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厦大青年说” 厦大航空航天学院主题微团课空中开讲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韩阳 游璐茜 吴文茜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孟佩佩)近日,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团委邀请相关教授和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通过网络视频会议的形式,为学院的青年团员们上了一堂精彩的“科技领‘航’,助力战‘疫’”主题微团课。
在微团课上,厦门大学仪器与电气系副主任郑高峰副教授通过“口罩”这一战“疫”中最基本的“武器”为例,深入浅出地讲述了纳米纤维这一新型材料的原理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机电工程系席文明教授以机器人从工业到医疗应用为主体,讲述了医疗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如何利用机器人的高精度达到更高效与安全的治疗效果,并鼓励学生多关注机器人应用中的交叉学科,为我国机器人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重大疫情如何推动科技和产业的发展?航空航天学院常务副院长尤延铖认为,一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出现的同时,也在推动人工智能、无人化技术等发展。“科技在背后推动人们生活的进步、思维方式的变革。我们要从中领悟科技创新思维方式的变革。科学研究正在从探寻一一对应的明确因果关系,转为探索复杂概率关联的因果关系,下一步更将演变为万物互联的系统逻辑。就像量子力学、蝴蝶效应,都是许多因素关联的结果,当代大学生要学会深入分析、思考疫情导致的思维变化当中的奥妙。”
美亚柏科副总裁、厦门大学自动化系友吴鸿伟博士介绍了美亚柏科利用大数据在多个地区协助新冠病毒防疫工作的情况,并以自己参与的工程项目为例做了经验分享。
在观看微团课的过程中,青年团员们积极与直播间申请连线,分享观看团课的体会。
2017级自动化系学生王青宇说:“人工智能在这次疫情中被广泛应用,它减少甚至避免了工作人员在隔离人群和治疗病人过程中被感染的风险。同时,它带来的强大生产力也通过火神山、雷神山工程建设震惊了世人。这一高科技的应用时时刻刻在提醒着我,鞭策着我,鼓励我向更高的山峰冲刺。”
2017级机电工程系学生周子琦说:“从居家隔离阶段的巡逻喊话,到电力部门的线路巡查,再到田间地头的农药喷洒,机器人、无人机等新兴科技活跃在防疫抗疫和恢复生产的第一线。我将立志投身于机电领域的科技研究,与广大科技工作者携手推进中国科技发展。”
航空航天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晴表示,希望学生能够继续保持对国家重大事件的关注,积极挖掘其中与自身专业密切相关的元素,坚定空天报国的信念,勇于探索、创新、实践、拼搏奋进,力争早日为国家科技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也希望学院各团支部能够认真开展“疫情下的厦大青年说”主题微团课活动,践行初
心和使命,体现党的助手、后备军的责任担当,在团员青年当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充分展现青年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和行动风采。
青年团员们举起“武汉加油”“万众一心、战役必胜”等“爱的号码牌”。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供图。
校团委书记曾铮表示,欣慰地看到90后真正地成长起来了,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随处都可见厦大青年的身影。他希望航空航天学院的同学们努力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本领,加强自己的科研能力,将爱国心转化为报国行。
据悉,此次微团课旨在进一步激发广大团员青年的责任担当,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科学战“疫”思想,引导青年团员结合专业特色对高科技在战“疫”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思考。
发表评论