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热度只增不减对于正在努力的你而言,不必焦虑
随着报名网上确认结束,2023考研正式进入倒计时。就在前几日,教育部公布了今年考研的时间: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于2022年12月24日至26日举行。
目前,多所高校相继对外公布了23届考研的报考情况。不出意外,报名人数相较于前几年继续上涨,并且增幅还不小。
考研热度只增不减,部分高校增幅超39%要知道,2022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就已经达到了457万,但录取人数仅为105.07万人,录取率约22.97%,有将近352万人榜上无名,这个数据可谓触目惊心。
而从高校已公布的数据来看,今年考研报名人数整体涨幅较大,普遍涨幅都在10%以上,平均增幅超20%。
专硕火爆,报考占比占70%与学硕报考相比,专硕报考人数已成压倒式优势,这也是近年来研究生报考的显著特点。长安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延安大学等高校相关数据显示,专硕报考增幅较快,报考人数占总人数的60%以上。
1991年,我国开始实行专业学位教育制度专业硕士。专硕的发展过程“坎坷”,经历过不少偏见和质疑。它从曾经的学硕“备胎”,成了如今的考研主流。专硕的逆袭之路,背后暗含的是人才培养倾向的偏移和社会生产的需要。
宏观来看,学硕缩招、专硕扩招早已有顶层规划。
2020年9月30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以下简称《方案》)。其中明确提到,到2025年,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增设一批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2/3左右。
专硕培养更符合大学生就业需求
而对于大学生而言,选择专硕更多是因为就业需求和兴趣使然。学硕一般是面向学术研究的,而专硕面向经济社会生产一线。相较于学硕,专硕在课程安排上更加偏重实践,培养周期更短,更符合大学生的就业需求。
经过多年的发展,社会已逐渐认可专硕与学硕并无高低之分,只是在定位和培养模式上有些不同。专硕毕业时学位证、学历证与学硕没有差别,专硕的同学同样可以选择继续深造或是就业。
“双非”成爆款,报考热度赶超“双一流”除了集中在专硕,近两年,不少学生为提高“上岸”成功率,放弃报考“双一流”大学,转而选择“双非”院校,“逆向考研”也逐渐成为更多考研学子的选择。逆流扎堆“双非”,让不少的“双非”高校成为报考爆款,热度甚至赶超“双一流”。
作为高中生,如何应对当前的“学历通胀”随着就业难度增加,考研已然走向了“高考化”。尤其是近几年来,每年的考研人数都在“再创新高”,这种趋势恐怕短期之内很难再改变。我们的社会在对待人才的评定标准上,或许也需要在“名校”以外,有更多元的价值标准。
对于还在高中的同学而言,小编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做好未来的职业规划,同时理性思考自己是否真的还能赶上“考研红利”,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避免不必要的跟风。
在这里,江苏招生考试网小编为大家介绍一种升学途径——强基计划。
对于从高中就立下志向,渴望读研、读博的同学而言,强基计划正好有一个十分具有吸引力的亮点,即本硕博连读的培养方式。
考生通过强基计划入学,不仅可以免除残酷的考研竞争,而且很多高校还会缩短本博连读的时间。
如北京大学物院启动的“3+x”计划,“本科生可在大三结束后申请提前进入衔接研究生的学习阶段,完成本研过渡,为攻读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或直博生打好基础,考生本硕博连读只需要6年就可以毕业。
但是被强基计划录取入学后也并非就万事大吉了,强基班会定期进行考核和分流,考核不达标的应退出强基计划,转入普通班继续学习;同样普通班中素质优异的,也可进入强基班。
如果孩子热爱基础学科、热爱科研、坐得住“冷板凳”,而不是只为功利性地追求名校或者降分,强基计划还是很“香”的。如果进入强基班后发现自己并非栋梁之材,强基计划也绝不限制你在研究生转换专业另寻沧海,在
动态考核时退出,进入普通班继续学习也是可以的。
致23考研人,相信你们的努力会有回报对于即将考试的考生们来说,既不要因为弃考人数增加而扬扬自得,也不要因为报考人数而焦虑。你的对手永远不会是那些半途而废的人,你的竞争者和你一样努力,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在这个时候在纠结于报考人数只会给自己徒增焦虑,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了。只有稳住心态,冲刺最后一个月,取得初试高分才是最重要的。
祝愿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相信自己,你想要的终会在更高处与你相遇!江苏招生考试网将在你的升学路上与你一路同行[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