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ICP备14027590号-282

经济金融学考研热点分享(来自复旦431真题)

关于利率市场化改革,请回答:

(1)简述什么是“利率两轨并一轨”。

(2)分析LPR改革的背景与目的。

(3)简述LPR改革可能对商业银行,货币政策调控机制以及效果的影响。

请说明什么是“利率两轨并存”,利率并轨的背景和原因?解释什么是LPR及推行LPR的作用,最后请提出下一步如何并轨的一些政策建议。

推行LPR的作用以及利率并轨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解:(1)“利率两轨并存”(利率双轨)的含义:

中国的利率体系中,存在着受管制的存贷款利率和已完全市场化的利率两种利率体系,被称为“利率双轨制”或“利率两轨并存”。尽管我国对存贷款利率的直接管制放开,但实际上并不是完全自由决定。“利率两轨并存”:一方面,金融机构在货币和债券市场的利率基本是根据供需条件以市场化方式决定,另一方面,存贷款利率虽然也已放开了浮动的上下限,但央行还是公布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在内部测算、对外报价、签订合同时也仍将该利率作为重要参考,因而,官定的存贷款基准利率就和市场化决定的金融市场利率同时存在。

利率双轨制就是就是货币市场利率由市场决定,信贷市场的基准利率由央行公布,两个市场的利率不统一,存在着双轨现象。

而所谓利率并轨,就是利已经初步市场化的货币市场利率和信贷市场存在宽松管制的存贷款基准利率两者的一体化。

(2)LPR改革的背景:

①LPR改革的背景

利率市场化的关键在于培育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健全市场化的利率形成机制,充分

发挥市场化竞争性利率体系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利率并轨制市场化改革的目的,一方面在于推进利率市场化,另一方面也可以推动实际贷款利率下行。目前利率市场化的主要障碍之一,就是市场基准利率到底如何选择,在利率并轨的市场化改革背景下,培育新的市场化的基准利率就成了首要任务,因此LPR应运而生。

②LPR的目的:

LPR又叫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是商业银行对其优质客户执行的贷款利率。

目前我国的贷款利率上、下限已经放开,但仍保留存贷款基准利率,存在贷款基准利率和市场利率并存的"利率双轨"问题。银行发放贷款时大多仍参照贷款基准利率定价,特别是个别银行通过协同行为以贷款基准利率的一定倍数(如0.9倍)设定隐性下限,对市场利率向实体经济传导形成了阻碍,是市场利率下行明显但实体经济感受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是当前利率市场化改革需要迫切解决的核心问题。

③LPR形成机制:

LPR由商业银行根据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主要指中期借贷便利)加点形成,加点幅度主要取决于各行自身资金成本、市场供求、风险溢价等因素。新的形成机制同时兼顾了央行对LPR的控制力和利率市场化的灵活性,必要时人民银行也可以通过下调MLF操作利率引导LPR利率下行,从而对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产生直接影响。

各报价行于每月20日(遇节假日顺延)9时前,以0.05个百分点为步长,向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提交报价,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按去掉最高和最低报价后算术平均,向0.05%的整数倍就近取整计算得出LPR。

④LPR的特点:

一是报价方式改为按照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加点形成。原有的LPR多参考贷款基准利率进行报价,市场化程度不高,未能及时反映市场利率变动情况。

二是在原有的1年期一个期限品种基础上,增加5年期以上的期限品种,为银行发放住房抵押贷款等长期贷款的利率定价提供参考,也便于未来存量长期浮动利率贷款合同定价基准向 LPR转换的平稳过渡。

三是报价行范围代表性增强,在原有的10家全国性银行基础上增加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和民营银行各2家,扩大到18家。能够有效增强LPR的代表性。

四是报价频率由原来的每日报价改为每月报价一次。这样可以提高报价行的重视程度,有利于提升LPR的报价质量。

(3)LPR改革对商业银行,货币政策调控机制及效果的影响

LPR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①短期内息差收窄,银行利润承压:自2019年8月以新的方式公布LPR之后,截至2020年3月,LPR已经历了四次下调,每次下调5至10个基准点,其中:1年期报价由8月16日的4.31%下降至4.05%。在全球信贷宽松的趋势下,LPR短期将进一步下行,使得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银行利息收入下降。美国利率市场化的历史表明,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各家银行对客户的争夺将更加激烈,小型银行相继倒闭或被兼并。

②综合定价能力面临挑战:一方面,报价利率新增了5年期LPR,但并无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当做参考;另一方面LPR每个月都需要报价,但MLF并非每个月都有续做,每次也不是每家银行都续做,且MLF作为政策指导利率,并不能及时反映市场波动,覆盖的范围也仅涵盖了大中型银行。这对银行的综合定价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LPR新机制的引入使得贷款定价与市场利率的联动更为紧密,基于LPR的浮动贷款利率基础更加灵活,中小银行相对粗放、简单的定价模式面临挑战。

③资产负债管理面临更高要求:首先,利率市场化使得市场利率向信贷利率的传导更为顺畅,贷款利率的波动频率及幅度也随之加大,对利率风险的管理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其次,目前LPR改革仅仅是贷款的利率并轨,而且是以MLF作为LPR定价基准。单边并轨将对银行资产负债提出更高的要求。在目前存款成本刚性的前提下,较难以从贷款利率倒推至成本,因此未来银行账户利率风险及流动性风险的管理至关重要。

LPR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LPR在货币政策中具有量和价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人民银行改变MLF操作量,会直接改变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通过流动性效应则

会影响货币市场利率,这个从量到价的传导是间接的,影响的大小要取决于流动性效应的大小。

另一方面,在新的LPR机制下,MLF利率成为LPR的锚,中央银行调整MLF利率就会直接改变LPR的基准,从而导致LPR可能随MLF利率而变动。通过MLF对LPR的影响是直接的,LPR有了更大的灵活性。

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贷款利率与LPR挂钩,LPR与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挂钩,因此政策利率变化将及时传导到贷款利率,央=央行的货币政策意图可以直接传递至货币市场和信贷市场,增加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

有望引导贷款实际利率下行:在全球货币政策走向宽松的情况下,如果政策利率下行,LPR随之下行,贷款利率有望下降,从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与此同时,央行还要求各银行不得通过协同行为以任何形式设定贷款利率定价的隐性下限,并将银行LPR应用情况及贷款利率竞争行为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PA),增强LPR对银行的刚性约束。

LPR目前

存在的问题:

首先,LPR的基准问题。此次改革后,LPR不再以中央银行设定的贷款基准利为基准,这为下一步中央银行完全放弃贷款基准利率创造了条件。在以MLF为主要的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成为LPR报价的基准的机制下,要使LPR更好地反映外部环境的变化,就需要MLF利率更好地反映宏观经济状况。在当前情况下,MLF与市场化的利率有所出入,因此,即便LPR—开始就实行了以MLF为报价基准,它也不可能全面反映债券市场收益率的变化。

其次,部分商业银行可能存在协同定价的贷款利率,会降低定价效率,强化银行贷款利率的刚性,使得信贷市场的实际贷款利率就不能很好地传达中央银行和政府的政策信息和意图,这就会使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大打折扣。

最后,贷款的风险溢价与期限结构问题。在新的LPR机制中,利率传导有效还要取决于商业银行的风险和期限定价能力。若中央银行降低了MLF利率,但商业银行仍然要求较高的风险溢价或期限升水,那么中长期的风险贷款利率下降的幅度也会非常有限,这就会导致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虽走向宽松、但实体部门的借款者仍会感到利率水平太高而抑制其扩张的意愿。

发表评论

|京ICP备18012533号-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