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备14027590号-282

考研调剂,是考生的孤身奋战还是导师与考生的共勉_复试(考研调剂规则)

原标题:考研调剂,是考生的孤身奋战?还是导师与考生的共勉?

本文首发于“百味科研芝士”微信公众号,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2019年3月16日,教育部公布《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国家分数线),以此拉开了考研的后半段流程——复试/调剂。

对于远超过分数线的考生而言,相必有几分忐忑,也有几分兴奋,准备着复试的事情,而对分数上没有优势,在a类地区同专业的考分排名偏后,甚至没有达到a类地区分数线,难免开始了在调剂或二战之间的纠结之旅。

那么,初试成绩公布后,对于没有进入复试环节或者复试被录取率较低的考生们来说,虽不如意,但及时地、尽早地准备调剂事宜,把握好调剂,还可参与候选院校的复试,甚至被录取。因此,走好接下来的复试/调剂路,同样重要。

一、了解调剂:条件要求、调剂流程、调剂选择(重点)

调剂是如何被产生的?在研究生招生工作中,由于招生计划的限制,部分考生虽达到国家分数线,但没被录取,甚至没被安排复试,对这些考生,招生单位将负责把其全部材料及时转至第二志愿单位,这个过程就称为考研调剂。

1.条件要求

哪些人符合调剂要求呢?调剂要求的细节较多,笔者就不过多阐述了。但是,无论怎么变,它都基于一个不可或缺的前提:初试分数在国家线之上(a区,b区)。

在这里,笔者列出了常见的调剂要求的类型:

此外,需特别注意两个点:一是不能跨学科,二是看清楚调剂学校的调剂要求。通常来说,不能跨学科门类调剂,例如学科关系较近的化学和化工类,前者属于理学(学科代码07开头),后者属于工学(学科代码08开头),因此,不能相互调剂。此外,今年的调剂政策略有改变,需关注招生单位的调剂要求,一定要以官方为准,切忌道听途说,以免错失良机或浪费志愿。

2.调剂流程

所有研究生招生工作的调剂均依据该流程而进行,因此,流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引用《人民日报》整理的调剂流程)

对流程不够熟悉的考生,诚劝、麻烦、请再看看。预计80—100万人等着调剂,好好争取吧!

3.调剂选择

调剂选择上,笔者认为,视自身的需求而定。但微妙的是,一些策略上的技巧,也值得我们去关注,以备情况之需。

(引自微博用户@江南蒋学长)

二、剖析调剂流程

事实上,整个调剂流程虽已明确、清晰,但在两个点上,往往耐人寻味:一是调剂信息的滞后性,二是申请调剂并不意味获得复试,如何获得?

先说第一点,调剂信息的滞后性。一方面,有些院校的调剂信息是不对外公布的,这就更需要考生主动联系学校。另一方面,学校在收集研究生导师资格的名额方面的信息存在一些难度,加上各自导师都有相应的任务需完成,这使得从统计完整的名单、到输入官网的分布的时间消耗大为增加,因此,这导致了调剂信息的滞后性。

第二点,申请调剂后,如何获得复试通知?这个大部分都是基于各个研究生导师的同意,至于标准,那可能就是导师点头。

因此,在调剂信息存在滞后、申请调剂还需导师同意才可获得复试通知的情况下,笔者有必要提醒各位需或打算调剂的考生们,不要指望学校和导师会来主动联系你,你一定要主动出击,抢尽先机争取调剂。也为此可看出,调剂的关键也在于这两点:及时获取信息、获得导师同意。

三、调剂——导师、考生之间的互需及博弈

事实上,关于调剂,相比考生的愁,作为导师的他们的愁也不会逊色很多。

这是《科学网》时志强老师的遭遇。他遇到两位心仪的学生,以此拒绝了50多位同学的调剂请求,而最后,这两位学生均没有应约来参加复试,以致时老师的招生名额可能因此作废,且还会影响下一年的招生。

(引自《科学网》时志强老师的博文)

可见,调剂或许是不仅是学生忧虑,导师们也同样忧虑的一个双方互需,且会有点小博弈的过程。

那么,我们不妨主要分析下导师及学生所在的状态,或许会让我们更加容易理解各自处境的不容易了。

在导师的立场,参与调剂的导师主要有以下几类:1)a类地区的导师,报考自己研究生偏少,或对复试考生的表现不满意,在没完成预期招生指标情况下,需通过调剂来捡漏;2)b类地区的导师,第一志愿报考本专业的学生少,甚至本校的学生也不报考,每年只靠调剂来完成招生指标。而前往这些调剂的学生,绝大多数要么是单科英语不够或者总分不够a类地区,对于导师来说只能“守株待兔”,期待更优秀的学生前来。

另外,导师一方面给学生一个重新再起的机会,也圆梦自己的导师梦,否则就是只有硕士学位点却没研究生,这也是导师需考虑的硬性指标。

回到考生角度:a类地区的考生必然是继续去a类地区,b类地区的考生更是趋向a类地区。然而,实际上,b类地区也有一些非常尽职尽责的导师,期待与一些合拍的学生 一片天地。

可见,导师与考生之间,各有各的考量

,关键在于如何去建立连两者的平衡点。而对于考生来说,切忌不能觉得调剂就是委屈了自己,只要诚心所致,总会找到重新起航的出发点。实际上,调剂实际上给了很多考生和导师一次可重新组合的机会,无论对导师,还是对学生,都是极为可贵的值得被珍惜的一个机会。

(参考《科学网》马军老师的博文)

四、应对调剂的一些小技巧

1.恰当的自我定位

对于参与调剂的考生而言,拥有一个恰当的自我定位会显得极为重要。为什么呢?定位决定了对机会的选择和投入程度,以及很大程度影响了调剂的成功率。

关于恰当的自我定位,关法春老师认为,第一要务是丢掉幻想,一是地位幻想,二是名校大牛情节,三是自负。

地位幻想。一般来说,硕士研究生在当前学历体系中的定位是非常低的,甚至还不如二十年前的本专科生,鉴于目前硕士对社会的有用程度不如当年的本专科生。

名校大牛情节。也许名校和大牛会给学生带来一些好处,如在择业时可增加点尺码,但是,名校大牛是不是意味着培养资源的紧张和导师关注的减少呢?在很多学生最为理想的名校大牛眼里,单一的一个硕士生在一大堆博士生、硕士生中又算得了什么呢?

另外,自以为是、眼高手低的人是最不受人待见的。记得曾经有一个调剂学生,可能自认为自己调剂到我们学校是屈才了。后来这个学生既不愿意学习,也不愿意干活,还想什么都得到,结果在入学后仅半年时间,就在学生管理、助学金和补助发放等方面惹了导师和几乎全体学生的众怒,成为没人理的人。

(参考《科学网》关法春老师的博文)

回到考生立场。当确定自己的成绩达到分数线后,一般高校复试差额比例在1.2-1.5之间,举个例子,你报考的目标专业招生10人,复试比例为1.5的话,就是15人进入复试,如果你是15名开外,除非出现扩招等特殊情况,否则你就很可能没有复试机会,那么建议尽早去申请调剂。

此外,部分高校重视本科院校出身,本科非211、985院校都不会考虑接收。因此,拥有一个恰当的自我定位,有助于更好的选取目标院校,有效利用时间。

2.一份合格甚至可圈可点的简历

(引自《科学网》刘进平老师的博文)

简历,始于介绍,更是名片。切勿套用工作简历模板。另外,简历应突出个人优势及闪光点,将能证明自身价值的信息添加上去,从而抓住目标院校的眼球以获取复试调剂机会。

3.及时获取和收集信息

积极主动,从多渠道去及时获取调剂需求信息。老师,外校同学、亲朋好友、各单位的招生官网,小木虫、丁香园之类的科研论坛,都是我们可获取调剂信息的途径。另外,也可留意下其他行业类研究院所。

当我们获取到调剂信息后,根据自己的定位,划分希望院校,然后给学校的研招办打电话咨询情况,主要找寻可报考导师的邮件联系方式。

4.联系可报考导师

当我们取得可报考导师的联系方式后,那么,接下来,就是与导师取得联系了。如何联系呢?电话,还是邮件?

《科学网》薛斌老师建议大家首选电子邮件与导师联系,特别是首次联系。一般来说,这个时间点,有招生意向的导师都会关注邮件,且及时回复。当然,首次联系之后,可以通过短信沟通,让导师知道你的号码,方便必要情况下直接通话。

关于邮件联系,有几点需要注意:一是邮件标题。邮件标题一定要醒目地提供有效信息,类似“求带走”之类的标题,无法迅速使导师获得你的个人信息,甚至会引起反感。建议的邮件标题格式是“姓名-学校-初试成绩-请求调剂”。

二是邮件内容。进行简明扼要的自我介绍,传递出有效信息,说明第一志愿报考的单位、专业、初试科目和成绩、联系电话等,不必太多对导师及其单位的溢美之词。可以附件形式列出报考信息、个人简历、本科成绩单等。

三是表达诚意。在邮件行文上注重格式、语气、措辞和礼貌,充分展示自身的人文素养。切忌把其他学校的调剂申请表格发给另一个学校的导师。

四是注重诚信。确保联系过程中提供的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要隐瞒,此时是否诚信关乎将来的学术诚信,是做人的起码原则,必然是每位导师所看重的要素。此外,如果确定放弃某个调剂机会,也请及时告知导师。

五是保持联系。初步联系之后,并且得到积极回应之后,应该主动保持与导师的联系,及时了解调剂动态,加深了解和沟通,争取或创造已和可以跟导师面谈的机会。此外,一旦情况有变,也可及时应对,确保万无一失。

(参考《科学网》薛斌老师的博文)

五、一些题外话

相比第一志愿,调剂无疑不是最优选择。可当我们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可以做到正确评定自己的定位,熟悉调剂流程,主动出击,积极联系导师,认真准备调剂院校的复试,直至最终的被录取,同样也是一种胜利,一种在出现问题时,自己具备分析、调整且解决的能力的证明。

因此,对于落选第一志愿的同学,千万不要气馁,认真把握好调剂机会,主动出击,坚持到底,会有属于你的一片蓝天。

end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京ICP备18012533号-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