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试保过班最贵要花近10万#考研是一个选…来自学霸课长-微博
??个人情况简介
本科:数字媒体技术
本科是在一所双非一本学校读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这个专业名称里虽然有“媒体”两字,但事实上和传媒离得很远,学的大部分是计算机、编程方面的课,有一些媒体制作类的课但都很水。真正开始对电影感兴趣的时候是大二的时候吧,那时候开始看起很多电影,开始了解起一些导演,同时也开始看一些创作理论或电影理论的书,当时看得很没有规律,也不科学,所以看了也就看了,记得不多,但神晃晃地关注了几个理论家,其中包括本雅明,结果考场上还真碰到了他的名词解释,真是狗屎运爆棚。不过考研大部分的知识点都比较基础,而且通过市面上的一些书籍或者辅导班基本可以全面涵盖的,所以知识储备啥的也不用太担心,利用好这半年就行。
考研:从北大到中传
我是从19年5月开始准备考研的,收集一番资料后开始在中传和北大之间纠结,而后出于对北大的人文氛围的向往,抛弃了中传。虽然早有耳闻北大的提前复试,但还是给自己打气,坚持考了北大,直到九月十七号被提前面试刷掉。终于还是报了中传,所幸最后初试369,复试85上岸mfa电影创作。
我的考研历程分为两个阶段:五月到九月底的北大复习期;十月到十二月的中传复习期。
准备中传的时间只有三个月,一切的信息、资料都要重新准备,而且又遇上了中传的科目改革,时间压力和心理压力都特别大,到后期精神崩溃是家常便饭,幸好当时有研友鼓励、陪伴,不然我可能真的走不上考场。不过情况也不是太糟糕,北大和中传的mfa电影所需的基础知识差不了太多,中传的覆盖面稍微广一些,难点主要是考试思路不同,然后中传需要背巨多的东西,所以先在这里提个醒,背诵的部分千万不要留在最后!!!看书大概过一遍,第二遍(暑假)就得一边深入理解,一边背诵了!!!我的大部分内容是在十一月才开始背的,心态真的爆炸,很多知识点都没时间,直接放弃,幸好今年中传出题比较基础。所以背诵一定要先抓基础的、热门的!!!关于背诵的方法会在初试经验里面再详谈。我的考研经历就不再多说了,下面直接上干货⑧
初试经验
总体复习规划
时间安排
说时间安排,其实就是说复习规划,对于整个考研的时期要有一个大致的规划,拿我本人举例。
四月是资料收集期,在这一时期需要通过收集相关专业和院校的各方面的信息,明确各专业和各院校之间的考试、学习差异,基本确定自己的考研目标,对考研的难度和方向有一定的把握;
五月六月是入门期,有效学习时长在8小时左右,这一阶段主要夯实英语,同时要扎实专业课的基础,速度可以慢一点,但一定要扎扎实实啃下去;
七月八月是提升期,有效学习时长保持在12小时左右,学习的难度、强度要上升,这一期间的重点放在英语阅读和专业课上,专业课要搭建起框架,开始花时间背诵,(同时开始准备北大的提前面试资料);
九月十月是平衡期,学习的强度和暑假保持一致,英语开始解决新题型、翻译等,同时要逐步加入政治的复习,专业课尽量延展,同时保持背诵和刷题;
十一月十二月是冲刺期,学习强度再提升,每天14小时左右的有效复习时长,这一阶段英语的时间会减少,保持作文的背诵和练习,重点放在专业课上,反复背诵、刷题,切忌再看书,再吸收新的知识了(会混乱!),十二月之后政治的强度提升,同时英语开始模拟。复习的节奏因人而异,但必须要对整个复习有大致的规划,当然做规划其实也很费时间,你的规划应该建立在大量的经验贴阅读以及和辅导班老师或学长的咨询上。
总体的时间规划完成后,还需要进一步详细到月、周,根据总体的安排,我一般会在月初、周一、睡前制定当月、当周、次日的学习任务,基本上做到清楚自己每一小时都花在哪里。任务安排其实是个挺难的事情,我自己也没有什么好的方法保证每天地计划都差不多完成,但是我会不停地关注自己的学习状态,灵活地调整学习规划。
?
总计划表
?
周计划表
方法细节
掌握自己的学习进度
考研切忌盲目地一股脑学习下去,有计划安排才有轻重缓急,才能有压迫感,以促进学习,提升效率,同时形成良好的反馈机制(完成任务所带来的成就感会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掌握自己学习进度的方法,除了上述“做好规划”之外,我还会花时间写周总结和月总结,明确自己完成了什么,没完成什么,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有待改进,从而更好地调整此后的学习状态。
?
学习总结
保持学习交流
学习到的东西需要及时的消化,在知识输入的同时还要有输出,输出有两种方法,一是刷题,二是交流探讨,前者很重要,这基本是人人必经过的历程,但后者确实更能激发新的思考,在和研友或者师长的交流中你可以很及时地发现自己的不足或者是新的思考角度,而且,你可以利用起自己的机动时间,比如在吃饭或者走路的时候和研友探讨相关的知识,既可以防止其他无关的话题让人浮躁,又可以很好地促进友谊,提升知识。
?
背诵方法:先框架再细节,先基础再生僻,多种方式反复
考电影的话一般都离不开电影史,对中传电影来说,无论是学硕还是专硕,电影史都是最基础但又最庞大的部分,啃下电影史,专业二基本就啃下一大半了。电影史的需要背诵的东西很广很细,但背诵还是应该先从框架开始,比如中国电影史大致脉络如何,有几个时期、几个地区,几个制片厂,几种流派,先背得滚瓜烂熟,再顺藤摸瓜一点点丰富枝叶,这样的背诵比较有条理,而且可以通过对比记忆,对于一些很生僻的知识点,我建议最后再来集中处理,毕竟什么“英美烟草公司”“张善琨”之类的每年能答上、答好的人也没几个,专硕的话就更没有必要太死扣这些生僻的知识点了,至少从去年的考题来看,中传专硕对电影史的要求还是较为基础的。不止是电影史部分,艺术理论、美学原理、电影理论、甚至政治等等,都是按照这个思路来背诵的。背诵也是一个需要不停反复的过程,但反复的方式可以有多种,比如口头上背、纸上默写、和研友抽问、耳机里听等等,多种方式混合起来,效率尤其高。
对了,背诵的话也是有周期的,可以按照遗忘周期表来反复背诵(我在十一月的时候就通过这种方式,在短时间内背下了大量的知识点),网络上应该很好找到那种遗忘周期的表格,这里就不再提供了。
?
阅读方法:贪多嚼不烂;在阅读的同时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
对于专业课来说,阅读的书目是有层次划分的,我个人的建议是,基础性的书目比如可以读两本或三本,用以对比记忆和批判性理解,但一些进阶的书看一本就欧克,用以提高层次。考研还是以基础性的知识为主,没必要看太多书,看得多了容易混乱,而且占用太多背诵的时间,看书的重点还是在于理解和记忆。对于这种大面积写作的考试来讲,我的理解是:把a讲出来,可以及格,讲a、b可以拿80分,讲a、b的同时又能批判性地站在上面谈自己的理解,就是90分的级别了,但考研的时间紧迫,能拿80的人其实已经很不错了。阅读教材不能像读小说那样完全沉浸,知识的汲取必须要有独立思考的过程和批判性阅读的思维,看一段话之后可以停下来稍作思考,发散理解,或者结合实际经验理解,厉害一点的话,还可以对比分析不同理论家的观点和思路,对比或批判性记忆,一股脑灌下去可能最后什么也不记得。
?
软件推荐:
one note:基本就是我的电子笔记本,我所有的笔记、时间表、网页收藏、日记基本都在这个软件里面,它还可以和手机app同步,可以说十分方便了。
知乎:经验贴集大成者
豆瓣:看影评、看电影简介和剧照(配合背诵)、前沿电影圈动态
cctalk:有一些考研公开课可以听听
喜马拉雅听书:十一月末的时候没有时间背诵了,但还是靠这里面的音频大概过了一遍美学的名词解释
forest专业版:时间管理,控制手机使用
幕布:看书的时候梳理知识点
墨墨背单词:按照遗忘周期来背诵有奇效
?
?
单科复习规划
英语
使用书目:
1.?考研真题黄皮书(英一、英二);2.朱伟《练练有词》;3.朱伟《练练不忘》(短语书);4.唐静《句句真研》;5. 大绿书《考研英语词汇词根+联想》;6.王江涛《考研英语高分写作》;7.王江涛《考研英语(二)高分写作考前预测》
使用资料:
1.? 阅读视频;
?
5、6月:基础巩固,日均3-4h
这一时期首先是要把英语的语感找回来,朱伟的视频课没有太大必要看,除非你英语底子太过薄弱。这一时期的最好可以把考研词汇都过一遍,进入暑假之后就是不停地循环,同时配合真题记忆。此外长难句还是有必要看看的,唐静的《句句真研》完全合适,内容深入浅出,配套的视频没必要看,只看书就可。这一时期不必太着急刷题,但实在不踏实的话可以做一套试试水,结果不必太在意,大部分人第一次做都会错得一脸懵。
7、8、9月:阅读强化期,日均3h
五六月把基础巩固好之后就可以开始刷真题了,对于考英语二的同学而言,个人建议是把英语一05年之后的阅读刷一遍,英语二刷一遍,但注意英二要留下最近三四年的真题,在后期模拟用。英语一只需要刷阅读题,重点在于培养做题的方法和思路,这部分具体可以配合 的视频来做,刷题的的节奏一般是一天一篇,一篇不要超过20分钟,做完后精读全文,搜刮遍其中的生词、长难句,掌握文章的结构以及出题人的意图,这一套下来,一篇文章通常要花1.5小时左右。以年为单位,每做完三年的阅读,我通常会做一个小结,反思自己错的是哪些题,还有哪些地方不足,比如对某个语法不太熟悉,就花一两天时间恶补一下,觉得缺漏都补上之后再继续下一个三年的刷题,如此反复,从英语一到英语二。有必要说明一下的是,英语二的阅读和英语一的出题思路还挺不一样的,当时我英语一连续好几年阅读只错一个,结果拿到英语二一做,错了五个。。。但调整一下思路之后发现很多问题是自己想太多,英语二的阅读就是直截了当,不会像英语一那样拐弯抹角坑人。
这一时期我还买了 的大绿书(有词根还是挺方便记忆的),配合墨墨背单词,完成第二遍单词的记忆,买了《练练不忘》背诵短语(为完形填空和作文作准备),同时为了保持语感,还开始每天朗读作文或者真题。
10、11月:新题型、翻译、作文、完形填空,日均2h
这一时期专业课的背诵加强,政治也要开始知识点背诵,英语的时间应该适当削减,基础好的话,英语二的新题型、翻译,甚至完形填空都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完形填空不是简单得不用花时间,而是花了时间也没多大提升,因此只有作文是最重要、最需要花时间的。我当时是在十月解决了除作文以外的其他题型的训练,同时也开始有规律地背诵王江涛的作文,十一月的时候专攻作文,但要注意的是,我的作文其实是在暑假就零零散散开始了的,这一时期主要是强化背诵、默写及独立写作,我对英语语感还不错,前前后后没花多少时间,大作文小作文分别背了20篇左右,以王江涛的作文书为主(他的视频完全不用看),有时候看到黄皮书里面有不错的文章也会拿出来背背,考前也买了本王江涛的小册子《考前作文预测》,说实话那本小册子比《考研英语高分写作》(红皮)要实用一些,但红皮书里面又有小册子所没有的写作指导,所以最好两本都买吧。对比一下王江涛的红皮书和真题黄皮书里面的作文,区别还挺明显的,前者偏基础,公式化,后者生僻词、高级短语较多,句法灵活(难背),有能力的建议还是可以选择性背背黄皮书里的作文。十一月的重点在于落在笔头上,默写和自己写都很重要,背、写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其实基本上就形成了应激反应,看到某个题目脑子里就会蹦出来一些短语、句法,这时候就可以开始准备自己的作文模板了,针对大作文、小作文不同的文章类型(尤其是小作文)写专属于自己的模板,再多次重复,基本就没有什么问题。
12月:作文话题词汇、模拟、查漏补缺,日均1h
我在这一时期买了上述那本王江涛作文小册子,里面有一些话题预测,会提供一些专业词汇,还是很有必要背背的,不要求写出来,但至少要能读懂作文题目的要求。这一时期的重点在于模拟考试,之前留下的英二真题可以拿出来做了,严控时间,主要是训练考试的节奏,同时再查漏补缺。对于先做阅读还是先做作文的问题最好自己拿两套出来试试,确定了就不要再改,不然会在考场上乱阵脚(多么痛的领悟),但一般可以确定的是,完形填空都是最后做。。
?
tips:
·?单词背诵从考研开始到结束一天都不能落下,雷打不动,前期可以一天背诵多次,每周逐渐增加记忆量。
·?对英二来说,除了 的视频,其他视频都没有必要看,基础不差的话, 的视频也没必要每集都看,有的放矢就欧克。
·?英语在前期需要花大量时间,扎实基础很重要。
·?通过真题背单词都是学霸们才说得出口的。
·?英语二没有必要背阅读真题。。除非你专业课好到爆炸了。
?
政治
使用书目:
1.? 《精讲精练》;2. 《1000题》;3. 《肖八》《肖四》;4.《风中劲草》
使用资料:
1.? 网课
?
8、9、10月:《精讲精练》+ 视频+《1000题》,日均1.5-2h
政治没必要花太多时间八月之前完全不用管,但最迟也不要晚于九月开始,因为后期专业课的背诵和模拟会占据大量时间。最理想的状态是花两个月的时间解决掉《精讲精练》+《1000题》, 的视频里思修部分可以不看(但本来也没多少),复习的方法是一天看《精讲精练》和对应的网课,次日刷对应的《1000题》(需要及时复习错题),同时再学下一章节的内容,马原需要理解透彻,对理工科的同学而言会花较多的时间,我当时马原搞了大半个月,因为还需要准备北大复试作品集,所以政治这一块多搞了一个月,原计划是在两个月内搞完的。对于政治五个部分(马原、毛概、史论、思修、时政)的复习顺序,个人建议是把马原放在前面(因为比较难),史论和毛概挨在一起(有相通的地方),思修很简单,可以放在最后,时政有时间的话可以看看 的那本时政小册子,没时间的话,通过肖八、肖四记忆也可,这部分分数占比不是很大,而且内容也不多。
11月:《风中劲草》+《1000题》第二遍+肖八 ?日均2h
政治其实就是由两个板块组成:选择+大题,对应的复习思路也是分成两块:(精讲精练、网课、一千题、风中劲草、肖八、肖四选择题)+肖四大题,所以其实
在肖四之前没必要管大题,肖四之前的复习都是为了拿下选择题,《风中劲草》的知识点归纳还算详细全面,而且有重点勾画,一目了然,配合第二遍《1000》使用。这一时期主要是再熟悉或者适当背诵一下错题对应的知识点,没有必要抱着《风中劲草》全背,性价比极低。肖八在十一月下旬就会有,同时也会有 、 等预测卷出来,有时间可以做做,肖八的重点也在选择题,大题没有时间可以不看(至少在我的研友圈里,没有人背肖八的大题)。
12月:肖四、选择题错题,日均3.5-4.5h
进入十二月之后,肖四就是绝对的主角了,在考前的一周更是,日均花在肖四上的时间可能超过六小时,一有时间就拿起来背背那种,毕竟政治一半的分都压在这四套卷子里了。肖四的大题必须要背得滚瓜烂熟,反反复复,走上考场前也要再背,但考了20年的政治,很多人说 押得不准,我觉得其实还好,很多擦边题也都是通的,毕竟是理解性地记忆,套话都可以拿出来说说,也不至于什么都写不出来。
tips:
·?《一千题》分成题册和答案册两册,第一遍刷的时候不要再题册留下印记,笔记可以做在答案册上,第二遍做的时候可以有勾画,有时间的话最好还是全做,第三遍的时候就专攻错题。不论是做哪一遍,错题都要及时复习巩固。
·?政治没必要花太多时间,政治不用刷真题。我的朋友a每天十分踏实地复习政治,投入的时间也不少,朋友b压根没复习过政治,结果前者只比后者多了七分。
?
专业一:336艺术基础
使用书目: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2. 姚杰《艺术概论》;3. 王宏健《艺术概论》;4. 叶朗《美学原理》;5. 童庆炳《文艺理论教程》;
资料:
??6. ?赵老师《艺术概论》;7. 一航绿宝书 ;8. 一航黄宝书(真题及答案)
?
5、6月(北大):入门期,日均3h
这一时期我主要按顺序姚杰《艺术概论》、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叶朗《美学原理》看完了三本书,彭吉象《艺术学概论》、 姚杰《艺术概论》看的时候可以对比起来理解记忆,姚杰《艺术概论》的覆盖范围广一点,可以理解是彭吉象《艺术学概论》和 王宏健《艺术概论》的综合,但 彭和王的也必须得看,因为讲的更加详细,更适合理解性地记忆。姚杰《艺术概论》、彭吉象《艺术学概论》我看得很慢很细,常常会放下书发散思考很多东西,可能两本用了一个半月的样子,但花这么多时间看完,理解基本上也就理解透了,后面背诵或是写作起来就比较容易了。叶朗《美学原理》其实是我花时间最多的一本书,对于中传336来讲,美学不是必看的书(只需要背名词解释),但叶老师真的写得很好,看这书的时候经常十分感动,看完觉得整个人的素养都提升了。虽然最后的考试大题不会专门涉及美学的内容,但答其他题的时候可以引用其中的一些理论,应该还是很加分的。
7、8月(北大):巩固理解,知识补充,日均2h
因为当时还没有被北大刷掉,336的复习思路还是按照北大的来,所以这一时期我主要还是以理解和看书为主,考中传的话其实这个时候应该开始背书、刷题了。暑假的时候,由于要准备北大的复试材料,占据了大量时间,所以这两个月的我主要是看完了王宏健的《艺术概论》,和彭的作了对比,补充了一些笔记,同时刷了一遍学姐的网课,大概背了一些框架,练习了一两篇文章。其实时间投入的很少,大部分的时间都划给了专业二(北大是“电影创作与批评”)
10月(中传):看书+刷题,日均3.5h
为什么没有写九月呢,因为九月的前二十天里,我都在准备北大的复试,北大的复试以电影的内容为主,因此九月基本就没有怎么复习艺术这一块,而且当时是想把我的摄影作为加分项,于是还去看了《论摄影》《世界摄影史》《本雅明论摄影》三本书,还是花了不少时间,结果九月二十号的样子就被告知我被北大的初选刷掉,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于是九月的最后十天就是自闭+重新选择学校。
十月的时候正式开始中传的复习。中传考试改革,336加了一本《文艺理论教程》,具体怎么考,谁也不知道,再加上当时抱着能上就上,上不了就二战的心态,也就没再报中传的辅导班,自己一个人啃。老老实实把书买回来,仔仔细细看过一遍,同时把整本书的骨架提炼了出来,简单地填充了一些内容,发现其实和书1差不太多,对比着理解和记忆还是很容易的,前后大概花掉两周左右,剩余的时间里零星地看看了中传地考题,尝试着刷了几篇,和北大的答题思路差别不大。十月大部分的时间里主要还是放在了专业二上,毕竟和北大完全不一样。
11、12月(中传):狂背+刷题,日均4h
把中传的书都看过了,研究了一下中传的真题(资料7、8),发现要背的东西真的好多,光名词解释就要花很多功夫,于是赶紧买了本赵老师的白皮书(资料6),先从艺术概论那两百多个开始背起,美学还有两百多个,放在最后(事实上最后也没来得及背),背的时候压力真的很大,尤其是知道别人在五六月就已经开始默写而我现在才开始背诵的时候,那段时间经常崩溃,专业二也有一大堆东西还没背。具体如何惨烈我就不讲了,总之我在考前也没能把两个科目的东西背完,而且我在考前没刷过多少题,模拟考试一次都没有进行过。在考场上答题的时候写字基本不动脑子,篇章结构没有设计、字丑得看不下去,生怕写不完。所以我能考上真的不知道上辈子拯救了什么银河系。
当时背书的时候还是尝试过各种方法,一边背、一遍默写、在草稿纸上写关键词、走路的时候背、吃饭的时候听音频、就连上厕所的时候也逼着自己想几个名词解释。大题我就更没背过了,因为我觉得大题就是应该基于自己对理论的理解,和相关艺术知识的积累来答,所以后来听说有同学直接抱着赵老师的白皮书背诵的,我真的超级震惊,赵老师白皮书的大题我都只是匆匆看了一下,梳理了一下他的答题思路(发现其实也没写得多好(大题还是看看一航的资料吧,虽然一航也半斤八两),对比我自己的理解稍作补充罢了。
?
ps:最后我的336考了117,算是一个还能看的分数吧,后来想了想,在当时直接放弃美学名解、几乎没有刷题、没有一次模拟的情况下能考到这个分数可能有以下原因:
·?运气爆棚
·?前期书看得细,有很多自己的理解,再加上1、2、3、5四本书的对比理解,能说的其实还不少。
·?大学期间一直有在摄影,看过一些理论书,在考场上用到了较多的摄影艺术的知识,可能比较让老师眼前一亮。
pps:我两门专业课的复习其实借鉴性挺小的,一是因为北大和中传的复习思路和复习内容有差异,二是被北大刷掉不仅完全打破了我的复习节奏,更搞得我心态爆炸,最后备考中传的三个月有点消极,很多计划的内容都没有完成,唯一正常复习的只有我的公共课,所以这一部分各位看看就好。
?
tips:
·?自己的理解和观点真的很重要,我在上面也提到过,能对比各种书籍的观点,并独立的批评,提出自己的看法是最好的,这其实就是“主动学习”,这样的学习才不会把人变成书呆子。
·?看书的时候,特别是某些艺术理论,要能发散思考,最好可以结合起自己的艺术实践,不要拘泥于书中的那几个例子,复习电影的时候,可以反过来联系某些艺术理论,强化理解。
·?比刷题更重要的是打磨修改
?
专业二:846电影艺术概论
使用书目:
1.北电《中国电影史》;2.北电《外国电影史》;3.王宜文《世界电影艺术发展简史》;4.陈晓云《电影理论基础》;5.周星《中国电影艺术史》;6.戴锦华《电影批评》;7.贾内梯《认识电影》;8.游飞《导演艺术观念》;9.大卫 波德维尔《世界电影史》;10.李少白《中国电影史》;11.《当代电影》杂志;12.巴赞《电影是什么》
资料:
13.师哥师姐资料(中外电影史+中外电影理论);14.一航846救急版;
?
5、6月(北大):电影史入门期,日均2h
这一阶段主要把北电的两本教材(1、2)看过了一遍,大概对中外电影史的脉络有一定的了解,同时看完了十五集的《电影史话》(每集一个小时,学累的时候可以配合着外国电影史看看,b站有),然后又作死去看了大卫波德维尔那本超厚的《世界电影史》,看了两个月,其实能记住的东西很少,这本书不适合应试,而且特备花时间,不建议看,但可以当作字典来用。北电的两本还算是精炼,但也只是入门看看,所以只是顺着书梳理了一下结构。
7、8月(北大):电影史补充,故事创作练习,电影理论,日均6h
先特别说明一下,故事创作不在中传的考试范围内,以下有关这部分的文字,中传的考生可以不看。
北电的电影史教材太薄,不够全面,大卫的世界电影史又太厚,难以梳理,因此在这一期间我主要利用5、10和3对中外电影史做了补充,中影史要求得比外影史细,因此对比了三本教材做了自己的笔记,花了不少时间(后来发现,其实自己做笔记性价比挺低的,不如直接买资料背诵(对比过学长和其他机构的资料,个人感觉学长学姐的资料针对性更强,做得更细心)),外影史也是按着书3梳理了每一个国家的影史概况,书中讲得不够的地方主要是以北大学长学姐的课程和大卫的砖头做补充。
故事练习的话主要是写一些短片故事,根据热点新闻创作、根据关键词创作等等,同时也跟着辅导班练习了一下策划的写作,做了个自己的模板。理论的话大概看了看麦基的《故事》(大概浏览就好,没时间看可以不看),同时把之前看过的电影大概回顾一下,仿照着那些经典的影片创作剧本。
影史的知识差不多掌握之后,在八月开始了电影理论的学习,主要的书目是戴锦华的《电影批评》和陈晓云的《电影理论基础》,前者有影片的拉片分析,再加上戴爷的潇洒文风,读起来会比较有趣,但其中电影理论的内容还是不够系统和全面,这时候陈的《电影理论基础》就刚好弥补了这个缺陷,陈的书极其适合应试,内容结构清晰合理,理论解释也深入浅出,这本书我看了不下三遍,常读常新。对于专硕的同学来讲,电影理论戴锦华+陈晓云就好,20年的真题也没考到电影理论的题目,但答题的时候能用上几个理论还是很加分的。
9月(北大):背诵、准备复试。日均8h
这一阶段主要是在准备模拟面试,背诵了电影史的框架,看了一些论文包括北大
老师的和《当代电影》的,突袭了一下电影热点的内容。被刷之后九月基本就废了。
10月(中传):看书,日均7h
中传考试改革之后,把专业二从艺术综合换成了电影艺术概论,看官方的文件,应该是按照之前学硕的思路靠,所以我找了一大堆之前学硕的经验贴,买了阿让的资料,开始按照学硕的思路复习(最后证明其实和之前的学硕还是挺不一样的)。把没看的《认识电影》和《导演艺术观念》看了,前者较为基础,感觉不太适合应试,知识点比较分散,也不是很系统全面,其中一些创作理论可以作为一航或者赵老师资料的补充,后面电影史和电影理论的部分,感觉没有必要看,毕竟按照学硕的复习思路来的话,《认识电影》的史论和理论完全不够。《导演艺术观念》的电影学的游飞老师写的,内容较深,但创作的理论还算全面,例证也很丰富,还是很有必要啃一下。两本书看完之后,我又返回去把北电那两本小册子再看了一遍,担心会考到例如英美烟草公司、联华交响曲这样细节的名词解释,但实际上,最后的考题特别简单,有关电影史的部分都比较浅,但也有可能因为20是改革第一年,题不会太难。。。谁知道呢。十月剩下的时间把阿让的资料看过了一遍,做了些勾画,在十一月开始疯狂背诵。(其实这样算下来,虽然我背诵很晚,但其实在背之前我已经过了好几遍)
11、12月(中传):疯狂背书+默写,日均7h
把书都看过了,其中比较重要的书还做了梳理、读过好几遍,现在就到了开始疯狂背诵的时期了,背诵的方法我也在上面提到过了,默写的话需要限制时间,一航的黄宝书里有时间分配的建议,但最好还是要整篇模拟,自己把控一下时间。背诵的内容主要是电影史、电影理论两部分,包括名词解释和大题,我当时的名词解释一点没背,导演也只重点背了一些大师级的,其他的导演全凭自己平时的积累了,有时间的同学这部分最好还是系统地背一下,创作理论的部分我也就只是把《导演艺术观念》的笔记反复看过好几遍,配合一航846的救急笔记一起理解、发散。至于当代电影、电影热点我基本是放弃了的,我以为重点会在创作理论上,不会怎么考热点,结果最后压轴的大题就考了当代青年导演,还好九月准备北大复试的时候看了这部分,但已经时隔三个月,最后答得还是有点磕磕绊绊。后来复试的时候抽题,也是抽到了热点的问题,但我又一次把宝压在了创作理论上,所以。。。希望考专硕的各位,提高对当代、热点的重视吧!最后必须要提到的一个是,最后的一个月里,我才发现b站上有很多的拉片课,短小精悍,这里推荐【拉片实验室】,这个up主的视频我基本都看过两遍以上,最后考试的时候有用上他讲的一些知识。
tips:
·?专硕对电影史的要求没学硕那么高,不必去死抠某个小点的名词解释啥的,但基本的电影史知识,比如电影运动、流派啥的,一定要牢牢掌握,今年的专业二考得很简单,但普遍分数很低,可能越是基础的题出错,扣分越狠。
·?专业二(846)的复习我也是迷迷糊糊的找不准方向,就按照改革前的学硕复习的,但今年名解考到的“导演阐述”和“规定情境”都是我没有备考到的,各大机构的846资料也没有这方面的内容,能答上全靠我之前的积累。
自己复习真的太累了,很容易走偏,所以这里还是建议各位有条件能报班就报班。
?
最后,送上两句我拿到卷子前绝对会嗤之以鼻的鸡汤:
·?不到最后一刻千万不要放弃
·?你的努力终究会开花结果
?
希望大家考研顺利!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