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备14027590号-282

新传考研复试第一!三跨一战也能405分高分上岸上海交通大学!_个人…

原标题:新传考研复试第一!三跨一战也能405分高分上岸上海交通大学!

就读于双非一本经济相关专业,纯纯的一战三跨。4月开始准备复习,六月正式投入复习,日均学习时长大约6-7h。初试成绩405,政治68、英语一79、专业课一:125、专业课二:133,复试182分,成功上岸上海交通大学mjc。

我本人在备考之前是完全没有接触过传播的,所以如果你也是0基础,完全不用担心,在未来大半年的学习过程中你和本专业的学生之间的差距绝对是可以弥合的。

2

最后的择校选择

我择校的过程其实很曲折,一直到九月份马上就要报名的时候才决定要靠上交,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拖累了我的复习进度。

其实大可不必这么纠结,基本的择校思路就是:先筛选地区,再考虑个人能力,再看院校研究特色,就可以锁定几所学校,然后就看你个人眼缘了。

上交近5年分数线:

可以看出上交不管是新闻与传播专硕还是icci的分数线总体都是上升的,并且报名人数也不断上升,所以难度也在不断增加!icci相比媒传来说在分数上相对友好一些,但是对于英语的读写具有一定要求,并且考媒传的学生如果没有上线或者复试被刷也可以考虑调剂icci,大家看自己的需求来做决定哈~

此外,我觉得其实不存在所谓的“性价比高”的学校,因为新传卷成这样基本上没什么高性价比的学校,那不如考一所自己喜欢的学校。而且我个人认为,特

别是对于一战的同学来说,我真的会建议大家理性分析后放手一搏,千万不要让自己后悔,太过谨慎的决定或许会留下遗憾,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找到最好的,然后拼尽全力去做。

3

反面政治复习经验

政治我只能提供反面教材,因为我不知道为什么蜜汁自信,所以开始的相对较晚,结果到了11月我才刚刚一刷了1000题,后面肖四、肖八出来再加上大题背诵,完全焦头烂额,所以政治无论如何九月前要开始啊!

政治最重要的就是选择题,选择题一定要刷两遍及以上,而且错题一定要整理,像我一样开始的比较晚的同学可以“以练促学”,在错题整理中逐渐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我在刷题过后都会整理电子错题本,因为前期学的不扎实,所以会错一些非常基础的题目,把它们全部整理出来,然后每天扫一眼,到了考前其实也掌握得差不多了。(但是别学我,能早点开始的就早点开始!)现在公共课反押题、反套路趋势相当明显,一定要确保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今年政治的选择题就是很好的案例,出现了很多根本没见过的题目,我觉得我政治考得不理想也是吃了这个亏。

政治的课程选择方面,前期我跟的是考研的强化班,后期从技巧班到最后考前都是跟考研。考前20天我选择背肖四的主观题,我个人觉得这个选择思路没有问题,考研将知识点的风格让我觉得更容易吸收,考研的应试技巧有一套的,肖爷爷的主观题简洁明了思路清晰更好背,仅供大家参考,事实上我觉得市面上这些名师都差不多,选择跟谁都一样,看大家个人的喜好。

4

英语复习经验

英语的话我本身基础不算差,所以英语我一直没有安排太多时间。而且我会建议英语底子比较好的友友少放时间在背单词上,我知道市面上99%的经验贴都会说要背好几轮单词,但是我过往的实践经验告诉我背第一轮效用最大,后面继续滚第二轮对于分数提升没有太大助益,所以我每天排队做核酸的时间会用来背单词,到考前刚好一轮多一点,不过要注意的是背单词不要泛泛,要把词性、例句、词组、僻义搞搞清楚,这才是最重要的。

同时,我也觉得上语法课程的性价比不高,很费时间,不如在市面上找个笔记来的省时间,我个人看了田静的语法课,做了一些很简短的笔记,有需要的话我后续分享一下。但是我并没有觉得花了两三周看语法课这件事在我后期给我很大的帮助,而且课程内容真的很简单,基本上就是你初中英语课堂的简洁版,只要你的英语语法还过得去,那我建议你在阅读实战中搞定语法部分。

英语的绝大部分精力要放在阅读上,因为我觉得阅读练好了阅读你的语法、写作、翻译还有新题型都不成问题,阅读就是核心的存在。建议前期做一篇阅读看一篇相对应的考研讲解,然后把自己错误的原因记录下来,可以拉个excel可视化一下自己哪里是薄弱点。不需要做一份精美又详细的错题本,像这样简单记录一下就好,重点在于要找到英语一的出题逻辑,很多时候你的答案不是错误答案,而是在出题老师面前你的答案不是ta心目中的最佳答案。刷完第一轮阅读我还补充了外刊精读,主要是读《经济学人》,这种阅读就是泛读,培养语感,再积累一些常用表达和协作结构,不需要花很多时间,建议当做放松的项目来做。

至于新题型和翻译我个人觉得看课的性价比很小,如果错误率不离谱建议精简看课时间。作文的话主要就是靠自己练,形成自己的模板最重要。作文我跟的是陈果,好像看他课的人不多,但是我个人觉得还不错,模板比较灵活,比较适合我。我根据课程内容和一些公众号上的内容做了一套自己的模板,然后每周练一篇大作文一篇小作文,有需要的话我把我的模板到时候发出来,给大家参考,不过作文的话不用现在就开始,差不多10月开始就差不多了。

其实,英语写作我建议大家不要套模板,很多人建议好好背模板然后上考场直接默写,但是最近考研灵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死套模板可能未必有过去那么高的性价比了,而且考新传要背的东西太多了,其他方面的背诵真的需要不断精简,能自己写就自己写,要我背十来套大小作文模板说实话我真的做不到。

5

关于专业课

2-3月

我个人2-3月其实还没有开始复习,这个阶段主要是收集资料,看看经验贴,准备择校,并且了解考研、考新传是怎么回事的一个阶段。大家就放松放松就好。如果完全不知道怎么着手,随便找一个比较有名的机构报一个考研班,每周上一两节课,从三本基本教材(网传、传原和新概)开始学起,就可以基本上入门了。有余力也可以看看尼尔波茨曼的三部曲之类的比较轻松易懂的延伸阅读。

我自己使用微信阅读看了其中的两本,觉得不难懂,但是内容我不算特别感冒所以没有读第三本,但我还是很推荐微信阅读的,你在线上写的笔记可以直接导入电脑做成读书笔记,大大提高你阅读转化率。

4-6月

4-6月就是一个打基础的阶段,这个阶段大家就是趁着春光无限好,轻轻松松看专业课教材,认认真真看,不要有功利性,不要觉得有的部分不考就不看了。我就因为自以为是地觉得组织传播肯定不考所以基本上就扫了一遍,什么也没记住,但是后来的练习过程中,发现组织传播没我想象中那么不重要,而我不怎么看重的人际传播更是考核的重中之重!在最后的考试中直接考了人际传播,而我甚至记得那段文字在书上的哪个位置、差不多长什么样,但是始终想不起来细节,内心无能狂怒,所以大家在打基础的阶段一定要细致!!!

注意教材阅读不要泛泛地浏览,而是一边看教材,一边用脑图把教材内容简单整理(注意是简单整理,最多到三级就可以了哈,这个阶段整理得过于详细只能是浪费时间),热爱脑图的老铁可以试试看这个方法。这个阶段我用的是幕布的脑图,因为这个阶段的脑图比较简易,用幕布足以覆盖,但是到后面就不够用了,所以进入冲刺阶段以后我就转战mindx了,有需要的话我就再开一篇帖子来案例那些好用的工具。

另外有一个有趣的学习方法分享给大家,我在看教材的时候会在每一章节或者重点段落旁边简短地总结这一段写了些什么,并且附上自己的想法,在二刷甚至三刷教材的过程中就有一种与过去的自己对话的感觉,也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的成长,也算是是备考过程中的小乐趣吧。

6-8月

六月开始就迎来了暑假,也就是考研备考过程中的黄金时期,如果能扎实地学完一个暑假,那么你的基础应该就已经打得不错了,所以一定要狠狠把握这个阶段!

进入暑期,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分析院校真题。这一点我忽略了,一直到11月才开始看真题考什么,导致自己的复习重点完全偏掉,千万不要走我的弯路。我建议大家做一个excel,把近五年的考题、考点全部录入,然后按照考频降序排列,就可以很直观地看到那些考点是交大常考的,你也可以明白交大的出题思路具体是什么,这对你未来的学习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差不多类似于这样:

6-8月还需要二刷参考书,做参考书详细笔记。因为上交对于参考书的考察非常细致,很有可能考一个书上很不起眼的知识点,所以一定要仔细把书上内容全部扫盲。我个人是买了学姐的笔记,然后在学姐笔记的基础上做调整,不仅是改语言习惯,也要把笔记中的论证思路改成自己的东西,因为每一个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演绎都是不同的,在修改的过程中思考才是这个动作的要义,于是在三个月的努力下学姐的笔记就在这个过程中变成了我自己的东西。

此外,分享一个小tips,就是在每一个知识点下面都做一个脑图,一方面是对知识的结构更加清晰,另一方面是第二遍复习的时候可以运用脑图的二级分支来强迫自己输出,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高效的方法。比如说群氓的智慧这个知识点,在文字版笔记之余我就做了一个比较详细的脑图,用以和文字相结合起来看。

因为是跨考的缘故,所以我八月初就开始准备实务了,实务其实并不难,像上交基本上都是考评论(不排除以后会出其他类型的实务哈),那我在前期就是用了两周时间,学习了评论写作的基本方法,之后我每周会写一篇来练习,我在爱传播买了10次评论批改,爱传播的风格就是非常细致耐心,可以回答你很多基础的问题,在早期真的给我很大的帮助,而且会根据你每一次的写作,给出一个历时性的建议,比如学姐会跟你说这次比上次有哪些改进,还可以在哪里继续进步,而且题目选择的也非常好,所有类型都能练到,总之体验感非常好!

除了每周一次持续到考前的日常练手以外,摄入也很重要,必须保证自己每周都找到一个固定的事件来阅读公众号上的评论文章,并且把好的论证结构和好词好句都整理成自己的东西,我比较推荐人民日报评论、红辣椒、光明论、新京报、澎湃新闻评论等等。

在半年的练习过程中,我个人的经验就是实务最重要的就是逻辑性,辞藻华丽什么的是锦上添花,大家在初期不用花过多心思去雕琢文采,更应该尽早掌握实务的逻辑规律。

在早期课程中,学长姐可能会教你“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框架,在早期可以用这种框架来快速地分析材料并落笔,但是等你熟练了以后,你会很自然地根据材料本身来选择在自己的评论论证结构,同时我也很鼓励各位能够自主地区探索和思考评论别样的可能,在写评论中找到心流的乐趣也说不定~

9-11月中下旬

到了这个阶段,大家的基础应该已经打得很扎实了,这个阶段需要做一个重要改变,如果你是无纸化学习的人,那么从这个阶段开始就要开始着手在纸上练习实务了,后续的的主观题答题也尽量在纸上进行。因为电脑打字和书写的逻辑是不一样的,写在纸上开弓没有回头箭,必须提早训练自己的线性书写思维,保证自己在考场上能够用手写的思维表达所学。九月可以开始过度,然后到了10月中旬就必须开始习惯于使用纸笔了。并且我强烈建议在pdd上多买点研究生考试专用答题纸,便于你安排自己的字间距、行间距和你的答题篇幅。

这个阶段有三件事很重要:第一专题笔记、第二背专业课、第三答题训练。

第一个部分讲讲专题。专题的准备其实就是学界前沿和深层次理论的摄入,把整个知识体系细分成不同专题,我个人的做法是分成:新闻专题和传播专题,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分成不同的母题。

我也会浏览课件下面标注的论文,每个专题大致看2-3篇相关论文。如果你想要自己选论文的话,那么首选院校导师和学界大牛的论文,看论文的时候注意不要占用过多的时间,因为备考时间有限,你的精力也有限。看论文主要是看作者的框架、观点和表达,注意在论文中积累案例和金句,因为不论是名解、简答还是论述,其本质就是简易论文,按照这样的思路来阅读论文效率相对较高。

专题的整理其实就是把上述积累的信息,按照论点、论据、论证的方式进行整理。其中论点是最重要的,我主要是先浏览论文中的观点,然后自己思考,整合出框架;论据的话分为理论和实证,理论部分除了书本上的内容以外,可以适当补充一些课外的,比如“媒介化理论”、“行动者网络理论”,这些都是我在备考过程中常用的,实证也就是案例,自己的案例库需要不断更新,并且注意一个好的案例要能够运用在不同的知识点下面,这样能够大大节约自己的记忆成本。

比如国际传播专题中的外部困境,包含论点、论证、案例、学理,以及每一个重要的论点我都会梳理逻辑链,用绿色标注出来,方便日后复习时进行复盘。

并且每一个专题我也建议大家制作脑图,我只有在做完脑图以后才能感觉自己对于整个知识点的架构是清晰的。以下是我脑图记录中的一小部分,还有好多都因为觉得自己熟悉了就删掉了,当然脑图是针对比较大块的知识点的,细碎的知识点我建议另开一个word记录,每天看一看,觉得自己已经内化了就删掉,需要根据自己的进度不断更新不断迭代。

第二个部分,这个阶段必须开始背书了。我身边的研友从七月就开始了第一轮的背诵,但是由于我之前整理笔记花了很长时间,所以几乎是八月底九月初才开始背书的,虽然有点晚了,但是就我个人而言整理笔记的过程几乎就可以算作第一轮了,所以还是要根据个人的情况来的。第一遍背诵记不住啥很正常,第一遍背书进度很慢也很正常,我第二轮结束还是有很多不记得,最多就能背个50%吧,但是到了第三轮你的记忆力就会突飞猛进,所以前期不要焦虑,你要相信你的大脑,它可以的!

关于背书,我非常不建议大家死记硬背,因为内容实在太多了,死记硬背你会非常痛苦内耗,并且到最后上考场可能根本记不住多少,这么做得不偿失。我在背书早期走过一个弯路就是我会去默写,方式我觉得默写能加深记忆,但是这种做法简直大错特错。

新传考试很灵活,并不是考我们的背诵能力,所以如何运用自己的笔记才是更重要的部分。所以在研友的建议下,后期我开始用脑图来背书,把自己脑海中的知识结构复现。我研友的做法是直接在纸上画出脑图,据她说效果更好。还有一个加强版方法,就是用电子版的笔记,把自己所有错误的点全部挖空,第二天再滚一变,然后再第二轮背诵的时候针对挖空部分着重复习,这个方法也是我一直实践的,推荐给大家!

最后一个部分也就是答题训练。答题训练需要注意的是不宜过早开始,起码要等到你一轮复习结束,要不然的话你的训练价值很低。答题其实就是简易版的论文,所以在做专题的过程中需要对论文的结构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然后对于练习的题型进行总结,不同的题目有不一样的答题结构,在这个大体的基础上可以进行一些创新,练得多了你就会发现,不管是简答还是论述,本质的底层逻辑就是用论点、论据、论证来讲明白一件事,做到了这件事在我看来就是优秀的作答了。

可以发现,背书、作专题和答题这三件事情是相辅相成的,三者之间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在做专题的过程中,会不断深化你对专业知识的认识,专业知识越来越扎实也会辅助你理解专题当中的内容,答题则是一个检验的过程,以练促学,还可以不断把作业中的优秀案例吸收到自己的笔记当中,总是这是一套组合拳。

11月下旬-考前

考前一个月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模拟考了,不需要太多2次差不多刚刚好,模拟考其实就是为了看看自己的手速能不能答完卷子,并且制定答题策略,至于模拟考的成绩其实并不那么重要。就比如第一次模考我没写完,导致一道50分的简答和两道30分的论述没来得及写,所以第二次我就安排自己先写后面分值大的题,并且精简表达,第二次刚好写完,到了正式考试,我不仅全部写完而且还有一两分钟的空余。

其实到了最后一个月,放弃的人是最多的,我想这跟自己的心理压力有关。其实我个人的习惯是考前不要太拼命,保证自己的身心舒畅,确保自己能正常发挥就行了,而且这个节点其实已经很难获得巨大的突破了,拼命学的性价比不高。但是我的朋友们到了最后一个月反而是最拼的状态,所以还是要看个人节奏哈!不过,哪怕如此最后考前一周左右我还是阳了,直接把人烧傻了,一直到坐到考场上我都是很木讷的状态,脑子转不起来,鼻涕流了一口罩没时间擦…反正很惨,但这也侧面告诉大家,真到了真正关键时刻身体问题可以靠精神克服,所以大家大可不要过度焦虑!

6

关于学习强度

随便加一个番茄自习室你就会发现每天大家基本上都是学12h以上的,但是我真的做不到,很惭愧的是我的学习强度真的不算高。

4-6月——4h

6-9月——6h

9-11月——7h

11月-考前——4h

所以大家其实不用太care自己的学习时长,真正重要的是你到底学会了多少,你今天的效率如何。在复习早期我加入了一个番茄自习室,每天用番茄todo量化自己的学习时长,但是需要厘清一个概念,学习时长≠学习质量,只盯着自己的学习时长只能徒增焦虑,甚至可能进入一种“水时长”的误区。

我每天看着自己猛学了6h在自习室里排100名开外,我真的能焦虑致死,所以在考研中后期我就直接把所有效率软件删除了,并且不刻意关注自己每天学习多长时间,却发现自己的学习效率反而提高了,而且也不再焦虑了,学习反而变得有意思了。

但是每个人不一样哈,因为我本身是很随性的人,所以量化自我对我来说很不适用,但是我朋友是一个非常强悍的学习大佬,她就是每天量化监测自己,效果就很好,所以大家还是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如果你也是一个“轻量型”备考者,我真的建议不要给自己徒增焦虑!

7

关于复试

现在来说复试感觉还是有点早,不过作为从小到大的面霸和今年的复试第一,还是有一些经验想跟大家分享的。

首先就是要自信。研究生复试面试和入职面试差异很大,企业面试很喜欢压力面那套,但是复试面试更多是学术交流,我觉得交大的老师都很和蔼,在面试的过程中主要是在跟你聊天,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即可,就算有的问题没听清,答题方向有点偏,老师也会微笑着重申自己的问题,所以不要太紧张。

其次就是自我认知要准确。不要过度神化自己,也不要过度矮化自己,你要找准自己的个人特质是什么,并且思考自己的特质和新传的关系是什么,和未来研究的关系是什么。如果你希望自己的面试给老师留下记忆点,就需要找到个人的特质,所以复试非常需要你向内探索。

第三需要答出有亮点的问题。复试切忌不要用初试的思路,要对每个问题作出符合个人特色的思考。我甚至觉得有必要的话复试辅导必须一对一

量身定制地来进行的。

更具体的准备过程就等到明年这个时候我再来详细写吧~

8

结语

考研既考一个人的学习态度,也考验一个人的内心强大程度,从头到尾我遇到过太多次崩溃的状态,但是没有一次崩溃真正打到了我。这条路上有很多人,但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节奏,要走好自己的节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你一个人的战役,场上没有别人,回过头来你会发现,考研这一年就是不断认知自己、打破自己、再认知自己的过程。无论如何,祝顺利,交大见。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表评论

|京ICP备18012533号-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