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如何择校选专业双非一本成功跨考985的最强择校帖_院校(考研择校选专业APP)
原标题:考研如何择校选专业?双非一本成功跨考985的最强择校帖
背景介绍:本科极品学渣,双非一本经管类专业,16年硕士三跨985教育类专业,全程备考四个月,遭遇过套路与鬼魅,经历过苦逼与绝望,最终以公共课全院第一的成绩成功录取,其中英语一84,政治76!
写在前面:
本文绝不是装逼鸡汤文,相反,意在从学渣视角痛述择校路上的教训与套路。所有内容均为本人亲身经历或亲眼目睹,废话不多说,直接飚干货~
个人成绩截图
需要写在前面的是,极品学渣要想逆袭985凭三点:择校决策、复盘调整、刻意训练。
选择的意义一定不是无关未来的隔靴搔痒,而恰恰是在认可『自己分数有限性』的前提下所做的『最优权衡』,也就是做好分数的最优配置。基于自身的优劣势,用动态投资的眼光去『投机性』地择校总归没有错。鉴于此处技术描述太多,略去本人的心路历程不表,直接上经验~(终于来了(*^▽^*))
no.1 择校择专业的血泪教训
1.在能力有限的前提下,建议优先选学校,而后顾专业,好学校≥好导师≥好专业。
2.热门学校的冷门或较冷门专业,未必好考,甚至难考,着重分析该院校该专业的大小年走势。
3. 人数少于5个人的专业,慎重报考,你的牛逼分数很可能沦为鸡肋。
4.地域压分没有你想的那么残酷,打铁还需自身硬,选定学校后,你的竞争对手其实只有你。
5. 考研资源配置战,几跨没人在乎,别主观臆测难度,适合自己能力维度的专业才最易。
6.二战考生建议适当求稳,如果一战时时因为复试被刷,建议择校时避开原学校,除非你非它不上,能承担失败的风险。
7.专硕、学硕含金量大致,在不搞科研的前提下,建议专硕或学制较短学硕。
no.2 择校择专业的黄金标准
选择什么:硕士类别+地域+院校+专业+备考科目
选择的黄金标准:
1 .适当抛离个人安全感
2. 踮一踮脚可以达到
3. 能承担失败的风险
4 .坚定且单纯的喜欢
5 .符合社会与个人发展大势
(不要小看这几个标准,择校的时候非常重要)
no.3 如何确定目标院校与专业?
?
步骤1
透彻理解最
基本的通识信息,正确解读好国家的政策理念,先行确定考研大方向。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笔者根据自身经验特别整理了四者的详细信息,权当参考。
(1)全日制vs非全日制
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全方位比较
(2)学硕vs专硕
学硕与专硕的全方位比较
针对硕士类别的选择建议:
1.全日制or非全,学硕or专硕,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衡量的最优标准是『是否适合自己』。判断是否适合一定要聚焦到具体院校的具体专业,院校不同会有很大差异。建议在报考前一定要向目标院校的过来人反复问透本土院校的具体政策。
2.非全现在处于价值洼地,初次报考的红利还在,竞争压力还不算大。但是随着非全体系的成熟构建,非全的含金量会逐渐提高,热门院校的非全研究生会越来越难考,起码要比现在难得多。
3.在不太坚定读学硕搞科研的前提下,建议读个年限短好毕业的专硕,性价比很高。
4.如果有自己坚定的梦想院校,直接无视上述三条。
?
步骤2
明确自己的地域喜好与个人情怀
一线城市多资源,二三线城镇偏闭塞,在能力满足的前提下,尽可能去比本科城市发展层级更高一级的地域,三十岁之前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开拓自己视野的机会,毕竟生活在一个城市2-3年的资格并不是什么时候都能获取的。另外,硕士院校所在地大概率会是你的工作地,所以不太建议在最初决策时选择离家太远的城市,容易造成家庭可利用资源的无谓亏损。
?
步骤3
清晰权衡本人的综合实力,而不是依靠单纯的账面排名。
成绩排名本身不能体现真实实力,毕竟谁和谁付出的主观努力是不同的。你是最了解自己的人,一定要对自己的能力维度做出清晰的判断,判断包括但不限于:
1.你是属于应试突击型还是长程踏实复习型,你对单位时间的学习利用率高还是低
2.你的英语水平高还是低,水平低的话是自小一直不行还是之前行但近期不学导致的水平下降;
3.是否喜欢数学,是否擅长数学应试,能否在短时间内迅速上道;
4.本身专业课基础是否扎实,能否上手其他相关专业的内容;
5.心态调整能力;
明晰上述的目的在于:
1.确定复习周期长短:心态差不善冲刺,尽早出发;心态好善冲刺,尽量不要晚过暑假;
2.预先分配精力,组合最适合自己的备考科目:如果你对学不学数学本身不感冒,且缺乏高效方法或长时程备考时间,建议能换则换,换不了就选一个数学相对比较容易的专业;不太确定自己是否适合的,建议先学一段时间,感觉上不了手尽快跳车。
3.提前为复试布局:如果你英语口语极差或语言表达能力不行,建议避开一线名校的大热专业,复试权重很大,综合素质不过关容易复试吃瘪;如果某校有复试人脉资源,可算作加分项,作倾向性考虑。但是需要明确一点,能力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平时学,所谓的语言表达同样可以练出来,人脉资源也不要百分百依赖,靠自己得来的机会才最安心。
?
步骤4
在前述步骤确定的地域及科目基础上,大致选取2-3个目标院校与中意专业(最近发展区),查询院校与专业近三年的报考关键信息,列表格对信息作量化比对,确定目标分数及复试通过可能。具体形成的表格如下:
友情提醒:
1.选取的院校尽量要分开层次,不要同质性扎堆,否则没有备选的意义。
2..搜集信息的渠道包括:研招网、目标院校研究生院官网、公众号、直系学长学姐
3.需要搜集的信息内容包括:国家线≤学校线≤专业线;招生、推免、调剂、刷人;参考书目、考试科目、复试方法及专业科目
4.对于表格,统考录取人数=招录人数—推免人数;或者=复试人数—被刷人数; 专业线=进复试最低分 ≥学校线 ≥国家线;最集中分数≈你的靠谱目标分数
5.列出表格的最终目的是要判断目标院校的大小年变化趋势,这是核心也是难点。(大年指:招生少、竞争大、分数虚高的年份;小年指:招生多、竞争小、分数比正常值要低的年份)
?
步骤5
根据表格判断的大小年趋势,从3所院校选项中选择一个,并开始就该校该专业进行书目购买、复试人脉铺设等准备;建议最终决策最晚在9月1日前做出,否则后期调换备考压力忒大。
择校篇最后,想要告诉大家的是:选择是资源博弈,挑对跑道远比单纯蒙着脑袋往前冲更重要。任何时代,随大流虽无意外但一定不会有惊喜,适当抛弃安全感往往利大于弊。考研人只有做最适合自己的择校决策,才有可能在实力加成的基础上成为风口上的猪。
编辑 | 柚子
主编 | duty学长
来源:知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