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备14027590号-282

【考研的路通向何方】

【考研的路通向何方】

近年来,考研热的情况愈加明显,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考研大军中,据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8届本科毕业生“受雇工作”的比例为73.6%,连续5届持续下降,正在读研和准备考研的比例较 2014 届分别增加 3.2、1.4 个百分点。此外,据《31所高校质量就业报告》称,一些名校本科毕业的学生选择继续深造比例甚至高达 50% 以上。

而与名校生相比,非双一流学校的本科生考研的情形则更为严峻,中国教育曾发布消息:“部分名校的学生占比较高, 意味着普通高校学生通过推免进入名校的机会相对较低”“接近八成考生认为推免比例提升对于考生不公平”。尽管《光明日报》已经公开评论称,普通高校大学生的向上之路越来越窄, 考不上好本科等于人生已成定局,推免比例提高会挤压统招名额进而有损教育公平。但如今的状况放在考研党的面前,改变的希望依旧十分的渺茫。

不断升温的考研热问题,也让更多陷入“逃避式考研”的人变得踌躇起来,继续考研还是马上参加工作显然都不易。在强大的对情感、工作以及未来的担忧之下,大学生早已和印象中无忧无虑的孩子不一样,越来越多的担忧和焦虑渗透到他们身上。

总感觉怎么准备都不够

据历年考研录取人数统计, 2021报考研究生考试的人数有 377 万,竞争十分激烈,且考试的难度非常大,分为初试和复试,难度比高考都要大许多。

伴随着高校的扩招,考研人数一年比一年多,近十年来, 除 2014 和 2015 年外,其余年份都呈增长趋势,而且增长的幅度也不低。可是与大幅度增加的报名人数相比,报录比也疯狂下降,10:1都不算什么稀奇事了。

就拿厦门大学来说,中文系、艺术系硕士生考试中 2016 年和 2017 年的报考人数是 38 个,录取人数是 6 位,但 2018 年,报考人数增加至 68 个,但录取人数仅仅只有 7 位,相较于往年, 报录比甚至出现了大幅下降。

“没办法,每个学校招的研究生就那么多,即使报考人数再怎么增加,也很难有大幅度的扩招。”谈及报录比,学校老师也表示很无奈。号称研途考研VIP 教师的张雪峰曾表示,“考研不要再研究报录比了,一点意义都没有,因为你只要想考一个好一点的学校,那个学校的报录比一定是不容乐观的。”

面对如此激烈的考研竞争,各高校也没有办法。在就业的大环境下,不论考不考研,毕业生都面临着的巨大选择困难。有些高校还推出了花样百出的考研攻略,河南大学的官网上就出现了“2019 年考研全程规划”,从今年 9 月份到明年 7 月份,每个阶段要做什么都安排好了,甚至还帮学生提前准备好了考研常识、初始阶段、复试调剂等相关资料。

除了学校官方网站上发布的考研注意事项,社会上还兴起了考研补习班。今年 12 月份考研的李明朗就报了一所考研暑期补习班。在忙完期末考试后,李明朗为了考研,参加了暑期补习, 还干脆住在了学校附近,每天上午、下午去上课,晚上自己在宿舍自习。

李明朗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整个暑假,他都在为考研而独自奋斗着,“我感觉暑假补习对我意义不是很大,也许提高的还不够多吧,毕竟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下,如果不快速提高,我的心里根本就没有底,”李明朗说。

出去放松时,李明朗时常一个人走到铁塔湖边,看着湖中的小亭子,风吹过时,他习惯性的扬起头,仿佛在抖下全身的压力,好继续勇敢的地面对未来。

“考研形式太严峻了,一年比一年多的考研人数,但招收研究生的人数基本没有变化,总感觉怎么准备都好像不够,毕竟要竞争的对手实在太多了”。

对李明朗而言,尽管国家已经取消了 985、211 的说法,但名校情结依旧存在,曾经想要走进双一流高校的梦想仍旧想要实现,但是并不容易。

最困难的就是确定适合自己的目标

即使是从一开始就下定决心考研的人,也并不能躲避选择的压迫。“人的一生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变化,难的是在本科尚未毕业时就必须想好自己要过怎样的人生”。韩子元说。

2021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韩子元就是这届考研大军的一员,面对今年12月份的研究生考试,他从三月份开始备考,每天上午背英语、专业课,下午和晚上也被安排得满满当当,曾经最爱去操场踢足球的他,现在只是将踢足球当作短暂放松的方式,偶尔学习累了,就出去散散步、踢踢球。

这样紧张又忙碌的生活不是韩子元一个人的生活状态,对大多数考研党来说,就这样正常、稳定地复习到考研当天其实已经是最好的状况了,然而事情往往不能尽如人意。

考研当中最困难的就是确立适合自己的目标,大多人往往无法在短时间内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专业。“大多数人都是很随意的定一个目标,但没有关于考研清晰的规划,甚至不知道考研到底能给未来带来什么。”韩子元感慨道。

“上一次面临这种选择,还是考大学的时候,父母阿姨围在身边,给出各种各样的建议,班主任老师三重把关。而这次, 坐在空荡荡的出租屋,我明白必须靠我自己了。”

也因此,原定考法学学硕的他,努力复习到七月份时,发现法学学硕并不适合非法学专业的学生跨专业考,而他如果继续选择法学,就只能考法学专硕。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他毅然选择了换专业,选取了与自己专业相关的新闻传播专业, 专业课的复习也只能从头开始。

韩子元告诉记者,“我觉得自己不是特别努力的人,其实在考研路上只要一步一个脚印就好,有时候,想得越多,越容易就焦虑,希望这次换专业是正确的选择”。

负重前行

“我并不觉得自己是在逃避,当然,读研其中一个优势是很大程度上能带给我进入我理想职业的门槛。考研的经历对自己而言本身也是一次积累。我还年轻,还应该再往学术的路上努力一些,在自己的领域多探索一些。”正在准备考研的李静坚定地说。

“熬不过的日子,我就一天一天地过,总要往前走的。” 到 9月份,2021级法学专业的刘静已经在图书馆待了三个月, 再有三个月她就要踏入研究生考试的考场了。

研究生,顾名思义,是从事研究性事业的人才。对大多数而言,考研与不考研是一个选择问题,无论选的是哪一条路,通向的远方都是未知的,只是在选择的一瞬间, 趋利避害的心理让我们想要走一条更容易、更轻松或者离自己想要的生活更近一步的路。而面对这种选择,有的人步入了社会, 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走的下一步路是什么。

“真正被需要的研究生,才是最有意义的研究生!值得去考的研究生。”李静说。倘若没有考研这方面的兴趣,选好自己的方向,坚定自己的道路并且为之奋斗,才是直面生活最好的办法。

图书馆之外的天空已经开始变得昏暗,夕阳的余晖撒满了天幕,太阳西沉后,才能发现夜晚的星星那微弱的光。

“要面对的迟早都要面对,终究逃不过,社会是个大环境, 个体积极融入进去就能发现自己也是可以发挥价值的,摆正心态就好。”比起其他人,李静看起来要乐观很多。“逃避式考研” 也只是逃得了一时,比起逃避,主动出击,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道路才更能掌握生活的主动权。

夜幕降临,图书馆的灯已经全部打开,走廊里的脚步声已经被背书声淹没,李静抬起疲惫的双眼,看了看外面高楼泛起的光,又加入了背书大军中。

发表评论

|京ICP备18012533号-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