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浙江大学311教育学考研经验——浙大380+的备考之路(2022年浙江大学能进去参观吗)
文|s同学/ 网课学员
浙江大学教育学专业
?
一年前备考的时候,正是看到了 的考研经验征文大赛的作品,受到学长学姐鼓励,也通过阅读这些经验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方法,最终成功上岸浙江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我非常理解各位同学刚开始准备考研时焦急无措的心情,因此也想分享一些自己的经验,希望能 到大家。
?
?
我是浙江大学今年的应届毕业生,本科专业也是教育学。同时,我高中选课选择了政治,英语六级也有500+,总体来说我的各门课基础都不错。但是,我在本科阶段没有很丰富的科研经历,也没有任何获奖,由于公共课成绩不好我的总绩点也离保研资格有一定距离,可以说是专业班级里的“小透明”。
?
总之,我认为自己在所有报考浙大的同学中并不算条件特别出众,但是在专业基础上有一定的优势。
?
二、择校考虑
?
浙大的同学们都非常优秀,在前期我也了解到已经很久没有同学成功上岸本校本专业了。这也让我一直都缺乏信心,一开始打算报考一所非985的院校。但是在仔细考虑了我考研的初衷和未来规划后,我还是决定报考本校,原因有三:
(1)?作为浙大的学生,对自己学校和专业比较了解,也比较认可。
(2)?我的专业基础较好,只要持续努力,有比较大的机会能考上。
(3)?作为杭州本地人,未来也希望留杭工作,浙大是最好的选择。
?
于是,在家人、老师、朋友的鼓励下,我还是选择了报考浙大。本科学习的过程中我一直对课程和教学比较感兴趣,未来也有志于往教师、课程规划等方向发展,因此确定了报考课程与教学论方向,考试科目为政治、英语、教育学专业基础(311)。
?
我认为择校过程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需要你同时考虑自己的能力与学校的实力,如果比较匹配,自然是最好的选择。但如果不够匹配,就要问问自己,成功的可能有多大?是否那么需要这个成功?能否承担失败的后果?在这个过程中,也不妨与家人、老师多交流,或是询问目标院校的学长学姐,尽量多了解情况后再做决定,以免日后后悔,因为更换目标院校而导致无效努力。
?
三、初试备考规划
?
1、政治
?
政治其实是我不太满意的一门课。一直以来我的政治成绩都不错,高中选考也是拿到了满分的成绩。我认为问题主要出在我的备考策略不够灵活上,这里给大家呈现一下我的情况,大家也可以做个警醒。
?
我在7月前一直没有看过政治,7月开始我每天抽出40分钟左右看 老师的课,用两个月看完了所有内容。这段时间其实听课效率很低,更像是复习专业课和英语累了休息一下,只是跟着老师划重点,没有背诵也没有做题巩固,比较无效。其实我觉得更好的方法是每天听完课做点题,睡前再过一遍,当时不够重视政治。
?
9月-10月我开始刷 的1000题,错得比较多,当时就比较着急了,又回过头开始看书,导致没有时间过第二遍1000题,其实现在看来这也是错误的,更好的做法是针对错题对照书本进行整理。政治的记忆量很大,特别是选择题,直接背书效率很低,我个人觉得结合题目会好很多。
?
11月-12月我开始回顾政治真题,但是感觉效果一般,于是又开始看时政,这一个月左右有些荒废了,在政治上几乎没有取得特别的进步。12月后就像大多数同学一样做和背肖四肖八,背的过程中自己画框架背诵。
?
这次考试感觉大题应该答得不错,但是选择题错了太多,导致最后分数不高。其实政治大题只要背的东西够多,总能写出不错的答案,但是选择题需要真正理解和学习,所以我认为自己前期的学习策略有误,导致没有真正理解,后期又有些浮躁了。
?
2、英语
?
英语是我最为惊喜的一门课,我的英语基础其实不错,但是本科期间学校组织的英语水平测试(我感觉大概是六级稍高一点的难度)连考了三次才过,导致我信心很受打击。刚刚开始准备考研时,发现自己词汇量的退步很大,也非常恐慌,好在及时调整心态,一步一个脚印走了过来。
?
我的英语备考时间轴比较清晰:
1月开始到3月,同时用app和单词书把考研词汇背了第一遍,此后一直反复背单词,我到考前背了四遍单词。
3月到6月,做六级的真题卷准备六级刷分。
7月到8月,每天做两篇真题阅读+完型/新题型+两句真题翻译,要求阅读全篇口译,不会的单词抄到本子上反复背。
9月到10月,真题卷做第二遍,这一次只关心错题,特别是关注错的原因:单词没看懂?长句被语法绕晕了?还是逻辑没有转过弯?分门别类进行针对练习。
11月到12月,自己结合真题卷的作文范文写大小作文模板,并且每天读一遍,每天都会感觉还能写得更好一些,便这样修修改改一个月,也差不多记住了。我还会去“骚扰”我的室友,让她们 我看我的表达是否准确,能不能换成更地道的词。
?
今年的英语(一)比较简单,拿到卷子粗粗浏览后我就很有信心,最终的成绩也出乎意料。
?
英语是我认为最好提分的课,单词背完两遍就会有质的提升,真题再做两遍就会感觉“读懂”了卷子。但是英语的备考不能机械化,不论是背单词还是做真题,都要不断思考:这个单词适合用在哪里?这道题背后的逻辑是什么?高分范文的结构上有什么可以学习之处?英译中时总是遇到的困难有哪些
?这些思考既能让复习过程不那么枯燥,也能大大提高复习效率。
?
3、专业课(311)
?
今年浙大的专业课给分不是非常高,我很满意我的专业课分数。
?
在具体说我的备考过程前,我想先鼓励一下有志于报考教育学的大家。311的难度逐年提高、越来越灵活不是假话,一些比较好的学校也确实标准较严,很难拿高分。但是教育学是指向人的专业,教育学研究本身就是灵活而复杂的研究。311考题的很多题目都开始不那么“标准”,正是因为教育本身也不是有那个“标准答案”的。
?
所以,如果同学们能够不仅仅把教育学作为考研的一门课程,而是体会到其中的精神和内涵,把目标树立为成为“教育学人”而不是“教育学考研人”,或许会对最后的分数有很大的 助。
?
作为教育学本专业的学生,我在备考前就基本上过311考试要求的各门课,甚至在我准备考研的同时我们专业还在上教育心理学。因此,我对教材是比较熟悉的,也就没有特别去读教材,复习的过程中基本都跟着 基本班的时间线走。
?
首先,我用2月到4月的时间看完了中外教育史和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班视频。由于5月6月我们学校的事情比较多,我没能看完教原和教研的视频,但是这两本教材都不是特别厚,我就利用课余时间把教材读完了。
?
在基础班阶段,我会每天看完视频后背诵默写本节课的框架,特别是外教史的法案和教育家部分,我自己做了三四个时间轴,把各国的教育改革情况和教育家的生活背景用两周搞得清清楚楚。这一阶段细节不是非常重要,重要的是对这门课的宏观感知,特别是其中的逻辑的感知。
?
7月我开始跟 的提高班,这个阶段就是完全跟 节奏走,每天结合宝典和ppt讲义看课,看完一节就背一节的内容,背完后默写+做题库里这一节的题目。一般我会背两遍,第一遍背ppt讲义,主要是回忆框架;第二遍看宝典,结合框架填充细节进行背诵和默写。10月前我看完了五门课的提高班,开始跟 的带背,这是一些当时默写的框架。
?
?
背书的同时,我从10月初开始做2011年开始的311真题选择题部分。做题时不用太在意正确率,更重要的是把每个选项都弄懂。而大题我只是看一眼,自己把每道题的考点和出处整理在了表格里(如图),一般就自己口头答一下,如果发现自己有特别不熟悉的知识点或者没有思路的题,再去真题班里看老师的思路。最近三年的卷子我没有做,留作12月份每周做整卷模拟。
?
?
例如“课程改革”这个知识点,既可能出普通简答,也可能结合实际情境出论述题让我们谈谈如何通过课程改革解决一些教育问题,还可能出例如“活动课程就是好的课程”这样的辨析题,甚至与教育史的知识点结合,谈谈某些教育思想在当下课程改革中的体现…这样,在背知识点的同时就能拓展思路,答题时就不会感觉调动不起来自己背过的知识了。
?
教育热点我是在十二月后看的,由于我自己也是教育学的学生,这些热点我其实都比较熟悉,主要也是把热点结合理论,并看有关的论文,形成自己的想法,以备答题所需。十二月份我还会每周用2019-2021的真题卷进行全真模拟,请室友 我改卷,当时的分数稳定在210-230之间,算是吃了定心丸。这里是我2021年卷子当时的一些答题情况。
?
?
第一轮背框架,第二第三第四轮颠来倒去地背细节,第五轮结合题目背知识点。在背书过程中我会不断反思,有一些知识点似乎和我的逻辑不太相容,无论如何都记不熟悉,这些知识我就会在十二月后调整方法,再进行一轮背诵。
?
一般来说,我要求自己用回忆法背书,即背完后完全合上课本进行背诵默写。但是像希腊三哲的思想,我总是会卡壳,就调整了策略,先把大概的框架和关键词记住,再每天抄写几遍细节,循序渐进地记住了这个知识点。
?
四、复试备考策略
?
由于我校在一月初进行毕业论文开题,四月就要提交初稿,我在初试后很快就全身心投入毕业论文写作,没有很多时间准备复试。出复试名单后,我有大概两周时间准备。在这两周内,我主要的准备方向是三点:自我介绍、英语口语、专业问题。
?
1、自我介绍
?
自我介绍各校要求不同,按照要求准备就好。我每天和室友用半小时进行全英语对话,既能练习口语,也能消除心理压力。专业问题占比较大,我复习了初试的专业课内容,同时回顾了在本科阶段就看过的教育名著,并结合我心仪的导师所发表的论文,着重整理了《深度学习》和《基于理解的教学设计》两本书,形成了一些小专题的知识框架。如图是我整理的“核心素养”模块。
?
复试过程中老师基本没有时间给反馈,也抽到了一个完全不会的问题。当时我心里有点恐慌,但并没有表现出来,礼貌请求老师给了半分钟思考时间后,首先诚挚道歉,说明自己没有深入了解过这个知识,只能用教育学素养谈谈个人见解。然后立马调动大脑中所有理论知识,将相关的理论结合问题以及实际教育情况进行答题,最后再次说明自己会在以后好好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
在我看来,老师复试并不想听同学们背书,更想观察同学们的科研潜力,因此广阔的知识储备和对教育有自己的见解都是非常重要的。同学们也可以去听 复试必备50问的课程,主要了解答题思路,会很有 助。
?
五、备考过程中其他的要点
?
我认为考研与高考最大的区别就是计划性和自觉性的重要性大大提升。高考时,老师会安排每天的学习任务并进行监督,但是考研这些都要靠自己。因此,我在决定考研后就很快做了全年的规划,同时也会做每日计划(图中是我某一天的计划和反思)并且用forest辅助,保证每天学习7-8小时。
?
另外,自我反思也非常重要。我在备考过程中始终保持6天学习1天休息的节奏,这一天并不完全用来娱乐,更多是整理自己一周的学习情况,反思自己是否有需要调整的地方,例如图中11.6这一天我就摸索到了我认为效率最高的背书顺序。没有一种策略是能完美适合所有人的,只有不断利用自己的元认知策略进行反思和改善,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
最后,备考过程中难免有情绪崩溃的时刻,这时候一定不要憋着,多和信任的长辈或是朋友交流,情绪一般来得快去得也快。磨刀不误砍柴工,备考过程很长,不会因为这几个小时影响最终结果,但是持续保持很差的身心状态却会导致长期效率低下,得不偿失。
????
六、最后
????
大家基础不同,目标院校也有所不同,我的规划和方法不一定适用于所有同学,只是给大家作参考。正如我之前形容自己时所言,“天才以天才的方式技惊四座,而我有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如果大家能够从中有所启发和收获就是最好不过了。祝愿大家都能在明年今天收获好消息!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