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考研经验2023】第十三回江南大学设计学跨考初试&综合第三…(考研经验交流会ppt)
李学姐 追梦设计考研
个人情况介绍
hi大家好!我是一名在天津学化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决定跨考设计是因为大二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由于错过了转专业的时间,于是决定早点开始准备跨专业考研设计。我的初试复试成绩如下,最后综合成绩83.78,排名专业第三。
总规划
(一)学习时长
我是从2022年1月3日开始备考的。
1—6月每天学习时长6h左右:主要以了解、兴趣和积累为主,不用一开始就按照考试标准准备。我比较幸运大三下学期因为疫情在家上了一学期网课,我有充足的时间可以学习。如果在学校里课和杂事很多,也不用着急,学习的感觉保持住就好啦。如果是本专业考研的话 平时的课和作业可能还有一定 助。
比如可以在一些不太重要的课上背背单词,看看参考书,晚上下课再进行手绘的练习~周末集中学习,拿出半天来休息,这样的状态就已经很理想啦!(但是一定建立在不挂科的前提上!)不用太在意你刷到的超长时长学习的大佬,只要你有效扎实地学了就是好的!
7—8月是暑假黄金期,一定要好好把握!我自己因为一些个人原因,学习时长并没有上升,最专注的时间是暑假线下集训上手绘课的时候,千万不要学我!!一定要好好做计划并认真完成!谁知道下半年会不会有突发事件或者学校给塞一堆课和任务呢!
9—11月每天学习时长8—10h。是的没错,我就是大四上学期还有七八门课和两三门实验还碰上党员转正的悲惨跨考生。所以先学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后期的焦虑会小很多。
12月每天学习9h以上。这时候主要是保持一个心态的稳定。
(二)备考计划
考研是一个人的旅途,但是非常推荐和人一起走。
我当时在小红书募集了同样考英一的人文社科类研友,一起forest种树、开腾讯会议监督。
并且每周末要复盘总结这一周的学习以及制定下一周的任务。
我每周都有写总结,大概长这样:
只是给大家提供我的复盘总结的案例!复盘和计划是为了你学习过程中的及时反思与调整,需要找到自己舒服且有效果的方式!
(四)软件&app推荐
1. 背单词app:
墨墨背单词+不背单词
2. 笔记软件:
(1)onenote!!很好用!
文字编辑方便,图片插入自由,绘图插入也比较便捷。我自己整理的史论笔记就是用它做的。打一些草稿、速记也比较方便。登录微软的账号,电脑、ipad和手机三端同步编辑。
(2)notability
小文档、各大考研博主总结的资料、快题笔记等等我都是用这个打开查看或者编辑的。背理论我也用它边写边记忆过一段时间。比起gn来说有一种轻盈感,适合查看页数不多的文件。
适合看参考书的电子版,背肖四(用那个写了会消失的演示笔),写作文
(4) xmind?
思维导图
?????????????
3. 学习记录app
(1)forest专注森林
这个app前期和研友一起学习时用,可以合种,比较有成就感。但国际服才有更多好看的树,以及显示数据不是很直观,计时不灵活不准确。它不能满足我一些需求,于是换了个app继续记录。
(2)yeolpumta
宝藏app,可以分科记录时长,列to-do list。
年月日的学习数据统计比较准确实用。应该是有线上自习室的,可以和朋友一起学。但是没人和我一起用所以没试过hhh
(1)billfish
我用来积累不同品类的产品造型
(2) 小红书
设计案例还得看你啊红薯,总之大家都知道怎么用它找需要的东西,但不要忘记打开它的目的!
(3) behance? pinterest? 站酷…
设计网站不多说啦,养成定期浏览的习惯是好的!
(4) 公众号
?……
总之!不要被工具束缚,它存在的意义只是为了你能考上!
政治
政治我的分数不高,67分,所幸没有拖太大后腿。我其实在政治上花费的时间确实不多,所以这个分数也是意料之中的。不过在我的基础上,多花点时间也许能上70吧!现有的很多政治大佬的经验贴其实差不了多少,都可以借鉴,没有很大的差别,选喜欢且合适自己的就好。
7—8月
(1)听 强化班,顺序:马原—思修—史纲—毛中特
(如果暑假像我一样不幸迷糊地混过去了,那就最少把马原听完!其他的部分要看一遍《核心考案》以及考研博主总结的笔记,把关键部分理解到位!)
(2)一刷《肖1000》
我一般听完一个章节的课,就做对应的题。很多题可能和 的内容出入较大,但是不妨碍,做完及时看答案订正学习即可。错题记得要马上回到课本中重复看这题的知识点。
9—12月
(1)二刷《肖1000》(9—10月)
政治还是要在一定题量练习下巩固的。一边刷也是一边记忆。
(2)反复看 的《冲刺背诵手册》(10—12月)
这本凝练且有一些规律、技巧的总结,不需要盖上书逐字逐句背,需要反复阅读,有意识记忆。在考前至少要看个七八遍吧。这本书在十月 还会开带背,每天早上坐到图书馆打开音频听听还是挺有助于调整状态的,也可以严格跟住,每日坚持背诵。
(3) 技巧班(10—11月)
技巧班我听了感觉打开新大门!选择题正确率一下上去了不少。只需要听选择题部分,不用做笔记!考研博主学长学姐的笔记拿来吧你!如果时间还是不太够,那依旧是,必听马原,其余看笔记消化!
技巧班课堂上做错的题目,以及每节课讲的内容, 会标注出自背诵手册哪里,下课后及时去回顾,这也算作自己阅读记忆背诵手册啦
(4)刷题:肖八、腿四选择题(11—12月)
政治切忌不做题,丢失做题感觉。一定要辅之以刷题!我使用肖八和腿四,计时刷选择题。用时30min左右。
(5)每日anki卡片记忆(11—12月)
这个很像背单词,我用了学长小谭制作的keyword anki卡片,每天像记单词那样填空,效果还挺不错的。排队、走路的零碎时间可以试试。
(6)肖四(12月)
客观题和之前刷题一样的方法,每题每个选项都要理解透彻并及时回顾。
主观题押题还是有准头的!而且很多概念,比如二十大报告中的很多内容都可以互相贯通,所以就算没押中也可以写。肖四的主观题背诵最主要目的是为了积累语料库,让你在考试时无论如何都不会空着答题卡。
最后在加上点题—分析语料—回归并扣题的答题三段式,基本没有什么问题了。就当作自己是国家的leader(?)一样作答!
英语(一)
1—4月
(1)学习基础语法和单词(1—2月)
单词先过一遍纸质版红宝书,把生词抄写在本子上。红宝书的必考词和基础词,每天一个单元,花了两个月过完一遍。每天学新的单元,复习旧的单元(遮住中文意思,看单词说意思。
注意:纸质版和app背单词各有优缺点,纸质版使记忆过程稍微死板,但是护眼+可以直观量化学习,目标明确,更有成就感等
app根据你的数据安排单词的复习,直击重点。
初期可以随意选择,我的话是5月开始后就不看纸质单词书了,之后一直用app背单词(墨墨背单词+不背单词)越到后期也越不建议继续看书背单词,容易遗漏和重复用功
语法我听了田静老师的语法课,只听了几节网课,之后就买来她配套的书自己看着学了。基础好的话相当于复习,基础不好的话还是建议听网课。听课/看书的同时做她书每节后面的练习,不用每句都翻译,我是按照她题目的要求做完+能够脑海过一遍/说一遍意思。
语法并不会作为考试的题型,但是作为基础,对于之后的长难句断句,阅读和翻译有很大 助,时间充足的话还是希望学一遍
(2)阅读技巧和文化背景(3—4月)
语法课时间紧可以不详细学,但阅读技巧课还是很有必要听的!我听的是 老师的阅读技巧,边听网课边用鸟山学长整理的笔记对着学。(我的公共课备考经常拿来主义,拿着考研博主整理的笔记直接用。因为他们整理的东西都是按课程来的,而且很详细很全面,我听课过程中看着能够有更多的思考记忆时间,而且效率很高)
文化背景课,只能说作为背景文化的补充资料……其实听了没多大作用,不会拉开什么差距。总结下来几句话,了解了就ok
(3)使用阅读技巧做早年真题阅读03-05(4月—
见5-8月的具体方法
5—8月
这段时间我在一直练习英语一的阅读真题,从03年写到了16年,大概是每周五篇:写完+精读+总结 的进度。暑假摆了两个月才写完两年的份。
我的阅读真题学习方法是:
1 先用黄皮书的试卷,计时闭卷写一遍。
前期正计时,带着一点紧张感完成,这时候主要是练习自己学到的阅读技巧,想不起来了可以看看笔记。
后期倒计时,而且要越来越有意识地控制时间,当然这建立在你熟练运用技巧且高质量完成题目的前提上。
2 使用手译本
因为试卷的空白有限,我字大,用每句下留有空白的手译本会更舒服一点。注意不要全篇翻译,我是做完一遍后,读第二遍的时候,把一些长难句或者组合词汇的地方简单写了一下,之后对着黄皮书解析的翻译订正。我会在手译本的题目上做笔记,并且总结题型,以及该题的注意点和错题分析等。这样使用手译本方便我后期复习阅读。
大约30min左右,前期可以都听一下,后期的话为了节省时间,只听自己有疑问的部分。不听讲解的话我会看一遍黄皮书的解析。
4 定期进行总结和分析
刷完一年的真题阅读,或者一周定期总结自己的易错题,经常读不懂的句型句式,进行知识点的针对性巩固。
做到18年的真题我就停手了,留下19—22四年的真题给之后模考用。
建议暑假就开始看作文课,不用背,但是提前听课初步了解,以免后期任务多。
9—10月
这时候开始小三门和作文的系统学习。
【新题型】
新题型我听了刘琦的方法论课程。不长,根据英语一的题型来,大概有三节课。
但是题量也不多,建议从早年做到18年,大概一周做个两篇。做完看答案解析订正就好了!
新题型是小三门中性价比最高的,建议先学方法论+考试时先做。
【翻译】
翻译我听的是唐静的课程,好像有些多。可以在b站搜索关键词,有博主列出他课程的必听部分。
平日练习的话是每日两三句的样子,整句手写翻译完订正。用本子记录下易错的词组表达和句式的翻译。
方法是先断句,每个部分翻译,组合各部分翻译,调整语序和表达,写下来。
翻译保持每日练习就够了,能够保证考试时写完而且发挥正常已经很好了。再多花时间提分效果不是很显著。(大佬除外!)
【完型】
完型没有听课,但是从考研博主那搜刮了一份易熙人完型的笔记。学习了笔记中比较通用的方法后,我就直接上手做了。一周做个两篇。
做完对纸质版答案,记录生词和特殊搭配。逻辑什么的不用太过于纠结,不然会降低做题速度,但要有意识!
这段时间小三门的真题练习和阅读真题的二刷均匀分布在时长一星期的周期任务中,以免长时间专注某种题型而对其他题型生疏。但其实最最基础的还是阅读!所以之前阅读真题的练习一定要认真且仔细!
【作文】
听了石雷鹏的小作文精讲的三节课和大作文精讲的两节课。他的课是当堂带写一个题目的作文+学到一句功能句的书写,马上举一反三用到另一篇题目的作文里。
听课的时候一定不能光听!老师让动笔写的时候一定要写!!看到答案然后订正自己之前写的。并在听完课后第二天及时背过课上写的两篇作文。(不动手的话你真不知道哪些词会被自己拼错,早发现早纠正!)
不是主要花精力部分了,但是必须保持手感,维持好做题的状态。比如我就会在一套小三门题目练习完后,剩余时间做一到两篇阅读的二刷,从10年的开始。
11月—12月
冲刺阶段最重要的部分是模拟考试!我是11月后半开始模拟19年的真题,每周一套卷子,持续到12月中旬。
1 模拟考试
选一个没有杂事的下午两点,在不会有人打扰的环境下独立、掐表完成。全程模拟考试氛围与流程。涂卡和写作文也不能落下!可以买几张答题卡练习。在演练的过程中尝试答题顺序,最后确定一个自己最得心应手的做题顺序,比如我自己喜欢的顺序:大小作文—阅读—新题型—完型—翻译。然后是之后的订正,必须把每个角落、每个词的意思弄懂,不留一点盲区。因为年份最近的卷子最接近于考场上的出题风格,是最有价值的。
2 作文模板
可以提早到十月底开始。整理作文模板。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功能句
俗称万用句型。拿石雷鹏老师那个经典寒暄句举例子:
im very pleased to recall the days that…
其中,副词、形容词以及动宾名词都可以替换,可以组合成很多种不一样的句子。
总结这些功能句,以及开头结尾、过渡句、过渡词等,就像针线一样把你背的模板缝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
我一开始总以为自己会的句型句式够多,题目再怎么变也能灵活地写出来,但其实我经常写出涂改很多的作文,而且逻辑卡顿、用时巨长。所以背作文模板真的让人感觉很有底。
小作文的话我会按照信的题材来背,以及背一些特殊的文体如通知和纪要等,每种背一个。每篇范文模板不用全部背,记住它挖空后可以套用的句式和逻辑就可以。
大作文基本是图画作文,我把他们分成了个人品质和社会现象这两个大类,分别总结了模板。并且根据图画中是否有对比,在模板的正文中使用了不同的句型。为了对付23年的考纲修改,我也准备了图表作文书写的图表描述语句。
3 其他
其他工作主要是继续小三门+阅读的练手,但不要太过于花时间在做题上了,这时候时间要向背诵的内容倾斜,比如作文模板、理论和政治。
在12月,确保手感不生疏的情况下,可以复习之前的手译本上的笔记、自己总结的易错注意和记录的生词等等。
在整个备考流程中,背单词和摘录阅读生词是必须贯穿始终的。千万不要觉得背单词不重要,我在一年中基本上每天都背,墨墨安排的复习词量太少,我又下了一个不背单词继续背。每天雷打不动有20—30分钟背单词(前期时间更长一些)。
英语的学习很好地诠释了“积跬步至千里”的道理。只要稳扎稳打地积累练习,最后成绩绝对不会拖后腿的!我考试的时候各个题型的用时没有安排好,导致最后翻译只剩下十几分钟了,我本身写翻译就很慢,于是几乎看到什么词就写它的中文意思。一些题目比如新题型和完型也没有做得很满意。但是最后的结果好在还不错,英语也许就是这样一门学科吧?
以上是自己备考英语一的一些小小心得,希望能 上大家!
设计理论
理论的学习我认为要在主要课本牢牢掌握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拓展,并且将课内课外知识融汇贯通,形成自己的理论框架以及素材库,最后考试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题型变化都能较好地应对。
江大的理论很早之前就没有指定的参考书了,但是早年的参考书目仍然能作为参考。
最最基础的是三本:《工业设计史》《世界现代设计史》《艺术设计概论》
与上面几本有重复内容但作为补充知识的三本:《设计学概论》《中国工艺美术史》《工业设计概论》
近年考察越来越频繁的课外读物:《设计心理学》《设计,在人人设计的时代》《设计中的设计》……
从上往下考察频率递减,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巩固课内知识的同时,尽可能多涉猎课外知识。但最终不能颠倒主次,一切都还是围绕着最基础的三本展开。
考试题型和回答字数:
b5纸作答,时间3h,全部写完大约10面b5纸左右。史论概论内容已经达到五五开了,同样重要,而且有概论内容占比更大的趋势出现。我认为不用分太开,到最后更多需要融合、灵活地调用。
广泛涉猎,打牢地基,培养兴趣
(1)阅读参考书(1—3月)
看第一遍参考书,匀速阅读,不贪快也不过于抠细节。读完脑海中对每个小节有印象即可,史论最好能记牢一条时间线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划分,概论最好记住设计与哪些方面有关。
然后趁热打铁,整理好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最好一本书整理到一个屏幕里,善用思维导图的节点展开和收起功能。可以先总结到事件名称,如工艺美术运动,全部整理完后再细化到时间、地点、人物、成因、描述、评价等(6w)。如果觉得思维导图查看不方便的话,这些细节再另外做笔记也可以的。至此算已经过完两遍书了(第一遍阅读,第二遍粗读)
(2)精读参考书,整理笔记(4—6月)
可以手写,也可以做电子版笔记。手写的话记录内容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凝练地做笔记,不要沉迷于抄书而不过脑子。
史论我会用时间、地点、人物、成因、描述、评价等(6w)的逻辑对每个知识点进行笔记整理。整理完后还可以根据风格、人物、作品、运动、流派和组织的分类方式整理内容。总之在开始背诵前尽可能多地过参考书,尽可能全面地覆盖到书的角角落落。
概论的笔记整理以问题为导向。这些问题可以来自从标题、课前和课后习题。
(3)参与追梦的每周论述练习(4—6月)
追梦从四月到六月,每周都有老师就最近的设计时事热点提出的问题,或者会给我们一些经典的论述题,我们有一周的时间书写答案,一般都是写电子稿。同学们真的好卷,动辄一题写个三四千字。不过现在属于广泛涉猎阶段,所以不用限制字数,尽可能多写。我一开始构思到写完要花上四五个小时,各种查资料翻书。每周老师也会看我们的答案进行点评,并且给我们相关的学习资料和论文。我觉得收获还是很大的!
我在这段时间也关注了很多小红书设计博主以及微信设计公众号,没事的时候就随便刷刷看看。
在这里想安利一个发布设计讲座信息的公众号“设计学理论”,我每晚睡前的乐趣就是躺在床上看
它发的明日讲座预告,并盘算着听哪一个,非常快乐呜呜呜。我那时候每周抽空听一两场讲座,为我的理论学习增添了些许乐趣。这也许就是兴趣的培养吧,有足够的热爱的话后期的学习也不会那么艰难。
7—8月
具体目标,学习答题技巧,初步了解应试
(1)读完除了基础以外的辅助参考书(不包括课外)
对基础的三本书进行知识点的查漏补缺。比如《设计学概论》里的第二章有许多《艺术设计概论》没有的内容,如“设计与经济”“设计与生产”的关系等等,这些可以补充到你的笔记上。
(2)学习答题技巧和规范
答题技巧其实就是注意答题格式,本身没有太多投机取巧。记住万物皆可总分总,简答还可以总分&分总,以及使用逻辑关系词:首先其次再次最后,第一第二第三…等等,还有数字序号的层级:先汉字再数字,先独字再带括号。如:一二三——(一)(二)(三)——1.2.3.——(1)(2)(3)。
(3)收集往年真题,了考察频率
提前熟悉试卷,最重要的是根据往年出题的规律,总结一下最常考的知识点。江大的题目改革至今,题目已经非常凝练了,数目也只有五道题,所以不可能从犄角旮旯找出一个冷门知识点考你的,反而更容易出一些很宏观的题目。而且容易重复考察一些知识点,有一定规律可循的。这时候就可以明确知识点的轻重缓急,为你之后的背诵记忆的内容进行重要程度划分,以免眉毛胡子一把抓背了个寂寞。
?
9—12月
n轮记忆,融会贯通,反复练习
(1)背诵第一轮史论和概论(9—10月)
第一轮最好每个知识点都背一遍,如果时间很紧迫的话,可以按照重要程度递减的顺序背,把一些重要程度一般的知识点粗略记忆。但是还是少冒险为好!概论中一些没有“设计”字眼的题目可以当作背景素材了解,不需要深刻记忆(比如“简述艺术的定义和历史”等。)
我的史论用这样的方式背诵:写小标题和内容的缩略提纲,回想书上详细的内容。
一轮背诵的时间比较长是正常的,我花了一个半月多的时间才把一轮过完。但是可以记住七八成的内容。
(2)机构的每月模拟题(9—12月)
追梦每个月会出一套和江大题型一样的模拟试卷,包括国庆班、冲刺班和最后模拟的模考,我总共练了7套卷子。虽然看起来少,但是每套都认真有效地练习的话足够了。我在一开始也许会半闭卷地完成,但11月开始就可以完全闭卷且在3小时内写完了。背诵过程中,模拟练习是最好的检测手段。
(3)二轮到n轮背诵(10—12月)
背诵一轮所用的时间会越来越少,尤其是史论一遍比一边快。
概论我从二轮开始按照重要程度对章节进行排序,并且使用纸质本子对重要的问题进行更精炼的整理。并且粗略按照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进行之后的n轮背诵。
考试前几天甚至前天晚上,必须再完整过一遍理论背诵内容,不能觉得背得差不多了就在12月搁置了它。最理想效果是考前一天晚上能过一遍。
(4)课外知识点(11—12月)
我把它分为必考和前沿两部分。
○ 课外必考
人文关怀的:适老化设计、全设计、通用设计、无障碍设计、双碳设计等。
关注用户体验的:交互设计、体验设计、服务设计、情感化设计等。
这些知识点不仅是好几年的热点,而且已经成为默认的必学课外内容了。
○ 前沿热点
一般与各种政策、技术和趋势现象结合出现。
如“设计如何促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请谈谈人工智能对设计的影响”等等。可能出现在理论考试和手绘的50分论述题中。
(5)论文公开课(11月)
追梦公开课里有这部分内容,老师针对几个大的前沿考点进行了论文带读和解析。听了还是很有用的,有适老化、双碳、交互和中国古代设计思想等内容,都是近年考察频繁的知识点。可以在公众号里搜一下相关推文,进钉钉群听课。
除此之外有时间的话多看看论文。看论文主要看两点:一是学习它的书写框架,有助于论述题的回答。二是吸取它内容上有用的表达和观点,作为自己的语料库和论点输出。
(6)设计史论述(11月—12月)
○ 史论以题目为导向记忆,这也算作我史论n轮背诵的其中一轮。就是搜集一些热门考点的题目,比如“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试述20世纪20—30年代的流行风格”,然后进行将背诵内容组织成答题内容的练习。
○ 总结史论辨析
相同和相反:一些设计名言(少就是多、少就是乏味)(形式追随xx)
风格运动(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
流派师承:贝伦斯和他的学生,沙利文和莱特等等
这么一看我给最后四个月塞了好多工作,建议从暑假就开始着手背诵。背理论我认为关键在于理解和反复。反复到最后的周期不断降低,降到最小,这时候运用起来就非常地灵活且熟练啦。
专业综合
因为我考的是学硕,所以这里只写504的经验贴~
学硕【504专业综合】2022年改革后题型是50分论述题+100分快题设计
一般论述题和快题是一个主题
快题内容需体现论述题答案中提及的设计理念或思想等
比如23年的论述题:“论述人工智能在生活中的影响”;快题:“请基于人工智能进行设计”。
论述题写在a3纸上(对折分成四面a4纸写);快题画在a2纸上。
时长3小时,时间分配大约40—45min写论述(约1000—1200字);2h20min画快题。
手绘还是占主要部分,而且705设计理论的学习也有助于写50分论述题,所以前期还是以手绘练习为主。小论文的针对性训练我是从十月初开始的。
江南的快题判分我觉得不会特别打击画面表现,良好的画面有助于给老师在很短的判分时间内留下一个很不错的印象,但是最重要的还是扣题、符合要求且有创新度。创新度可以不强求,但前两者一定要做到。扣题、符合要求的卷面应该可以拿到平均分左右。
1—6月
(1)寒假班基础练习(2月)
以前学过一点点产品手绘,但是是用彩铅。我特别讨厌削铅笔hhh这次追梦寒假基础班上课使用针管笔,画面更干净整洁了。跟着进度走,可以适当做点笔记,认真完成作业。至此掌握了线条、椭圆、四边形的练习方法,简单形体和组合形体的绘制,马克笔的表达,材质表达,普通产品单体的绘制,故事板和设计工具的画法等等基础。
(2)每周手绘打卡(3—6月)
参加机构的每周手绘打卡,每周画两张a3纸。内容参考来源公众号里收集的不同品类的产品实物或渲染图。我一般会选一个产品画成快题的形式,或者选几个产品排在一张小版面里。这时候我用billfish将每周的两个产品品类做收集,或者上设计网站找灵感,把可以参考的图片存进自己的图库。
7—8月:暑期强化班线下集训
暑假强化班主要授课内容是教创意。如何根据题目原创快题。开始先教造型方法,之后是方案构思方法,小快题,最后有完整的快题练习。这时候想方案最让人头疼,我去线下班上课,经常是和周围人激烈讨论一通然后发现还是想不出合理的方案。但是千万不要摆烂!(感谢助教学长学姐的push)无论想法多么一般,都不要错过每次练习的机会!现在不练,回去后更不可能自己练啦
白天画完自己的作业,晚上老师会把所有人的作业都讲评一遍。这时候不要光看,动笔速写一下别人不错的造型、想法和配色等等,也很有 助。
到这里成长到可以自己独立完成一幅快题版面、根据题目要求想创意,还是很有成就感的!这时候摸索着,自己的风格开始成型了。
9—12月
(1)每月四个快题作业(9—12月)
本科在校很忙,时间大部分都分给别的科目了,我最后几个月的手绘练习就来自于追梦每个月布置的四个快题作业,都是老师根据考题趋势和热点命题的,比较符合江大的出题。一定要坚持!交了作业后可以进讲评群。这时候也可以学习优秀同学的idea!从十月的作业开始我就只画a2纸了,并且逐步控制自己的思考、绘画时间。a2纸手绘在上冲刺班前用时4h左右为佳。
(2)国庆班(10月)
九月底提前备好a2的纸,国庆班最后几天可以尝试一下考试用纸。
国庆班更像是一个快题专项班。一天一个快题,尽可能不要拖延地完成,a3纸控制在4h左右比较好。
国庆班追梦会开始区分专硕学硕的练习。学硕的小论文偏向设计评论,比起论述题的总论——分论——结论 三段式撰写来说,可以分成四步:描述——分析——评价——引申。实质和论述题很像,但可能更偏向考察前沿。按照理论学习准备就可以。
(3)冲刺班(11月中下旬)
冲刺班又可以说是押题班。学习方法和国庆期间差不多。但是这时候必须严格限制时间了!
a2快题用时3h以内,论述题用时和考试时差不多:45min左右。
最后最后必须做的事情就是总结自己画过的快题,但又不局限于题目自身。每一道题都能向外拓展。比如“解决老年人出行的数字鸿沟”这道快题,我想出的方案是有造型变化的老年人打车终端。但这道题的答案也可以拓展到“适老化设计”“智慧城市”“智能设计”……等等快题下去。
我最后总结了一份方案文档,根据学硕的要求,把画过的题目尽量上升到学理化高度,例如设计方法、设计思想理念等(总之就是从你想出的方案上出发,按照你的设计出理论题的话,会有什么样的知识点和题目)。有些你想到的方案也许没有画过完整的快题,但是必须把大致的造型想好!用本子画一画。
“智能设计”这一个大主题下我准备了三个方案,最后考试考到“人工智能”,我就画了其中第二个送餐机器人。
最后的最后,想和大家说!
其实越是备考,越体会到考研并不是人生最后一根稻草。人生是旷野!
我觉得前面努力了,后面不必太焦虑!我考前一天给自己的目标就是:理论写完,手绘画完就是胜利了一半!维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考研的过程并不是悬梁刺股的寒窗苦读,而是充满收获成长的一段旅途。
希望我的经验贴对你有所 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