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备14027590号-282

2021考研政治真题及参考答案(济南新东方)

??2021考研初试12月26~27日进行,2021考研初试情况(点击查看》》2021考研初试真题及答案解析专题),第一时间为考生提供考研真题答案及答案解析内容,同时新东方考研教师将为考生提供视频直播解析。直播入口|考研真题答案专区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马克思和恩格斯首次系统阐述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著作是:

A.德意志意识形态

B.神圣家族

C.哲学的贫困

D.共产党宣言

2.人们能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是因为:

A.历史规

律和自然规律有惊人的相似

B.人类历史发展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

C.历史总是在循环往复中不断向前发展

D.人类已经完全掌握了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

3.从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看,法律法规:

A.总是阻碍新技术的健康发展

B.只能落后于新技术发展

C.与新技术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D.归根到底是新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

4.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在发展“社会劳动的生产力”的同时进而不自觉的创造着一种更高级的生产形式的物质条件,这表明: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能够无限制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B.资本越发展越有利于巩固资本主义

C.资本越扩张越不利于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

D.资本主义生产是一种历史的、过渡性生产形式

5.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重要理论观点所构成的科学思想体系,这一科学体系所围绕的主题是:

A.中国革命和建设

B.中国命运和前途

C.中国社会性质和阶段状况

D.中国改革和发展

6.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塑造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提出的战略决策,这一发展格局是:

A.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主体,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B.以维护和平稳定为主体,促进国际国内经济复苏

C.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D.以发展先进制造业为主体,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7.改革开放初期,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制度并存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基本经济制度中,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因为:

A.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公有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C.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

D.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的分配方式能使一切社会成员实现全面发展

8.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地

位。2020年9月11日在《科学家座谈会上讲话》中指出我国经济发展及改善民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加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创造更多从“0”到“1”的突破,需要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的是:

A.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B.加快推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C.加强了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D.改善科技创新

9.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兴办了一些企业少数官办或官商合办,多数是官督商办,这些官督商办的企业是什么性质:

A.封建

B.半封建

C.资本主义

D.社会主义

10.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关键是:

A.民族意识的觉醒与全民的抗战

B.反侵压战争的正义性与进步性

C.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团结与支持

D.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

11.人民政协的召开标志着: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B.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D.新型政党制度的建立

12.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执行的方针是:

A.互助合作

B.调整巩固

C.和平赎买

D.剥夺没收

13.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最根本的是:

A.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

B.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

C.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

D.个人存在与社会存在

14.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着力点是:

A.坚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B.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C.坚持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D.坚持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

15.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并开通服务,标志着:

A.我国卫星导航系统实现了零的突破

B.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C.世界所有国家都已使用我国的北斗导航系统

D.我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实现了第二步目标

16.2020年全球服务贸易会于9月4日——9日在北京成功举办。本届服贸会的主题是:

A.文化融合,创新发展

B.开放包容,团结合作

C.齐心协力,携手前行

D.全球服务,互惠共享

二、多项选择题:17-33小题,每题2分,共34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7.最近,科学家利用宇宙三维地图发现迄今最大的宇宙结构之一,包含了数十万星系长达14亿光年的“南极塔”,科学家表示由于万有引力,密度较高的区域会产生较强的引力,将周围物质吸引进来形成了星系以及更大尺度的结构,现代宇宙学表明,宇宙是由暗物质主导的,但暗物质究竟是什么,目前不得而知,在“南极塔”等宇宙大尺度结构中,很可能藏着大量的暗物质,这是宇宙演化历史的重要指针,“南极塔”的发展表明:

A.未知世界与已知世界是客观存在的

B.整个物质世界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

C.世界本质是暗物质能量

D.世界只有尚未认知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18.人体具有抗击病毒的“机制”,当病原体进入体内,体温会上升。升高的体温刺激免疫系统打败病毒,在理想的情况下,免疫系统创造了一个环境让病原体难以生存,一旦病原体适应更高的温度,人的免疫系统就无法发挥作用。人的免疫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是:

A.人类只能适应自然环境变化而不能改变自然环境

B.自然环境对人类发展有决定性作用

C.自然环境是人类发展的重要前提

D.人在受自然制约的同时影响并改变环境

19.商品经济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是:

A.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B.社会分工的出现及其存在

C.商品具有了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D.交换过程中形成了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0.为了实现盈利,将人工流水线改造成机器流水线,此外受经济危机,从市场上采购生产原料价格下降,那么资本构成发生变化的是:

A.资本有机构成

B.资本积累构成

C.资本技术构成

D.资本价值构成

21.1871巴黎公社革命,马、恩总结的经验主要有:

A.无产阶级政权是为人民服务的机关

B.必须为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C.无产阶级革命取得成功并保持果实的首要条件是要有革命的武装

D.必须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发挥党的政治领导作用

2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如何在中国这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是党面临的一项崭新课题。为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了艰难曲折的初步探索。这一份初步探索的意义主要体现在:

A.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

B.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C.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

D.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23.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的持续壮大表明:

A.创新驱动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强

B.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显著效果

C.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D.现代化经济体系已经生成

24.十三五时期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得益于:

A.坚特全民共治,全民防治

B.把突出环境问题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着力点

C.构建生态通道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

D.不断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和强化环保监督

25.我国提高就业质量的主要举措是:

A.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

B.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

C.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D.使失业率保持保持合理区间

26.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旨在:

A.铸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

B.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C.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D.使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27.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因为随着西方列强入侵:

A.中国封建社会逐渐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C.中国人民逐渐开始反帝反封建的资产主义革命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

28.五四运动后,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蓬勃兴起,马克思主义开始在知识界得到传播。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就类型而言,主要包括:

A.五四运动的左翼骨干

B.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中的精神领袖

C.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革命时期的活动家。

D.工人群众中的活跃分子

29.中国从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到1976年,尽管经历过严重的曲折,但从总体上来说,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是显著的,主要表现在:

A.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教育,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B.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的建立和国民体系的建设

C.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D.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30.202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这部法典共七编,1260条,包括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它系统地整合了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司法实践中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和借鉴了中外优势法治建设的有益成果,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编纂民法典的重大意义是:

A.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法律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B.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实需求

C.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

D.增进人民福祉,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

31.法律权威是指法律在社会中的作用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是法律应有的尊严和生命,法律是否具有权威取决于:

A.法律在实践中的实施程度

B.法律本身的科学程度

C.法律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D.法律被国际社会认同和尊崇的程度

32.2020年6月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国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是新形势下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的标志性法律,其重大作用在于:

A.有效应对各种反中乱港势力

B.确保国家主权在香港受到严格保护

C.弥补香港国安方面的立法缺失

D.保障香港长治久安和长期繁荣稳定

33.2020年11月15日东盟16国与中,日,韩,澳和新西兰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稳定》(RECP),由此全球最大贸易区诞生,其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

A.将为区域乃至全球经济复苏注入新动能

B.开启了区域经济一体化新篇章

C.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取得压倒性优势

D.将更好地发挥中国作为亚太地区价值新中心的节点作用

三、分析题34—38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34.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我们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就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有效应对危机中抓住新机、开拓新局。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人类正处于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只有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形势变化,科学分析形势、看清变局本质、把握发展大势,才能提升危中寻机、化危为机的能力,更好应对风险挑战,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科学认识育新机、开新局,必须坚持唯物辩证的立场观点方法,正确认识和把握变与不变、危机与新机、变局与新局的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处于不断运动变化发展中,变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同时,事物的变化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其相对的稳定性。变与不变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不变中有变,变中有不变。身处变动不居的环境,无论是谋划改革还是推动发展,都要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增强战略思维、系统思维能力,分清本质和现象、主流和支流,既看存在的问题又看其发展趋势,既看局部又看全局。向外看,既要看到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不断抬头;又要看到经济全球化大潮浩荡前行、不可逆转,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向内看,既要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又要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既要看到我国经济运行短期风险增加,又要看到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没有变。只有这样,才能抓住主要矛盾、把握新的发展机遇。

变局因其复杂多变而充满不确定性,只有顺势而为、谋势而动,才能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沉稳应对变局、开拓新局,为不确定的世界增加确定性。

(1)“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体现了唯物辩证法什么原理?

(2)运用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相统一的原理,分析“主动求变”与“准确识变”之间的关系。

35.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会见来访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谈到了20世纪末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到本世纪末,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即使达到了某种目标,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水平也还是很低的。要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的水平,比如国民生产总值人均1000美元,也还得付出很大的努力。就算达到那样的水平,同西方来比,也还是落后的。所以,我只能说,中国到那时也还是一个小康的状态。从此,中国现代化建设在20世纪的发展目标定位于“小康”。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全会高度评价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十三五”时期,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面依法治国取得重大进展,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成果,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进一步彰显;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预计二〇二〇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一百万亿元;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五千五百七十五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粮食年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一万三千亿斤以上;污染防治力度加大,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城镇新增就业超过六千万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十三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十亿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国防和军队建设水平大幅提升,军队组织形态实现重大变革;国家安全全面加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

材料2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充分体现了党的领袖情系群众、关注民生的为民情怀,也指明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对人民的责任。解决好老百姓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使人民学习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是人民的期盼,也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社会治安、公平正义、食品安全、环境污染、城市交通、看病就医、养老保障、入学入托、社会就业、居民住房等关系民生的十大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影响国家安定团结、制约经济社会发展、阻碍中国梦实现的重大问题。

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总书记强调:“我们就要取得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胜利。这是不屈不挠、长期奋斗的果实,更是启航新征程、扬帆再出发的动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既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跑好“最后一公里”,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机衔接。这是恢弘壮丽的新征程,又是任重道远的新征程!

(1)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视角,分析从“解决温饱”到“达到小康水平”,再到“实现小康社会”中体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2)为什么说“实现小康社会不是重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36.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政府从其全球战略和冷战思维出发,作出武装干涉朝鲜内战的决定,并派遣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1950年10月初,美军不顾中国政府一再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侵朝美军飞机多次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我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

值此危急关头,应朝鲜党和政府请求,中国党和政府以非凡气魄和胆略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领下进入朝鲜战场,这是以正义之师行正义之举。

抗美援朝战争,是在交战双方力量极其悬殊条件下进行的一场现代化战争。当时,中美两国国力相差巨大。在这样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情况下,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密切配合,首战两水洞、激战云山城、会战清川江、鏖战长津湖等,连续进行5次战役,此后又构筑起铜墙铁壁般的纵深防御阵地,实施多次进攻战役,粉碎“绞杀战”、抵御“细菌战”、血战上甘岭,创造了威武雄壮的战争伟业。全国各族人民由衷称赞志愿军将士为“最可爱的人”!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中朝军队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对手,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迫使不可一世的侵略者于1953年7月27日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党中央统揽全局,实施有力的战争动员和正确的战争指导,采取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开展了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运动,全国各族人民举国同心支撑起这场事关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伟大抗争,最终用伟大胜利向世界宣告“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对中国和世界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摘自《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中国做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决定需要“非凡气魄和胆略”,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形势和党的任务分析。

(2)为什么说“抗美援朝胜利对于中国和世界都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37.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中国人民风雨同舟、众志成城,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武汉和湖北是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主战场,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举全国之力实施规模空前的生命大救援,用10多天时间先后建成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大规模改建16座方舱医院、迅速开辟600多个集中隔离点,19个省区市对口帮扶除武汉以外的16个市州,最优秀的人员、最急需的资源、最先进的设备千里驰援,在最短时间内实现了医疗资源和物资供应从紧缺向动态平衡的跨越式提升。各行各业扛起责任;国有企业、公立医院勇挑重担,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冲锋陷阵,400多万名社区工作者在全国65万个城乡社区日夜值守,各类民营企业、民办医院、慈善机构、养老院福利院等积极出力,广大党员、干部带头拼搏,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公安民警奋勇当先广大科研人员奋力攻关,数百万快递员冒疫奔忙,180万名环卫工人起早贪黑,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千千万万志愿者和普通人默默奉献…全国人民都“为热干面加油”!大家都说:“全中国等你痊愈,我们相约春天赏樱花。武汉的患病者也毫不气馁,说“谢谢你们,没有放弃我们,病好了我要去献血”。“武汉必胜、湖北必胜、中国必胜”的强音响彻中华大地。武汉人民、湖北人民识大体、顾大局,不畏艰险、顽强不屈,自觉服从疫情防控大局需要,主动投身疫情防控斗争,为阻断疫情蔓延、为全国抗疫争取了战略主动作出了巨大牺牲和重大贡献!

(1)伟大抗疫精神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全国人民都在为‘武汉热干面’加油”,其中彰显了什么样的中国精神?

(2)伟大抗疫精神将激励新时代青年如何负担民族复兴的时代使命?

38.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每天都有许多生命逝去。面对严重危机,人类又一次站在了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坚持科学理性还是制造政治分歧?加强团结合作还是寻求脱钩孤立?推进多边协调还是奉行单边主义?迫切需要各个国家作出回答。

材料2

新冠疫情之下,特殊历史节点,联合国成立75周年系列高级别会议“云端”举行,吸引全世界目光。国家主席在联合国成立75周年纪念峰会和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从长远的战略高度以及宽广的历史纬度,回答了人类面对什么样世界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后疫情时代的世界向何处去贡献中国智慧、给出中国答案。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世界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联合国?在后疫情时代,联合国应该如何发挥作用?主席提出4点建议,强调后疫情时代联合国应主持公道、厉行法治、促进合作、聚焦行动。这些重要建议抓住了联合国所面临的关键挑战,是在重要历史关头为联合国发展贡献的中国智慧。

(1)分析中国和美国两国在面对国际组织和国际事务的不同态度,并指出其本质。

(2)指出的“四点建议”对于后疫情时代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有什么意义?

参考答案

一、单选

1.【答案】A

【考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绪论。

【解析】1845年《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与恩格斯二人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合写的,并首次论证了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经典著作,实现了历史观上的伟大变革。

【错项排除】《神圣家族》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合写的批判青年黑格尔派主观唯心主义和论述历史唯物主义的著作。《哲学的贫困》是马克思主义的新世界观与马克思主义经济科学的“决定性的东西”第一次公开问世。《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故BCD不选。

2.【答案】B

【考点】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和唯物史观的历史规律。

【解析】历史的重复在于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起决定作用,因此选B。

【错项排除】历史规律和自然规律都具有规律的特性,但是各有特点,历史规律是自觉的,自然规律是自发的;历史总是在“循环往复”发展表述错误,历史发展是波浪前进螺旋上升,不能说是循环往复;人类已经“完全掌握”了历史发展的规律表述错误的,追求真理是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故ACD不选

3.【答案】C

【考点】唯物史观社会意识

【解析】社会意识具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具有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一是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二是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三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能动的反作用。

【错项排除】A选项总是阻碍新技术的健康发展的说法错误,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促进技术发展;B选项只能落后于新技术发展表述错误,社会意识发展可能超越社会存在现状;D选项归根到底是新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没有关系。故ABD不选。

4.【答案】D

【考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的局限性

【解析】资本主义相比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具有先进性,但是不是最终的社会形态,也会在历史上产生在历史上灭亡。所以选D。

【错项排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能够“无限”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资本主义本身存在着局限性,因此“无限”不对。资本主义发展可以巩固资本主义,但也在资本积累中,不断加剧资本家和工人阶级矛盾,最终会矛盾激化到不可调和地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资本的扩张有利于财富的积累。故ABC不选。

5. 【答案】A

5.【考点】毛泽东思想形成的主题

5.【解析】该题属于常识记忆类题目。毛泽东思想是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所以A选项中国革命和建设符合题意。

5.【错项排除】BC是干扰选项,D选项中国改革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围绕的主题。故BCD不选。

6. 【答案】C

6.【考点】时政结合新发展格局

6.【解析】该题属于时政常识。总书记提出我们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因此选C。

6.【错项排除】ABD均为干扰项,故排除。

7.【答案】C

【考点】基本经济制度

【解析】该题属于理解类题目,且灵活运用唯物史观知识点。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决定了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所以答案为C。

【错项排除】AB是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的地位,体现不出公有制的重要性;D是分配方式且表述过于绝对。故ABD不选。

8.【答案】A

【考点】时政结合创新

【解析】该题目来自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同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走出适合国情的创新路子,特别是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该题可以根据题目从“0”到“1”的突破来理解,也可做对。

【错项排除】BCD均不符合题意。

9【答案】C

【考点】洋务运动

【解析】洋务运动兴办的企业包括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其中官督商办的民用工业具备资本主义经济性质。

【错项排除】A选项,封建性质对应的是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里的官办民用工业(极少数);B选项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属于混淆选项;D选项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建国后出现。故ABD不选。

10.【答案】D

【考点】抗日战争的胜利的原因

【解析】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中国共产党倡导推动了国共合作,坚持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全面抗战路线,成为抗战的中坚力量,引领战争胜利的正确方向,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关键。

【错项排除】A选项,全民族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B选项,抗战以前的反侵略战争同样具有正义性,可却没有取得胜利。抗日战争具有正义性和进步性,但不是胜利的关键原因;C选项,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团结和支持属于“兜底”条目,不属于抗战胜利的关键因素。故ABC不选。

11.【答案】D

【考点】人民政协

【解析】人民政协的召开,标志着中国的新型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

【错项排除】抗战时期就有民族区域自治,A选项错误;工商代表大会制度属于混淆选项,B选项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于1954年,C选项错误。故ABC不选。

12.【答案】C

【考点】三大改造

【解析】本题相对比较简单,多数同学一眼即可看出和平赎买这个关键选项。和平赎买、四马分肥这两个关键词往往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相关。

【错项排除】互助合作政策是三大改造里对农业改造的方式,A选项错误。调整巩固是八届九中全会,B选项错误;剥夺没收表述错误,D选项错误。故ABD不选。

13.【答案】B

【考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解析】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最根本的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

【错项排除】A选项不符合题意,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是共同构成人生价值。C和D选项属于干扰选项,故排除。故ACD不选。

14.【答案】C

【考点】爱国主义

【解析】本题属于识记型题目。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重要着力点和落脚点。

【错项排除】A选项不符合题意,坚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B和D选项属于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的具体做法,不符合题意。故ABD不选。

15.【答案】B

【考点】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

【解析】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推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我国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推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下我国对外开放,进一步增强民族自信心、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重大意义。这意味着中国北斗系统“三步走”战略全部实现,是我国第一个面向全球提供公共服务的重大空间基础设施。

【错项排除】A选项我国卫星导航系统实现了零的突破的标志是北斗一号,与题意不符。C选项世界所有国家都已使用我国的北斗导航系统,与事实不符。D选项我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重设实现了第二步目标,与中国北斗系统“三步走”战略全部实现不符。故ACD不选。

16. 【答案】D

【考点】服贸会的主题

【解析】2020年9月4日-9日的全球服务服装贸易会的主题是全球服务,互惠共享。

【错项排除】A选项文化融合,创新发展,B选项开放包容,团结合作,C选项齐心协力,携手前行均为命题人设置的干扰项。故ABC不选。

二、多选

17.【答案】AD

【考点】唯物论时空观

【解析】选项A未知世界与已知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符合马克思主义唯物论;选项

D世界只有尚未认知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是可知论的表述,因此选AD。

【错项排除】整个物质世界的时间和空间是无限的;世界的本源是物质,不是具体的某种物质形态。故BC不选。

18.【答案】CD

【考点】唯物史观社会存在

【解析】自然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人类的发展必然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同时自然也会受到人类发展的影响。因此选CD。

【错项排除】人类只能适应自然环境变化,不能改变自然环境是错误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自然界,为人类社会服务。自然环境对人类发展具有“决定”作用是错误的。故AB不选。

19.【答案】AB

【考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商品经济

【解析】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有两个:一是存在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因此选AB。

【错项排除】题目问的是商品经济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而非“商品”产生的条件,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与题目无关;“一般等价物”出现在商品经济产生之后。故CD不选。

20.【答案】ACD

【考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有机构成

【解析】由生产的技术水平所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叫作资本的技术构成。从价值形式上看,资本可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这两部分资本价值之间的比例,叫作资本的价值构成,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作资本的有机构成,通常用c:v来表示,其中C为不变资本,v为可变资本。

【错项排除】资本积累的构成是再投资资本的构成,和技术、人员使用率因素无关,故B不选。

21【答案】ABCD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中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解析】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起义胜利后,开始了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成立了新的国家机关巴黎公社。马克思、恩格斯总结巴黎公社经验,指出无产阶级革命取得成功并保持胜利果实的首要条件是要有革命的武装;必须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的新型国家;无产阶级政权是为人民服务的机关;必须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发挥党的政治领导作用。

22. 【答案】BCD

22.【考点】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

22.【解析】该题属于记忆理解类题目。1956-1976年党带领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制度,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所以BCD正确。

22.【错项排除】A选项初步探索是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而不是实现,故A不选。

23.【答案】AB

【考点】创新和2035远景目标

【解析】该题属于理解记忆类题目。根据材料,A创新驱动了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强,B供给的结构效果取得了显著绩效,符合事实且表述较为温和。

【错项排除】D选项,2035年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故D不选。

24.【答案】ABCD

【考点】时政结合生态文明建设

【解析】该题属于常识理解题目。十三五时期我国大气污染坚持全民共治,全民防治;把突出环境问题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着力点;构建生态通道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不断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和强化环保监督。

25.【答案】ABC

【考点】时政结合保障和改善民生

【解析】该题目属于理解类题目。我国提高就业质量的主要举措是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故ABC均可选。

【错项排除】D选项使失业率保持合理区间不属于提升就业质量的范畴,故D不选。

26.【答案】ABCD

【考点】民族关系

【解析】该题属于理解类题目。总书记用“像石榴籽紧紧抱在一起”来比喻“各民族团结”,形象贴切、寓意深刻,饱含期望、意境深远。团结民族关系旨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使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27.【答案】AC

【考点】鸦片战争

【解析】鸦片战争以后,主权逐渐沦丧,西方商品涌入冲击了传统的自然经济,中国封建社会逐渐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主义革命

【错项解析】鸦片战争前,中国已落后西方,所以B项错误;鸦片战争后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支配地位),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所以D项错误。故BD不选。

28.【答案】ABC

【考点】共产党成立

【解析】知识分子阶层包括五四运动的左翼骨干、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

【错项解析】题干问的是知识分子阶层而不是工人阶层,D项强调工人阶级。故D不选。

29.【答案】ABCD

【考点】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解析】题目问的成就,只要没有不符合时间的关键词,皆可全选。A选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保障了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人民的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科技成果;B选项,工业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中“从无到有”的问题,使中国经济得到了独立;C选项,抗美援朝战争、万隆会议等极大的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70年代初期,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中日关系正常化,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D选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在经济、民主、文化、国防等各个方面,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30. 【答案】ABCD

30.【考点】编纂民法典的意义

【解析】本题属于时政热点内容的考察。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编纂民法典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实需要。编纂民法典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编纂民法典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编纂民法典是增进人民福祉、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因此正确选项为ABCD。

31. 【答案】ABC

31.【考点】法律权威的含义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对于法律权威的理解。法律是否具有权威,取决于四个基本要素:一是法律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只有法律占主导地位和起决定作用,法律才具有权威;二是法律本身的科学程度,只有法律反映客观规律和人类理性,法律才具有权威;三是法律在实践中的实施程度,只有法律在实践中得到严格实施和遵循,法律才具有权威;四是法律被社会成员尊崇或信仰的程度,只有法律反映人民共同意愿且为人民真诚信仰,法律才具有权威。因此,正确选项为ABC。

【错项排除】D选项说法错误,只有法律反映人民共同意愿且为人民真诚信仰,法律才具有权威。故D不选。

32.【答案】ABCD

【考点】《中国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的作用

【解析】《中国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为“一国两制”行稳致远提供制度保障(保驾护航,“压舱石”),是“一国两制”事业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央完善治港方略的新标志,是香港繁荣稳定的“守护神”。所以,A选项有效应对各种反中乱港势力,B选项确保国家主权在香港受到严格保护,C选项弥补香港国安方面的立法缺失,D选项保障香港长治久安和长期繁荣稳定均正确。

33.【答案】ABD

【考点】《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稳定》(RCEP)签署的重大意义

【解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标志着全球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

正式达成。签署 RCEP,标志着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成员结构最多元、发展潜力最大的东

亚自贸区建设成功启动。这是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重大里程碑是地区国家以实际行动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重要一步,是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的胜利,对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稳定全球经济具有标志性意义,向世界表明开放合作是实现各国互利共赢的必由之路。A选项将为区域乃至全球经济复苏注入新动能,B选项开启了区域经济一体化新篇章,D选项将更好地发挥中国作为亚太地区价值新中心节点作用均符合题意。

【错项排除】世界最大经济体美国依然坚持贸易保护主义,故C选项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取得压倒性优势不符合实际。故C不选。

三、分析题

34.(1)“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体现了唯物辩证法什么原理?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唯物辩证法,“危机”与“新机”、“变局”与“新局”体现了对立统一规律、联系、发展、必然与偶然等辩证法原理。

【答题思路】题干限定“唯物辩证法”原理,则思路首先应该锁定在辩证法的两大特征、三大规律、五对范畴相关原理中,“危中有机”“转危为机”首先体现了矛盾着的对立面的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因此需要用对立统一规律作答。此外,“危中有机”“变中求新”还能够体现出联系、发展、全面的辩证思维,“把握机遇”体现了从偶然中发现必然的辩证法观点。

【参考答案】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具有普遍性,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二者相互联结、相互制约,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变化发展。“危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体现了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双方可以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并规定事物发展的方向。因此我们要牢牢抓住机遇,应对变局、开拓新局。

面对危机和变局,我们要增强辩证思维能力,用联系、发展、全面、矛盾的观点看待问题,尊重规律,从偶然中发现必然,抓住机遇,勇于创新。

(2)运用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相统一的原理,分析“主动求变”与“准确识变”之间的关系。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原理

【答题思路】题干限定“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我们必须用这一原理分析题干和材料。“科学识变”的“科学”恰体现了对规律的尊重,“主动求变”的“主动”恰体现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参考答案】

“准确识变”就是要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规律是事物联系发展过程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具有客观性。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主动求变”就是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规律。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实践是二者统一的基础。

面对变局,我们要从实际出发,通过实践,认识和利用事物的发展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善于从眼前的危机、眼前的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

35.(1)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视角,分析从“解决温饱”到“达到小康水平”,再到“实现小康社会”中体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考点】本题考查的两个百年目标、两个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答题思路】本题设问中要求分析从“解决温饱”到“达到小康水平”,再到“实现小康”,因此解决温饱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就要简要说明,最后落脚在体现的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需把优越性稍加展开来回答。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源自党的领导的优越性,此条为重点,其他如制度、立场方面也应考虑到。

【参考答案】

建国以来,尤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2020年是我国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之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十三五”规划圆满落幕,脱贫攻坚战已经完成,中国解决了困扰中国人民几千年的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中国人民在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上,普遍过上了比较宽裕的生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进一步彰显。

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我们的最大制度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建的,党发挥总领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之源。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为集中力量办大事提供了经济保障。

③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为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奠定了基础。

④正确的且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也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2)为什么说“实现小康社会不是重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考点】两个百年目标,两个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答题思路】设问中强调实现小康社会是新起点,即开启下一个奋斗目标,因此答题的时候需要说明为什么不是终点,以及开启了什么新目标,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下一个目标的基础作用。

【参考答案】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2020年是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之年,中国解决了困扰中国人民几千年的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中国人民在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上,普遍过上了比较宽裕的生活,但是这不是终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同时我们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

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经阶段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一步。全面小康与民族复兴紧密联系、相互交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和重要基础。

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就是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方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这一成就极具感召力和凝聚力,实现这一阶段性目标将进一步激发和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另一方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实现这一阶段性目标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胜利,又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36. (1)中国做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决定需要“非凡气魄和胆略”,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形势和党的任务分析。

【考点】第八章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以及抗美援朝

【答题思路】一审题,审明白问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二组织答案:押题讲义、材料、课本;三解释设问

【参考答案】

从内部来看,解放全中国任务还没有结束,还存在着大量国民党军事残余;中国经济十分落后,百废待兴;党还面临着执政的艰巨考验;从外部来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企图通过对话实行强硬的对华政策,即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的政策从根本上搞垮新中国,企图把人民政权扼杀在摇篮里面。

面临如此严峻的内外部环境,我们当时的主要有两大任务,具体表现为:

一是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彻底解决中国人民同三大敌人的矛盾;

二是动员人民努力医治战争创伤,恢复破败的国民经济。

因此,为了解决困难,完成历史遗留任务,捍卫新生的人民政权,抗美援朝战争,是在交战双方力量极其悬殊条件下进行的一场现代化战争。当时中美两国国力相差巨大,我们必须做出抗美援朝的非凡决策。

(2)为什么说“抗美援朝胜利对于中国和世界都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考点】第八章抗美援朝战争

【答题思路】一审题,审明白问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二组织答案:押题讲义、材料、课本;三解释设问

【参考答案】

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对中国和世界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经此一战,中国人民粉碎了侵略者陈兵国门、进而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的图谋,新中国真正站稳了脚跟。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钢铁意志!

经此一战,中国人民彻底扫除了近代以来任人宰割、仰人鼻息的百年耻辱。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的顽强品格!

经此一战,奠定了新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彰显了新中国的大国地位。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决心!

经此一战,极大促进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充分展示了敢打必胜的血性铁骨!

经此一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洲乃至世界的战略格局得到深刻塑造,有力推动了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再次证明正义必定战胜强权,和平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或【参考答案】

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抗击美国侵略者的正义战争,创造了以弱胜强的范例。这场战争的胜利,不仅支援了朝鲜人民、保卫了中国的国家安全,而且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新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37.(1)伟大抗疫精神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全国人民都在为‘武汉热干面’加油”,其中彰显了什么样的中国精神?

【考点】抗疫精神、中国精神

【答题思路】主要围绕抗疫精神内涵、抗疫精神与中国精神的关系展开思路,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答案】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铸就的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共同构成的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筑起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新的精神丰碑,成为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2)伟大抗疫精神将激励新时代青年如何负担民族复兴的时代使命?

【考点】思修法基绪论:时代新人实现民族复兴的具体做法

【答题思路】主要围绕时代新人应如何实现民族复兴,并适当结合伟大抗疫精神,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答案】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新时代青年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牢记使命,自信自励。理想决定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青年要不断增强本领和才干,勤奋学习,全面发展。新时代青年素质和本领的强弱,直接影响着民族复兴的进程。青年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讲求奉献、实干进取。在实现民族复兴梦想的伟大征程中,青年不懈追求的梦想始终与振兴中华的责任担当紧密相连。

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38.(1)分析中国和美国两国在面对国际组织和国际事务的不同态度,并指出其本质。

【考点】中美关系

【答题思路】本题首先答出当今国际背景,其次答出中美两国在面对国际组织和国际事务的不同态度,最后答出其本质。

【参考答案】

①当今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

②美国采用实用主义态度对待国际制度和国际事务,用则取,不用则弃。美国各种退群、推卸责任。美国的霸权主义、霸道主义、霸凌主义严重威胁了国际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美国奉行民粹主义,推行逆经济全球化,增加了人类的不确定性,美国成为了全球动荡之源。

③面对今年的世界困局,中国坚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奉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主张团结合作,倡导多边主义,积极为世界提供公共产品,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世界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在各项国际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贡献中国力量、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④中美两国在面对国际组织和国际事务的分歧和矛盾的本质是多边主义与单边主义之争、公平正义与霸权强权之争、天下为公与美国优先之争。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人类已经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中国的主张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2)指出的“四点建议”对于后疫情时代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有什么意义?

【考点】联合国75周年

【答题思路】首先答出国际背景,其次答出“四点建议”对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的意义

【参考答案】

后疫情时代,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影响,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当今世界人类已经进入互联互通的新时代,各国利益休戚相关、命运紧密相连。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

增加。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疫情不仅是对各国执政能力的大考,也是对全球治理体系的检验。疫情全球扩散显露出全球治理体系的短板。主席提出我们更需要一个能够主持公道、厉行法治、促进合作、聚焦合作的联合国,这为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指明了方向。

①主持公道。大小国家相互尊重、一律平等是时代进步的要求,也是联合国宪章首要原则。各国共同维护普遍安全,共同分享发展成果,共同掌握世界命运。这使得共商共建共享成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的核心理念。

②厉行法治。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是处理国际关系的根本遵循,也是国际秩序稳定的重要基石,必须毫不动摇加以维护。

③促进合作。促进国际合作是联合国成立的初衷,也是联合国宪章重要宗旨。以对话代替冲突,以协商代替胁迫,以共赢代替零和。这有助于编织在全球治理体系发展中国家的合作网络。

④聚焦行动。践行多边主义,不能坐而论道,而要起而行之,不能只开药方,不见疗效。这有助于国际社会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改革和建设。

总之,后疫情时代,总书记提出的“四点建议”丰富了全球治理理念,有助于发挥联合国在全球治理中的核心作用,这有助于全球治理体系符合时代的要求,使全球治理体系符合变化了的世界政治经济,满足应对全球性挑战的现实需要,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趋势,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发表评论

|京ICP备18012533号-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