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备14027590号-282

雷跃捷新闻理论配套考研真题和答案——才聪考研

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


一、概念题

1《新华日报》[中传2014年研]

答:《新华日报》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发行的唯一一份大型机关报,1938年1月11日在汉口创刊。该报大力宣传中共中央有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团结抗战、持久抗战”的战略方针以及毛泽东等领导人提出的游击战争理论,无情地揭露了日寇侵华阴谋和罪行,及时报道中国军队的抗日战绩。

2《纽约时报》[中传2014年研]

答:《纽约时报》是一份以政界、企业界、知识界人士为读者对象的高级报纸。于1851年由雷蒙德与两位同仁创办,初名为《纽约每日时报》。该报对开四页,较为庄重,主张客观报道,国际新闻丰富,风格与《泰晤士报》类似。1896年奥克斯接手后将其发扬光大,首先确立了庄重严肃的新闻风格,报道重点是政府新闻、时事评论和金融地产交易;任用优秀主编范安达,首家报道了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以“客观、超党派”的态度报道国内外重大新闻,如70年代“五角大楼事件”。1994年起进军有线电视业,购买了“爆玉米花频道”,目前拥有电视网的五个小型附属台,向着媒介集团的方向发展。

3伯明翰学派[中传2014年研]

答:伯明翰学派是以英国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CCCS)为核心的文化研究学派,代表人物有斯图亚特·霍尔、大卫·莫利、洪美恩、约翰·费斯克等。它主要采用文本分析和受众调查的研究方法,认为大众传播产生了大众文化,其中容纳了丰富的意识形态内容,反映了斗争之下形成的权力关系;由于符号的多义性以及受众社会背景的多样性,受众可能会对文本做出偏好性、妥协性、对抗性等不同的阅读行为。伯明翰学派是批判学派中最有影响力的一个学派。

4社交媒体[中传2014年研]

答:社交媒体(Social Media),又称社会化媒体、社会性媒体,是指允许人们撰写、分享、评价、讨论、相互沟通的网站和技术,是人们彼此之间用来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现阶段主要包括社交网站、微博、微信、博客、论坛、播客等。社交媒体的产生依赖的是Web2.0的发展,如果网络不赋予网民更多的主动权,社交媒体就失去了群众基础和技术支持,失去了根基。如果没有技术支撑那么多的互动模式,那么多互动的产品,网民的需求只能被压制无法释放。如果开发者没有意识到网民对于互动的、表达自我的强烈愿望,也不会催生那么多眼花缭乱的技术。社交媒体正是基于群众基础和技术支持才得以发展。

5沉默的螺旋[中传2014年研;复旦大学2011年研;北师2010年研;南开大学2007年研;上海财大2007年研;社科院2006年研]

答:“沉默的螺旋”是传播效果理论重新回归到强大效果论的代表理论之一。最早由诺依曼于1974年在《传播学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提出。1980年以德文出版的《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一书,对这个理论进行了全面的概括。诺依曼通过“沉默的螺旋”理论,重新提示了一种“强有力”的大众传播观。这个假说包括以下几个要点:舆论的形成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人们对“意见环境”的认知心理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经大众传媒强调提示的意见由于具有公开性和传播的广泛性,容易被当作“多数”或“优势”意见所认知;这种环境认知所带来的压力或安全感,会引起人际接触中的“劣势意见的沉默”和“优势意见的大声疾呼”的螺旋式扩展过程,并导致社会生活中占压倒优势的“多数意见”——舆论的诞生。

6新闻价值[北大2013年研]

答: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本身所包含的引起社会各种人共同兴趣的素质。新闻价值的要素有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等。不同的社会形态,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新闻价值观和价值尺度。西方新闻学把读者兴趣作为新闻价值的试金石。无产阶级新闻学则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获知新闻的需求,注重社会效果作为新闻价值的基本含义。新闻价值理论产生于西方19世纪30年代的大众化报纸时期,它是在新闻社会化、商品化的客观过程中应运而生的。中国最早研究新闻价值的是徐宝璜。

7解释性报道[复旦大学2013年研]

答:解释性报道是指运用背景材料来分析一个新闻事件发生的原因、意义、影响、或预示发展趋势的一种新闻报道。侧重于说明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阐述事实发生的原因、结果以及相关事物之间的联系,帮助读者思考,加深读者对新闻事实的理解。它起源于美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才在美国新闻界占统治地位。解释性报道适用的题材主要包括:政党和国家颁布的重要方针、政策及举措;政治、军事、经济等突发重大事件及趋势变化;重要的科技成果;涉及公众切身利益的

重大问题。

8内容分析法

答: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方法。其实质是对传播内容所含信息量及其变化的分析,即由表征的、有意义的词句推断出准确意义的过程。内容分析的过程是层层推理的过程,一般包括建立研究目标、确定研究总体和选择分析单位、设计分析维度体系、抽样分析过程和量化分析材料、进行评判记录和分析推论六部分。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内容分析法可用于多种研究目标的研究工作,主要的类型有:趋势分析、现状分析、比较分析、意向分析。

9新闻法规

答:广义的新闻法规是指调整新闻传播领域各种关系,保护、保障新闻传播活动中社会公共利益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所有法律规范的总称。狭义的新闻法规是指为调节新闻传播活动专门制定的新闻法。目前我国尚未颁布新闻法。世界

各国新闻立法表现出两种趋势:一是缓和趋势,把事前检查制、批准制、保证金制改为实行追惩制;二是新闻约束伦理化,逐渐重视新闻界本身的道德自律的作用。

10网络虚拟社区

答:网络虚拟社区是指一群主要藉由计算机网络彼此沟通的人们,他们彼此有某种程度的认识、分享某种程度的知识和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如同对待朋友般彼此关怀,从而所形成的团体。最早的关于虚拟社区的定义由瑞格尔德做出,他指出,网络虚拟社区之间的个体存在着相互传播,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和特点。

11新闻出版自由[中传2013年研;中传2008年研]

答:新闻出版自由是公民言论、出版自由权利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和运用,是公民政治权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简称“新闻自由”,包括采访自由、传递和报道自由、出版发行自由和批评自由。最早提出“出版自由”口号的是17世纪英国政论家约翰·弥尔顿,1789年法国制定《人权宣言》,以法律的形式确认言论出版自由为公民的基本权利,1791年美国国会通过《宪法修正案》第一条规定国会不得制定法律剥夺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二战后,美国学者和报人提出社会责任理论,即立足于新闻自由是人类不可剥夺的权利的基础上,坚持享有新闻自由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和义务。资产阶级曾利用它作为反对封建文化专制主义,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武器;无产阶级也借此宣传自己的主张,打破统治阶级对社会舆论和精神交往的垄断。新闻出版自由推动了近代新闻事业的迅速发展。

12新闻五要素[华南理工2013年研]

答:新闻五要素是指构成新闻必需的材料。新闻五要素是构成完整新闻的基础。新闻五要素包括发生新闻的主角(谁)、发生的事情(什么)、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地点、发生的原因。五要素用英语来表示就是Who(谁)、What(什么)、When(时间)、Where(地点)、Why(原因),都以W开头,所以,新闻五要素又简称为新闻的五个W。后来又有学者提出新闻六要素(5W+1H)的说法,H即结果如何(How)。

13新闻自由[华南理工大2013年研;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研;中传2005年研;中南财大2009年研;山东大学2008、2004年研]

答:新闻自由是指新闻传播领域内实施的言论自由与出版自由,包括新闻采访自由、传递自由、报道自由和收受的自由,报纸的出版自由、广播和电视的播送自由、发表新闻评论及开展批评的自由。新闻自由这个口号,是1644年英国资产阶级政论家约翰·弥尔顿在《出版自由》一文中提出的,1789年载入法国《人权宣言》,美国独立战争后正式列入宪法条款。资产阶级曾利用它作为反对封建文化专制主义,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武器;无产阶级也借此宣传自己的主张,打破统治阶级对社会舆论和精神交往的垄断。“新闻自由”推动了近代新闻事业的迅速发展。

14舆论

答: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和态度。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对社会发展及有关事态的进程产生影响。其中混杂着理智和非理智的成分。舆论作为公众意见(公共意见)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它以公众利益为基础,以公共事务为指向,并因此具备许多独有的个性。具体表现在:公开性;公共性;急迫性;广泛性;评价性。

15集合行为

答:集合行为是指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的社会集合现象,多以群集、恐慌、流言、骚动的形态出现,往往会对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严重的干扰和破坏。该行为发生的基本条件:结构性压力;触发性事件;正常的社会传播系统功能减弱,非常态的传播机制活跃化。集合行为中的特殊传播机制包括两种:群体暗示与群体感染;群体模仿与“匿名性”。

麻烦大家关注+点赞,谢谢!!

本文由【才聪学习网】原创,关注我了解更多考试资料!

发表评论

|京ICP备18012533号-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