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备14027590号-282

2021扬州大学我国古代史考研真题,前史学考研网_汉书_准则_出产(2021扬州大学广陵学院能转公吗)

原标题:2021扬州大学我国古代史考研真题,前史学考研网

2021扬州大学我国古代史真题

一、名词说明

1. 参其国伍其鄙

参国伍鄙,春秋时齐国对国、鄙分治的准则。在国郊以内设工商之乡和士乡,在士乡树立轨、里、连、乡行政机构,并建置伍、卒、旅、军军事组织,由齐侯、国子、高子各率五乡,“参国起案,认为三官”;在野鄙设置五属,树立邑、卒、乡、县、属底层组织,由五属大夫分治。《国语·齐语》:“圣王之治全国也,参其国而伍其鄙。”韦昭注:“参,三也。国,郊以内也。伍,五也。鄙,郊以外也。谓三分国认为三军,五分其鄙认为五属。

2. 汉书

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前史学家班固撰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氖贰薄!逗菏椤啡槭滓切鹆松掀鹞骱旱暮焊咦嬖辏轮列鲁耐趺У鼗仕哪辏?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8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区别为一百二十卷,共8十万字。《汉书》创始了我国断代纪传表志体史书,奠定了批改史的编例。《汉书》尤以史料丰厚、闻见博洽著称,《汉书》在史学史上有重要的价值和方位。在叙事上,《汉书》的特征是注重史事的体系、齐备,凡事力求有头有尾,记叙理解。这为咱们晓得、研讨西汉前史,供给了很大的便利。至今,但凡研讨西汉前史,无不以《汉书》作为根柢史料。

3. 贴黄

贴黄准则,也称贴黄、押黄。是唐代创始的公函改错准则。宋代叶梦得在其《石林燕语》中写道:“唐制,降敕有所更改,以纸贴之,谓之贴黄。盖敕书用黄纸,则贴者亦黄纸也。”即唐代的敕书是用黄纸书写,当公函有差错需改正时,便用相同的黄纸,掩盖在有差错的当地。这一准则历代沿用。

4. 澶渊之盟

北宋与辽在澶(chán)州订立的一次盟约。澶州亦名澶渊郡,故史称宋辽这次拟订合同为“澶渊之盟”。北宋景德元年,辽承天皇太后和辽圣宗耶律隆绪出兵南下,十一月,抵达黄河滨的重镇澶州城北,挟制宋朝的国都东京开封,宰相寇准力请宋真宗亲征。宋真宗被逼北上,宋、辽两军呈现相峙局势。辽军这次南侵,其意图只是想进行一次物资掠取和政治敲诈,因折将受挫,标明附和与宋议和。宋真宗只期望辽军能从速北撤,不吝价值,所以遣使向辽求和。十二月,宋、辽商定拟订合同,改换“誓书”,约好:①宋辽约为兄弟之国,宋尊萧太后为叔母;②宋每年输辽银10万两,绢20万匹;③两边罢战撤兵,宋辽以白沟河为界。盟约订立后,宋、辽形生长时刻并立的局势,两国之间不再有大的战事,为华夏与北部悠远当地经济文明的交流创造了条件。

5. 投充

汉族农人投靠满洲人为奴,称为“投充”。满洲将士,上至诸王贝勒,下至8旗兵丁,都以交兵为作业,一般不从事社会出产。他们在京畿区域圈占了许多地步后,持续推广辽东的编庄准则,奴役奴才壮丁从事出产。因有此准则,一些土地已被圈占但又不愿搬场的农人,也投靠了新的土地占有者。满洲贵族和替他们管事的庄头,更以投充为名,强逼失掉土地的农人充当奴才。这种出产联络较之汉族居住区早已盛行的封建租佃制是一种撤离,劳作者变成农奴,人身依托联络大大增强。

二、材料题

材料一 苏东坡的《论商鞅》,关于王安石变法

材料二 《三国志 周瑜传》关于曹操与孙权的争权,曹操共同北方后南下

材料三《唐六典 尚书吏部》首要讲功能

三、论说题

1. 试述隋朝加强中心集权的办法

隋王朝是在魏晋南北朝长时刻割裂割据今后呈现的共同的王朝。为了安靖共同,加强中心集权,文帝、炀帝父子在政治上、经济前进行了一系列的收拾和变革。

(1)变革官职。开皇元年(581),随文帝杨坚即位当天,采用大臣崔仲方主张,恢复汉、魏旧制,设置三师、三公、五省等中心机构。三师、三公实则只是给予大臣以荣誉的虚职。五省即尚书、内史、门下、秘书、内侍。秘书省掌国家图书典籍,位高职闲;内侍省打点宫廷内部事务,尽是宦官;真实担任国家政务的是尚书、内史、门下三省。三省彼此控制,内史省是抉择计划机关,门下省是审议机关,尚书省是行政机构,尚书省下设吏部、礼部、兵部、度支(后改称民部)、刑部、工部。三省六部准则,自隋定型。五省之外,设有御史台掌监察;都水监掌水利(583年废)。 隋场帝大业三年(607)又新置谒者台和司隶台,掌巡察表里百官和军民活动,与御史台合称三台,以加强对表里官员的控制和纠察。另设太常、光禄、宗正、卫尉、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国子监、将作等十一寺,为事务机构。又置上柱国至都督十一等勋官,特进至朝散大夫七等散官,作为荣誉名号,授给有功之臣。隋炀帝时,把三师、特进官,以及上柱国以下十一等勋官等勋爵虚职尽行扔掉,精简机构,削减冗员,又抑制和削弱了周、齐尊贵实力。

当地官制,隋初沿齐、周时的州、郡、县三级制。但南北朝以来,郡县的设置既多又滥,极端失调。开皇三年(583)隋文帝采用杨尚希的主张,罢去郡一级,改为州、县两级制。而且兼并一些州县,裁汰一批冗员,节约了政府开支,前进了行政功率。大业三年(607),隋炀帝又改州为郡,以郡统县,尽管仍是二级制,但魏晋以来州比郡高,以州改郡,相应也就降低了当地官的等第。一起还并省诸郡,全国共存190郡,1255县。??

官吏委任方面,汉、魏时,州郡长官权力很大,可以自行选用僚佐,北周、北齐以来,州郡僚佐已多归吏部选授,隋树立为准则,当地巨细之官,悉由吏部录用。当地官每年年终到中心“上考课”,中心也常常差遣使者巡察当地政绩。这些办法有利于收拾吏治和加强中心集权的控制。??

(2)完善府兵制。魏晋以来,兵和农是别离的。西魏、北周树立府兵制后,逐步趋向“兵农合一”化,到了隋朝结束了这个打开趋势。开皇十年(590),隋文帝下诏将战兵士人编入民户,改动了曩昔兵民分治的表象,结束了“兵农合一” 的进程。关于府兵统率方面,沿用魏周十二大将军遗制,设置十二卫,每方位大将军,总隶于皇帝。各卫所统兵府,即府兵的根柢组织单位,到隋炀帝时改称鹰扬府,由郎将和副郎将统领。??

(3)改定刑律。关于北周刑法冗杂苛酷的情况,隋文帝于开皇元年改定新律,开皇三年,又进行修订,制成《开皇律》。《开皇律》扔掉了一些酷刑,减省了一些刑律,构成无缺的体系,曾被东亚各国所仿效的唐律就是《开皇律》的继承和打开。??

(4)创建科举制。为了削弱门阀政治,扔掉当地长官辟举本地人士担任官吏的准则,清楚规则九品以上当地官一概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查核。今后又规则,州县官吏三年一换,不得重担,这样就把打点的委任权会集到中心,改动了长时刻以来士族控制当地政权的局势。一起,以科举考试替代九品官人法。科举制的特征是经过考试来选拔人才,首要树立秀才、明经等科,一概按才学标准选择,选择与委任权完全掌控在吏部手中。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科举制的树立创始了文官考试准则的前史,经过唐朝的打开,一向沿用到1905年。??

(5)变革户籍制。隋朝刚刚树立的时分,户籍极为紊乱,一方面存在诈老诈小躲避赋税的表象,另一方面强宗大族藏匿户口,隋文帝从收拾当地底层组织初步,设保、里、党,有里正、党长担任查看户口,进行户籍收拾。开皇二年,以北齐、北周旧制为基础,拟定户籍新法。开皇三年命令,州县官吏查看隐漏户口,称为大索貌阅。但大索貌阅成效有限,关于大批依托于抢宗大族的隐庇户口仍力不从心。隋文帝采用高颎(jiǒng)的主张,实施输籍法,由中心政府拟定“输籍定样”,即区别户等的标准,发到州县,每年正月初五,限令派人下乡,依样断定户籍,强行隐庇户口向政府挂号。

(二)意义。“大索貌阅”使国家控制了更多人员,赋税来历更有保证;“输籍定 样”使群众赋役担负愈加合理;行政上的变革前进了行政功率;扔掉九品中正制,冲击了士族门阀政治;营建东都和开凿大运河加强了对华北、江南等区域的控制,交流了南北经济和文明联络。

2. 试述西晋占田制

(一)内容。西晋在学习西周井田制、汉代限田说以及曹魏、孙吴屯田制中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变革土地、田赋打点体系,颁行了占田制。占田制包括以下内容:(1) 农人的占田和课田。占田,是指农人向政府挂号所占有的土地;课田,指农人向政府交课税(田租)之田,亩收谷8升。占田制规则:“男人一人占田七十亩,女子三十亩; 其外,丁男课田五十亩,丁女二十亩,次丁男半之,女则不课”。(2)户调式。但凡丁男立户的,每年户纳调绢三匹,绵三斤;丁女及次丁男立户者,纳对折。边郡民户,纳正额三分之二,更远者纳三分之一。少量民族交纳“赉布”,户一匹,悠远区域纳一丈。(3)士族地主的占田、荫客和荫亲属等特权。一品官有权占田五十顷,以下每品递减五顷,至九品占田十顷。贵族官僚和宗室、国宾、先贤之后及士人子孙还可以荫亲属,多者九族,少者三世。

(二)意义。西晋占田制,政府并不是将土地授给农人,只是招认其占有土地的限额,将其占有合法化。它的活泼作用在于清除了屯田制下军事控制的强逼劳作; 占田数高于课田数,可以鼓舞公民去占田开荒;对士族地主占田在法令上给予了必定捆绑。这些都有利于前进农人的出产活泼性。但占田制中自耕农的户和谐田租担负比曹魏时别离添加了二分之一到一倍;按官品占田,安靖和扩展了地主特权。

3. 试述清初安靖悠远当地共同的办法

(一)平定三藩之乱。清初,使用明朝降将镇守南边:平西王吴三桂驻云南,平南王尚可喜驻广东,靖南王耿精忠驻福建,称为三藩。康熙十二年(1673年),清廷抉择悉数撤藩,吴三桂随即在云南建议暴动,呼应吴三桂暴动的还有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和广东的平南王尚之信。经过8年苦战,总算平定三藩之乱。这次平叛的成功,消除了当地割据实力,使我国避免了一次大割裂,进一步加强了中心对西南悠远当地区域的控制和打点,有利于共同多民族国家的安靖和打开,有利于国内各区域、各民族间经济和文明的交流与打开。

(二)共同台湾。三藩之乱平定后,康熙帝即用施琅为水师提督,进兵台湾。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闰六月,施琅统战船三百,水师二万,进犯澎湖。经过七天激战,光复澎湖,郑军守将刘国轩败回台湾,郑克塽遣使军乞降,清军遂进驻台湾。康熙帝在台湾设一府三县即台湾府和台湾、凤山、诸罗三县,隶于福建

省。并在台湾设总兵一员,驻兵8千,在澎湖设副将一员,驻兵二千。康熙帝光复台湾,结束了台湾和大陆之间的政治共同,大大推进了今后台湾的政治、经济与文明的打开。

(三)平定准噶尔部领袖暴动。准噶尔部领袖暴动,始于康熙年间,持续于雍正年间,结束于乾隆年间,历时达七十余年之久。首要作业有:(1)平噶尔丹暴动,共同外蒙古。(2)平策妄阿拉布坦暴动,加强对西藏的打点。(3)平定天山南路的巨细和卓木暴动,共同新疆。清廷平定准噶尔暴动,联络到国家对新疆、青海、西藏、蒙古的共同疑问,具有严峻的意义。

(四)平定罗卜藏丹津暴动。雍正元年(1723年),准噶尔部策妄阿拉布坦撑持青海 和硕特部领袖罗卜藏丹津反叛清朝。罗卜藏丹津纠合二十余万人,进犯西宁。雍正帝命年羹尧为大将军、岳钟琪为奋威将军,统兵进讨。雍正二年(1724年)二月,岳钟琪建议奇袭,罗卜藏丹津军大北,罗卜藏丹津逃到准噶尔部,清朝加强了对青海的控制。

(五)西南区域的改土归流。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帝录用鄂尔泰为云南巡抚兼云贵总督,推广改土归流,把四川的东川、乌蒙、镇雄三土府改隶云南,命他总督云南、贵州、广西三省,担任方案其事。从雍正四年至九年,改土归流在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等省次序推广,许多土司被撤消,清廷在原土司区域树立府、厅、州、县,实施与汉族区域相同的准则,如清丈土地、编制户口、纳粮当差等。大大加强了西南区域与内地的联络,有利于推进少量民族区域经济文明的打开,有利于安靖国家共同及西南边防。

4. 试述张居正变革

张居正变革是明朝万历年间首辅张居正掌管的一次严峻变革,对后世影响深远。

(一)变革的布景

1.土地吞并严峻,农人担负大增。权势阶层凭仗政治和经济特权带头掀起了土地吞并的狂潮,使自耕农经济遭到沉重冲击。因为承担赋役的土地越来越少,而政府开支越来越大,只能加剧布衣的税负。

2.政府财务危机日渐加深。因为土地财务收入日少而开支日增,又加上因边患屡起而军费激增等表象,万历年间的财务异常困顿。

3.流散与起义严峻。土地吞并与赋役深重,致使流散日益增多,而且各地也迸发了规划纷歧的起义,严峻挟制明廷的安危。

(二)内容

神宗即位后,张居正替代高拱变成内阁首辅。张居正指出其时存在五大积弊: “日宗室骄纵,日庶官瘵旷,日吏治沿袭,日边备未修,日财用大匮。”并关于上述存在的疑问,进行全部变革。

1.政治变革。张居正加强官员查核,讲究作业成效。而且推广“考绩之法”,“立限考事”,“以事责人”,使每件公务都落到实处,构成了一套从内阁到当地官逐级监察的紧密的查核准则,使得“悉数不敢饰非,政体为肃”。

2.军事端革。整饬边防,在任首辅前即主张封扰边达30年之久的蒙古俺答汗为顺义王。并在大平等地边外树立互市,听令内地商人赴边生意,加强内地与蒙古族间的经济交游。又调戚继光守蓟(jì)门,李成梁守辽东,加强了边防力气。

3.水利整治。张居正重用水利专家潘季驯打点黄河、淮河,并兼治运河。潘季驯以“筑堤束水,以水攻沙”的原则,很快获得了预期的治水作用。黄河得到打点,漕船也可直达北京。

4.经济变革。他不管官僚和缙绅地主的对立,万历8年(1580年)十一月,命令清查全国土地。而且包括贵戚地步在内的土地,一概测量。

在清查全国土地的基础上推广了一条鞭法。一条鞭法的内容较为凌乱,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点:(1)田赋折银征收;(2)徭役折银上纳;(3)赋、役银兼并征收;

(4)赋役赋税官收官解。

张居正清查土地和变革赋役准则的直接成果,使明朝财务情况有了必定的改进和洽转。赋税的征收就削减了环节,简化了手续。而徭役在各地不一样比例地由田亩承担,呈现出了“摊丁入亩”的趋势,减轻了人丁的担负。这是我国赋役准则史上的严峻变革。使农人对国家的人身依托联络进一步松懈,为乡镇手工业的打开供给了足够的劳作力本钱。极有利于产品钱银经济的打开和我国本钱主义萌发的生长。

张居正的全部变革,旨在处置明朝两百余年打开中所积留下的各种疑问,以安靖明朝政权。变革不免牵动恰当数量的官僚、缙绅和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因而很天然地遭遭到了保存派的激烈敌对。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积劳成疾,迅即病死,对立派当即群起攻讦。张居正成了改革的牺牲品,其变革办法除稀有些留下来之后大有些都被扔掉。

5. 试述周世宗变革

五代后期,共同趋势日益显着。后周柴荣(周世宗)继位后,适应社会打开的需求,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实施了广泛的变革。

(一)在经济方面,首要鼓舞开开荒地,把华夏无主荒地分配给流亡人户耕种,从事农业出产;第二,经过清查土地,依照实有耕地数量征收田赋,以捆绑豪强地主的逃税行为,减轻农人担负;第三,兴建水利,征发民力堵塞黄河决口,疏通以开封为中心的南连长江、北达黄河的运河;第四,捆绑释教的打开,抑制寺院经济。显德二年,命令扔掉全国寺院30336所,仅保存2694所,勒令大批僧尼落发从事出产,阻止私度僧尼,诏“悉毁全国铜像以铸钱”,改动了五代以来市道钱币短少的情况。

(二)在政治方面,留心改进吏治,赏罚比照严正,并能听取群臣的定见。周世宗多次下诏求谏求贤。关于唐末以来法制损坏的坏处,偏重不能凭自个的好恶抉择刑赏,对五代沿用的律、令、格、敕进行收拾,详定为《大周刑统》,颁行全国。

(三)在军事方面,严正军纪,收拾禁军。周世宗坚决斩杀在“高平之战”中临阵出逃的大将,声明军纪。又关于禁军内老弱多的坏处,提出“凡兵务精不务多”的原则,简选骑、步诸军,精锐者升为上军,老弱者裁汰,武艺优良者选为“殿前诸班”,又创建水军。这样清除了唐后期豢养冗兵的积弊。从此,中心禁军有满足的武力控制当地藩镇,有利于国家的安靖。

经过上述变革,后周国力大增,改动了与后蜀、南唐鼎足而立的格局,有条件担负起共同国家的前史重担。周世宗是一位有作为的政治家,他的变革适应了其时局势,为北宋的共同奠定了基础。

6. 试述吴起变法

吴起,卫国人,是闻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魏文侯曾任他为西河(今陕西东部)郡守,因善用兵,颇有名声。后受猜忌,大约在公元前390年离魏入楚,一年后楚悼王委任吴起为令尹,掌管变法。吴起变法根柢上遵循了李悝在魏国实施的办法,并根据楚国“大臣太重、封君太众”的情况而进行变革。

它的首要内容是:

(1)但凡封君传到第三代的就收回其爵禄,扔掉公族中疏远者的特别待遇,把一些旧贵族搬场到荒芜的区域。(2) 精简无关重要的官职,削减过高的官吏俸禄,把节约下的经费用来练习兵士。(3)收拾吏治,需求官吏?讲缓薄靶幸濉倍患苹儆?专心为地主政权效能。阻止旧贵族以私门招引食客,以防其结党对立变法。

楚国经过这次变革,政治得到收拾,军力也日益健壮。可是,吴起之变革遭到楚国贵族保存派的对立,两边的斗争也很尖利。公元前381年楚悼王死,保存派当即建议政变,把吴起杀掉,吴起的变革几乎都被扔掉。

2021扬州大学我国古代史真题
一、名词说明

1. 参其国伍其鄙

参国伍鄙,春秋时齐国对国、鄙分治的准则。在国郊以内设工商之乡和士乡,在士乡树立轨、里、连、乡行政机构,并建置伍、卒、旅、军军事组织,由齐侯、国子、高子各率五乡,“参国起案,认为三官”;在野鄙设置五属,树立邑、卒、乡、县、属底层组织,由五属大夫分治。《国语·齐语》:“圣王之治全国也,参其国而伍其鄙。”韦昭注:“参,三也。国,郊以内也。伍,五也。鄙,郊以外也。谓三分国认为三军,五分其鄙认为五属。

2. 汉书

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前史学家班固撰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氖贰薄!逗菏椤啡槭滓切鹆松掀鹞骱旱暮焊咦嬖辏轮列鲁耐趺У鼗仕哪辏?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8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区别为一百二十卷,共8十万字。《汉书》创始了我国断代纪传表志体史书,奠定了批改史的编例。《汉书》尤以史料丰厚、闻见博洽著称,《汉书》在史学史上有重要的价值和方位。在叙事上,《汉书》的特征是注重史事的体系、齐备,凡事力求有头有尾,记叙理解。这为咱们晓得、研讨西汉前史,供给了很大的便利。至今,但凡研讨西汉前史,无不以《汉书》作为根柢史料。

3. 贴黄

贴黄准则,也称贴黄、押黄。是唐代创始的公函改错准则。宋代叶梦得在其《石林燕语》中写道:“唐制,降敕有所更改,以纸贴之,谓之贴黄。盖敕书用黄纸,则贴者亦黄纸也。”即唐代的敕书是用黄纸书写,当公函有差错需改正时,便用相同的黄纸,掩盖在有差错的当地。这一准则历代沿用。

4. 澶渊之盟

北宋与辽在澶(chán)州订立的一次盟约。澶州亦名澶渊郡,故史称宋辽这次拟订合同为“澶渊之盟”。北宋景德元年,辽承天皇太后和辽圣宗耶律隆绪出兵南下,十一月,抵达黄河滨的重镇澶州城北,挟制宋朝的国都东京开封,宰相寇准力请宋真宗亲征。宋真宗被逼北上,宋、辽两军呈现相峙局势。辽军这次南侵,其意图只是想进行一次物资掠取和政治敲诈,因折将受挫,标明附和与宋议和。宋真宗只期望辽军能从速北撤,不吝价值,所以遣使向辽求和。十二月,宋、辽商定拟订合同,改换“誓书”,约好:①宋辽约为兄弟之国,宋尊萧太后为叔母;②宋每年输辽银10万两,绢20万匹;③两边罢战撤兵,宋辽以白沟河为界。盟约订立后,宋、辽形生长时刻并立的局势,两国之间不再有大的战事,为华夏与北部悠远当地经济文明的交流创造了条件。

5. 投充

汉族农人投靠满洲人为奴,称为“投充”。满洲将士,上至诸王贝勒,下至8旗兵丁,都以交兵为作业,一般不从事社会出产。他们在京畿区域圈占了许多地步后,持续推广辽东的编庄准则,奴役奴才壮丁从事出产。因有此准则,一些土地已被圈占但又不愿搬场的农人,也投靠了新的土地占有者。满洲贵族和替他们管事的庄头,更以投充为名,强逼失掉土地的农人充当奴才。这种出产联络较之汉族居住区早已盛行的封建租佃制是一种撤离,劳作者变成农奴,人身依托联络大大增强。

二、材料题

材料一 苏东坡的《论商鞅》,关于王安石变法

材料二 《三国志 周瑜传》关于曹操与孙权的争权,曹操共同北方后南下

材料三《唐六典 尚书吏部》首要讲功能

三、论说题

1. 试述隋朝加强中心集权的办法

隋王朝是在魏晋南北朝长时刻割裂割据今后呈现的共同的王朝。为了安靖共同,加强中心集权,文帝、炀帝父子在政治上、经济前进行了一系列的收拾和变革。

(1)变革官职。开皇元年(581),随文帝杨坚即位当天,采用大臣崔仲方主张,恢复汉、魏旧制,设置三师、三公、五省等中心机构。三师、三公实则只是给予大臣以荣誉的虚职。五省即尚书、内史、门下、秘书、内侍。秘书省掌国家图书典籍,位高职闲;内侍省打点宫廷内部事务,尽是宦官;真实担任国家政务的是尚书、内史、门下三省。三省彼此控制,内史省是抉择计划机关,门下省是审议机关,尚书省是行政机构,尚书省下设吏部、礼部、兵部、度支(后改称民部)、刑部、工部。三省六部准则,自隋定型。五省之外,设有御史台掌监察;都水监掌水利(583年废)。 隋场帝大业三年(607)又新置谒者台和司隶台,掌巡察表里百官和军民活动,与御史台合称三台,以加强对表里官员的控制和纠察。另设太常、光禄、宗正、卫尉、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国子监、将作等十一寺,为事务机构。又置上柱国至都督十一等勋官,特进至朝散大夫七等散官,作为荣誉名号,授给有功之臣。隋炀帝时,把三师、特进官,以及上柱国以下十一等勋官等勋爵虚职尽行扔掉,精简机构,削减冗员,又抑制和削弱了周、齐尊贵实力。

当地官制,隋初沿齐、周时的州、郡、县三级制。但南北朝以来,郡县的设置既多又滥,极端失调。开皇三年(583)隋文帝采用杨尚希的主张,罢去郡一级,改为州、县两级制。而且兼并一些州县,裁汰一批冗员,节约了政府开支,前进了行政功率。大业三年(607),隋炀帝又改州为郡,以郡统县,尽管仍是二级制,但魏晋以来州比郡高,以州改郡,相应也就降低了当地官的等第。一起还并省诸郡,全国共存190郡,1255县。??

官吏委任方面,汉、魏时,州郡长官权力很大,可以自行选用僚佐,北周、北齐以来,州郡僚佐已多归吏部选授,隋树立为准则,当地巨细之官,悉由吏部录用。当地官每年年终到中心“上考课”,中心也常常差遣使者巡察当地政绩。这些办法有利于收拾吏治和加强中心集权的控制。??

(2)完善府兵制。魏晋以来,兵和农是别离的。西魏、北周树立府兵制后,逐步趋向“兵农合一”化,到了隋朝结束了这个打开趋势。开皇十年(590),隋文帝下诏将战兵士人编入民户,改动了曩昔兵民分治的表象,结束了“兵农合一” 的进程。关于府兵统率方面,沿用魏周十二大将军遗制,设置十二卫,每方位大将军,总隶于皇帝。各卫所统兵府,即府兵的根柢组织单位,到隋炀帝时改称鹰扬府,由郎将和副郎将统领。??

(3)改定刑律。关于北周刑法冗杂苛酷的情况,隋文帝于开皇元年改定新律,开皇三年,又进行修订,制成《开皇律》。《开皇律》扔掉了一些酷刑,减省了一些刑律,构成无缺的体系,曾被东亚各国所仿效的唐律就是《开皇律》的继承和打开。??

(4)创建科举制。为了削弱门阀政治,扔掉当地长官辟举本地人士担任官吏的准则,清楚规则九品以上当地官一概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查核。今后又规则,州县官吏三年一换,不得重担,这样就把打点的委任权会集到中心,改动了长时刻以来士族控制当地政权的局势。一起,以科举考试替代九品官人法。科举制的特征是经过考试来选拔人才,首要树立秀才、明经等科,一概按才学标准选择,选择与委任权完全掌控在吏部手中。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科举制的树立创始了文官考试准则的前史,经过唐朝的打开,一向沿用到1905年。??

(5)变革户籍制。隋朝刚刚树立的时分,户籍极为紊乱,一方面存在诈老诈小躲避赋税的表象,另一方面强宗大族藏匿户口,隋文帝从收拾当地底层组织初步,设保、里、党,有里正、党长担任查看户口,进行户籍收拾。开皇二年,以北齐、北周旧制为基础,拟定户籍新法。开皇三年命令,州县官吏查看隐漏户口,称为大索貌阅。但大索貌阅成效有限,关于大批依托于抢宗大族的隐庇户口仍力不从心。隋文帝采用高颎(jiǒng)的主张,实施输籍法,由中心政府拟定“输籍定样”,即区别户等的标准,发到州县,每年正月初五,限令派人下乡,依样断定户籍,强行隐庇户口向政府挂号。

(二)意义。“大索貌阅”使国家控制了更多人员,赋税来历更有保证;“输籍定 样”使群众赋役担负愈加合理;行政上的变革前进了行政功率;扔掉九品中正制,冲击了士族门阀政治;营建东都和开凿大运河加强了对华北、江南等区域的控制,交流了南北经济和文明联络。

2. 试述西晋占田制

(一)内容。西晋在学习西周井田制、汉代限田说以及曹魏、孙吴屯田制中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变革土地、田赋打点体系,颁行了占田制。占田制包括以下内容:(1) 农人的占田和课田。占田,是指农人向政府挂号所占有的土地;课田,指农人向政府交课税(田租)之田,亩收谷8升。占田制规则:“男人一人占田七十亩,女子三十亩; 其外,丁男课田五十亩,丁女二十亩,次丁男半之,女则不课”。(2)户调式。但凡丁男立户的,每年户纳调绢三匹,绵三斤;丁女及次丁男立户者,纳对折。边郡民户,纳正额三分之二,更远者纳三分之一。少量民族交纳“赉布”,户一匹,悠远区域纳一丈。(3)士族地主的占田、荫客和荫亲属等特权。一品官有权占田五十顷,以下每品递减五顷,至九品占田十顷。贵族官僚和宗室、国宾、先贤之后及士人子孙还可以荫亲属,多者九族,少者三世。

(二)意义。西晋占田制,政府并不是将土地授给农人,只是招认其占有土地的限额,将其占有合法化。它的活泼作用在于清除了屯田制下军事控制的强逼劳作; 占田数高于课田数,可以鼓舞公民去占田开荒;对士族地主占田在法令上给予了必定捆绑。这些都有利于前进农人的出产活泼性。但占田制中自耕农的户和谐田租担负比曹魏时别离添加了二分之一到一倍;按官品占田,安靖和扩展了地主特权。

3. 试述清初安靖悠远当地共同的办法

(一)平定三藩之乱。清初,使用明朝降将镇守南边:平西王吴三桂驻云南,平南王尚可喜驻广东,靖南王耿精忠驻福建,称为三藩。康熙十二年(1673年),清廷抉择悉数撤藩,吴三桂随即在云南建议暴动,呼应吴三桂暴动的还有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和广东的平南王尚之信。经过8年苦战,总算平定三藩之乱。这次平叛的成功,消除了当地割据实力,使我国避免了一次大割裂,进一步加强了中心对西南悠远当地区域的控制和打点,有利于共同多民族国家的安靖和打开,有利于国内各区域、各民族间经济和文明的交流与打开。

(二)共同台湾。三藩之乱平定后,康熙帝即用施琅为水师提督,进兵台湾。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闰六月,施琅统战船三百,水师二万,进犯澎湖。经过七天激战,光复澎湖,郑军守将刘国轩败回台湾,郑克塽遣使军乞降,清军遂进驻台湾。康熙帝在台湾设一府三县即台湾府和台湾、凤山、诸罗三县,隶于福建省。并在台湾设总兵一员,驻兵8千,在澎湖设副将一员,驻兵二千。康熙帝光复台湾,结束了台湾和大陆之间的政治共同,大大推进了今后台湾的政治、经济与文明的打开。

(三)平定准噶尔部领袖暴动。准噶尔部领袖暴动,始于康熙年间,持续于雍正年间,结束于乾隆年间,历时达七十余年之久。首要作业有:(1)平噶尔丹暴动,共同外蒙古。(2)平策妄阿拉布坦暴动,加强对西藏的打点。(3)平定天山南路的巨细和卓木暴动,共同新疆。清廷平定准噶尔暴动,联络到国家对新疆、青海、西藏、蒙古的共同疑问,具有严峻的意义。

(四)平定罗卜藏丹津暴动。雍正元年(1723年),准噶尔部策妄阿拉布坦撑持青海 和硕特部领袖罗卜藏丹津反叛清朝。罗卜藏丹津纠合二十余万人,进犯西宁。雍正帝命年羹尧为大将军、岳钟琪为奋威将军,统兵进讨。雍正二年(1724年)二月,岳钟琪建议奇袭,罗卜藏丹津军大北,罗卜藏丹津逃到准噶尔部,清朝加强了对青海的控制。

(五)西南区域的改土归流。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帝录用鄂尔泰为云南巡抚兼云贵总督,推广改土归流,把四川的东川、乌蒙、镇雄三土府改隶云南,命他总督云南、贵州、广西三省,担任方案其事。从雍正四年至九年,改土归流在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等省次序推广,许多土司被撤消,清廷在原土司区域树立府、厅、州、县,实施与汉族区域相同的准则,如清丈土地、编制户口、纳粮当差等。大大加强了西南区域与内地的联络,有利于推进少量民族区域经济文明的打开,有利于安靖国家共同及西南边防。

4. 试述张居正变革

张居正变革是明朝万历年间首辅张居正掌管的一次严峻变革,对后世影响深远。

(一)变革的布景

1.土地吞并严峻,农人担负大增。权势阶层凭仗政治和经济特权带头掀起了土地吞并的狂潮,使自耕农经济遭到沉重冲击。因为承担赋役的土地越来越少,而政府开支越来越大,只能加剧布衣的税负。

2.政府财务危机日渐加深。因为土地财务收入日少而开支日增,又加上因边患屡起而军费激增等表象,万历年间的财务异常困顿。

3.流散与起义严峻。土地吞并与赋役深重,致使流散日益增多,而且各地也迸发了规划纷歧的起义,严峻挟制明廷的安危。

(二)内容

神宗即位后,张居正替代高拱变成内阁首辅。张居正指出其时存在五大积弊: “日宗室骄纵,日庶官瘵旷,日吏治沿袭,日边备未修,日财用大匮。”并关于上述存在的疑问,进行全部变革。

1.政治变革。张居正加强官员查核,讲究作业成效。而且推广“考绩之法”,“立限考事”,“以事责人”,使每件公务都落到实处,构成了一套从内阁到当地官逐级监察的紧密的查核准则,使得“悉数不敢饰非,政体为肃”。

2.军事端革。整饬边防,在任首辅前即主张封扰边达30年之久的蒙古俺答汗为顺义王。并在大平等地边外树立互市,听令内地商人赴边生意,加强内地与蒙古族间的经济交游。又调戚继光守蓟(jì)门,李成梁守辽东,加强了边防力气。

3.水利整治。张居正重用水利专家潘季驯打点黄河、淮河,并兼治运河。潘季驯以“筑堤束水,以水攻沙”的原则,很快获得了预期的治水作用。黄河得到打点,漕船也可直达北京。

4.经济变革。他不管官僚和缙绅地主的对立,万历8年(1580年)十一月,命令清查全国土地。而且包括贵戚地步在内的土地,一概测量。

在清查全国土地的基础上推广了一条鞭法。一条鞭法的内容较为凌乱,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点:(1)田赋折银征收;(2)徭役折银上纳;(3)赋、役银兼并征收;

(4)赋役赋税官收官解。

张居正清查土地和变革赋役准则的直接成果,使明朝财务情况有了必定的改进和洽转。赋税的征收就削减了环节,简化了手续。而徭役在各地不一样比例地由田亩承担,呈现出了“摊丁入亩”的趋势,减轻了人丁的担负。这是我国赋役准则史上的严峻变革。使农人对国家的人身依托联络进一步松懈,为乡镇手工业的打开供给了足够的劳作力本钱。极有利于产品钱银经济的打开和我国本钱主义萌发的生长。

张居正的全部变革,旨在处置明朝两百余年打开中所积留下的各种疑问,以安靖明朝政权。变革不免牵动恰当数量的官僚、缙绅和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因而很天然地遭遭到了保存派的激烈敌对。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积劳成疾,迅即病死,对立派当即群起攻讦。张居正成了改革的牺牲品,其变革办法除稀有些留下来之后大有些都被扔掉。

5. 试述周世宗变革

五代后期,共同趋势日益显着。后周柴荣(周世宗)继位后,适应社会打开的需求,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实施了广泛的变革。

(一)在经济方面,首要鼓舞开开荒地,把华夏无主荒地分配给流亡人户耕种,从事农业出产;第二,经过清查土地,依照实有耕地数量征收田赋,以捆绑豪强地主的逃税行为,减轻农人担负;第三,兴建水利,征发民力堵塞黄河决口,疏通以开封为中心的南连长江、北达黄河的运河;第四,捆绑释教的打开,抑制寺院经济。显德二年,命令扔掉全国寺院30336所,仅保存2694所,勒令大批僧尼落发从事出产,阻止私度僧尼,诏“悉毁全国铜像以铸钱”,改动了五代以来市道钱币短少的情况。

(二)在政治方面,留心改进吏治,赏罚比照严正,并能听取群臣的定见。周世宗多次下诏求谏求贤。关于唐末以来法制损坏的坏处,偏重不能凭自个的好恶抉择刑赏,对五代沿用的律、令、格、敕进行收拾,详定为《大周刑统》,颁行全国。

(三)在军事方面,严正军纪,收拾禁军。周世宗坚决斩杀在“高平之战”中临阵出逃的大将,声明军纪。又关于禁军内老弱多的坏处,提出“凡兵务精不务多”的原则,简选骑、步诸军,精锐者升为上军,老弱者裁汰,武艺优良者选为“殿前诸班”,又创建水军。这样清除了唐后期豢养冗兵的积弊。从此,中心禁军有满足的武力控制当地藩镇,有利于国家的安靖。

经过上述变革,后周国力大增,改动了与后蜀、南唐鼎足而立的格局,有条件担负起共同国家的前史重担。周世宗是一位有作为的政治家,他的变革适应了其时局势,为北宋的共同奠定了基础。

6. 试述吴起变法

吴起,卫国人,是闻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魏文侯曾任他为西河(今陕西东部)郡守,因善用兵,颇有名声。后受猜忌,大约在公元前390年离魏入楚,一年后楚悼王委任吴起为令尹,掌管变法。吴起变法根柢上遵循了李悝在魏国实施的办法,并根据楚国“大臣太重、封君太众”的情况而进行变革。

它的首要内容是:

(1)但凡封君传到第三代的就收回其爵禄,扔掉公族中疏远者的特别待遇,把一些旧贵族搬场到荒芜的区域。(2) 精简无关重要的官职,削减过高的官吏俸禄,把节约下的经费用来练习兵士。(3)收拾吏治,需求官吏?讲缓薄靶幸濉倍患苹儆?专心为地主政权效能。阻止旧贵族以私门招引食客,以防其结党对立变法。

楚国经过这次变革,政治得到收拾,军力也日益健壮。可是,吴起之变革遭到楚国贵族保存派的对立,两边的斗争也很尖利。公元前381年楚悼王死,保存派当即建议政变,把吴起杀掉,吴起的变革几乎都被扔掉。回来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修改:

发表评论

|京ICP备18012533号-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