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大这个团队真优秀 7人保研,33人考研名校,还有大厂offer!
??个头不高,勇气很足。作为记者团副团长的李逸,不仅是学弟学妹心中的知心大哥,也是新闻采写现场的拼命三郎。从一个新闻小白到团队负责人,李逸的秘诀是执着。熬夜写稿、起早写策划……几年时间里,李逸96件新闻作品出现在人民日报、新华社、湖北日报等国家、省市级和校内平台上,4次获得湖北高校新闻奖。
今年,李逸以优异成绩考上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将在财经传媒方向深造,这也是近五年来记者团第3位录取至北大的学生。
△ 李逸(中)
“
敢于报考北大,绝大部分的底气都是我所拥有的“财富”,或许它不能让我技压群雄,但足以支撑我在摄像头前侃侃而谈。
背着相机、手拿采访本,一路同采访对象攀谈,不落下一条好线索……学习之余,2018级传播学专业的陈肖依总是步履匆匆,往返在一个个新闻采写任务之间。在记者团的3年里,她每天15寸的电脑不离身,利用碎片化时间整理采访资料。碰到急需处理的稿件,餐桌、台阶、步道就是她的“工作台”。
毕业之际,陈肖依已发表10万余字新闻、数百篇作品,还获得湖北高校新闻奖一等奖。如今,她被保送至重庆大学新闻学院。
▲ 陈肖依(电脑随身带,随时能写稿)
“
校园采写的经历,增强了我的抗压能力,也让我在面试时,可以自信地表达观点、展现自我。
▲ 图为行政事务部成员合影
与他们一样,挤时间采访、加班写稿是记者团人的常态。团队内部流传着一句话:地球不爆炸,我们不放假,即使真“爆炸”了,我们还要报道爆炸。“学习之余,策划选题、联系采访、拍摄剪辑,组稿编辑、运营发布等,有时候还要画漫画、编程做网页。”陈肖依说,这样的实践很多都是跨学科进行,密集的训练把大家都变成了全能战士。
今年的毕业生中,7人被保研至重庆大学、山东大学、暨南大学等知名高校,5人收到杜克大学、范德堡大学等国外名校offer,共33人考上研究生。
▲ 龚若琳(左三)与朋友合影
“
学生记者的经历为我和互联网内容运营搭载了桥梁,并顺利得到了腾讯和网易的实习offer,为进入互联网行业积累了经验。
除了升学,求职也是学生记者们的主要去向,新媒体部成员龚若琳便是其中一员。在今年求职期间,她成功斩获4份offer,最终选择了阿里巴巴。
稿子写好了吗?图片拍完了没?
学习、工作、生活如何平衡?
学生记者们用行动给出了答案……
▲ 记者团成员在采编室工作
“
因为时间紧迫,所以更要集中精力,不遗余力地做好每一件
事。
三年综合测评成绩专业第一,保研至南京师范大学……记者部成员杨梦菲,曾任校报二版助理编辑等多个职务。学习起来,她日均在图书馆时长超8小时。工作时,她也严格要求自己,时常改稿到凌晨,有时也会直接在办公室午休,醒来后再继续整理采访资料。前不久,她入选成为湖北大学第29届“十佳大学生”。
▲ 图为“十佳大学生”评选现场
“
利用一切能利用的时间,新闻人一直在路上。
军运会志愿者、疫情防控志愿者、迎新志愿者……大学四年,新媒体部成员王金瑞在学校多个公众号上编辑审核推文超250余篇,同时她也积极投身志愿活动,累计服务时长超300小时。目前,她已入选湖北大学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不久后将前往西部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
▲ 图为王金瑞(左一)与研支团成员合影
赴西柏坡、雄安新区、北京新闻采风
在恩施开展“直播扶贫”暑期实践
调研武汉临期食品市场
与外校交流,到媒体实习
……
学生记者们的足迹遍布各地
论文发表于国家级、省级期刊
荣获全国大学生
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一等奖
中国数据新闻大赛二等奖
大广赛国家级优秀奖等多项荣誉
采访本的厚度,是湖大发展的速度
两厘米厚的采访记录本,换了一个又一个
各种图片、视频素材占满了电脑内存
那都是我和湖大成长的见证……
学习之余,学生记者们总是步履匆匆
往返在一个个新闻采写任务之间
记录学校新发展、新变化
传递有思想、有深度、有温度故事
不知不觉间
登上各级媒体平台的作品
积累了厚厚一沓
各类荣誉奖项也纷至沓来
湖大学生记者团所运营的
官网、新闻网、校报、新媒体平台
获得全国、全省新闻奖项百余项
团队入选年度全国40强校园媒体
成员冯佩瑶、朱嘉怡分别获评
“优秀校媒记者”和“百强校媒记者”
全体成员获评
“全国优秀高校校园媒体骨干”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
学生记者们时刻关注着校园新况
坚持权威发声,回应师生关切
这一年,“湖大战疫”新闻多次登上
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级、省级媒体
向社会传递湖大正能量
官方微博、微信聚焦校园疫情防控动态
创造多条具有全国影响的新闻
曲终人不散,湖大是吾乡
和小贝一起,祝愿“老贝”们
前程似锦,未来可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