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考研丹方学08第五章清热剂(下)
原标题:19考研|丹方学08 第五章 清热剂 (下)
丹方学 第五章 清热剂(下)
第五节 清脏腑热剂
清胃散☆《脾胃论》
清胃散用升麻连,当归生地牡丹全;
或益石膏平胃热,口疮吐衄与牙宣。
【真题】[2007.44/47;2010.153;2011.49;2012.156;2013.153;2016.53]
【原文】
*治因服补胃热药,致使上下牙痛苦不可以忍,牵引头痛。满面发热火痛,此足阳明别络入脑。喜寒恶热,乃是足阳明经中热盛而作也,其齿喜冷恶热。
【构成】生地黄 当归 牡丹皮 黄连升麻 [医方集解载本方有石膏]。
【成效】→清胃凉血。
【主治】→胃火牙痛。
【临床体现】
*牙痛牵引头痛,口气热臭,舌红苔黄,脉滑数。
【方解】
*君:黄连—直折胃腑之热;
*臣:升麻—a.取清热解毒→治胃火牙痛;
b.取升散透发→宣达郁遏之火→“火郁发之”;
c.引经。
生地—凉血滋阴;
丹皮—凉血清热;
*佐:当归—养血活血,合生地滋阴养血,合丹皮消肿止痛。
*使:升麻兼引经为使。
*若肠燥便秘→+大黄→导热下行;
*口渴饮冷→+石膏,玄参,天花粉→清热生津;
*胃火炽盛之牙衄→+牛膝→导血热下行。
【留心思项】
*牙痛属风寒及肾虚火炎者不宜用。
*清热与凉血并用,苦降与升散同施,养阴与泻火统筹,但以清降为主。
【辨证思路】胃热。
玉女煎☆《景岳全书》
玉女煎中地膝兼,石膏知母麦冬全;
阴虚胃火牙痛效,去膝地生温热痊。
【真题】[2009.48;2010.151;2012.156;2014.154]
【原文】
*水亏火盛,六脉浮洪滑大;少阴缺乏,阳明有余,烦热干渴,头痛牙疼,失血等证如神。
【构成】石膏 熟地 麦冬 知母 牛膝。
【成效】→清胃热,滋肾阴。
【主治】→胃热阴虚证。
【临床体现】
*头痛,牙痛,齿松牙衄,烦热干渴,舌红苔黄而干。亦治消渴,消谷善饥等。
【方解】
*君:石膏—清阳明胃热而兼生津止渴;
*臣:熟地—滋肾水之缺乏;
*佐使:知母—助石膏清胃热而止烦渴;助熟地滋少阴而壮肾水;
麦冬—清热养阴生津,既可养肺助熟地滋肾,寓“金水相生”之意,又能生津而润胃燥;
牛膝—引热下行,且补肝肾。
【加减使用】
*火盛者→+山栀子、地骨皮→清热泻火;
*血分热盛,齿衄出血量多者→-熟地,+生地、玄参→增强清热凉血。
【留心思项】
*脾虚便溏者,不宜运用本方。
【配伍特征】
*清热与滋阴共进,真假兼治,以治实为主→胃热得清,肾水得补→诸症可愈。
【辨证思路】胃热+肾阴缺乏。
*牛膝:逐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清热解毒]。
芍药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芍药芩连与锦纹,桂甘槟木及归身;
别号导气除甘桂,枳壳加之效若神。
【真题】[2007.132;2009.55;2011.157;2012.103/104]
【原文】
*下血调气。经曰:泻而便脓血,气行而血止,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
【构成】芍药当归 黄连 槟榔 木香 炙甘草 大黄黄芩 官桂。
【用法】水煎服,食后服。
【成效】→清热燥湿,和谐气血。
【主治】→湿热痢疾。
【临床体现】
*腹痛,便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肛门火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弦数。
【方解】
*君:黄芩、黄连—清热燥湿解毒;
*臣:芍药—养血和营,缓急止痛;
当归—养血活血[行血则便脓自愈];
槟榔、木香—行气导滞[调气则后重自除];
*佐使:大黄—泻下通腑,导湿热积滞从粪便而去“通因通用”。
肉桂—助归、芍行血和营;防呕逆拒药。
甘草—和谐诸药;缓急止痛[与芍药相配]。
【加减使用】
*苔黄而干,热甚伤津者→-肉桂,+乌梅→避温就凉;
*苔腻脉滑,兼有食积→+加山楂、神曲→消导;
*热毒重者→+白头翁、银花→增强解毒之力;
*痢下赤多白少,或纯下血痢→+丹皮、地榆→凉血止血。
【留心思项】
*痢疾初起兼有表证者忌用。
*清热燥湿与和营缓急偏重,纳温通于苦燥之内,相反相成;且寓和谐气血、“通因通用”之法。
【附方】
*黄芩汤→黄芩、芍药、炙甘草、大枣{清热止痢,和接连痛}[热泻热痢]。
【辨证思路】热+湿+痢疾。
【穿插→中药】
*槟榔: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
*肉桂[后]: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引火归元。
白头翁汤☆《伤寒论》
白头翁汤治热痢,黄连黄柏佐秦皮;
清热解毒并凉血,赤多白少脓血医。
【真题】[2007.132;2009.55]
【原文】
*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
【构成】白头翁 黄柏 黄连 秦皮。
【用法】水煎服。
【成效】→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主治】→热毒痢疾。
【临床体现】
*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火热,下痢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
【方解】
*君: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臣:黄连—泻火解毒,燥湿厚肠;
黄柏—清下焦湿热;
*佐使:秦皮—清热解毒兼以收涩止痢。
【加减使用】
*若外有表邪,恶寒发热者→+葛根、连翘、银花→透表解热;
*里急后重较甚→+木香、槟榔、枳壳→调气;
*脓血多者→+赤芍、丹皮、地榆→凉血和血;
*夹有食滞者→+焦山楂、枳实→消食导滞;
*用于阿米巴痢疾→协作吞服鸦胆子。
【配伍特征】
*主以清热解毒凉血之法,少兼收涩之义,共成止痢之剂。
【辨证思路】热毒+血热+痢疾。
【穿插→中药】
*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秦皮:淸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
泻黄散☆[泻脾散][新]《小儿要证直诀》
泻黄甘草与防风,石膏栀子藿香充;
炒香蜜酒和谐服,胃热口疮并见功。
【原文】
*治脾热弄舌。
【构成】甘草 防风 石膏 山栀仁藿香叶。
【用法】通蜜酒微炒香,为细末。
【成效】→泻脾胃伏火。
【主治】→脾胃伏火证。
【临床体现】
*口疮口臭,烦渴易饥,口燥唇干,舌红脉数,及脾热弄舌。
【配伍特征】
*清散并用,统筹脾胃。
【留心思项】
*小儿先天缺乏,大脑发育不全之弄舌者禁用,阴虚有热者禁用。
第六节 清虚热剂
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
青蒿鳖甲知地丹,热伏阴分细心看;
夜热早凉无汗出,养阴透热服之安。
【真题】[2008.153;2009.48;2010.101;2015.54;2016.160]
【原文】
*夜热早凉,热退无汗,热自阴来者,青蒿鳖甲汤主之。
【构成】青蒿 鳖甲生地 知母 丹皮。
【用法】水煎服。
【成效】→养阴透热。
【主治】→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
【临床体现】
*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苔少,脉细数。
【方解】
*君:青蒿、鳖甲—滋阴清热,内清外透;
*臣:生地—滋阴养血;
知母—滋阴降火;
*佐使:丹皮—泄血中伏火。
【配伍特征】
*青蒿不能直入阴分,有鳖甲领之入也;鳖甲不能独出阴分,有青蒿领出
也。滋清相伍,邪正统筹,
【辨证思路】阴分有热。
【穿插→中药】
*青蒿[后]:清虚热;除骨蒸;解暑热;截疟;退黄。
*鳖甲[先]:滋阴潜阳;退热除蒸;软坚散结。
【留心思项】
*阴虚欲作动风者不宜运用。
清骨散☆《证治绳尺》
清骨散用银柴胡,胡连秦艽鳖甲辅;
地骨青蒿知母草,骨蒸劳热保无虞。
【真题】[2010.101/151;2012.56/156]
【临床体现】
*骨蒸劳热,形体消瘦,疲倦盗汗,或口渴心烦,舌红少苔,脉细数。
【构成】银柴胡胡黄连 秦艽 鳖甲 地骨皮 青蒿 知母 甘草。
【成效】→清虚热,退骨蒸。
【主治】→肝肾阴虚,虚火内扰证。
【临床体现】
*骨蒸潮热,形瘦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配伍特征】
*本方集退热除蒸之品于一方,重在清透伏热以治标,统筹补养阴液以治本。
【辨证思路】骨蒸+阴虚+火旺。
【穿插→中药】
*银柴胡:清虚热;除疳热;[清热凉血]。
*胡黄连: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
*地骨皮[有汗骨蒸]:凉血除蒸;清肺降火。
【穿插→辨别】
*柴胡:分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退热截疟。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秦艽鳖甲散☆《清洁宝鉴》
秦艽鳖甲治风劳,地骨柴胡及青蒿;
当归知母乌梅合,止嗽除蒸敛汗超。
【真题】[2012.56;2013.153;2016.160]
【构成】秦艽 鳖甲地骨皮 柴胡 青蒿 当归 知母 乌梅。
【成效】→滋阴养血,退热除蒸。
【主治】→虚劳阴亏血虚[风劳病]。
【临床体现】
*骨蒸壮热,肌肉消瘦,唇红颊赤,疲倦盗汗。
【配伍特征】
*退热除蒸以治标,滋阴养血以治本。
【方解】
*乌梅意图→①酸涩,敛阴止汗;②能引诸药入骨而敛热。
【辨证思路】阴亏+血虚+骨蒸[与清骨散的最大差异可以看出是有没有血虚,而因为阴虚则阳偏亢,故而火旺难以区别]。
当归六黄汤☆《兰室秘藏》
当归六黄二地黄,芩连芪柏共煎尝;
滋阴泻火兼固表,阴虚火旺盗汗良。
【真题】[2010.102/156;2012.56;2013.104/152;2014.158]
【原文】
*发热盗汗,面赤心烦,口干唇燥,粪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
【构成】当归黄柏 黄芩 黄连 生地 熟地 黄芪。
【成效】→滋阴泻火,固表止汗。
【主治】→阴虚火旺盗汗。
【临床体现】
*发热盗汗,面赤心烦,口干唇燥,粪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
【方解】
*君:当归、生地、熟地—入肝肾,滋阴养血;
*臣:黄连、黄芩、黄柏—清心泻火,泻火以坚阴;
黄芪—益气固表以实卫;固定不决之阴。
【配伍特征】
*养血育阴与泻火彻热并进,标本统筹→使阴固而水能制火,热清则耗阴无由。
*益气固表与育阴泻火相配,育阴泻火为本,益气固表为标→使营阴内守,卫外固密。
【辨证思路】阴虚+火旺+表虚[阴虚为主]。
【注】
*黄芩,黄连,黄柏同用。
*芩连柏的作用→黄连清泻心火;黄芩、黄柏泻火除烦,清热→坚阴。
*生地,熟地同用。
【穿插→中药】
*黄芪: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内容来自《中综知要》——
持续更新中,敬请重视
●内容阐明:审阅/青橘修改部,修改/青橘君。
●版权声明:文章系青橘学校自创稿件,版权归原作者一切,转发请注明出处,谢谢。
精度团更多概况回来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修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