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考研或将更难!招生本科研究生硕士研究生考研_手机网易网(2023年考研人数和2022年对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改革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模式为申请审核制……”
“提高研究生‘推免’比例,尤其是‘双一流’高校的‘推免’比例……”
近日,两则全国两会建议的提出惊起一片哗然。20
22年考研国家线和自划线陆续公布,考研话题的热度再次到达顶峰!“申请—审核”制、扩大“推免”比例……随着这些全国两会建议的提出,2023年考研,会更难吗?
2022年,300万考生终将落榜!
根据2021年教育事业统计数据结果显示,2021年,全国共招收研究生117.65万人。其中,招收博士生12.58万人,硕士生105.07万人。十年来,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尤其硕士生在2017年与2020年均增长了20%以上,招生规模呈阶梯式增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招生规模的增长远不及报名人数的暴增。
2022年考研报名人数首次突破400万,比去年增加了80万人,达到了457万的历史峰值。然而2021年硕士研究生录取人数才刚破百万,这意味着至少有300万人在拥挤不堪的考研“独木桥”上终将倒下!纵观近十年的硕士研究生报录比,考研难度肉眼可见的加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尤其2019年以来,报录比不断攀升,看似每4个人中便有1人有可能上岸,但由于热度不同,个别专业甚至会出现20:1的扎堆报考情况,进而使分数线一高再高,2022年考研国家线全面暴涨——400分以上俯拾皆是,380分却已经无学可上。网友纷纷拿各学科门类的名人大家、著名学者来调侃,揶揄背后也是面对考研之“卷”的无奈和心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截图自微博
疫情冲击之下,往届生拼命想挤回象牙塔,应届生想取道搏一个更高的起点,“全民考研热”名副其实。只要学历仍有上升的空间,就有人重回考场,加入考研的泱泱大军,用一个看似模糊的现在,拼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扩大推免挤占赛道?
另一股力量的汇流,加重了考研人的担忧。
全国政协委员、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曾勇建议,提高研究生“推免”比例,尤其是“双一流”高校的“推免”比例。并指出,当前存在‘推免’指标的增长远远低于同期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增长。
参考此前软科整理的部分高校2021-2022年接收推免生数量占招收研究生总数比例的变化,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推免比例实际上已经在不断上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勇认为,推荐免试的学生经过了严格程序,对学习成绩、科研素质、志向目标等进行了综合考核,把好了高质量的研究生“入口”。而提高“双一流”高校的“推免”比例,能够使更多优秀本科生从刷题考研中解放出来,扎实巩固本科阶段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使学生保持研究与创新的好奇心和兴趣,提升本科和研究生培养质量。
不过,推免生和统考生究竟谁的质量更高?
中国教育在线调查显示,近八成的招生单位认为推免生的基础普遍较统考生更扎实;超过七成的招生单位认为,推免生往往主动意识更强烈,在本专业坚持下去的概率更大……在2021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袁直也曾建议,增加“双一流”建设高校本科生免试攻读研究生比例。
可想而知,继续扩大“双一流”高校推免比例,“双非”与往届生的逆袭“神话”或将越来越难。
“申请-审核”倾覆统考?
除了推免扩大以外,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改革为“申请—审核”制的提出,也激起了强烈的舆论漩涡。
“申请—审核”制(或称“申请—考核”制)究竟是什么?作为一种“舶来品”,它是我国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博士生招生制度的有益尝试。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早在2007年就已实行博士生招生的申请-考核制;2013年,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其中指出博士研究生选拔要逐步推行“申请-审核”制。
截至2020年7月,我国364所高校博士生招生单位中,247所高校(67.86%)明确采取这一制度。郑州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等高校又在2022年博士招生全面实行这一制度,不再进行公开招考。上海、浙江等地也在相关文件中着力推行博士招生的“申请—审核”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申请—考核”制招收博士研究生资格审查赋分标准
“申请—审核”制简化了招生流程,由考生申请后提交相关证明材料,通过相关审查后,对确定人员进行综合考核。导师可通过考生提交的材料,对其学术能力有一个直观、全面的了解,同时对考生的学术能力有一个初步的评判。
相对于传统的“公开招考”制度,“申请—审核”制将选拔权让渡给导师,赋予高校更多的招生自主权。一方面,克服传统招生制度标准化、机械化等弊端,使真正具有科研潜力、创新能力的优秀学生能够不被应试考试所埋没、脱颖而出,另一方面,也能够避免导师与学生的科研方向产生极大错位,使科研工作与人才培养能够顺利进行。
不过,从考生的角度来看,面对“申请—审核”制,茫然的心情甚至大于考上的欣喜——“考上的考生不知为何考上,落选考生不知为何落选”。归根结底,标准模糊不清、考试本身不够透明、考程监督体系不够完善,是公众面对“申请—审核”制的到来存在抵触心理的根本问题。
“应试”转身,“能力”登场
实际上,以一个长视角来看,从高考综合评价录取日益兴盛,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扩大推免比例,再到“申请—审核”制的全面推行,无不反映出应试教育的日渐退场、综合能力在招生单位心中逐渐占据上风。凭借刷题、报班、“硬笔头”来集中备考而成就“华丽转身”或“成功逆袭”的励志传奇,未来或许只能成为寥寥星辰。
但究竟如何来评价“综合能力”?高考综合评价的答案往往是“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综合测试成绩+高考成绩”,强调打破“一考定终身”;而全国两会建议所提出的“申请—审核”制则是“研究生学科专业等级考试成绩+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本科平时成绩+本科科研成果(经历)+平时课外学习外历=综合成绩”,以此成绩申请研究生。如此看来,现阶段的推免也已经算是某种程度的“申请—审核”制了。
也就是说,相对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结果,有更多的制度和声音更倾向于对整个教育过程的考量。
从注重一纸试卷所呈现的结果,到关切学生各阶段的学习过程,这既昭示着我国研究生的门槛正从知识本位走向能力本位,也是对解决“拼命的高中,玩乐的大学”问题的密切扣题,更是对我国高校本科教育质量的拷问。
不过,着眼于本科培养质量的同时,仍有不少往届生,或转向学术,或精进专业,或意图改行。期待招生模式能够日益完善,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让真正有能力的人实现自己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阎俊,谢晶.“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博士研究生“申请-审核”招生制度刍议[j].高教学刊,2020(35):35-37+41.
[2]周文辉,付鸿飞,贺随波.博士生招生“申请-考核”制的政策现状、主要问题与完善路径——基于144所高校“申请-考核”制政策文本的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20(12):82-88.doi:10.16298/j.cnki.1004-3667.2020.12.14.
[3]选能力还是选出身?博士生招生“申请—考核”制面临诸多选择题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9598496565050483&wfr=spider&for=pc
[4]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
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203/t20220301_603262.html
[5]两会建议:硕士招生改为申请审核制
https://mp.weixin.qq.com/s/kphehgvlnn68lwo2b1ezma
[6]两会建议:提高“推免”比例!
https://mp.weixin.qq.com/s/t7rchun-kr8xpm2zb-hubw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