝试发文章。到了研三,找工作和写毕业论文会占据大部分时间,这个时候投稿发论文就相比之下困难不少。第二要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要培养自己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导师能够提供很多 助,但是最终还是自己要落实到实处,太依赖导师不是好现象,自主独立永远是一个合格学者的敲门砖。第三要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正所谓再好的研究成果最终都要靠别人认可。表达能力,体现为写和说的能力,是需要长期培养的素质。首先是论文的撰写,你自己当然明白自己书写的内容,但是你的最终目的是要审稿人能够看懂、广大读者能够看懂,所以论文的书写是很重要的一点。然后是研究成果的汇报,对于我们课题组来说,除了正常的组会之外,每个学期期末都会有大型的全组期末汇报,所有的老师都会参加你的答辩,根据你的汇报内容进行点评,这个时候汇报表达能力的重要性可想而知。科研新手如何上路陈思源学长告诉你第一就是多看论文,广泛的阅读本专业或者本研究方向的论文,去总结目前的研究重点是哪些方面,有一个什么样的趋势,哪部分是没有研究过或者研究比较少的,之前的论文涉及比较少或者没有涉及的方面,善于利用论文阅读软件,有什么想法多做笔记,善于总结。第二点就是学好英语,对于工科来说,大部分需要阅读的文献都是外文文献,如果英语比较好的话效率会提高很多,也不会被翻译软件的死板所困。第三是刚读研究生的时候,如果发现了某区域具有研究价值,不要想着一口吃下来,以为自己很快能做出一个成果出来,这种想法大部分时候是不太现实的。一般都是基于前人的脚步,去改善他们的研究,新手做研究一般是从复现前人的研究成果开始,然后再加上自己的思考和想法,说不定就能找到前人研究之中的可深入探讨,不要自己就从一个全新的领域开始,要跟着前人的脚步走,再发现自己想要研究的一个小方向。关于如何阅读文献陈思源如是说首先,从中英文文献网站上面(例如知网,万方,wos,ieee等)阅读专业内顶刊的综述,先保证有一个框架性的了解。然后再选择专业内近两三年最新的论文阅读,看看学术大牛们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这个时候就要多带入思考,思考专业内最新的创新点都在什么地方,在你阅读过的文献中有没有出现过,或者这种地方还有没有漏洞,又或者基本没有人没做过的。将这些整理出来,做好记录与总结,最后筛选下出来几个ideas,与老师、师兄师姐们讨论,选择自己致力的方向。注意老师与师兄师姐们只能给你一个大致方向的评价,他们的建议也仅供参考。在很细小的研究领域内,还是需要你自己去深入研究。小招温馨提示,小伙伴们还可以参考往期文章:期刊审稿人教你如何高效阅读文献,还不快来领取学术技能!关于论文撰写陈思源学长想告诉你这些首先,小白开始科研走错误的路、弯路很正常,心态要放好,不用太着急,前期有一个积累的过程,这也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第二,因为我写的是英语文章,所以最基础的是英语句子的语法、词汇需要正确,不然很可能由于英语水平不达标直接被拒,如果自己水平不行,最好向老师、师兄师姐寻求 助。第三,关于选题,如果读研的专业和本科的专业一致,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不要浪费,可以优化深化一下,就将毕业论文进一步研究写一篇会议论文或者期刊论文尝试一下。第四,在写论文的过程之中,一定要有耐心,有恒心,暂时性的困难和瓶颈都是存在的,因为写论文是需要持续一段时间的,没有人可以一直做到文思泉涌或者下笔入神,理工科的论文也需要许多数据和文献作为支撑,所以这是一段时间的沉淀,这个时候不要急于求成,慢慢来,论文基础打好会对于后期改稿有很大的 助。第五,完成论文之后进入到投稿,投稿需要准备好相应的材料,一般需要论文首稿,稿件格式、语句要求,还有一些附加的文件要求,这些根据不同的期刊都有不同的要求,投稿前一定要多阅读期刊网站上的投稿说明。最后,如果收到了拒稿邮件也不要沮丧。如果觉得文章没有太大问题,可以改好之后再投,也可以直接向编辑说明清楚你为什么不同意审稿人的拒稿意见,再不济也可以换期刊重投。如果觉得文章问题很严重,那就要好好改正,被拒稿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要知道为什么被拒稿。从投稿,修改稿件,包括一审、二审甚至可能三审,接收,网络发表,正式发表再到出版,流程都要按照期刊要求来,多问师兄师姐,如果投递的期刊没有前辈投,就要多看期刊官网的投稿说明。投稿期刊渠道一般是问老师,可以投什么期刊之类的,绝对不能不经过老师同意自己投稿。写在最后 学长想要告诉大家的话既然选择了读研这条路,就要好好走下去,要知道自己为什么读研,不要一昧听从家里人的建议要求,或者干脆是逃避工作,读研是一件相当严肃的事情,因为这个选择决定了你未来两到三年甚至更久的生活,不要在这三年中随波逐流,不要做让自己后悔的事情。好好学习,好好生活,不管遇到了多大的困难,五年十年之后,再回头看看当时这样的问题,其实都是很小的一个坎,它并不起眼。不要轻易被生活打倒,沉着冷静和相信自己永远是进步的基石。最后,对考研的准huster们说一句:我在1037号森林公园等你来!本文来源: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

发表评论

|京ICP备18012533号-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