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传媒大学古代文学专业考研参考书、难度及备考指导_时候…(2024年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复试参考书目)
原标题:2024年中国传媒大学古代文学专业考研参考书、难度及备考指导
一、择校和定专业
(一)择校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无论我们考研是出于何种目的,其实都会有一种追求更好的心态驱使我们选择比本科学校更好一个层次甚至几个层次的院校。这并不是眼高手低,而是意味着我们都愿意成就更好的自己。
我的本科是河南省一个口碑、排名都非常不错的二本院校,学校里边考研的同学一般也都是选择本校或者省内的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很少有人敢考虑出省,尤其是北上广这种公共课旱区的城市。但是我就是那个不愿意安逸的人。我想去北京接受更好的教育资源,我想为自己的教育经历增添浓墨重彩的几笔,所以我选择了北京的一所211——中国传媒大学。
在北京众多的学校中选择中国传媒大学,原因也有许多。其一,中国传媒大学的考研刚刚改革不过一两年,一般这种情况的院校,在前几年的出题不会特别难;其二,中传的语言学、文学也是较厉害的,人文学院的导师中有一位就是袁行霈老师的学生;其三,中国传媒大学有许多知名校友,在这里可能有更多开拓视野的机会和资源,等等。
关于择校我有一些小建议:
如果你本科不是特别优秀,但是你就是非常想学某一个专业,并且还要到这个专业实力非常强的院校进行研究生学习,那么你就需要埋头苦干,甚至还要付出异于常人更多的努力,把你的对手们都卷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你可能只是想学习这个专业,也不太要求这个专业在那个院校的实力、影响力,那么你可以捡漏,比如我想学古代文学,我就选了播音主持专业比较王牌的传媒大学,因为在这个学校,这个中国古代文学的专业不是那么王牌,可能竞争力也小一些,上岸的几率也更大,而且说起来还是在211院校读研,这也是很不错的选择。
据我们去年的情况,我们这个专业录取7个人,推免2个,统招5个,虽然没有公布所以人报名,但是出了进复试的名单以及录取的名单,我们专业去年是5进5,没有刷人,这个情况应该非常罕见,就是不知道今年如何。
(二)专业
一般情况下,大多数人会选择继续考本专业,这样选择的优势就是,我们已经在本科期间积累了大量的基础知识,考研复习的时候可能相对较为轻松一些。我本科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考研时候我选择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这就是在我原来的基础上可能选择了一小块知识进行深入学习,所以在复习、背诵时候,对于这些知识的熟悉感特别强,真的就像是在“温故”旧知识一样。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会有少数人觉得自己本科期间的专业较难,然后又考虑到自己考研可能也只是为了学历,也无关乎兴趣,所以就选择了一个相对较好考的专业进行跨考。据我了解到的,我们同届的同学就选择了跨考北京某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相关的专业。
虽然这在知识的学习上可能降低了一些难度,但是我们这么想,保不齐其他人也这么想,于是一群人便一窝蜂地扎堆在了这些看似好考的专业上,当结果出来的时候才会知道分数多么地卷。所以,我建议能不跨考专业就还是尽量不要选择跨专业。
二、初试经验
(一)英语
英语单词的背诵学习要贯穿考研的始末。
大三时候我决定考研,大三下学期我就开始每天用扇贝app刷考研英语单词。等到大三的寒假我就开始买英语一的考研真题,这个时候我就是盲做,试一试自己的水平,然后对一下答案,给自己大致改个分数。这是第一套真题卷,虽然没有分析,但是一定要保存,等你学习过一段时间后你就会发现自己的进步。
3-5月份的时候就开始阅读板块的学习,我主要是先自己做阅读题,然后对答案看解析,之后再自己尝试把整篇阅读分析下来,如果遇到看不懂解析的句子或者题目,我就会看阅读解析视频,在视频里他不仅会通篇解析文章,还会教授此类题型的解法和答题技巧。这一段时间,虽然是以阅读板块为主,但是我也偶尔刷一刷翻译的题目,毕竟单词、句子、语感这都不是速成的,而英语翻译却恰恰既考量单词,也考量句子,还考量语感。在学习阅读之余便可以顺带着把翻译也学习了。
6-8月份的时候我整理了近二十年英语作文的满分作文,并且开始了背诵和默写,事实证明非常有用,在12月份背诵的时候就非常熟悉,背起来也很快,心里也不会着急(毕竟最后阶段是任务量还是很大的,把作文放到最后可能会心慌)。这一阶段除了背作文,就是要二刷阅读,同时也要拓展一些其他的板块学习。看一看完型、新题型的视频讲解,学习一下答题技巧,多练一练手感。
9-12月就是重复地学习,英语一定要坚持学,尤其是背单词。
(二)政治
政治的学习大概就是暑假时期开始,先大致刷一遍网课。我就是先刷了一遍 的网课,但是我把刷网课的时间都放在了吃饭时间,或者是专业课学累了就看看。然后配着1000题来练题,建议用铅笔写,这样可以继续二刷、三刷。针对拿不准的题以及错误的题,要好好在课本里找知识点并标注出来认真复习。这个课本可以买 的也可以买1000题配套的,都可以,主要就是方便我们查错题的知识点,可能也不太有时间把整本书好好看一遍。
等肖四、肖八出来就多刷几遍选择题,我当时刷了四遍,然后大题的题目和答案倍的滚瓜烂熟。这个时候还要多关注时政新闻,如果当年有重大会议召开,建议去看看会议文件,可能在答题时候可以用到。也可以在休息的时候刷刷微博,很多政治热点都会呈现出来。
(三)专业课
中国传媒大学的专业课是783(主题写作)和883(人文社科基础)。
783(主题写作):主题写作就是给一段材料,考生在考试时间内完成一篇3000字左右的论文,要有题目、摘要、关键词等,题目、角度都要考生自己选择。当年的话就可以了解一下去年783考试给的材料,看看自己拿到这个材料之后,都有哪些方向可以着手,试着写出一个框架。但是
写作也很看文学底子和我们的知识储备。所以在前期的时候可以多看一些知网的学术论文,媒介呀、全球化呀、青年化呀等等,像这种主流词汇都是极有可能出现的材料。前期多积累一些素材。等到暑假的时候就可以开始练着写了。这需要分不同的角度去练,比如你这周练一个青年文化有关的,下周练一个传播中国声音有关的,要多练几种,这样拿到材料的时候你的选择也就多了。我去年的话,就是练了几篇我自己比较喜欢的,文化类的、社会的、传播类的,然后精心打磨就当范文,在11月份的时候狂背,把整个论文背下来,然后考试的时候,根据当时给的材料,就把几篇论文融合在一起写成了一篇,成绩还不错。
883(人文社科基础):这个专业课,官网给的参考书目是《哲学导论》《世界文明史》《媒介·社会:产业、形象与受众》《简明中国文学史》这几本书。我是寒假就把这几本书买回家翻看了一遍。其中文学史部分是我本科学习过的,对我来说难度可能不是很大,其他三本书可能就不是我接触的知识了。刚开始的时候很痛苦,但是为了上岸,我就耐着性子把参考书看完,并且看的时候还有意识地标注出重点。三月份开学之后,我就开始整理这些参考书的知识点。文学史那本书可能稍微有点简单,我就用了袁行霈版本的《中国文学史》进行补充;文明史那本书的知识点可能比较多,也比较琐碎,我就先把书放着,去看了一些纪录片,把四大文明古国了解了一下,非常有趣。
所以在后来整理背诵的时候也不会特别枯燥;媒介的话就是把书中出现的一些名词进行一个知识补充,然后再关注一下传媒热点,搜集相关的知识,汇总成简答题整理好背诵;哲学可能是最难的一本书了,说实话有点看不懂,把人愁怀了,我看了两遍书,愣是没看懂,然后我就去b站了解一下哲学的基础知识,也看了一些张世英先生的介绍,了解了他的一些哲学观点之后,想了解更多可关注 陕西考研公号。好像有点顿悟了,然后就从他的观点出发再去看这本书,找出了一些重点,也是进行汇总整理,进行背诵。883的背诵任务量非常大,我是从6月份就开始背诵了,8月下旬的时候进行了默写。虽然默写比较浪费时间,但是在11、12月份背诵的时候,真的很牢固,但是肯定会有些遗忘。遗忘不要紧,重要的是要一直背,直到上考场。
三、复试经验
中传的复试跟其他学校不太一样。中传的复试是取决于你的材料评议成绩。(只要过国家线的同学都要提交材料评议)国家线我是肯定可以过的,所以我早早的开始准备我的材料评议,因为复试通知跟正式复试之间只有一个星期,所以我也顺手开始准备复试了,怕到时候来不及。
复试专业课我参考的就是袁行霈的《中国文学史》,并且把重点放在了唐宋那块。因为在报考的时候我选择的是唐宋方向,可能在复试的时候,老师会着重提问。然后在网上搜集一些历年的复试题目,但是复试题目是不允许外露的,所以很少真题资料,只能自己辨别真假。
复试英语的话,就是写一篇英语自我介绍,熟练地背诵下来的。但是我没想到,居然用英语问了我一道专业课的问题,这确实出乎我的意料了,当场就惊了。所以我建议,在准备复试英语的时候还是要用英语练一练专业问题的回答。
四、给学弟学妹们的建议和鼓励
“想上岸的都能上岸”,不要在乎自己的本科出身,不要害怕日益增长的考研大军,只要你想,你一定会为之付出努力,最终取得你想要的结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